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我为什么留在北京生活?

王盐 王盐 2022-04-01


逃离北上广后没多久,人们又开始逃回北上广。


每天早起贪黑的两点一线,忍受着雾霾、拥堵、高房价,享受不到本地户籍福利的外地人,为何背井离乡,拼尽全力留在大城市生活?




在大城市生活的不开心,于是逃离北上广;在小地方混不下去,于是逃回北上广;踏踏实实的过日子吧,人家又说你在假装生活……


关于北漂生活的文章层出不穷,各路人马撕的不亦乐乎。


「北京这2000万人吃你家大米了?」


既然聊到这个话题,就顺便讲几个小故事吧。



01



当初选择来北京,主要因为我是北方人,整个北方唯一的大城市就是北京,想着生活习惯气候什么的更容易适应,就决定去了北京。


后来发现在京的北方人,很多初衷都和我一样单纯:离家近点。


只不过离家再近,每年回家也就那么一两次。


甚至,再也回不去了。


我们那时来北京的人,比起现在的年轻人要艰苦些,住地下室和隔断间是必经的过程。


我运气好,没住过地下室,在北六环附近找了个住处。


那是个居民楼里的隔断间,一个月300元。


隔断由薄薄的木板和塑料泡沫组成, 不隔音也没有窗户,夏天闷热不通风,晚上就只好开着门睡觉。


这个120多平米的房子里,还住着五户人家。


由于不隔音,这五家人哪家打牌输钱,哪家两口子吵架,哪家大半夜啪啪啪,我都一清二楚。


晚上睡不着,就听着隔壁聊天,虽然都是家长里短的琐事,听久了也觉得很有意思。


每个北漂的人都有属于自己的故事,成千上万的人在这里生活,他们的故事如果拍成电影,一定会很好看。


我躺在6平米的小隔间里,这样想着。



02



那时和邻居们聊天,问到为什么来北京,大多都说北京是个赚钱的地方,未来太远的事情不考虑,先赚点钱再说。


早些年的北京对外地人还比较友好,穷人可以租住在城中村、地下室、隔断间,平时居民区附近也有摆地摊的,卖街边小吃的。


我特别喜欢街边的煎饼果子、鸡蛋灌饼、烤肠烤串,每天下班回家从地铁站出来,就能碰到好多卖小吃的,一路边走边吃,也就顺便解决了晚餐问题。


前段时间深夜食堂引起热议,被大家吐槽不接地气。其实我们所特有的市井烟火,就是路边摊呀。中国人的深夜食堂、酒吧文化,就全凝聚在这随处可见的路边摊上了。


现在的北京,地下室不能住人,路边的小摊也消声觅迹,各类批发市场也都被拆迁走。


城市是比以前整洁多了,只是生活中多少有些不便,比如我一直很怀念清晨去早点摊前等着买刚出锅的豆腐脑、小笼包的感觉。冬天还可以来碗羊杂汤,一碗下肚,再冷的天身子也会暖和起来。


现在这些场景都很少见了。


不知道以前摆摊卖小吃的大叔大婶如今还在不在北京,我猜他们还在,只不过更隐蔽,更安静,也更沉默了吧。




03



刚开始找工作那会儿,作为没读过大学还不满20的小男孩,求职处处碰壁的经历早已把自尊打的粉碎。


记得有次面试,HR让自我介绍,我大脑一片空白,紧张的不行,只说了我的名字,哪里人,然后就不知道说什么了。


在很久之后,我开始做面试官时,看着那些年轻人轻松愉快的申请,总会想起我当初的愚笨样子,又好气又好笑。


那时的我怎么就那么笨呢?


没办法,从小生活的世界太小,接受的教育太少。


我上初中时才见过电梯,那还是在我家当地的医院,觉得很新奇,上上下下坐了好几次。


都说北京搞素质教育,学习比不上外地孩子(我们老师说),现在看来真是天大的谎言。


一线城市的优质教育资源、更多元的文化带给孩子们的,绝不是仅仅分数上的差别。


这种来差距像烙印般深深的刻在每个人的身体里,让寒门子弟痛苦不已。


原来,自己从小相信的东西,很多都是错的。


原来,自己曾经理想中的世界,根本是不存在的。


优质的教育、充足的物质条件、良好的习惯,这些方面的缺失会带来很多不可逆的影响,比如身高、容貌、近视、牙齿不齐、健康状态、个人爱好的培养、对知识的态度以及性格缺陷……


我身边有些朋友三本、专科毕业,人很聪明,接触多了你会怀疑这些人怎么沦落到那么差的学校。他们中的大多数,家境都较为一般,出生在经济落后的地区。


他们考不上好大学吗?


是他们没条件得到良好的教育。


来到大城市,接触到更多的资源与信息,这些人就开始野蛮生长,取得的成就甚至超越了很多名校毕业生。


如果能从小得到这些,也许他们的人生会更辉煌吧。


对于我来说,北京同样是一所大学,当年那个不知道怎么坐地铁,不敢和别人说话的小男孩,在这里耳目渲染,总算进步了一点。


我的同事常常吐槽,没想到在这种博士遍地跑,硕士不如狗,不是985/211都不一定能来实习的互联网公司,居然遇到我这么个奇葩……


真的算是运气好。


每次在街边碰到发传单的小伙子,我都会想,如果不是运气好,如果不是北京这样的城市,也许我现在也和他一样,站在街边发传单吧。



04



回老家办户籍证明,母亲说陪我去弄,不然不好办下来。


我也知道小地方没关系不好办事,但想到离开家乡多年,现在的环境怎么也该有点进步,就一个人先去试了试。


早早去派出所等候,没想到刚开始就吃了个闭门羹。


工作人员说负责开证明的哪位同志今天不在,让我改天再来。


我说其他人不能办么?


对方很不耐烦的说,办不了。


没办法,我只能向母亲求助。


母亲打电话给她在当地政府工作的老同学,对方带着我们去派出所。


见到母亲的这位老同学,之前冷着脸的工作人员总算露出亲切的笑脸,很快就把证明开好了。


在咱们这地方,不托人哪好办事啊,母亲教育我。


我无言,只能苦笑。


现在年轻人要么考公务员,要么就去外面打工了,你看街上都看不到年轻人,母亲和我聊天时说道。


我回忆了一下,回家这几天确实没怎么看到过同龄人。


之前隔壁的那个阿姨,要跟丈夫离婚,她男人说离也可以,但房子得归他,不然不同意离婚。你阿姨去法院要起诉,人家法院根本不受理,就一直在那和稀泥。她男人在那边有关系,你阿姨也没别的办法。


母亲继续说着,我还挺较真说法院这样不合理,后来一想,这又有什么意义呢,本来就不是讲理的地方。


在小城市,比起明面的道理,更重要的是背后的规则。


都说大城市竞争激烈,弱肉强食,可小城市遵循的丛林法则么,也并没有半点温柔。



05



我有个室友,性别男,爱好男。


有次聊天,他回忆当初从高考大省拼命努力要考到北京。


我笑他,首都有这么好吗,搞的跟移民似得。


他正色道,当然好,这里更自由包容。


「至少,作为一个同性恋,在这个城市里没人把我当病人。」


是啊。


虽然在北京过的很辛苦,但至少能活出自己的样子。


不会有人在你耳边闲言碎语,不会有人逼着你结婚生子。


虽然压力很大,但至少能活的自在。


那以后就一直留在北京吗,我问他。


不知道,反正肯定不会回家,他语气坚定。



06



我一朋友,平时省吃俭用,到现在还用着很旧的手机。我劝他,为啥过的这么紧吧,房贷都换完了,还有啥可愁的。


他说不能松懈,北京户口弄不下来,必须多攒钱,以后供孩子上私立。在北京上学还不算,现在学校课很少,内容也比较浅。那些重点学校的孩子,都玩命的上补习班,一年花十多万补课那都不叫事。


我说没必要这么夸张吧,不行让孩子回老家上学,再考到北京来也行啊。


我自己从小地方考出来,受了那么多苦,真的不想让我的孩子再走一遍了。孩子生下来,怎么样都能养活,可真的轮到自己生孩子,那心态就不一样了。


真是狠不得把最好的一切都给他。


说着,朋友狠狠的咬了口烤羊腿。



07



「孩子,在外面过的还好吗?」


「妈,我挺好的,您放心吧。」


 这句话背后的酸甜苦辣,在外漂泊的人都会懂。



08



和前老板吃饭。


你有没有想过以后不一定能留在北京。老板突然问我。


应该不会吧,自认为比其他人还是要努力些的,我如此回答。


这座城市就这么大,能容纳的位置是有限的,有人来就会有人走,不是努力就能留下,老板说道。


那怎么办呢?我问。


找个北京姑娘结婚吧,别找太好看的,本来北京姑娘心气就高,条件好的难伺候。找个爱你的,愿意好好过日子的,这样户口和房子都能解决,起码少奋斗十年。


……


在内心深处,我很抵触老板的这番话,太势利,太三观不正。


而现在,我开始明白这番话背后的含义。


虽然我不会这样做,但我能够理解,为留在这座城市,人们都付出了些什么。



09



我在北京十几年了。


这座城市已经成为我的第二故乡。


无论最终定居还是离开,它都深深的改变我的人生轨迹。


它带给我更多的可能性,更大的世界。


它令我成长、改变。


它也让我明白,故乡是条回不去的路,唯有前进,才会有希望。


在这座熟悉而陌生的巨大城市,


即使艰辛,即使劳苦,


我都不曾后悔。


这就是我的生活,这就是我的城市。





- END -

↓欢迎大家把我设置星标置顶↓
可以第一时间收到推送
请大家多多转发点赞
O(∩_∩)O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