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加“数”护美的“桐乡路径”有何密码?【美拉德风·看浙江】

中国环境 2024-01-12


编者按

又是一年金秋时节。


秋风打翻了调色盘,洒下一地缤纷。大地披上了时下最流行的“美拉德”穿搭,看棕红色的枫叶随风曼舞,看焦糖色的沃野硕果累累。


秋天,也带来收获的希望。


日前,第七批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正式授牌。这些地方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有哪些突出成果及创新实践?“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高质量发展之路如何越走越宽?


中国环境开展秋季特别策划,#美拉德风#的大美河山,带你一次看个够!









“古有梧桐、凤凰来栖”,桐乡寓意“梧桐之乡”而得名。


浙江省嘉兴市的这座江南小城位于浙北杭嘉湖平原腹地,身处沪、杭、苏“金三角”的中心,区位优势独特、自然环境优美。


日前,桐乡市正式获评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一条绿色发展的进阶路,嵌入这座城市的发展图景中,续写着又一个诗画新篇。


桐乡高桥街道。  叶飞摄

江南的秋韵,每一缕秋红都写满了诗情,每一片橘黄都沾染了画意。秋天的浓度逐日递增,当“美拉德”风吹入桐乡市的街道上,银杏叶、梧桐树叶相继泛黄,满目灵动的金黄把这座水乡小城映衬得格外动人。


十里平波一碧秋,夕阳影里放扁舟。寻找秋日氛围感,必须去凤凰湖逛上一圈。漫步湖边,桂香扑鼻,水清鱼戏,一群群黑天鹅接足来栖,一幅水韵秀美的生态画卷徐徐浮现眼前。



碧水蓝天,民之所向。去年,桐乡市公众对生态环境满意度已在浙江省连续5年实现总分和排名“双提升”,5年累计提升73位。这道关乎绿色发展的考题,桐乡缘何能完成从“差等生”到“优等生”的蝶变?优异成绩背后,是一以贯之的生态行动。


近年来,桐乡市以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为目标,大力推进生态环境改善,全力守护蓝天碧水净土。坚持绿色为基、数字为钥,推进减污降碳协同发展,在加“数”护绿中,打造出了生态文明建设的“桐乡路径”。


在两次获得美丽浙江建设优秀市、治水大禹鼎后,桐乡市始终将生态文明建设摆在高质量发展的突出位置,统筹实施《桐乡市生态文明创建规划》和《高水平打造新时代美丽桐乡规划纲要(2020—2035年)》,持续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深入实施蓝天、碧水、清废、净土攻坚行动。


从清三河、剿灭劣Ⅴ类水到水生态修复、建设美丽河湖和碧水河道;从拔掉一根根烟囱到建成全域空气环境监控网络;从榨菜行业整治,到建设污水零直排区、成功创建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回望漫漫攻坚路,桐乡层层推进,久久为功,让自然生态美景常驻。


啃下一块块“硬骨头”,桐乡交出亮眼答卷——


看天——蓝天白云已成常态。2022年,桐乡全市空气质量达国家二级标准,空气清新天数比率达97.8%。


看水——2022年,桐乡市控以上断面Ⅲ类—Ⅱ类水质占比100%,跨行政区域河流交接断面水质考核在浙江省为优秀,饮用水源地水质达到国家Ⅱ类标准。


看“无废”建设——实现“一般工业固废不出县”、危险废物收处率100%和垃圾分类收处全域覆盖;首次在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上推行全过程“无废峰会”,也连续两年实现“零碳”办会。


说起古镇,人们心中总有一个NO.1——乌镇。


没错,大名鼎鼎的乌镇就在桐乡市。


或许是因为乌镇的水太有灵气,总是让游客们心驰神往,伫立凝望着石桥与流水,不免触景生情,心神荡漾。


 桐乡乌镇照片,陈健摄。


一声梧桐一叶秋,乌镇的秋天,美得如诗如画。最先在小镇的树木中呈现出一丛丛的绿,开始渲染出一点点的黄,然后透出红和棕,最是沉稳和浓郁,整个乌镇都带着一种沉静的美,满眼的秋色都在这一刻绽放。


也是在这里,传统的江南文化与现代互联网技术产生了完美碰撞。


十年前,首届世界互联网大会永久落户乌镇。从“一叶扁舟”到“辟浪巨舰”,乌镇持续放大峰会溢出效应,助推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自此,古镇桨声欸乃之“慢”和技术日行千里之“快”完美结合,重塑出“枕水人家”的古典与时尚。


乘着互联网发展的东风,桐乡市积极探索生态环境领域数字化改革。


2018年,排污许可证证后执法监管系统成为浙江省这一领域数字化转型的首个标志性成果。


2021年,“构建以排污许可制为核心的固定污染源监管制度体系”、农业面源污染治理与监督指导纳入全国改革试点。


2022年,桐乡市 “工况智管”和“热电行业碳排放监管”两个应用场景被浙江省生态环境厅列为全省试点。



依托数字化改革,桐乡市又先后建立了数字环保指挥中心和空气质量网格监控平台,建成了企业在线和工况1546台套、环境视频监控1230个、城市空气自动监测站4个,构成了“天地空”一体化大气环境监测体系。


借助数字化平台,桐乡市实现了从靠眼看、鼻子闻到数字赋能、智慧分析、智慧报警、多跨协同的全方位环境监管,走出了一条生态环境治理数字化转型的道路。


数字文明共富的美丽桐乡生态底色,正在持续擦亮。


有了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优化产业及能源结构,积极推进工业企业绿色低碳转型,桐乡市走出了一条“高颜值”生态环境和“高质量”经济发展互为促进、协同并进的双赢之路。


通过技术升级改造,位于开发区的一家公司正在经历一场“蝶变”——年产5万吨电子纱暨年产1.6亿米电子布生产线冷修技改项目成功入选桐乡市第二个省级绿色化示范项目。企业负责人给出这样一本“绿色账”:项目完成后年节能10124.76吨标准煤,其中节约天然气244万立方米,节电1036万千瓦时,合计减排二氧化碳超2.9万吨。


这只是不断提升发展“含绿量”的一个缩影。在桐乡,“保护生态就是发展生产力”的生动实践正在不断涌现。


围绕“数字赋能”和“节能降碳”两大赛道,桐乡市的企业加速新旧动能转换。去年,桐乡市已创建国家级绿色工厂1家、省级绿色工厂两家、工信部绿色设计示范企业3家,创建各类嘉兴市级“无废细胞”167个,嘉兴市三家省级“无废工厂”全部落户桐乡,创建数量浙江全省第一。


桐乡市跑出了绿色转型“加速度”,除了工业,这份绿意也体现在美丽乡村的建设上。多年来,桐乡市不断打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转化通道,将美丽经济发展与村级集体经济壮大有机结合,深挖农业生态价值,持续推进绿色富民惠民。     



在石门镇,穿行于千亩菊海和万亩果园间,一幅“农业强”“生态美”“农民富”的乡村振兴美好画卷跃然眼前。


石门镇大力推进传统农业向高效农业、现代农业、数字农业转变,形成了杭白菊、水果、食用菌等三大特色产业,立足农业特色优势,做好“美丽+”文章,促进“生态、农业、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全面绘就高质量美丽城镇建设图景。


走进洲泉镇马鸣村,原来的甲鱼塘变身美丽荷塘。每逢盛夏时节,百亩荷花竞相开放,吸引众多游客打卡参观,带动了乡村游的经济活水。


这样的转型发展案例,在桐乡比比皆是。


去年,桐乡村均集体经济总收入达801万元,居嘉兴市首位;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3709元,城乡收入比1.56:1,城乡收入比位列全省25个GDP超千亿县(市、区)最小。


 桐乡乌镇国际会展中心,周正来摄。

蓝天常在、绿水长流、鱼翔浅底、繁星闪烁,行走在桐乡,一种幸福感油然而生。


这座区位优越的发展之城、自然秀美的生态之城、享有盛誉的文化名城、加快崛起的数字新城,正在阔步前行。



往期推荐




两次都上国家榜,为何是石城?【美拉德风·看江西】



前三季度全国地表水环境质量公布!首次出现倒数前三位均为南方城市



这份山水之间的阅读宣言,你听到了吗?



来源:中国环境APP

作者:记者张冰 通讯员周正来 赵天燕

编辑:周亚楠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加“数”护美的“桐乡路径”有何密码?【美拉德风·看浙江】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