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开学季 | 当教育堕落为有意制造和诱发焦虑时……

茅卫东 教育自由谈 2022-03-28

太多的事实证明,“你有病,我有药”这种基于人的生存需求和恐惧、懒惰、贪婪、虚荣等心理而设计的欺骗模式屡试不爽。

这一模式有许多变形,比如,对孩子,就是“能听话,有糖吃”;对穷人,就是“跟着我,有肉吃”。

很不幸,中国式教育也已经偏离了现代教育本该行使的接纳个体、启发思维、鼓励独立这一助人成长的轨道,热衷于制造和诱发焦虑。

比如,又到开学季,焦虑值剧增,有几篇劝学文章又频频见诸朋友圈:

《不读书、不吃苦,你要青春干嘛》

《开学了,请郑重地告诉孩子:学习肯定辛苦!全世界都一样!》

《真正有大格局的家庭,不相信“快乐教育”》

《请告诉孩子:不读书,换来的是一生的底层!》

……

有些不同的想法,和诸位交流。

现在的孩子已经对“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样高大上的学习理由产生了免疫力,于是有人将“爱国之举”转换为“改变自己”这样更具时代特点的表述,要求孩子们“爱国请从改变自己做好自己开始”。

怎么改变自己、做好自己?当然是要好好读书,努力学习,比如随州二中校长那篇《不读书、不吃苦,你要青春干嘛》。 

摘录其中几句,有人说很经典:

  • 怕吃苦,苦一辈子,不怕苦,苦一阵子。

  • 人生有两条道路可以选择:要么向孙俪那样吃苦十年,精彩五十年;要么安逸十年,吃苦五十年。

  • 这是改革开放三十多年后的中国,这里再也没有素质低下而钻了政策的空子就能一夜暴富的奇迹。这里优胜劣汰,这里适者生存。

我看到此文的第一反应是:做这番演讲的人,欺负孩子年纪小!转发这篇演讲的人,你们真的读书少!

一个成年人,如果头脑还能正常思考,如果真的对现实中国有所了解,那么应该明白,这些话,确实很有煽动性——对那些年纪小读书少的人来说——却不准确。

鼓励中学生努力学习,这没有错,但弄一堆似是而非、经不起推敲的心灵鸡汤激动人心,就是在培养脑残。

实在不想仔细分析那几句话,因为这简直有辱我仅有的两万多公号订阅者的智商。如果有人没有订阅“教育自由谈”却看到了这篇文章,如果有人觉得校长说得非常在理,那么我有一点建议:不要吃上了白米饭,就以为命运掌握在了自己手里。在现在为止,你没有在家上学的权利;到了学校,你没有拒绝背诵“弟子规,圣人训”的自由,你掌握了谁的命运?如果有人坚持以为,跪拜在圣人面前、伟人面前、领袖面前是祖上积德,是自己前世修来的福分,那我也没什么可说的了。

《开学了,请郑重地告诉孩子:学习肯定辛苦!全世界都一样!》,这篇的转发量、阅读量同样巨大。作者认为,不经过无聊和辛苦的学习过程,就不可能有快乐的学习成绩!

如此轻率地把过程的辛苦(还无聊)和结果的快乐对立起来,他以为学习是一条流水线,学生是流水线的操作工吗?那么多人转发此文,你们是当年读书少今天当了操作工吗?辛苦和快乐,本来就不是决然对立的。大家去看看,哪个玩游戏的孩子会觉得过程很辛苦?哪个成年人做爱时是忍受着痛苦只为最后那一刻?最后通关那一刻,确实无比兴奋,可这中间的过程,同样是享受啊。怎么一到学习就非得辛苦万分呢?

看看这些读书的孩子们,他们不在学习吗?他们痛苦吗?

一直以为,强调学习是痛苦的,是那些教学水平不够的老师和无力辅导自己孩子的家长的一种托词,而上面两篇文章,给他们打了一剂强心针。作为成年人,通过鼓励孩子去承受痛苦的方式,掩饰自己的无能和懒散,有些人是不是太损了? 

时代确实在发展,也有许多人不想再打爱国牌、苦情牌,还抛弃了“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这种陈腐狭隘的人生观。我就做一个普通人,一个“人中人”,可不可以?你们去做企业家、科学家、政治家、教育家、思想家……我就做份普通工作,下班回家给花浇浇水,喂喂鱼,为爱人孩子做些小饼干,晚饭后去遛遛狗,手机玩玩“消消乐”,我做一个“生活家”,可不可以?

于是许多人开始寻找符合普通人追求快乐心态的读书理由,龙应台的劝学文字犹如当年她的那把野火,变身为多种版本开始在家长和教师微信群里疯传:

孩子,我要求你读书用功,不是因为我要你跟别人比成绩,而是因为,我希望你将来会拥有选择的权利。选择有意义、有时间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谋生。当你的工作在你心中有意义,你就有成就感。当你的工作给你时间,不剥夺你的生活,你就有尊严。成就感和尊严,带给你快乐。

这段话,对高中生蛮合适的,比前面那两篇文章强到不知哪里去。当然,激励作用,特别是现场的煽动效果肯定不够。但教育,不就是要促人思考吗?好的教育演讲,不能只是让人兴奋,更应该让人沉思,尤其在这个浮躁甚至混乱的时代。

问题来了:如果小学生不爱学习,怎么办?

其实,这个部分才是本文的重点。当大家似乎都在为学生不爱学习而焦虑的时候,我想的是:家长和老师因为孩子不爱学习而焦虑,这是真的吗?

或许,这真的不是真的。你看,“读书无用论”总是死灰复燃,以至于一些地方出现“磨刀不误砍柴工,读完初中再打工”的标语。

初中都没读完就去打工——当然是家长和亲戚带出去的,那些家长真的傻吗?他们可能不知道龙应台,却未必不懂龙应台讲的道理。只是,他们更清楚,初中读完,孩子也得去打工。

人与人的命就是不同的,这不是靠几个人努力一下就能填平的鸿沟。

几年前我就说过,小学三年级必须开设英语课,这个政策对农村孩子就是一种伤害,直接拉大了城乡孩子的学习距离,让农村孩子上大学变得更加困难。寒门再难出贵子,清华北大这些名牌大学农村学生比例越来越少。这些现实让有的人难堪,于是百般掩盖,可是对寒门中人来说,生存本能会让他们快速选择出最有利于自己的生活方式。

再说,上了大学又怎样?有多少老师内心里非常想离开学校,却发现自己并不具备其他的谋生本领。想当年他们大都是大学毕业生,这真尴尬啊!

书越读越傻,有时候是真的!书读了很多,既没有改变多少生活境况,也没有提升多少气质和思考,死要面子的读书人又没有几人能像北大眼镜哥那样去卖肉。特别是当了老师的这些读书人,不能对学生说“读书好啊读书啊,读书就是好就是好”,只能像找救命稻草一样在网上找一些励志鸡汤来给孩子们喝下去!

你还不信?

看看现在的老师,一面对学生说要好好学习,可是他们中有几人在学习?这几年,我反复说过:

  • 中国式教师,就是一群自己不读书不写作不思考,却要求孩子们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的一群人;

  • 中国式老师,就是一群不屑于了解孩子,却热衷于教育孩子的一群人;

  • 中国式学校,就是让孩子失去学习兴趣的地方;

  • 中国式教育,就是鼓励孩子们在一个显失公平的社会格局中,通过个人努力为自己为家人谋取一个不错的位置。

如果老师们能够践行自己教育孩子的那些话,这世界早就变成美好的人间了。可惜,教育只是教育,生活才是生活;台上只是表演,台下才是真我,这就是中国式教育乃至中国式生存的残酷现实。

我直说了吧:

家长不是因为孩子不爱学习而焦虑,他们真正焦虑的是,孩子偏离了大多数同龄人所走的那条路。都知道“条条道路通罗马”,但大家还是愿意跟着人多的那群走,因为安全保险。而在中国式教育误导下,那些离经叛道的孩子,没有几人能不被摧毁。最明显的一个特点是:中国的孩子基本只负责叛逆,却拒绝担当,他们的理由是:那时候我年纪小!这些精神发育不成功、永远长不大的孩子都会成为家长,他们会以自己的亲身经历来教育孩子:“要听话,我们都是为你好!你以后会明白我们的苦心的!”像不像围着花盆转的毛毛虫?

再说说教师的焦虑。

有个月嫂问雇主:“家里的奶粉放在哪里?”这是一个正常的问题。接下来,月嫂又问:“请问,奶粉应该怎么泡?”这就不正常了,泡奶粉,这应该是月嫂的基本技能!

我以为,一个教师面对学生不爱学习束手无策,这相当于月嫂不会泡奶粉。

我猜,有人耐着性子看到这里忍不住又要骂我了:“说不定人家是进口奶粉,你还要求月嫂看懂洋文吗?”

好的,奶粉是不是进口的咱不提,学生是国产的还是进口的,这总知道吧?

我想说的是,一个老师因为学生不爱学习而焦虑,太不专业了;焦虑的同时急急地问别人怎么办,更不专业。以我的观察,老师真正焦虑的是,学生出不了成绩影响自己的绩效考核。老师当然有权利担心自己的绩效,但所谓一码归一码,大家都是凡人,就不要把自己说得那么高尚。担心自己的绩效和因学生不爱学习而焦虑是两回事,分清楚比较好一些。把两者分清楚了,教师的焦虑就会减轻,因为这时候教师才可能理性地、不带感情色彩地去观察、思考:“我的学生为什么不爱学习?”

对老师来说,“学生不爱学习怎么办”这不是一个教育问题,“学生为什么不爱学习”这才是思考的开始。

学校,不是流水线;老师,不是流水线上的操作工,除了方法和技巧,老师还要学会独立思考,学会用思考替代焦虑,学会在解决问题之前先充分思考问题而不是一遇到问题就向别人要答案。

教育,需要的是理性的思考和积极行动,而不是以教育的名义焦虑、煽情。


有困扰,找东哥咨询就对了!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了解详情

 

教育自由谈:一个关注

精神成长的个人公众号

ID:maowd121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