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深夜“飙车炸街”,这名“95后”用无人机取证

陈媛媛 中国环境 2024-04-05

最近,短视频《“飙车炸街”噪声污染取证难,“益心为公”志愿者出手了》在各大媒体广泛传播。


故事里的主角“小天老师”是优秀志愿者的代表。“小天老师”名叫葛锦松,是一名“95后”无人机爱好者。2022年以来,他先后利用无人机参与河道暗管排放巡查、水产养殖废水追踪溯源、垃圾填埋体积测算等公益诉讼工作,提供公益损害线索8条,协助取证9次,参与公开听证、跟踪观察。


近日,在最高人民检察院“迎两会 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系列发布会上,葛锦松作为特约嘉宾坐上了发言席。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葛锦松表示,“志愿者平台为我们搭建了桥梁纽带,在一个个案件中,我们与检察官同心同向,双向奔赴,实现了公益保护的价值。”


“2019年,我接触到检察公益诉讼。当时,看到检察官们为了呵护绿水青山,从工地到工厂,从田间到河流,每日辛苦取证。我在想,也许我和我的无人机,能够帮助他们提高工作效率。”没想到,葛锦松的想法与检察机关“借力外脑”的理念不谋而合。


2021年,最高人民检察院启动“益心为公”志愿者平台试点工作,他第一时间加入了“益心为公”志愿者队伍。


2022年初,葛锦松在江苏省串场河边为拍摄宣传片选景时,发现河面上颜色异常,便用无人机从多个点位拍摄了视频和照片。他根据经验判断:“这个区域水质异常,下方应该有排水且流速不低。”


为了验证自己的判断,第二天,葛锦松专门带了红外无人机去进行拍摄,“在专业的红外镜头下,排水点、流向、流量一清二楚。”


在确认该处存在排水的事实后,葛锦松将相关线索上传到“益心为公”志愿者平台。


检察机关在后期通过取水采样分析,确认系城市雨水管泄漏导致。随后,督促相关部门进行了整改。


“这起案件让我认识到了无人机在参与公益保护中的技术优势。”葛锦松说。


2023年,江苏省盐城经济技术开发区人民检察院在办理飙车炸街噪声污染治理案中,给葛锦松出了一个考题:如何运用技术手段解决飙车炸街机动性、瞬间性等取证难题?


“说实话,接到这个任务,我也犯了难。这样的问题,我也是第一次遇到。”葛锦松说。


经过志愿者团队的集体研究和多次模拟测算,发现无人机拾音设备在50米高度收到的声音已超过90分贝。随后,葛锦松与检察官进行探讨研究,确定了取证方案:一是在重点区域,部署无人化值守平台,并规划50米高的自动巡逻路线;二是在无人机上搭载AI拾音器,自动屏蔽桨叶声音,确保采集数据准确;三是同步启动无人机摄像功能,录制带有时间戳、经纬度的水印视频。


经过数架次巡航,成功筛选出6条“飙车炸街”的有效数据,顺利破解取证难题,推动了飙车炸街专项治理。


“一开始,我以为志愿者主要就是给检察机关多提供公益损害的线索。随着学习培训次数的增多,以及参与履职的实践,我发现志愿者不仅能在线索提供环节有所作为,还可以在线索评估、专业咨询、参与听证、跟踪观察等多个环节贡献智慧和力量。”葛锦松说。


近年来,中国特色检察公益诉讼制度蓬勃发展,保护的公共利益也越来越广泛。


最高人民检察院第八检察厅厅长徐向春在发布会上介绍:“为更有效发现各领域高质量案件线索,打破相关专业知识壁垒,更好办理高质效公益诉讼案件,最高人民检察院建设‘益心为公’志愿者检察云平台,指导各级检察机关邀请志愿者参与和支持检察公益诉讼办案,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公益保护新格局。”


据统计,截至2023年底,全国检察机关共招募注册“益心为公”志愿者8.6万余人,志愿者遍布社会各个行业。志愿者通过平台提报各类线索1.9万余条,各级检察机关向志愿者发起案件咨询、邀请参与听证、跟踪观察共计1.9万余件,为办案提供了有效支持。



往期推荐





迎两会 看环保 | 高质量发展绿意浓



造假手段五花八门作弊行为愈加隐蔽,如何应对?



中央第四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向甘肃省反馈督察情况


来源:中国环境APP

编辑:周亚楠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