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看病的不如卖药的,卖药的不如卖维生素的

2017-05-14 化学加

五千家化工医药企业通过化学加买产品

来源|SME                                 编辑|化学加

点击阅读→化学化工、医药日化行业找工作,招人才,上专业的化学加网


千百年来,

懂点门道的人都信奉一个真理,

“看病的不如卖药的,卖药的不如卖保健品的。”

 

中医诊断讲究“因人、因时、因地而异”,

一个方子一笔诊费,

挣来的都是辛苦钱,

稍有不慎还要遭罪。

 

药贩子讲究量大多销,

品类齐全,

同一味药少说也有十几个方子需要。

再者,人这一辈子就算病不求医也终须用药,

其市场之大可想而知。

 

《大宅门》中白家因行医衰落,又靠卖阿胶暴富


而保健品,其本质是食品,

且不说“民以食为天”在中国的影响力,

光是“有病治病,无病养生”的宣传就足以迷倒大多数人。

 

既然都是吃,为什么不吃点有益健康的呢?

 

正是这样的思想左右国人,

无论健康与否都愿意花上不小的代价买一份只存于脑海中的健康。 



保健品发展至今,

靠着科学加持,

似乎摆脱了从前的种种愚昧,

一下子击破了犹豫者的心理防线。

 

整个保健品行业中最有代表性的便是

以科学撑腰的维生素补充剂。

 

 

早在400多年前,

随着大航海时代的开启出现了一种恐怖的疾病。

 

水手们毫无征兆地开始全身长满紫色的斑点,

伴随着难以忍受的疼痛。

若任由病情发展,最终将突然暴毙。


如今我们知道这是缺乏维生素C的症状,

但当时人们管这种病叫坏血病。

 

坏血病


直到1897年,

人类对维生素的认识才有了突破性的进展。

 

荷兰生物学家艾克曼前往爪哇岛研究肆虐多年的脚气病。

他以微生物学先驱的科赫的法则企图找到脚气病的致病源。

 

脚气病


但奇怪的是,

从感染体中提取出的疑似致病物质

并没能感染健康的个体。

这也证实了脚气病并不是一种传染病。

 

一次偶然,艾克曼观察到一个反常的现象。

原本吃精米且患脚气病的小鸡

自从改喂糙米后全都神奇地痊愈了。 




这才从糙米中分离出第一种维生素——维生素B1。

随后各种人体必不可缺的维生素相继被分离出来,

当然也包括能治愈坏血病的维生素C。

 

在之后的几十年里,

维生素大军乘着合成化学的春风纷纷降临。

起初维生素作为药物治好了

无数的脚气病、夜盲症、佝偻病、口腔炎患者,

可谓风光无限。



甚至让人有一种错觉,

以形补形胡乱食疗的时代即将过去,

科学终将打败愚昧。

但是总有人能将科学硬生生变为迷信,

即便是世界顶级科学家也不能幸免。

 

莱纳斯·鲍林,

曾经凭借一篇超前到无人能审稿的文章

《化学键的本质》震惊世界。

连晚年的爱因斯坦也由衷的称赞:“此人是真正的天才。”

 

鲍林凭此独揽了诺贝尔化学奖,

而后又因反核战再次独揽诺贝尔和平奖。

然而,就是这样的超级科学巨擘,

却被维生素的迷信打败了。 


莱纳斯·鲍林


大概在20世纪60年代,

一位野鸡大学的博士生写了封信给早已功成名就的鲍林。

他在信中建议鲍林每日服用3000毫克的维生素C,

声称这样能够益寿延年,

至少能续25年的命。

 

也不知道是不是正好击中了鲍林心中做长者的梦想,

一代大科学家竟然听信他的建议,

开始超大剂量服用维生素C。



自打这鲍林吃了维生素C,

腰不酸了腿不疼了,

重感冒也不犯了,

一口气吹两小时的牛,不费劲儿。

 

量大的时候,

他一天甚至要服30克维生素C,

相当于1000颗柠檬的维C含量,惊为天人。

 

5年后,

鲍林出版了《维生素C和普通感冒》一书,

大力吹捧维生素C的功效,

更重要的是亲测有效。

他在书中建议国民每天服用1000毫克的维生素C预防感冒,

而同期世界卫生组织的建议摄取量仅为30毫克。 


《维生素C和普通感冒》


以鲍林的学术地位,

这本书理所当然的得到了大量读者的盛赞,

还被评为当年的美国最佳科普图书。

短短几年,维生素C的销量增长了4倍,

全美有5000万人听信了鲍林的建议。

 

可是,在内行人看来,

鲍林的建议是荒谬的。

马里兰大学医学院第一个表示不服,

马上筹备了一次双盲实验。 


莱纳斯·鲍林


找来两组志愿者,

一组每天服用3000毫克维生素,

另一组服用糖片,

两组志愿者都不知道自己吃的是什么。

 

大约一个月后,

两组志愿者都被接种了感冒病毒,

结果所有人无一例外都得了感冒,

维生素C并没有起任何作用。

 


随后,各所大学都进行了双盲试验,

所有结果都显示维生素C对感冒并没有预防和治疗作用。

FDA、美国儿科科学院、美国医学会各个权威机构

都表示不推荐将维生素C用于感冒的预防和治疗。

 

可笑的是,

声称亲测有效的鲍林也被发现患上了感冒,

被媒体揪住了小尾巴。

他无奈地打哈哈说是过敏症状,

然后立马转移的阵地,

开始宣传维生素C抗癌的功效。

 

《癌症与维生素C》


在鲍林因前列腺癌去世后,

他的狂热信徒们发了疯地游说国会,

使其通过了“膳食补充剂健康和教育法案”,

限制了FDA的权力。

 

从此,只要维生素补剂厂商没在标签上宣传预防和治疗疾病,

这些保健品就只能归为食品而非药品。

因此厂商只要证明自己的保健品无害就万事大吉,

想怎么搞就怎么搞。

 

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短短几年,

维生素保健品的大军就席卷全美。

从那时起,早上不吃下七八片营养品

都不好意思称自己是美国人。

 

事实上,美国的维生素保健品市场

正因为大批的鲍林信徒,

一直处于饱和状态。

各厂商价格较为透明,

不少大厂的产品也算得上是物美价廉。

 


然而,随着经济全球化,

跨国保健品公司开始踏足中国这块神奇的土地。

这里的人民收入不算高却对保健品有着近乎疯狂的追求。

 

某个已经成为动词的品牌靠着伟大的直销模式,

以及夸张的宣传,

硬是将三块半一罐的维生素C卖到了两三百元。


传统的那一套包装方法在上已经不奏效了。



厂商们从功效上开始做文章,

什么增强免疫力、抗衰老,

越是虚无缥缈越是无法验证的越好。

其次是主打生产工艺,

号称美国技术,

纯天然维生素C,

提取自针叶樱桃。

最后是营养齐全,

除了最主要的维生素C外,

还有多种辅助营养成分。


保健品厂商的这三板斧

把这种1千克只要70元的廉价产品

包装得像模像样。

 


然而,且不说这些维生素C补品能不能达到宣称的效果,

不顾实际情况胡乱补充维生素C甚至会有副作用。

 

普遍认为,成年人每日维生素C的安全摄入量是2000毫克。

超量摄入会导致失眠、惊厥、燥热、头痛等不良症状,

婴儿则会出现皮疹。

 

若超大量服用甚至还有可能在停用后引发坏血病。


原因也不难理解,

过量摄入的维生素C一部分随尿液排出,

剩余的由体内的酶消耗殆尽。

停止超量摄入后,

体内相应的酶仍具有很高的活性,

反而导致过度消耗维生素C而出现坏血病。


坏血病症状


至于另一个常常被销售人员吹捧的生产工艺,

其实非常可笑。

 

相信很多人都在药店被推荐过某某大品牌的维生素C保健品。

销售一般声称其采用高级工艺纯天然提取,

虽然价格高,但比那些维生素药品安全。

 

然而所谓的纯天然提取只是一个噱头,

无论何种途径得到的

都是L-抗坏血酸(维生素C)这一种成分。


L-抗坏血酸,俗称维生素C


高级工艺价格高更是无稽之谈。


目前我国采用的维生素C二段发酵法工艺

是本土科学家尹光琳的发明专利。

相比于国外普遍采用的一段发酵,

不仅质量高,且成本仅为后者的三分之一。

 

好工艺难道不应该是高质量且廉价的吗?

按照这些厂商的逻辑,

那下一个称霸维生素市场的噱头

可能就是纯手工提取工艺。 



退一万步说,

药店里的维生素药片是国药准字,

执行的是药品标准。

而保健品执行的是食品标准,

孰好孰坏一目了然。

 

 

可是为什么同样的成分,

保健品价格翻了10倍却仍有一大批人趋之若鹜?

 

可能是幸存者偏差在作祟。

 

靠个例得出读书无用论是最典型的幸存者偏差


我们常常听到有人会摆出各种例子

来证明某款保健品的功效。

某某服用维生素C,一年都没有感冒;

某某吃了一年维生素C,皮肤都变好了。

 

这些例子的确存在,

甚至就在你我身边,

但我们看到的例子实际上是被无意识筛选过的。

 

还有更多的人坚持吃维生素C但根本没有任何变化,

只不过他们没有发声,

又或者没有被大多数人记住。


老家电耐用并不是因为做工好,只是因为运气好


而最爱发声的正是那些身体状况得到改善的人,

他们无意中成为了维生素C最好的宣传工具。

 

实际上,

身体状况的转变可能是完全自然的浮动变化,

也可能是由其他因素造成的。

但这些变化就是很容易就被误认为是保健品带来的功效。


有没有效果有时候还真不能看口碑,

还是要看严谨的双盲实验。




直到现在仍旧有人以鲍林93岁高龄

来证明维生素C的续命功效。


保健品之所以千百年来长盛久兴,

除开人们对健康的追求外。

人类被潜意识左右的认知模式

才是其最赖以生存的丰沃土壤。



延伸阅读,直接点中标题可查看:


《绝命毒师》里的那些化学知识

北大“化工才子”创业 制“丧尸药” 销国外获利千万,令人震惊!

70年前的中国富二代,执意从美回国做贡献,但却惨遭灭门,他带领中国石油行业领先了世界30年

时尚界的化学:清华辅导员毕导带你揭穿不科学

阿司匹林与海洛因竟同出自他一人之手,究竟是悬壶济世还是祸国殃民?

既然收入还不如农民工,我们为什么还非要上大学?

从农村放牛娃到清华博士:不那么“聪明”的他如何一路逆袭?



更多精彩阅读,点标题下方化学加关注后,点底部“进入公众号”,用手机左下角小键盘输入:


回复d20,查看理工科人必看!如果墨子生在当代,他的理科毕业论文会这么写!》

回复c18,查看论斗图,你们是斗不过我们化学党的!》

回复ai163,查看他是钱学森、邓稼先、杨振宁、华罗庚等学术大家的恩师,他为新中国培养了79名院士,最终却成了“国家罪人”》

回复ai164,查看锂电池之父,杨振宁在芝加哥大学的同学,二战老兵该得诺贝尔奖了!》

回复c15,查看【还珠化学实验室】我的表情包居然跑去学化学了》

回复j50,查看《化学居然不是秃顶率最高的专业?那么问题来了,秃顶率最高的专业是什么?》

回复L98,查看《掉地上5秒内的食物,到底能不能吃?美国人做了2560次测试》

回复ai11,查看17岁他说要把海洋清洗干净:没人相信:21岁他做到了!》



声明:尊重原创、保护原创是化学加始终坚持的原则;化学加的分享转载,都已经获得对方的授权,并且会在开头位置清楚注明出处;欢迎其它媒体、公号与化学加合作,请勿擅自转载或二次转载。


点左下角阅读原文进入化学加网

化学加主编微信号:huaxuejiawang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