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搬砖的本质是复读鸡

化学加 2021-06-12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烟雨舟横 Author 江北烟雨人

导读


事实证明,人只要陷进一个循环,一切都会慢下来。打个不恰当的比方,就像是一只复读鸡,人家说什么就是什么,然后再说给其他人听。日复一日,为什么说,说了什么不重要,说就是了。

跳转阅读→找化工原料、找中间体,CAS号查询,推荐您用用这个小程序!




第一个循环是本科学校,相当于小池子。


本科哪里见过什么科学研究?分析化学水平全省第一,也想不清有什么特别值得骄傲的。每年1-2篇JACS和Angew,也只是在少数人手里攥着。其他的化学学科怎么样?不幸的是,真的很垃圾。


除了分析的几个学生,其他几乎所有专业都是养闲人的,水分太多了。化学专业的学生竟然不知道化学两刊是哪两个,大多数本科生是如此,不少研究生也可能如此。就拿有机为例,硕士生毕业论文的课题是《3,5-二甲氧基苯甲醛的制备》。这么简单的东西买就是了,还需要你研究什么制备?再偏应化,偏工科,也不能简单到这么难以置信吧,而且这个课题还是被好几届学生连着做,内容大差不差。论文长度不够,那就把两个课题拼起来写个长长的题目,论述方法比本科生论文强不到哪去:冗长的背景,介绍一些养生啦,活性啦等有的没的东西。随手筛筛条件,就结束了。


也对,一群老教授,敬业可能有几分,但大部分本事不见得多少,脾气却不小,早就不发文章了。平时好好写作业,她还会问你从哪里抄的,因为别人都抄,她不信你不抄。太多老师、教授人浮于事,个个来这里养老送终。今天不在,明天不在,搞不清楚什么时候才在。年轻老师也有,但是活力仿佛被吸走一般。报纸上宣传的什么优秀教授、杰青长江平时都见不到面。


参加夏令营才知道,某西部985大学连化学博士学位都没法授予,但化学院一年SCI数量是我们全学校所有学院总数的3倍,其中三分之一的影响因子在10以上。现在所处的学校,化学更是国家一级学科,一个学院一年的SCI就有400余篇,10以上文章至少150篇——这还是两年前的数据。更厉害的还是中国东北某化学研究所,一年SCI文章600篇。


都说论文没用,这不好那不好,可连文章都没有,说没用有什么意义呢?


也是,学生水平和学校管理能力决定了科研成果的产出。我们小学校,能招到什么学生?也只有读到研三依然目光呆滞,党员材料讲了好几遍都不知道怎么填的学姐;晚上不来做实验,周六全天看韩剧的学姐;一天到晚窝在休息室看电脑,老师还要求着他们去实验室的学长。优秀的学生有没有?有!但是不多。而且有不少是享尽了本科时代的政策优势,想继续沾光的,然后莫名其妙地成为了给学弟学妹们的洗脑工具。


管理水平高不高?一点都不!口口声声把学生利益放在首位,结果食堂蒸出的米饭有死老鼠,馒头铝含量超标,直饮机喝出鱼苗来,学校都选择不了了之。学生宿舍暖气不热,今年拖到明年,这一届领导推到下一届。说什么暖气管道年久失修,维修尚需时日?早干嘛去了?维修个宿舍,也只是简单地刷个漆?地板还是水泥的,墙壁还是石灰的,宿舍楼从上世纪80年代就没变过一丝一毫。校园里照样有袭击女生的变态和偷内衣裤的混蛋,学生去开水房打水就算了,暖壶都能让校外老大爷顺走卖钱。安装个门禁,除了哔哔哔喊什么“非法进”、“非法出”,什么都拦不住,反而影响学生睡觉。改校历不提前通知,害的外省学生回不了家,却解释称是校规规定内的事务,欢迎监督?


校医院就不要说了,完全是给人才配偶解决工作的合理安置点,里面大夫懂不懂医学都不清楚,出了点事就往校外大医院赶,小伤小病除了板蓝根、999感冒灵就是创可贴,骨折也给这些药,浮肿也是这些药,何况包药片的都是落款19__ __年的旧药品袋。


学校行政人员的态度?借个教室要亲自跑一趟学校教务处,老师连个正脸都不给,一副欠了几百万的样子。又不是办什么活动,老师调个课而已,他反正要给你不爽。老师都是上了年纪的,八卦能力不错,业务水平不高。干点小活折腾好久,还不能耽误与其他同事聊天。


学生会倒是没有网上说的那么黑,也没有多官僚,因为我后来也留在了学生会。但有三件事让我非常不爽,一件是刚入学时外联部的学长进门就推广什么c语言培训班,很多人交了钱没空上课,上了也听不懂,c语言也不是什么毕业的硬标准。最后过的就几个人。后来才知道这是与培训机构联系好的,学生会有回扣能作为活动经费。第二件事是查卫生,经常被莫名其妙的学生干部在午睡期间闯进来指指点点,这不行那不行,还要登上阶梯看一眼上铺什么样。所有东西都失去了原有的意义:垃圾桶不能有垃圾,床沿不能挂衣服,不能贴东西,也必须要用统一发配的床上用品。这是为了卫生吗,有这么为学生好的嘛?晚上10:30还要查灯(必须熄灯)、还会停水。早上7:00要站操,就是大家站齐,点个人数。周六晚上必须在宿舍准备签到(搞不清楚,怕我们跑了吗)、什么都查,什么都评比,用管理高中生的水平管理大学生,这简直就是把学校学生的外部矛盾转移到人民内部矛盾,跟非洲大陆的殖民统治者一模一样。自律监察委员会是学生会最庞大的机构,也是门槛最低的。第三件事是刚入学那会全年级新生被学姐点名批评,说我们不懂礼貌,见学长学姐不知道喊“学长学姐好”?说好的同龄人呢?说好的平等关系呢?我哪知道面前的是学长还是学姐?找尊重感也不能这么作吧?!


所有人都哇哇哇地惊叹学姐有多优秀,学校有多好,然后呢?外面的世界你知道什么样吗?或者还是一副道德绑架,连学校的缺点都不能讲一句,讲了就是虚伪,就是忘恩负义?


我为我的本科学校自豪,我为学校增光添彩是我的荣幸。这句话不假。


可如果有机会,我宁可不去做这些事情。


因为在太多时候,只感动了自己。



第二个循环可能不叫循环,只是一次换水。


在西南直辖市某985,我看到崭新的标准实验室。全新的实验设备,有专门安置五六个进口搅拌器的通风橱,很宽敞。就是打核磁,还要到对面楼的一层去打,还必须老师操作。这一点跟本科学校很像,好像不少211也是这个政策。其实后面谈到的山东某985也差不多,只不过帮全组人打核磁的是高年级博士生,两个人轮班打,每星期抽出固定时间来。想一想:不打核磁就不知道东西对不对,不知道产物结构,怎么开下一步?所以这就人为地制造了太多空闲时间,严重放缓了实验进度。


原因可能是学校爱惜仪器,信不过自己的学生。不过这样肯定是得不偿失的。


但西南985的问题不在于此。化学系主任搞有机的,他看上我,要我入他的组。当时没有头衔,没有优青杰青等人才计划支持,好像也没有什么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项目。但人倒是非常好,在国外硕、博、博后读了十一年,华盛顿大学和麻省理工。文章有两篇JACS,其他都是三区。后来读研了,才在一些硕博士学术成果奖学金评选里看到他的名字,又发了两篇JACS。


这个人给我一种游离于学术圈之外的感觉。没有汇报,没有参会,没有墙报展出。小透明。


给我开出的条件很优厚,博士阶段一定会送你出国交流个一年半载,毕业了推荐国外博后。他说他没见过英语说得这么好的中国学生。


但是我还是放弃了。给他发了个邮件道歉。他表示遗憾。


原因有两个:与我共事的硕博士,出身几乎都是是某某学院或西南地区不知名大学,一本的少。除了本校推免,几乎没有211的。这生源组成跟本科学校硕博士差不离。更离谱的是,全学院有相当多数量的硕士生本科不是化学专业。有学机械的、学材料的、学食品的、学包装的。几乎所有人都要在入学前从最基本的《普通化学原理》、《物理化学》开始补课。


压死我的最后一根稻草是,师哥师姐神乎其神,这好那好地吹,最后还是让我问出了端倪:西南985在那时根本没有化学博士点,所有有机专业的博士读出来都是工学(化工)博士。


“读什么不都一样?反正是博士。”


“哦。”




山东985的日子还算可以,因为是做毕设。但现在想想,还是与真正的有机化学研究有差距。


每天坐公交到距离校园一公里多的站台。下了车走过去,骑车就别想了,上坡很麻烦。走到老数学楼一层,靠里的两间就是目的地。设备比西南985差一点,但好歹有个做有机的样子。


与现在的生活比照起来,他们的日子太幸福了。周六从晚上起放假,周日全天不用来。周一到周五早上9:00上班,11:30下班,下午2:00上班,17:30下班。晚上7:30上班,9:00就可以走。洗瓶里的溶剂用的是瓶装的,二氯、乙酸乙酯和石油醚都是如此。大桶的溶剂只有酒精,还是用一升的大洗瓶盛好了公用。废液缸则是用空掉的500mL国药瓶,插上漏斗,所有人去公共实验台洗东西,不一会就满了,再换个新的。废液要整齐地码放到原来的包装箱里,没有标签和封条,壮观地堆在门口,像一堵墙,绵延数米直到老板办公室。


玻璃仪器坏了没关系,不用给老板打招呼。每天上午会有两个试剂销售商来这里晃悠,一面谈笑风生,一面悄悄告诉你我的东西比他还便宜。两个人长得像农村集市的卖菜大爷大妈,腰间横着一个磨得发白的腰包,干枯的手指,粗糙的皮肤,一口大黄牙,但对实验室的各种设备药品了如指掌。给他一张纸条,写好要什么东西,哪怕只是一根试管,也没什么问题。大妈熟练地把纸条塞进挎包,第二天你要是来得晚,通风橱里就能看到新送来的仪器了。报账也好说,拿着收货单,每周给老板送过去,各人送各人的。


洗核磁管麻烦一些。一次只能洗一根,洗上20几根就要用一整瓶瓶装二氯。旋蒸两台,都在通风橱外面,水泵抽。好处是有整整一盆的防溅球。打核磁不能自己去,要让师哥代劳。今天打,明天出结果,等待结果的日子就可以划水或者不来,老板不管。因为老板虽然在隔壁的隔壁办公,但每周只会在实验室出现一次,平时虽然在办公室,但经常用衣服把办公室门口的玻璃挡得严严实实,锁上门谁都进不来,有时候敲门都不开。记录本是不存在的,跟我的本科学校一样纯靠自备,而且随便乱记,一页写一大堆东西不知道怎么看出来谁是谁。花花绿绿的想撕就撕想改就改。


两个课题组共用一个休息室,加上两个在中午无人时嚼着自制手抓饭的印度人,一共能坐23个。组会一周一次,内容也比较简单。分为三种,人名反应、工作汇报和文献汇报。都是用中文,每个人的时间差不多十几分钟,工作汇报好像没有背景文献。问题上组会就在休息室开,这个组周五晚上,另一组就是周六晚上。其他人等回避。我那个师姐是从一个二本学校考来的,英语水平比较差,为了周六晚组会的人名反应,她可以周五一天呆在休息室,再电告我不用来。


过柱子最让人难以理解。没有气泵加压,纯靠自行滴落,一根正常大小的试管要用一分三十秒接满,粗试管要用两分多钟。没见过过50mg和1g以下的细柱子,只见过中等的,过7g以上的大柱子也没见过。其他就与现在的工作状态没太多差别。无水无氧一样开,不过他们的无水溶剂应该是自己蒸的。



从低到高,加上现在的工作,我经历了四个等级的有机化学研究。从恐惧到不适应,再到被迫适应直到习惯,好像不过如此。但实际上人人都享受着日复一日不曾改变的生活。不往外跳一跳,看一眼外面的世界,就永远不知道自己所处的位置有多么荒谬,自己还需要多么巨大的努力才能弥补差距。


要么怎么说硕士博士学位越来越贬值,这就是劣币驱逐良币的过程。我本科学校的同类们培养了一大批根本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科学研究的学生,他们充斥着各大工厂、学校和人才招聘市场,用人单位只能矮子里面拔将军。其他211和985学校的研究生,若是落在弱势学科里,恐怕日子比普通高校强不到哪里去。


最可怕的应该是小池子的大鱼,终其一生得意洋洋,却时刻未能逃脱刀俎鱼肉之困。而一旦陷入一个小池子,很快便进入了日复一日的循环,重复过去的每一天,把一年经验用上四年。


大池子里的小鱼更有发展潜力。虽然也是日复一日的循环,但每次都能变的更强、更真实。


既然注定是复读鸡,那么宁可在大地方每日量变,也不要在小地方做战术勤奋。


以上。(大误)


声明:以上文章转载自烟雨舟横,有删改,文章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化学加网立场。

 入驻化学加网快速通道,将与微信小程序同步展示 

(长按识别二维码进入注册)

投稿分享 | 转载联系  | 广告推广 | 商务合作 

联系化学加编辑部 :18676881059(手机/微信)

邮箱:gongjian@huaxuejia.cn

拓展阅读


更多精彩,关注本号后,点击菜单栏或回复字母查看

回复 V:Nature/Science    回复 W:有机化学

回复 T:科研动态    回复 i:美丽化学

回复 P:化工应用    回复 L:科普知识

回复 C:漫画化学    回复 D:化学趣史

回复 F:化学视频    回复 Z:科技名人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