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屈小娥:在纠结后理性抉择 | 新网师2022年度十佳生命叙事

屈小娥 新网师 2024-01-09

选择无处不在。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这是海子的选择;人不是生来被打败的,这是海明威的选择;人固有一死,或轻于鸿毛,或重于泰山,这是司马迁的选择。而我的选择就是如冰心所言:“我自己是凡人,我只求凡人的幸福。”
——题记
凌晨五点,晨光熹微,我又一次受生物钟的影响,不由自主地睁开干涩的双眼,拖着因“阳”而散架似的身体,立身而起,打开电脑,开启已成为过去的2022年的“复盘”——这一年,似乎比往年更为艰难,这艰难源于每天都在“纠结”中度过,于是我把这一年的生命叙事命名为《纠结后理性的抉择》,这一年,我历经了无数次关乎前途的“纠结”之后,理性的选择放弃或是坚持,只为了我所追求的“凡人的幸福”而抉择,而这一个个“纠结”后的理性抉择,构成了我这一年生命历程中“蜕变”——

放弃,

是为了活出生命的“深度”


唐代魏征曾言“骏马能历险,力田不如牛;坚车能载重,渡河不如舟;舍长以求短,谋者难为全。”人存活以世间,终究不能事事求全,孟子亦有云:“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很多时候我们都要面临着无数次的“放弃”,在我看来,放弃,也是一种选择,得失之间,无需患得患失;放弃不是怯懦,不是自卑,也不是自暴自弃,而是痛定思痛后做出的理性选择。2022年,这一年我“放弃”了很多次在世人眼中的看似“美丽的风景”:

新年新气象,寒假中我随着王子老师一起共读“现代教育极简技术”,一个月的阅读与打卡,认识了窦继红老师、黎加厚教授,并且和这些大咖们一起完成了非常精彩的“元宇宙”跨年的分享,感受到了极简技术带给我们的不一样的生活与教育,体验到了信息技术带给我的被尊重,被关注、被认可后的幸福。

正是因为这种幸福感,所以,此次活动之后,王子老师又发起了“冬奥微宇宙 跟着书本动一起”系列移动微课程制作活动,很荣幸的是,我被任命为语文项目组的负责人,与我而言,能和全国信息技术大咖们一起进行融信息技术与跨学科的探究,是一次非常好的锻炼机会,说实话当时我真得像“买彩票中大奖”那般激动,也渴望着通过这次活动能够让自己在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中寻找出一条更极简、更有效的高通路学习路径。

当我正准备大展“拳脚”之时,老公突然腰间盘突出,躺在床上不能动弹,又加之临近年关,家里家外这一大堆的事,原是老公撑着,这下全都落在我的肩上。面对眼前的一地鸡毛,我的无力感油然而生,也又一次地体验到了这些年我之所以能够随心所欲的工作、学习、生活,任性地选择自己喜欢做的事情,都是因老公为我撑起了一片自由的天地。他的包容与呵护,让我这些年幸福地活在自由追求梦想的路上。

而今,这片天突然间崩塌,我有一些手足无措,有一些沮丧,但也很快的意识到——我必须学会面对这一切,必须学着从老公肩上接过这份属于“家”的责任。于是,原本单纯浪漫的“学习研究”式的假期生活,变成了白天忙碌着照顾家人、准备过年的事宜,晚上加班加点参与线上“元宇宙”的研讨、研究教材、寻找教材中蕴含的冬奥知识。有时候为了制作一个视频素材,凌晨一两点都还在电脑前忙碌着,这样连轴转的劳累,老公实在看不下去了,强行将我的电脑电源拔掉,“责令”我去休息,并且强烈要求我放弃。而我自己也觉得力不从心,身心俱疲,可又哪个都舍不得放弃,总觉得自己咬咬牙就可以挺过去。

事实上,自己这样过度透支休息时间的做法,不仅自己身体发出“警报”——手腕上的旧疾复发,最主要是严重地影响到了老公的休养,看着他眼里透出的心疼又生气的眼神,我有一些不忍,也开始动摇自己的坚持,但还是有一些不甘不想放弃,毕竟我已经投入了大量精力,眼看着就要出成果,弃之,真的觉得太可惜了。同时也辜负了王子老师的栽培和期望,可我若不放弃,将面临的是自己身体的严重透支,也清楚地知道,家里这个情况,根本不允许我倒下。家,于我而言就是我的“天”!

于是,历经一番“纠结”之后,最终我选择了放弃这次难得的学习锻炼机会,并怀着万分抱歉告知王子老师,我的决定放弃。没想到王子老师对于我的决定给予了很大的认可,并且告诉我:“家人永远要放在第一位的!”。当我结束了和王子通话之后,突然间觉得心里的那块石头落地了,整个人都轻松了起来,呼吸都变的通畅了许多,那天夜里,是我睡的最为踏实的一夜。历经此次放弃,让我更加明白:放弃,不是自暴自弃,而是因为我们心里更重要的东西要追求。

很喜欢台北创作型民谣歌手陈绮贞那句:“花苞很多,都不开的话,就要剪掉一些,让它专注开一朵花。很像人,一定要放弃掉一些,让自己最珍惜的东西得以绽放。”

的确,这也正印证老祖宗常说“艺多不养人”,强调的是“技艺贵精不贵多”与我而言,努力成为一名有自己教学特色的语文专业教师,是我的梦。为了这一梦,我曾在2018年我放弃了当了十年业务副校长的职务,踏踏实实的回到讲台上,开启了教育教学的研究之道。

五年的专业之道的探索,我逐渐有了属于自己的一些理解和思考,也逐步的在形成一种体系。同时,在追逐的路上,我也在不断地努力排除各种“干扰”和“诱惑”,让自己的研究变得更为专业和纯粹。但身为社会中的人,始终是无法摆脱追逐“名”和“利”的俗气,更免不了受“名利”所诱惑,而纠结和动摇。

今年一年我两次面临这样的抉择:第一次是六月份,我们共同体的县级“名班主任工作室”领衔人的调走,工作室领衔人成了空缺,为了“肥水不流外人田”,校长找我谈话,希望我能够从大局出发,把这个领衔人的职位担起来。同事们也觉得这是件好事,有利又有名。

说实话,我能够拥有一个工作室,把一群尺码相同的人聚集起来,一起进行专项的研究与探索,是我所期望的。但我想要的是一个语文学科专业研究的工作室,不是班主任,所以,面对校长抛出的“橄榄枝”,和同事们的劝说,我有一丝犹豫,也有过一些挣扎,毕竟有这样一个工作室,就意味着我多了一些可以自我实践的机会,于是我请求校长给我三天的思考时间,最终历经三天的纠结之后,我还是选择了放弃,其原因只有一个,我虽需要一个自主发挥的平台,但我需要的是语文教学专业发展的平台,不是班主任。

从教23年,我一直在语文教学方面进行研究与探索。突然间让我转身去研究班主任,意味着我要放弃已有的成果而“重搭台子重唱戏”,且这与我所追求虽不是背道而驰,却是让我走上了“弯路”,而我已是过了不惑之年,没有了初入行的热情和拼劲,我有的是在历经浪漫的热情投入之后的,冷静思考和理性探究,进而逐步形成自己的理念,进行不断的“深掘”,挖出属于自己的那口“井。

可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我不想把自己这有限的的精力耗费在“弯路”上。事实上,也没有过多的时间去“耗费”。几番权衡之后,我选择了“放弃”,也是同样的原因,我又一次放弃了可以当“将军”的“仕途”——暑期,因为教育局对学校领导的岗位调整,学校又一次开始补充行政领导,于我而言,这是走行政路线的最后一次机会。

我知道,错过了这次机会,就意味着我从此再无机会踏入行政行列。学校给出了一星期的考虑时间,这一星期中,我同样有过纠结,毕竟,我知道自己具备这样的能力,也一定能在行政上走出我想要的结果。但最终我还是因为自己心中的那个“梦”,还是选择了“放弃”,因为我知道那个“梦”是我“魂”,丢了这个“梦”我便没有了“魂”,人若没有了“魂”,和“行尸走肉”有何区别,我不愿成为这样的人。

而当我历经了这样的“纠结”之后的理性“放弃”,我发觉自己变得更为从容、淡定。我的人生之路,似乎更为平和、明确,生命似乎又滑向了一个新的“深度”。


坚持,

是为了活出生命的“远度”


泰戈尔说:“只有经历过地狱般的磨砺,才能练就创造天堂的力量;只有流过血的手指,才能弹出世间的绝响。”正如《真心英雄》所唱“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人生旅途中有“放弃”,同样也有“坚持”,那些被坚持下来的就成了我们生命中最重要的东西。

与我而言,除了家之外,生命中最重要的就是我实现自己心中的“梦”,因为它是我用来丈量生命“远度”的尺码。为了这个梦,我除了放弃仕途、放弃名利之外,还有我一直以来在坚持的——

首先,23年来,我一直坚持读书与写作,和不断实践与反思。

其次,为了打破自己的教学瓶颈,在2020春季将自己“逼进”新网师进行系统的线上学习,不知不觉三年犹如白驹过隙,晃眼即过。

三年来,我执着地一直坚守在“小语研课”,从课程综述员到课程组长,一直以一名义工的角色,沉潜在“小语研课”,用心地以“研究者”的姿态,深耕在教材、课堂与课标之中,努力的构建着属于自己的教学体系,所谓“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回看三年的坚持,实属不易,但也小有成就——逐步形成了属于自己的教育教学体系,并且得到了学员和讲师的认可。

更因此得到李亚敏老师的赏识,很荣幸的成为了“小学语文研课学术中心”的成员,承担着学术中心关于“课堂教学项目研发组”的负责人。

“承担即责任”,随着头衔的增多,自然落在我头上的担子也就越来越重,又遇今年儿子由低年级过渡到中年级,学科的数目以及难度系数的增加。与“双减”背景下,低年级的“无书面作业”过渡到有“书面作业”,这样大“跨度”,儿子表现出了各种的不适应,为了帮助儿子能够尽快适应英语学习,我重新拿起英语教材,和孩子每天坚持一起听读、朗读、背诵……同时,为了让儿子学会合理安排课后练习时间,和孩子一起制定了课后的学习计划。

可以说,每天下班后的时间几乎都被陪读占有了,使原本靠减少睡眠挤出的学习时间,因为陪读的挤占,不得不分解出一部分来做家务,这样让本来就少得可怜的学习时间,变得更是“捉襟见肘”。

为了能够完成自己的职责,我只能见缝插针,把所有可以挤占的碎片化时间统统利用起来,不断提高自己做事的效率。即使这样,也远远不够,因为这一年,我除了和往年一样承担了小语研课的课程组长,一边完成自己的作业,一边要协助讲师批阅作业、上课,一边还要给教务处进行各种数据统计与上报……

原本这样的学习对于我这样一个上有老下有小的中年人来说,已是难上加难,再加上进入学术中心的任务,每月一次共读,共读前还需要提交预习作业,最难的是作为课堂教学的项目组负责人,我需要配合讲师完成整个课堂教学项目组的课程框架和教材的编写,这对于我来说既是一份信任,又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

为了尽快构建起大单元教学的框架,我主动地承担起暑期共读《大概念教学》的梳理和分享,反复的阅读《大概念教学》,利用思维导图把每一章节的内容一一进行梳理,提炼出核心概念,再根据核心理论对照自己课堂进行实践,值得庆幸的是——

从2018年重新站在讲台上之后,我一直追求的是“基于语言应用”的“大语文观”的教学理念,逐步形成了“11244”的备课思路,而这个思路恰恰与刘徽老师提出的“微观型的大概念教学”是高度的相吻合,当我看到自己多年的教学理念居然和专家所提出的大概念教学以及新课程标准提出的大单元整合教学是一致的那一刻,我热泪盈眶,那种突然间找到了“知音”的激动是无法用语言形容。

记得当时的我曾不受控制的在团队微信群里兴奋地告诉伙伴:“我发现,我所提的“大语文观”,其实就是“大概念教学”,只是我的教学停留在经验层面,没有理论的支撑,而刘徽老师的《大概念教学》刚好弥补了我的理论层次的缺失……”。

这么多年的坚持中,经历的是酸甜苦辣咸,但我始终没有因为不被认可而放弃,人常说“女为悦己者容,士为知己者死。”当我遇到了刘徽老师的《大概念教学》之后,也真正理解“伯牙破琴绝弦为知音”的举动——。

这是一种彼此的理解,这是一种无声的默契,这是一种心灵上的相通。正是这样的发现,让我有了更大的战胜一切阻碍的勇气,也下定决心:一定要梳理出属于新教育自己话语权的大单元框架和理念。

于是,我开始尝试着把自己的实践和刘徽老师的理论融为一体,以五下第六单元《跳水》开始为例,不断“试水”,从“提取大概念”“望远镜思维”“放大镜思维”“本问题设计”等,每一个板块进行设计、推演,然后分享,听取团队伙伴们的意见,和李亚敏老师无数次的秉烛夜谈,再进行梳理,反反复复,整个暑假似乎都沉浸在这种思考与推演中,终于在第二学期的第二次授课前,把大单元的框架梳理出来,并且通过授课的方式和李亚敏老师,一起合力推出,将新教育的“大单元教学”呈现在学员面前,当我看到学员们在评论区发送出来的一个个赞和高度认可的言语之后,那种由专业带给我的成就感让我心情难以平静,那一刻让我忘却了这一路走来的艰难,留下的是更坚定的决心。

于是我在朋友圈写下这样文字:“值得记录的日子:两个多月的时间,啃读《大概念教学》,研读《课标》,细读案例,聆听讲座,研究探索与梳理教学框架,最后反复推演教学课例,终于将一个大单元教学体系初步完善。这个过程很艰难,甚至曾经有过放弃的念头,终究是放不下心中的梦,还是选择了坚持下来,看着眼前的成果 ,有一小激动……”

按照李老师开学初的要求,这学期我除了在二讲中解读“大单元框架”之外,还需要在第七讲以六上第七单元为例,进行一次具体操作的解读,从解读框架到解读具体的课例实际操作,最后还需要形成一个具有理论指导的课程材料。

又是两个月的时间,看似时间很长,但对于我来说,其实真的没有多少时间,加之受疫情影响,我们有三分之二的时间是网课,在他人眼中,居家上网课,不受时间的限制,应该有大把时间,其实真正投入其中的老师们都知道,网课远比线下教学更费时间和精力,线下我们可以给家庭和工作划一条界线,该休息则休息,该上班就上班,而线上教学之后,根本不可能。这种无界限的状态,反倒让老师们成了“陀螺”,没有一刻是停息的,还时不时的迎接各种突来的培训、研讨……这期间怎一个“累”字了得!

即使这样,我还是选择了“坚持”,把休息时间挤了又挤,压了又压,最终再次顺利的完成了第七讲的教学任务,那一讲依然是在大家的点赞中结束,结束那一刻我又一次在朋友圈写下:“为又一次战胜各种“阻碍”而记录: 对于开学初研课团队安排给我的第七讲,在历经做与不做的纠结与矛盾中,终于以满意的结果收场。其实,这个过程真的很艰难,开始是觉得距离讲座时间还很远,惰性使然,迟迟不愿动工。

临近时间截点,又因为网课和儿子由低年级过渡中年级各种不适应,陪读,陪学,实在太累,于是就产生了无数次要退掉的念头,但内心又有一些不舍,就这样每天纠结着,矛盾中,一直是原地踏步……直至海报发出(26日),我知道没有了退掉的余地,于是利用周末两天时间,完成了1万多字的一个大单元设计的撰写,然后将实践梳理成理论,整理成27张PPT,最终顺利的完成了第七讲的任务,也得到了学友们的高度认可,又一次体验了战胜自我的喜悦……回头看,这一浩大工程能在两天之内高质量完成,要感谢小语研课,三年的研课让我逐渐形成了属于自己的教学思路和理念;也让我把统编版的12本书装进脑袋里,有这两个大前提,设计教学以及解读教学不过是水到渠成罢了……

感谢自己的坚持,也感恩我的导师和伙伴们的鼓励,给予我一次次挑战自我机会和展示自我的平台……”从这些记录,无不透着我在坚持中的“纠结”,也曾无数次的闪过“放弃”的念头,因为这个过程真的太苦也太累,庆幸的是我无论怎么“纠结”与“挣扎”,最终还是选择了坚持,“阳光总在风雨后”坚持到最后结果就是:我顺利的、高效的完成一项项任务,也让自己向着梦的地方一步步靠近……

其实,这一年,除了坚持“小语研课”的学习之外,共读共学也成了我生活的常态化——先是加入学术中心之后,郝院长为了让团队的每一个成员快速的成长起来,他从专业发展的角度,每个月为我们精心挑选出一到两篇的经典型论文或是专著(选段),然后通过深思熟虑后罗列出具有针对性的,解读性的问题,来指导大家去阅读,去思考,并以预习作业的方式进行提交。

每个月15日,进行集中的解读或是分享,帮助大家来梳理。这个任务在别人眼中可能觉得不难,一个月读一篇文章,写一次作业,但对于我这样一个家庭、工作本已经压的喘不过气起来的人说,要坚持其实也是很难,每一次阅读,每一次提交作业都是“艰难”,难的不是会不会,而是有没有时间;再是,小语团队的共读,暑期组织了《大概念教学》,虽是假期,但因为自身疾病,有一半的时间都是在医院度过,即便如此,我还是坚持和团队共读,并且完成了三次阅读分享,为完成大单元教学框架的构建做了前期的准备;

还有,主动地参加了新网师的第一个国培项目——江苏省100名小学语文骨干教师的培训,作为团队的义工,我承担了关于《语文课程标准(2020年版)》中“教学实施与评价建议”的解读;最后,主动报名参加了“谷里书院”三、五年级大单元备课培训,每两周一次大单元备课培训,跟着干国祥老师一起学习“大概念教学”备课……

时光荏苒,不知不觉在弹指间悄然而过,蓦然回首,这一年中,可以说选择无处不在。在面对选择的时候,我总是告诉自己: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这是海子的选择;人不是生来被打败的,这是海明威的选择;人固有一死,或轻于鸿毛,或重于泰山,这是司马迁的选择。而我的选择就是如冰心所言:“我自己是凡人,我只求凡人的幸福。”所以,无论怎样“纠结”,只要心中有梦,脚下就有方向;只要有方向,所有的“纠结”、都会在理性地思考后做出正确的抉择,而每一次的抉择就是一次成长的蜕变……

漫漫人生路,曲曲教育途,不管是现在,还是在未来,我知道我将要面临更多的“诱惑”,但我相信历经了2022这一年的各种“纠结”之后,我更加明确自己的方向,也更加坚定自己的脚步,不再迷茫,不再纠结,坦然、从容的向着梦的方向,坚定不移地走下去……

作者简介




屈小娥,就职于陕西省榆林市定边县田园小学。一个爱好文学,钟情语文教学的老师,2000年参加工作,迄今依然在语文教育教学的研究中探索着,期望有一天能走出自己的教学风格。2020年加入新网师,小语语文研课课程组长,“小学语文研究中心”成员。

重磅 | 新网师2022年度生命叙事评选隆重揭

新网师年度生命叙事 | 合辑

点击图片,长按识别二维码
作者:屈小娥
编辑:张明坤审核:李勇   孙中兵

新网师成立于2009年,全称为“新教育网络教师学习中心”(原名“新教育实验网络师范学院”),是新教育实验旗下的教师培训机构,是面向全国所有教育工作者的在线专业学习共同体。

“新网师”秉承全国政协副秘书长、苏州大学博士生导师朱永新教授提出的新教育实验理念,以“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为愿景,以汇聚“真正热爱教育、真正热爱学习、真正热爱生命”的尺码相同者为感召,遵循教师成长规律,践行教师专业成长理论,通过专业阅读、专业写作、专业交往的“三专”模式,培养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的教师队伍。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