查看原文
其他

许俊文 || 神奇的露珠,传达天地之气

六瓣花语 六瓣花语 2022-06-16

第566 篇

  • 点击上方六瓣花语我在这里等你来

▲识别二维码

关注

边走边记

老了回忆


本文由作者

授权六瓣花语发布








编辑,晴天雪  |  摄影,无语轮笔(曹立冬)


上一期(点击→):阿玛多吉 || 醉酒

神奇的露珠,妙趣横生 暗藏生计玄机 传达天地之气




在一滴露珠里行吟

文|许俊文








秋天是我喜爱的季节,这可能暗中与我出生的时辰有着某种关联。


母亲活着时,曾不止一次埋怨自己的记性差,忘了我的生日,但他却清晰地记得我来到这个世界时,是在一个露水很重的秋晨。当时,她拖着沉重的身体走进一片成熟的晚稻地,发现前几天收割后留下的一簇簇水稻茬口上,聚集着一捧一捧的露水珠子,水银似的晃眼。她小心翼翼地蹲下身子,发现每一颗晶莹的青露下面,都藏着一个锥形的小脑袋——次青(收割后的稻根二次发的嫩芽)。母亲的这一段鲜明的记忆,说明我是顶着秋天的寒露扑进皖东一个名叫豆村的小村庄,因而,我的第一声啼哭,想必也就自然而然地留在了露珠里。


我曾在一篇旧文里写下这样的句子:一座被树木、庄稼和野草包围的村庄,也被露水包围着。露水与朴实、怀柔的乡村,有着天然的血脉联系,它是土地的孩子,质朴,纯净,又有着顽皮的天性。


在露水遍地的清晨,它会以自己的方式迎接早早下地的人们,伸出微凉的小手弄湿他们的裤管和鞋子,并将微小的草籽和花粉粘在上面,对此,人们并不介意,谁家的孩子能不做出一两件淘气的事儿呢?


要是在收获季节,人们最担心落雨,尤其是那种延绵不断的连阴雨,像一个泼皮无赖的小人赶都赶不走。黄透的稻子捂在地里,长期经受雨水的浸泡,眼睁睁地看着它发芽或霉烂掉。因而,此时的露水就成了治疗人们心疾的灵丹,一颗小小露珠的出现,它所给予的救援,往往要胜过千军万马。


那年代,水稻产量极低,生产队种植的主要作物只能选择红薯。人们在收获了红薯之后,除了一部分窖藏留种,大多切成薯片,撒在山坡、院坝或翻耕过的犁垡地里晾晒。这个当口,人们对天气就格外地操心,要是遭遇了阴雨天,一年的辛劳和口粮就会泡汤。这时,所有人的目光就投到了的露珠上,那平时百无一用的露珠似乎突然间就变成了生死攸关的“通灵宝玉”。





我曾纳闷,不就是一颗颗小小的露珠吗,人踏畜践的,它们在人们心中的分量之轻,还不如那些祸害庄稼的虫子,每当地里发生了虫灾,满村的人便“虫子”、“虫子”的喋喋不休,仿佛屁股上着了火似的,一片惊慌和大呼小叫;而短命的露珠显然没有这种让人诚惶诚恐的能耐。


现在该请露珠出场了。那是深秋的一个夜晚,父亲在磨好了刀片,准备切红薯之前,差我到门前池塘边的草丛里试试起没起露水。屋外黑得一塌糊涂,只有几只流萤伏在草棵上发出微亮的光点。因为恐惧,我瞄了一眼就拔腿跑回了家。父亲问我起露水了吗?我吱吱唔唔地语焉不详。这时他拽过我的手摸了摸,说你的手焦干焦干的,到底摸没摸草叶子,我见父亲如此郑重其事,只得实话实说。于是,父亲拉上我重新来到池塘边,他在黑暗中将手在草叶上划拉了几下,不无兴奋地,有了有了!这一招十分灵验,次日果然是个朗晴的天。


看,那毫不起眼的小小露珠,居然如此神奇,它不仅暗藏着天地乾坤神秘莫测的机密,还影响着一家人的生计。从此,我对露珠便另眼相看,生出一些敬畏来。


其实,又何止于露珠呢?我们身边那些微小的事物(包括暗物质),都是有灵有魂的,它们虽然不言、不议、不争,但冥冥之中想必与上苍有着某种微妙的联系,它们的兴与衰,荣与枯,都不是没有缘由的。


如此神通广大的露珠,却是安静的。反正我从来没有见过露珠浮躁或失态过。露珠的安静,是那种圣哲与高僧般的大寂大静。它不像树木,树木虽说也有根,但却经不起风的三蛊两惑,心性就开始动摇了;也不似池塘里的鱼,别看它风和日丽时悠然得像个君子,可是气压稍微高那么一点点,它就不得不上蹿下跳,失了态。露珠不,它来了就来了,静悄悄地;走了就走了,也是静悄悄地。


露珠使我想起村庄里的一些人,他们一辈子守着土地和庄稼,最后连土地和庄稼也侍弄不动了,一撒手,走得好从容,多安静啊!





神奇的露珠



在我的豆村,稍有点农事常识的人都懂得,你别瞧不起与草为伴的露珠,其实,哪一茬庄稼都离不开它,这使我想起一件旧事。


那是一个只相信精神的蛮干时代,与我们豆村毗邻的麻岭生产队,用锤子和钢钎硬是将半座山头夷为平地,发誓要在上面夺高产,创奇迹。正准备下种时,曾在地主家扛过“大锹把子”的半瘸子站出来放了一炮,他说,那个地方长不了庄稼,种,也是白种。


生产队长是个热血青年,当时正在积极追求政治进步,哪里听得进一个“阶级异己分子”的胡言乱语,他依然我行我素,照种不误,可是结果呢,十几亩的地,耗费了许多人工,可是到头来连老种也搭了进去。事后队长半威半就地问半瘸子,你怎么就知道那地不能种?半瘸子说,你先给我一根“大铁桥”(一毛四分钱一包的香烟),我再告诉你。队长没辙,就暂时放下架子照办了。半瘸子接过从未吃过的香烟,点燃后有滋有味地嘬了几口,陡然来了精神,竟忘了自己的身份,粗声大嗓道,那是新垦的生地,连露水珠子都不肯落脚,说明它不成熟,你让它长庄稼,不等于在锅台上撒种吗?半瘸子瞅瞅生产队长,见其人面色平静,又大胆补了几句:种地可不是娶新媳妇,半年不要就能怀上伢仔。要我看,那样的地,最好撂它个三年五载,等野草扎下了根,蓄足了精气,把露水引来了,再种也不晚。


半瘸子说得在理,露水虽然不会说话,但它也懂得暗示,就看你能不能参透它的玄机。据我的仔细观察,凡是露水多的地方,野草和庄稼生长得都比较茂盛,道理很简单,因为那儿土壤深厚,蓄得住雨水,抱得住地气。


相信风水的我祖父还有另外一种说法,他说露水是天地的造化,一块土地气血旺不旺,一茬能出多少粮食,早晨起来看看露水就明白了。这话虽然说的有些玄,但管用,经得起检验。





我们豆村下禾湾有一片落淤地,种啥都发旺。为啥?露水养的呗。


那一片地,如果是正常年景也看不出与其它土地有多大差异,若是遇到了大旱,别的土地上的禾苗蔫儿巴几的,而落淤地上的庄稼却每一棵都精神,叶子油汪汪的;特别是清晨看上去,好像帝母一不小心打翻了珠宝罐子,满地的露水珠子晶莹透亮,耀得你眼睛都发晕。你看看,一个很玄秘、深奥的问题,凭几颗露水珠子就轻而易举地解决了。


豆村的“二神仙”说得就更玄乎了。他说,凡物必有用,你可别小瞧了一颗露水珠子,它如果没用,也不会空占一片草叶子的。露水这东西,没它,庄稼虽然也能长,但长得不活泛,牛羊也照样吃草,可是吃草与吃草不一样。


我家隔壁的李长青老人,没儿没女,地种不动了,就靠养几头羊维持生计。每天老人总是早早地打开圈栏,把羊赶到豆青山上去吃露水草,老人也用不着照看,独自捧着个烟杆坐在门口吃他的烟。得了露水草的羊,安静得像遁入了天堂似的,只顾低头吃草,露珠和草汁把羊的嘴唇和舌头都染绿了。李大爷跟我说,羊爱吃头道草,因为头道草上有露水珠子,嫩着呢,养口。要是走在前边的羊把草叶上的露水珠子碰落了,后边的羊会往前赶,抢吃第一口露水草。


李大爷家吃露水草的羊长得快,风吹也似的,膘看着看着就起来了,身子滚圆滚圆的,李大爷曾对买羊的人说,咱的羊是喝仙露长大的,肉嫩得入口就化。










大概是出于孩童的好奇心吧,我曾仔细观察过露珠的来路,我蹲在雾气氤氲的田野上,看一颗露珠从一棵稻秧的根部缓缓升起,它像一颗挣脱黑暗的小太阳,顺着茎杆悄无声息地爬上叶片,挪一点,歇一会儿,挪一点,再歇一会儿,每一次挪动和间歇,都会壮大那么一点点,最后在叶端停止了脚步,整个过程大约需要半个钟头。这可不是一条平坦的路啊,每上升一小步,露珠都要付出极大的努力。我想,那棵稻秧是应该懂得感恩的,它用毛茸茸的手掌托着露珠,其专注与珍惜,并不亚于我们托着一件价值连城的古瓷器轻松与小心。


我的观察与发现,其实远远滞后于古人。很久很久以前,我们的先人就从微小的露珠里窥见大自然的秘密,他们在划分节气时,竟慷慨地拿出两个席位让给了卑微的露珠,一个是“白露”,一个是“寒露”。


在我的故乡豆村,人们习惯于称“寒露”叫青露。


也就是在我写这篇小文的一个月之前,树叶草丛里的露珠还是白色的,然而在时间的滴答声中,不知不觉就变成了青色,而它的体温渐渐地由“微凉”暗转为“轻寒”了。这一细微的渐变,也无法逃过古人锐利的目光和灵敏的感知,他们那细致入微的生命体验,远胜于今天浮躁的我们。现在,当我们遥想那片古老的深秋原野,不禁会问,是怎么的一位先民忽而觉出了今朝的露水不同于昨夜?那有别于“白露”的第一滴寒意,究竟是滴在他的脚背,项脖,还是他的舌尖呢?


宇宙浩茫,大地广袤,一滴起于黄昏,穿越长夜的露水,凝聚在芊芊的草叶上,滴落在时间的幽深里,它所传达的天地之气,弥漫在古人感谓人生与世道炎凉的诗句中,经久不散。


见证一滴露水的诞生、渐变与坠落,即便你的心再硬,我相信也会变得柔软起来。






作者简介

上下滑动浏览


许俊文,在安徽种过地,教过书,当过兵。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曾出版长篇报告文学《淮河魂》《血祭江海》《皇都末日》等,散文集《预约秋风》《留在生命里的细节》。数十篇作品被《新华文摘》《作家文摘》《散文》(海外版)《读者》《青年文摘》等报刊转载,并入选多种全国优秀散文年选、大学教材、高考试卷等。其《乡村的风》《节气》《俯向大地的身影》《怀霜》《菊魂》《泥土》《这么好的一座山》《遥寄苍茫》《回到草中间》等作品,被全国众多院校选入各种形式的考试试卷及港台中学生阅读文选。先后8次获得安徽省报纸副刊年度优秀作品一等奖及安徽省文学奖。



曹立冬,网名无语轮笔。肇东市摄影家协会理事,北京军区野战炮兵侦查兵退役,国家开放大学药学专业。现就职肇东中粮生化能源有限公司粮储车间司机。参加过98全国抗洪,99大阅兵,优秀党员。痴迷摄影,并多次获奖和参展。善于用快门的速度记录人生唯美画面和精彩瞬间。




红朵 || 兰湖公园行

筷子里的中国文化和礼仪

小刀 || 秋水 落叶 桂香袭城

十月,以风 以大地河川之名

西卢散文集 || 清如许,常少年

山中子 ||  坐在秋天的深处,等一个远方的来人



六瓣花语

liubanhuayu-0326

主编:

编委:

晴天雪

西卢  阿玛多吉  夕岚花雨

主编微信:1611476531

接洽赞助和商业合作

后台回复“投稿”,了解投稿及稿费事宜

长按识别,敬请留下您的名字以及所打赏的作者或者文章的名字。❤

更多,点击文尾阅读原文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