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何刚:奔赴辽阔,永远少年的模样 | 新网师2022年度十佳生命叙事

新网师 2024-01-09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水穷斋 Author 何刚

「新网师2023春季招生开始,1月30日截止,点击“招生”不再错过。」

祈愿有晚星

照耀着你

祈愿暮色笼罩时

你的心依然坚定

踏上孤独的行程

哦!家园已离万里之遥

黑暗已经来临

信念会指引你向前

    ——《魔戒》主题歌《May It Be》

2022,踉踉跄跄终于走到了头,我万般思绪,热泪盈眶,这样的情愫,无时无刻不将我拽回这一年那无数个无法忘怀的瞬间,却又不知道从何说起。可能大家会说,过好自己,莫问闲事,专注成长,剪除干扰,比如罗列出自己的伟绩,读了多少书,发表了多少文章,获了多少奖……但是,有一个问题一直在拷问我:除了这些,还剩下什么呢?




苦痛怎么安放



2022,重复着2021,复制着2020,疫情仿佛是这三年的全部,而且,每一天都有一个潘多拉魔盒,不知什么时候放出一个魔鬼,在突然之间,把人们打出生活的常轨。

临近开学,疫情突袭,成都静默,学校立即启动“离校不离学,停课不停学”的线上教学工作。我,作为教学行政,尽九牛二虎之力,以保线上教学万无一失。“疫情就是责任,教学就是使命。”我与老师们天天小心守护,两周结束,线上课堂近4000节,我作了一个调查问卷,共4267个家庭参与,满意度达99%!心中莫大的鼓舞,只要饱蘸专业、智慧和热爱的笔墨,就一定能抒写教育的神奇,没有什么困难能打倒我们。

十一月,防控刚解封,但是,确阳必须居家隔离。从那一周开始,每天从早到晚,我都忙着安排隔离在家的老师的代课。曾有一天,学校有22名老师被隔离在家。晚上,我一听到老师的电话,或看到微信留言就万分紧张!那么多老师和班主任被隔离在家,我在哪儿找老师代课啊?

那一周,宋铁刚老师同时兼任五个班的物理课,几个班主任也同时兼任两个班了。我就像眼睁睁地看着河道决堤,洪水马上就要淹到家门口了!

周末刚起床,一个小时之内就接到四个老师被隔离的电话,我一着急,拿起手机就拨打政府热线12345。工作人员态度亲切,声音温和,轻轻地就把我心中的火灭了!可是,周一的课怎么安排呢?

第二周,学校达2000多名同学发烧在家未到校,有许多教室只有五六个学生,已有一半教师无法到校,有几个班的教师“全军覆没”了。但是上级有规定:“教室里只要有学生,讲台上就必须有老师。”许多老师只好忍着高烧、咳嗽不停到学校来,张利芳、李维、刘丽梅、田利蓉……给我打电话,他们腰酸背痛,发着高烧,确实无法上课了。我说:“实在不行就别来了,好好休息!”可是他们看到班主任倒下了,其他老师也来不了,又拖着软软的腿站在讲台上。

第二天,四名行政也被确阳无法来上班了,巡视时发现各个班的课桌竖着一排排椅子,走到初三五班,郭先淑老师孤单单的一个人,架着一个手机,对着空旷无人的教室正激情四射地讲课,我的眼泪夺眶而出。

接着,郭洪文老师给我请假:“刚哥,我正想开车来上班,但发着39度的高烧,连车门都找不到了,全家人都被感染了,都发着高烧。”我就像把心搞丢了,语无伦次,声音颤抖:“你别来了,好好休息!”。

教学工作运转不动了,无法为继了。怎么办啊?心急如焚!我的老师啊!我控制不住自己的感受,噼噼啪啪,开始给成都市政府写信:

尊敬的各位领导:

……

既然如此,各个学校广大师生正在病毒感染最强的第一波中保存生命,与病毒天天斗争,晚上被烧得痛得死去活来,还要照顾家中同样发烧的老人与小孩,白天还要带病上课。我们让老师忍着重病来上班,做无效果的事,也太无视广大师生的生命安危与疫情给师生带来的巨大的压力和痛苦。

习近平说“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在这疫情非常严重时,可不可以调整一下本期的教学工作安排。

记得2020年,疫情非常时期,高考中考延期进行,都让路了,目的是“以人民的生命为重”。

上海、江苏、浙江等省已调整为,除了初三、高三可以自愿选择到校学习,其他年级(小一到初二,高一高二)全改为线上教学,这样的安排对于正被感染的广大师生是最明智之举,有这些值得借鉴的经验,为什么我们不可以借用呢?

我们知道,美国于7月放开,到今天已是第九波感染了,我们现在刚放开,是第一波,第一波是最严重的感染与症状,据专家推断可能要到明年二月才是第二波,在这第一波病毒袭击时,还不调整学校教学工作安排,全成都市近180万学生,近13万老师,会一茬接一茬地被感染,被高烧,被迫回家,那么,据推算,学校现在的窘境会持续两三个月时间,不会想当然的两三周就停下来。在这么艰难时刻,希望政府派领导到学校来看看。希望政府在政策调整时应考量常识与人性。

也请你们抽空读李镇西老师在2022年12月17日写的文章《我强烈呼吁,小学生提前放寒假(中学也能提前放假更好》。

我代表成都市广大师生建议:一提前放假,提前开学;二,第一条建议不采纳,就请调整为:从明天开始,除了高三,其他年级全部改为线上教学。

政府不发文,教育局不敢说话,教育局不说话,学校不敢擅作主张。

现在我再次代表全成都市的广大师生向政府建议,一定要尊重广大师生的生命安全,政策调整执行一定要尊重民意与科学,请提前放假。

一位成都市民
2022年12月14日

写完后,直接发到市长信箱。下午五点显示市教育局正处理。周四,周五,周末过去了,工单仍停留在“市教育局正在处理”。第二周,周一、周二,仍然没有动静,周三早上,我心想,既然不管,我就直接向市长写信吧,于是略加修改,又发了出去。

刚发半小时,就在各大媒体看到了成都政府发的通知:全成都市小学到初一初二于十二月三十日放假,并不举行期末考试。我看到这条消息,一个人坐在办公室,眼泪簌簌地往下掉,终于,所有老师、学生和家长都有喘息之机了。

我接着给全校老师写了一封信

全体新世纪人:

亲爱的老师们,近期,国家对疫情防控进行了调整,您一手抓好防疫工作,一手做好教学工作;一手精心呵护学生,一手照顾家人孩子,一手支援同事朋友……一切都井然有序,安然若素,学校谢谢您。

凛冬降至,校园每天在晨曦中被你唤醒,在夜晚被你点亮,每一个班级就像一条溪流,潺潺地,稳稳地流淌,将奔向明亮的大河。辛苦的您是这条大河的守望者,当您发着39度的高烧时,还在家里对着屏幕给孩子线上教学;当您浑身疼痛时,还站在讲台自若地讲课;当您咳嗽不止时,还在办公室埋头批改作业;当您的孩子浑身烧得像火时,您还在给居家隔离的学生打电话;当您头痛无法忍受时,还在与同事换课,请朋友代课,报备学校,然后,您低着头,踉跄地走出学校……我们都在窗口偷偷地望着您,看见您的背影消失在灰黄的冬雾中,我们只能在心中无数次地说:我爱您,我敬您,新世纪因您的存在而幸福!

孩子的学业、家庭的忧虑、年级的事务、学校的困难、工作的责任……这一切都沉甸甸地压在您的肩上,甚至翻倍,您没有叹息,您没有抱怨,您没有哭泣,您就默默地承受着,默默地行动着,默默地奉献着……亲爱的老师,也许您不知道,就是您无言的行动化为一种确信与力量,化为一种信念与方向,将让我们穿越寒冬,战胜不确定!莎士比亚曾说:“让我们泰然自若,与自己的时代狭路相逢。”亲爱的老师,不是您一个人在战斗,我们新世纪有500多名同仁,有5000多可爱的孩子,我们肩并肩,手挽手,我们共克时艰,守护您的健康、孩子的安全与新世纪美好的未来!

相信,昨天的疫情将像风一样吹过,明日就是山花烂漫时,但我们正处于昨天与未来的交汇处,相信每一段经历都是时代给我们最好的成长机会,每一段经历都将是时代赋予我们的责任与使命。世界著名金融家苏世民曾说:“处于困境中的人往往只关注自己的问题。而解决问题的途径通常在于你如何解决别人的问题。”新世纪人永远都是解决问题的人,未来就是一条不断解决问题的路,惟其艰辛,方显勇毅,惟其困难,方显价值。无论是昨天,还是今天,或者明天,您和我,包括新世纪,共担风雨,同舟共济,共克时艰,共享明天。

永远祝福您的新世纪
2022年12月21日

下午五点左右,全校人去楼空,大街上,黄叶漫天飞舞,天空灰蒙蒙的。

此时,我头痛难忍,全身火烧火燎,立刻去买退烧药,寻遍了各个药店,都卖光了。回到家,立刻躺在床上,各种情绪涌上心头,如鲠在喉,双腿开始疼痛,像电一样传到腰、背……全身。辗转反侧,无法入眠,脸通红,就像喝了两斤酒,醉醺醺的,晕乎乎的,仿佛坐在一团棉花上,飘在了没有一颗星星的夜空之中。睡不着,我们一家五口无一幸免,全部被感染了,父母常年劳作,辛勤一辈子,童年遭饥荒,青年经历文革,七十多岁又遇疫情,防了三年,还是躺在了床上。父亲咳嗽不停,母亲,发着烧,下午半粒米未进,吐了,继续发着烧,晚上,她上了趟厕所,刚吃的药又吐了。

真是至暗时刻啊!这能说是时代让我们承担的责任吗?为什么这样的责任带来的苦痛如此沉重?如此长久?我希望这个寒冬下场大雪,让大雪覆盖我们所有的哀伤和悲哭。我不知道在那些寒夜里有多少人陷入同一种悲怆之中?心里千万遍地问:这种苦痛怎么安放?什么时候才会消失?我在无数个梦里都试图去回答这些问题,正如央视主持人赵普说:“每当我睁眼看世界,那些积习沉疴无时无刻不在发生,而且我只能瞪大双眼,眼睁睁地目睹这一切照旧,除了悲痛之外,我无能为力,这种无力的感觉掩饰了一切。在现实面前,我们找不到答案,根本找不到。整整三年了,人生有几个三年?”

有一天,我看到谌洪果老师的日记,非常感伤,引用在此,想与这个世界谈谈:

“有一种人,尝到他所拥有的东西是多么甜蜜,多么美好,反过来,他又充分看到绝大多数人是多么疯狂愚蠢,几乎没有一个人能为这片土地做出任何好事来,他也找不到什么盟友一起去帮助和挽救正义事业,正如一个人遇到了一群野兽,他不想和他们一同作恶,但自己又没有足够的能力和这帮野蛮人作对,他若与他们纠缠,只会身败名裂,无法给自己、给别人带来任何好处。理解了这一切后,他便选择安宁的生活,忙自己的事。就像冬日里,当狂风夹着尘土或暴雨向他袭来,他就站在土墙后躲一躲。当他看到别人狂妄荒诞,无法无天,集体麻木,他感到欣慰的是,如果他能以某种方式在这里度过自己的余生,不受非正义和种种罪恶行为的任何影响,到了那个最终解脱的时刻,他能带着美好的希望,愉快地、平静地走向另一个世界。”




阅读打破幸福的“茧房”



这一年鸡零狗碎,看书很少,但也看了一点点,泰勒、王荣生、荣维东、格兰特•威金斯、德鲁克、杰克·伦敦、魏智渊、刘军强……他们的书籍为我铺设了一条通往自由与幸福的道路,在那毫无确定感的日子时,我每天与他们对话、交流,智慧的清泉汩汩地流向心间,荡涤着内心的焦灼与狂躁,心中能获得暂时的宁静与确定,对教育的理解也更加明晰。

《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苏东坡传》《史怀哲自传》《马丁•伊登》《给一个青年诗人的信》《蔡志忠动漫一生》《我亲爱的甜橙树》《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语文课》《写作是门手艺》……读书很杂很少,走马观花,仿佛都全忘了,但让我有了力量突破无数个想“躺平”的念头,一天,《我亲爱的甜橙树》把我看得泪如雨下,让我发现自己的“良心”还在,还没有被冰封,不禁无比感慨。

我知道,抵御欲望的诱惑与堕落的倾向,唯一的办法就是永不停歇地学习,像热恋一般地学习,于是,我就疯狂地买书、读书、听讲座、完成新网师的作业、参加线上各种培训,听“得到”里高人的课,让这一切填满每个日子的缝隙,至少,让每一天从外表看起来是“努力”的。

我在“得到”上购买施展老师的《中国史纲》课程和宁向东教授的《清华管理学课》,每次听他们的课都像坐在清华大学的教室里,施展老师的课颠覆了我的历史观,如果我的管理认知水平有丁点儿提高,就一定归功于宁向东教授。

我在担当者行动报名,在橡果书院学习十天课程,拿到了“儿童阅读指导师认证书”。

我把孩子们每周的优秀作文编辑到我的公众号发表,然后分享给家长,本期共完成了七期《星辰班笔尖上的故事》,让每个孩子的作品都被看见。

本年选修了《中学语文理想课堂》和《中小学课题研究》,每次作业都能得优秀,学习最大的收获还是相遇到了人生命中的重要他人——刘恩樵教师和胡新颖老师,他们二人非常相似,简直就是一团火,能点燃自己,又能点燃学员,能照亮自己,又能照亮他人。我一直纳闷:他们哪来的燃料?总是熊熊燃烧,让我每次听了课浑身都是劲!这样的老师,很少见,遇到这样的高人,也是一种幸运!

我每年都要购买“老魏的咖啡馆”课程,现在已成为“老魏的咖啡馆”第四期会员了,这个“咖啡馆”远远超过“左岸”,简直是一个教育智慧的宝库,是一个热爱教育的部落,在这个大家庭里,什么也不说,就听魏智渊与干国祥吵架——学术争论,也能长“姿势”。课程内容就更丰富了,教育经典共读和教育专题讲座密集性进行,《教育的目的》《动机与人格》《自卑与超越》《爱的艺术》《同一性与青少年危机》《什么是课程》《什么是长文挑战》……一大批经典共读永远可以回放。本学期共读《给教师的建议》,一共一百讲,相约周日七点,准时直播,现在已是五十三讲了,持续听,能肉眼可见地成长。

今年,我和常春藤的12位老师完成了两期的共读,共十七次,我们这群书虫每周五晚上相聚一起,一字一句,老老实实,啃读经典,三本经典被我们消灭了,帕尔默的《教学的勇气》、德鲁克的《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和郝晓东的《改变教育的十二个关键词》让我们每一次共读都能脑洞大开,并能带来每个教师在教室的改变,这是我们坚持下来的精神支柱,虽然学校和一些老师一直质疑:“你们读书有什么用呢?”但,这有我们的大快乐!常春藤夜晚读书姿势证明了“独行快,众行远。”

每天醒来第一件事,读魏智渊老师的“海拔五千”,读郝晓东老师的“早安,新网师”,读“罗辑思维”的罗胖60秒,读民办教育建议、刘润、王开东、李镇西老师等大批公众号……周末、节日大多时间都在学习的路上,不是听线上公益讲座,就是在参加培训或完成网师作业,不是在买书,就是在取书的路上,加入新网师三年,学习让我剪除了许多社交应酬,身边的朋友也越来越少。

国庆七天假,史怀哲的《敬畏生命·史怀哲自传》和施展的《破茧》这两本书填满了我的假日,但是,我再也没有了以前的成就感,当文字带着思想穿越我的生命时,有一股强大的力量突破了我认知的极限,扩展了我智慧的边界,淘洗我固有的经验,恐惧与焦虑越来越容易占据我的内心,犹如浪潮一般,不断涌来,当在深夜退去后,悲观与绝望又在沙滩上留了下来。

史怀哲在《敬畏生命·史怀哲自传》里写道“社会个体逐渐对自己的思考能力产生怀疑,甚至可能全盘接收来自所谓权威的任何信息。他根本无力抵御这种干扰,毕竟他早已备受蛊惑,意乱情迷,很难保持原有的专注度。另外,由于未能摆脱对物质的依赖,他的心智也大不如前,以至于最后不相信自己还可以通过独立思考作出裁断。”这不是在说我吗?当在现实中“既要又要还要”时,就丧失了自我,异化了生命,迷失了方向,表里撕裂,言不由衷。

施展的《破茧》让我对目前的稳定产生了警惕:稳定往往是对生命的巨大浪费,这种稳定让我渐渐如温水的青蛙,失去了感知世界、跳出危险、预测未来的能力。这种稳定又仿佛让自己封装在一个温暖的茧房里,一本书让我看到了茧房之外的另一种可能性——一种从未生活过的新世界,于是产生了突破这种稳定的想法。但是,当思考的触角伸出茧房的壳时,周围的大多数都沉醉在各自的茧房的幸福之中,我发现自己仿佛开始了一场探险,最危险的是,在这建好幸福茧房的世界里,我成了一个异端,一个破坏稳定与平衡的异端——居然梦想破茧成蝶,还想捅破其他的茧房!真是痴人说梦话。

加入新网师几年,书应该购千册,读的书也应该等身了,我还经常培训青年教师,什么教育学循环,什么埃里克森人格发展八阶段,什么最近发展区,什么时间管理能力……讲起来滔滔不绝,俨然一幅什么都懂的样子。

但是,今年九月,我去接初二十班语文时,却常常让我灰头土脸地走出教室,上课时,无比投入地上着自己精心设计的教学,学生常常不买账,布置的作业,有些孩子一次又一次不完成,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却永远无效,天天过关,周周过关,周五放学常常留孩子补听写,补背诵,但每次考试都有三十多分的,四十多分的,五十多分的……许多老师笑话我“看你天天与孩子战斗!”正如帕尔默所说:“我虽有30年的教学经历,但恐惧还是与我形影不离……只要磕磕绊绊地上完课,我在好长时间里仍会心有余悸——担心自己不仅是一个不好的教师,还是一个不好的人。”这样的恐惧让我感受到自己像一个刚入职的新手,每天就像探险一般。

有一天,我看到北大渠敬东教授说:

“读书的迷障在于,读书特别容易让自己设定一个美好的自己目前能力够不到的那种图景,成为读书人,一下子就成为一个站得高看得远的人。不是这样的!我们每个人的生活就像养一个孩子,一个孩子一步步成长,一步步会走路,你每天都要给他做饭一样,读书也需要你每天去仔细地琢磨,仔细地去沉浸其中,而不是读书给你带来想象,所以,我是觉得我们越是读书人,越要警醒读书的界限……我们应该有平常心,把你那些特别大的欲望、特别大的理想埋起来,先去耐心地去观察社会,介入社会,去努力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来检验自己。”

我一下子恍然,书籍还没有构造自己合宜的大脑之前,就已成为了自己的迷障。我们读书想高人一等,就背上了功利,内心失去了自由,往往还会滋生许多见障,我们不仅失去朋友,还无法学会生活!我们读书不能运用在生活中,不能改变自己的认知图式,那就像一个箩筐装了一堆死物!现在,必须时刻警醒自己读书的界限!不要被书籍囚禁,一定要解放自己!一定要冲破这幸福的“茧房”!




写作是一种光荣




自加入新网师,就笔耕不辍,两年下来,近七十多万字,可是,一年前,我停笔了。是不是无话可写?不是的,每天,生活都会馈赠我丰厚的礼物:一本书,一处景,一节课,一次作业,一个学生……总能触动我敏感的心,情感与思考不断地怂恿我,文字在喉,手也不自主地爬到键盘边了,但停了下来,一次又一次地停了下来。为什么?我发现自己患了一种病,一种叫“专业写作恐惧症”。因为专家的声音常常在耳畔像洪钟一般:随兴而写,表达情绪是不能成就专业的!我写的还有什么价值呢?于是就呆在那儿,不敢动!一天,两天,三天……很长一段时间,真不敢写了。

专业写作,这个词曾经成了我的诅咒,因为随笔风格的我,实在写不出专业的东西,既然写一辈子仍然是一个写作的“老农民”,不能成为写作的“袁隆平”,就放弃吧。况且,做成一个领域的高手,天赋是很重要的,低效的勤奋往往只能改变一点点儿而已,一点点而已。蔡志忠的一句话“努力只比不努力好一点点!”让我更加悲观,于是,在一年前,我搁笔了。而后,只是断断续续地写,即使有时候心中的情感在喷涌,思考在突围,懒惰成性的手也很难再拿起笔来了。

但是,不写的日子是非常难受的,有时觉得自己像怀胎一年,却总生不下来,憋得慌;有时觉得自己每天都在流浪,成了一个无家可归的人。

海德格尔曾说:“语言是存在的家园。”,郝晓东老师每天在写“早安新网师”,魏智渊老师每天早上准时发出“海拔五千”,六十多岁的郭小琴老师每天写“静思”……几乎卓越的人每天都在写日记。

有一天,我读到了加缪的一句话。上个世纪瘟疫肆虐的时候,加缪曾在诺贝尔颁奖晚宴上演讲时说:

“在20多年的荒诞历程当中,孤立无援的我,和同代人一样,迷失在时代的跌宕变迁中。仅靠内心隐隐的一种感觉支撑着。在当今这个世界,写作是一种光荣。因为这一行为肩负使命,并迫使你不仅仅去写作。它尤其迫使我按自己的方式,以我的一己之力与所有和我一样经历过那段历史的人,一起去承担起我们共有的那种痛苦与希冀。”

为什么要写作?“写作是一种光荣!”这是最好的回答。现在,我又重启了每天记下日子的脚印,哪怕是流水账,以此证明自己的存在,警惕自己被时间与庸常冲走。

如果公众号“水穷斋”是我的精神家园,那么,我的朋友圈写作“水穷问津”就是我每日的精神驿站,有了它,自己劳碌一天的灵魂就有了休憩之地,一周下来,近一万字,天天记录自己的点滴,对每天的工作生活复盘、反思,元旦三天,虽然身体不适,但还是码了近一万字。一周梳理,发在公众号上,颇有成就感。近一月来,我把前几年写的东西精挑细选,凑了四十多万字,五个内容,书名都取好了:《理想教育的密码》。虽然文字粗糙,但敝帚自珍,我发给郝晓东院长帮我作序,郝老师在百忙中给我热心指导:“好好修改完善,重新归类整理,这是三本书的雏形!”

罗翔教授曾说过:

“人生的大部分的事情是你决定不了的,但是你自己一定要尽力而为,95%的事情是我们自己可能决定不了的,但是我们依然要用5%的努力去撬动95%你无法决定的事情,凡是尽力而为,同时要接受命运一切的安排。”

写作,写出什么成果是我不能决定的,但这5%是我可以把握的,顺其自然,水到渠成,也无风雨也无晴,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卸下“结果论”的枷锁,丢弃世俗的成功定义,永葆自己生命最热爱的东西,想写就写,随笔也可以练就我教育写作的风格,于是,我每天就像洗脸刷牙一般地写,这也是我可以确定的生活,不管如何,“写作是一种光荣!”,2023年,我将以“写”来定义我的生命,用一本作品来定义自己的成长。




离讲师还有几座山




每天都像一个短跑健将,呼呼地从眼前奔跑,注定每一步都是忙碌的。
    六月一天,接到郭小琴老师通知:“何刚老师好!有活儿要派工,还是非您莫属。”立即,郭老师又发来了“新网师线上教育写作研讨会的招募令”,然后,又收到了研讨流程:
  1. 何刚老师整体指导教育写作(20分钟);

  2. 学员分享;

  3. 互动;

  4. 打卡大咖出马点评;

  5. 翟小洁老师小结。

我怎么回答呢?就像接到通知,让我立马到中南海上班一样,内心惶恐不安,正酝酿如何回复,郭老师又补充道:“可以吗?希望等到肯定的答复(笑脸,双手合十)”

心想,我何德何能啊?就天天写一点流水账,还有资格给众多高手指导写作,岂不是班门弄斧?加之,我哪儿来时间准备?心里万分排斥,但我连婉拒的话都说不出口,只好罔顾左右而言他地回复:

“对不起哈,我在外面吃饭,没有看到信息,谢谢郭老师的信任,请问是六月二十五日晚上进行吗?”

郭老师秒回:“是的,我先拉您入群啦!小洁整体安排此次活动,吃好喝好双休好。”一秒钟不到,我就进入了线上教育写作研讨群。

就这样,不知不觉地站在了线上研讨会的舞台上,然后,半个月的烧脑准备:重读《写作是门手艺》,查阅相关文献,请教郑建业老师、熊纪涛老师和郭小琴老师,几易其稿,终于完成了《教育写作专业表达的四个透镜》的稿子与PPT。六月二十八日晚上七点五分,我开始了我的报告。会后,稿子发表在在新网师公众号里,郝晓东老师评“好文!”接着,翟老师组织群内老师们共读我的演讲稿,在群内掀起了教育写作的热烈讨论,朱娟老师把我的稿子做成音频发在“荔枝”有声社区。新网师总是要创设很多机会,把你逼成一个“英雄”!

九月二十五日,王小龙主任助理给我留言:“刚哥,选一个项目,我为你保驾护航。”连说“不”的缝隙都没有,又一个任务降临——承担十月新网师对江苏海门和河南南阳的近四百多名新教师的培训任务,我承担的培训主题是“新教师在教研中如何观课议课”。

怎么办?又紧张地忙碌起来,我重读陈大伟教授的《观课议课和课程建设》和崔允漷教授的《课堂观察》系列书籍,并虚心向陈大伟教授请教,他非常热心地发给我相关课件。我又研究了上海洋泾中学获国家教学成果一等奖的《事实与证据视野中的课堂教学诊断》和山东肥城教育科学研究所王文涛所长的相关资料。我不断梳理他们的成果,不断地思考。给新教师讲什么呢?怎么讲呢?最后,崔允漷教授的书籍给了我启发,我从观课议课“为什么”“是什么”“怎么做”“怎么样”四个方面去培训。

我开始做ppt,连续做了一周多,周末,我又反复修改了两天,到了培训当晚六点二十,我准备好了,六点四十,我打开钉钉直播,突然发现,我的直播不能分享屏幕,更不能分享PPT,怎么办?孙红老师来救急了,但是仍然不能分享PPT。

我换了一台电脑,仍然打不开,怎么办?眼看六点五十五了,马上就要到七点了,线上几百名老师已搬好小板凳了。我背上都冒汗了,怎么办呢?准备了近半个月的课就泡汤了吗?阮志茂老师雪中送碳,把直播链接发给了我,打开,分享PPT,成功了!刚好七点正。于是,我开始了当晚的培训,真是山羊走钢丝,有惊无险啊。两个小时,很快就过去了,当九点十分,我结束了培训。池俊玲老师给我留言:“今天的听课,太受益了!观课、议课的研究是专业教师成长的必修之路。这节课给教师专业成长指明了一个努力的方向。是一节有价值的讲座!”金霞、孙中兵和吴黎霞老师不停地点赞,虽然我知道他们的每句话是鼓励,不一定是事实,但内心还是升起了一种力量。

我还记得,甚至一生不忘。在刚入新网师的2019年12月,我非常荣幸参加了山东武城的新网师读与写高研班线下活动,当我闪电演讲完后,郭小琴教师深切地对我说:“何刚,再过几年,你一定能成为新网师的讲师。”我一直觉得,这简直就是一个梦。三年后的今天,虽然我离讲师还有遥远的距离,但已不是三年前的自己了。三年前的我从未完整地读完过一本经典,甚至连一本小说也没耐心读完,一个站在新网师门外徘徊了十年的我,实际上是一个时刻想“躺平”,时刻向平庸妥协的懦者。

郝老师在第二天的“早安,新网师”这样写道:

“……卢雪松、宁超群、何刚、智静、徐晓彤等应邀参会,非常欣喜看到一批榜样学员拔节成长,正逐渐成为新网师未来的中坚力量。”

十一月七日郝晓东院长电话我,希望能与他一起于十二月到贵州镇远县新教育实验区参加现场观摩活动,让我承担示范课与两小时的讲座。郝老师的信任怎么能拂逆?我就爽快地答应了,但准备过程寸步难行!才发现,自己一直在“打肿脸充胖子!”

因为疫情,未能成行,改为线上讲座,讲什么呢?左思右想,反复调整,常常枯坐整日,平常总觉得肚子盛满了教育的锦囊妙计,但是现在却倒不出来,也不知道能倒出什么来!那种沮丧就像一桶潲水从头淋到了脚!这是我学习假象的实证!装!端着!纸上谈兵!我的狐狸尾巴露出来了!深刻体会到,什么才是真正的成长?只有把读过的书,听过的讲座,写的文除外,剩下的东西!现在,证据确凿地证明自己仍然一穷二白!

山穷水尽谁来助?除了自己开辟一条路,就只有撞墙了。于是,才潜下心来翻阅自己这几年写的教育随笔,读了几天,就以自己的成长经历给贵州的老师们汇报吧,取一个名《教师专业成长问津——教师专业发展的阅读、写作和课堂》,十二月一日,从下午三点四十五讲到五点五十,拖堂二十多分钟。培训后,镇远李开念老师回复我:“听了您的精彩讲座,收获很多,希望能听到您的现场讲座。”

讲完后,我独坐在书房,陷入很深的空虚感,不仅仅是讲座,这么多年的工作、学习,没有一个人对我说:“何刚,你错了!你这儿没有做对!”学习也好,成长也好,亟需一个高手指点。魏智渊在他的日记里写道:“生活中需要一个教练,为我提供反馈,指出方向,指出浪费和错误的地方,可惜没有。很多时候,很多方面,一个人必须孤独地前行,孤独地反思。——难免有时候会原地打转。”

工作辛苦,不一定是工作量大,可能是自己对业务不精湛,没有摸索出工作的规律与本质;如果任务艰难,不一定是任务复杂,可能是自己知识结构与思维跟不上变化,在任务面前失去了自由感和把控感。我知道自己的专业成长已经陷入了“一英里宽一寸深”的危险,离“讲师”还有几座山。




永远少年的模样




回首2022走过来的路,那些苦痛,那些触摸过的书籍,那些带着体温的文字,那些事,那些人……都是我的生命故事,让我穿越寒夜,奔赴辽阔,就像秋天那沉醉的红叶,那是岁月的酒酿,时间的馈赠……惊喜地发现,这一切把昨天、今天和明天联系起来了。

尼采曾说:“一个人知道自己为什么而活,就可以忍受任何一种生活。”2023年,我会继续召回困难,在困难中增加自己勇气,在不确定中去探寻永恒。2019年,郝晓东老师点评我在新网师获十佳的生命叙事:“出走半生,归来仍是少年。欣喜地看到何老师依然保持蓬勃旺盛的生命力,在网师勇猛精进。他必将穿越精确期,抵达知识默会、大气磅礴、吸纳自如、有自我风格的综合期。”

对!2023年,我将继续保持少年的模样:

两点钟的月光

静悄悄地照在我的身上

抬头看着冷冷的窗

心里却住着最灿烂的远方

世界如此安静

但我却想大声歌唱

因为心中那个梦想

依然湿润着我的眼眶

有一种力量伴我仗剑天涯

有一种力量谁都无法阻挡

有一种力量永远热泪盈眶

以梦为马

我心就是我的边疆

不管世界投来怎样的目光

每一步都要走出绝美的诗行

待斜阳

浅吟低唱

别忘记我们

永远少年的模样

——刘润演讲《进化的力量》(主题歌《少年的模样》)

作者简介



何刚,成都市温江区新世纪光华学校副校长,中学高级教师,多篇论文获省市一二等奖,撰写的年度教育叙事两次获全国“十佳。曾被评为成都市优秀教师,区优秀班主任,区教学能手,区教育科研先进个人,现为新网师讲师和学术团队成员。

重磅 | 新网师2022年度生命叙事评选隆重揭晓

新网师年度生命叙事 | 合辑

点击图片,长按识别二维码


编辑:张明坤审核:李勇  孙中兵

新网师成立于2009年,全称为“新教育网络教师学习中心”(原名“新教育实验网络师范学院”),是新教育实验旗下的教师培训机构,是面向全国所有教育工作者的在线专业学习共同体。

“新网师”秉承全国政协副秘书长、苏州大学博士生导师朱永新教授提出的新教育实验理念,以“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为愿景,以汇聚“真正热爱教育、真正热爱学习、真正热爱生命”的尺码相同者为感召,遵循教师成长规律,践行教师专业成长理论,通过专业阅读、专业写作、专业交往的“三专”模式,培养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的教师队伍。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