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网师2018年度生命叙事 | 与阅读结伴而行

184352 潘月光 新网师 2024-01-09

【网师2018年度生命叙事】

与阅读结伴而行

——网师2018年度生命叙事


提交人:184352 潘月光


    

时间像夏日河流上粼粼的波光,缄默地改变着年岁。2018年已经悄然离我们而去,再次追忆起来,感触还是很多的。


书读的太少


2017年9月我从之前工作七年的农村学校考入六安市一所中学,这对我来说是继高考之后,人生的又一次转折点。七年的农村教学生活,是我迈入教育事业的第一步。学校生源缺乏,偌大一所镇里中心学校只有二三百人,但是孩子们单纯可爱,他们热爱学习,不怕艰苦,学校是一所半封闭学校,为了照顾在校住宿生,学校作息时间都是按照住宿生要求统一安排,那时我带的两个班的走读生,不管春夏还是秋冬,都必须在六点十分左右到校,经常看到他们借着手电筒的光摸索到学校,即使雨雪天气都很少有迟到的。他们尊敬老师,现在想想他们真的很像一只只快乐的百灵鸟,那几年的教学生活极其艰苦,学校给我分了一间不足15平米的小屋,在教学楼三楼的一个拐角处,没有单独的洗手间,没有厨房,甚至没有自来水,生活用水和饮水必须到另一栋楼楼下用水桶提。我的两届学生几乎每人不止一次给我提过水,大个子男生几乎每个礼拜都会帮我提水。在这里我接触了一批批让我暖心的孩子,也让我在内心深处认为孩子爱他们的老师,老师就应该加倍对他们好!所以那几年我把自己拘泥于应试考试的圈圈内,每年我都会完整的做完一整套《天利38套》,把握最新的中考动态,身体力行,功夫不负有心人,两届学生的语文中考成绩都不错。


这对我来说,对语文教学产生了一个误区——为考试而教。第一次明白这个道理的是代表学校参加县里教学能力比赛,笔试之后是面试,因为抽到的是最后,夜幕已经到来,绚丽的晚霞早已消散殆尽,屋外是急急匆匆攒成一团团黑球的人,屋内的人却是三三两两,刚到会场的交谈激情早已被这漫长的一下午时光与未知的问与答消磨的一丝不剩,终于到我了,我小心翼翼的打开会场的门,迎上我的是三双温和又略带倦意的眼神,我在内心不住的给自己打气,一定要慎思。问道三道专业题之后,坐在中间年长的主考官缓缓的开口道,“这位老师,你平时都读哪些书?能不能简单介绍一下?”“哪些书?”第一反应就是学生读的名著,我简单介绍了几本名著,心却很虚。“那么专业书呢?”“专业书?什么专业书?”我心里一下慌了起来,马上拿《中国教师报》搪塞起来,心似乎更慌了。“语文方面专业书?”主考官提了提声调,听出来对我驴头不对马嘴的回答不悦起来。我顿时尴尬极了。不仅仅是为在这种情境下,更为自己从教这几年来,竟没有看过专业书籍,来提高自己教育教学能力。主考官老师又语重心长的告诉我,要想成长为一名专业的老师必须学习,阅读专业书籍是重要的途径。


2018年上半年,换了一种工作环境已经半年了,我依旧用着我的“老一套”——为考试而教,但是真是举步维艰。学生根本不吃我这一套,上课不专注,下课作业不完成,叫到办公室训话,不听﹍﹍打不得,骂不得。把原因归咎学生,但是他们的数学、英语学的有声有色。从自身找原因,内心一种声音不断地敲击着我的神经。这时那位主考官的话又在我耳边响起,是的,要学习,要阅读,要寻找问题解决的途径。一次在微信上不经意的读到李镇西老师的一篇文章,一下子被文章中和谐的师生关系,民主的班级管理,自觉主动的学习方式吸引住了。于是立即关注起李老师的微信号“镇西茶馆”,每日在夜深人静的时候细细品读李老师的文章,在李老师的影响下,也开始坚持写教学反思,有时也写写自己与学生发生的有趣事,浮躁的心也慢慢的冷静下来。


2018年暑假通过“镇西茶馆”微信平台,阅读到《新教育实验网络师范学院2018年秋季招生简章》一文,我既兴奋有忐忑,兴奋的是我如同茫茫大海中的承受着巨浪冲击的一叶扁舟看到了一盏为我而亮的灯塔。忐忑的是几千字的阅读史。“书到用时方恨少”这绝对是我当时的心境,所以我迟迟不敢动笔。但是机会太难得了。我急忙把之前买了还未看完的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李镇西老师的《爱心与教育》、《做最好的老师》阅读完,匆匆做好简单的记录。又买了魏书生老师的《魏书生谈语文教学》、王君老师的《听王君讲作文》等书,稍作充电,赶在报名截止前把报名表提交上去。每天的期待,终于换来新网师给我的一次学习提升机会。


在刘广文老师的引导下,在众多优秀老师的督促下,我先后读完王荣生教授的《阅读教学设计的要诀》、《听王荣生教授评课》,余映潮老师的《中学语文散文名篇教学实录及评点》,孙绍振老师的《名作细读》等书。书读的多了,越是发现语文教学的“另一番天地”,越是审视自己种种“不专业”。新网师注重阅读,注重反思,注重实践,注重质的提升,是实打实的干,不容许有半点的掺假。


初尝阅读的甜头


从小就听过犹太人爱读书的故事,在每一个犹太人的家庭里,孩子出生后不久,母亲就会读《圣经》给他听。而每读一段后,就让孩子去舔一下蜂蜜。当孩子稍大一点时,母亲就会取出《圣经》,滴一点蜂蜜在上面,然后叫小孩去舔《圣经》上的蜂蜜。


跟着刘老师学习中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设计课程,阅读《阅读教学设计的要诀》,每一次写预习作业,都需花费一两个星期的时间,阅读书本——构思——书写——修改——再修改,反复斟酌,这样的苦心孤诣的过程也是在我提交两次预习作业后养成的。刘老师对预习、对作业要求严格,每次课前都会先说说作业情况,指出弊端,给出期盼,就像一个大家庭的家长一样,盼望着我们能通过阅读,反复实践,有所收获,有所改变,有所成长。难忘第一次上课的情景,因为担心有不良记录,所以总是抢着答题,回答的又总是不尽人意,着实让老师生了一场闷气。反思自己的言行,一是阅读不深入,思考不透彻。二是学习时心态浮躁。三是缺乏团队意识,只顾一个人埋头不辨方向的瞎走。后来每次上课我都会静下心来认真的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学习重在思考,而不只是参与,当自己的想法与老师、同伴的解答不谋而合时,心里真是舒坦极了。等到夜深人静的时候,重新整理上课的笔记,一学期学下来,没想到也积累了厚厚一本。预习作业由原先的为完成作业而写,到后来真正想写好,白天上班,周末在家陪伴小孩,所以每次作业都是在凌晨完成的,之前觉得很辛苦,辛苦的时候就读读郝院长的《新网师一周观察》,每次读完后都像新生一样,我还经常把郝院长的文章作为经典语录,鼓励我的那些正在奔向高考战场的孩子们,“每一个优秀的人,都不是与生俱来带着光环的,也不一定是比别人幸运。他们只是在任何小事上,都对自己有所要求,不因舒适而散漫放纵,不因辛苦而放弃追求。雕塑自己的过程,必定伴随着疼痛与辛苦,可那一锤一凿的自我敲打,终究能让我们收获一个更好的自己。”就这样坚持着,努力着,也慢慢品尝到阅读的甜味,刘老师曾经两次提及我的预习作业,这无疑是对我的极大的肯定与鼓励。我也曾多次把学习所思所获整理成文章,发表在刊物上。在六安市周宏名师工作室,我的教学设计得到周宏校长的肯定——“很有特色”。更重要的是,现在对学科、对教学,终于找到了一点自信的底气。


临近年关,每天数着日子,不是期待过年,而是盘算还有几天,还可以再阅读多少,寒假共读《优秀教师的自我修炼》一书极好,这两天正读到“家校教育”篇,太实用了,“鼓励家长要有勇气与老师沟通”“提醒家长冷静地与老师交流”“建议家长与老师的观念要保持一致”等章节,能让我从不同的角色去审视,站在孩子母亲的角色,我发现自己是一个不合格的家长。我家的孩子在家附近的幼儿园上学,因为自己工作忙,还有早晚自习,孩子都交给我婆婆接送,一学期下来发现,除去开学报名,我竟没有去过近在咫尺的幼儿园,更别说与老师沟通交流了,我甚至还以自己工作忙,亦或是不想给孩子老师添麻烦为由,也懒得与老师在手机上交流,这样显然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每个学期我都会多次主动走进老师的办公室,甚至到家中拜访老师,向老师表达对自己孩子多加关注的感谢,与老师一起交流孩子在学校以及在家中不同的表现,然后达成共识,一起有的放矢地引导鼓励孩子。”新学期自己是一定要改变一下了。站在老师的角度,我更加赞同书上作者的观点。这让我想起前不久发生的一件事,阴雨绵绵、寒风凛冽给这原本就让人望而生畏的冬天,又增添了几分的寒意。望着窗外暮色即将降临,我拿起围巾和手套准备下班回家。正起身时,办公室的门被敲响,咚咚咚的三两下,接着门被打开了,走进一位皮肤黝黑,头发有些稀疏杂乱的中年男子。只见他满脸急切,用不安的神情问道:“哪位是潘老师?”我一下子变得诧异起来,办公室出现陌生的面孔很正常,多半是学生家长来找班主任,但是像今天这样天都快黑了来找孩子的授课老师的,只能说太不正常了。


“戚琦的家长”一见面,中年男子开门见山的介绍着自己。戚琦,哦,就是那个在课堂上一言不发,作业也经常完成不了的孩子,对于他,我是再熟悉不过了。


“戚琦的语文成绩不是很好,我们很为他着急,他上次期中测验就不是很理想,我原本打算考试后就来的,可是最近家里太忙了,实在抽不开身,所以拖到今天才能来。”说完他又不自然的搓了搓手,满怀期待看着我。


是啊,哪个家长愿意以这种方式与孩子的老师见面呢?这得下了多大的决心,才能在这样一个风雨交加寒冷异常的晚上来找老师想办法。我不禁想起了自己的父亲,在我求学道路上,艰难的为我扫平障碍的画面。随后我仔细分析了孩子的课堂、作业、考试情况,指明孩子应该在哪些方面要下苦功,家长在家怎样监督孩子。这位父亲仔仔细细的听着,不断的询问,生怕遗漏了什么。临别前,他满怀歉意的说了一句:“孩子,多让老师费心了。”我笑着说:“孩子的成长离不开监督,只要我们共同努力,孩子会有进步的!孩子取得好成绩,最高兴的除了父母就是老师了。”随后的日子里,我总是不经意关注起这个孩子的表现,给予学习上的帮助,从这两次考试来看,效果还是很明显的。


生命不息,阅读不止


2019年已经到来,阅读模式已经开启,希望在新的一年里,自己能够离郝院长提出的“啃读”更进一步,“啃读,贵在‘啃’字,不仅要读还要读透,不仅学到理论知识,更要为我所用。‘啃’给人联想到夜半人静,微黄的灯光下孜孜不倦;“啃”的理想境界是能把一个想法分享给一群志同道合的人,拓宽阅读,丰富阅读。”


潘月光,网名秋草蝶飞,安徽省六安市清水河学校初中部教师,六安市周宏名师工作室成员,曾获霍邱县优秀教师、县师德标兵称号。教育是一门艺术,它注重心灵的沟通,它需要快乐的心和智慧的爱,愿我的孩子们都能健康快乐的成长!

       




寒暑假发布招生简章

新网师欢迎您!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