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茅卫东:面对孩子的不敬,老师和家长怎样不生气

茅卫东 教育自由谈 2022-03-28
最近听说了几件事,都与小学教师有关:
  • 一个小学生因作业还没做完老师提前收上去批了,孩子怕被家长批评,很生气,在本子上写了一句“老师是SB”,老师就非常非常生气,叫家长带孩子去看心理医生。

  • 还有一位,直接对全班学生说:没有哪个老师愿意教你们这样的孩子。引起学生和家长的强烈反应。

  • 最奇葩的一例:因为明显的处置不当,班主任被家长质疑——没有羞辱、没有怒骂,家长就是冷静地表达了自己对事件处理的不同意见,请老师三思。结果班主任老师在全班学生面前哭了七十分钟。怎么那么精确?一节正课四十分钟,课间休息十分钟,接下来一节小课二十分钟,老师一直在哭。

唉,做老师肯定不容易,可是有哪一行是“钱多、活少、离家近”的呢?有这样的好事还能轮得上你和我?
很多老师一直不明白,他们之所以总是遭到批评,甚至被鄙视,并不是因为自己的这个“教师”身份,而是他们在工作中太不专业,在生活中过于狭隘。
比如,面对一些可大可小的事情,沉不住气,一刺就爆,一点就炸。

下面三句话,送给老师们,其实也完全适合家长们——

因为理解,所以谅解;

因为强大,所以无恙;

因有支持,所以坚持。

面对学生的不敬,老师怎样不生气
文|茅卫东
下面这些情景,是我从一些文章里摘录下来的,不难发现,老师好像很容易被学生气倒

情景一:

上课的时候,跟学生说到隐私权的问题,很多学生居然跟我说,我们老师去家访是侵犯了他们的隐私权,让我好一阵子郁闷。

情景二:

总复习的时候,我对学生说,哪一门功课弱就集中精力补习哪一门,就像平常说的吃什么补什么。立刻有学生提问:“缺心眼哪?吃什么补?”我气得愣在讲台上,半天说不出话来……

情景三:

“老师!我觉得你的说法是不对的!”钱元成站了起来:“每个人都有喜欢明星的权利,为什么我们就不行?”“对对对,元成说得有道理!”同学们开始议论纷纷起来。谁也没发现老师已经被气得满脸通红了。

“钱元成!你给我站起来,你们现在的任务是好好学习,而不是追星!我是你们的老师,你们不听我的话,可以别来上我的课!”说完,老师便气冲冲地走了。

面对学生的不敬,老师的郁闷生气不足以体现自己的尊严,而惩罚学生,还可能让自己斯文扫地失去尊严。
怎么办?
以下三招,或许可以帮助同行们在面对学生的不敬时,尽量少生气或者不生气。

一、因为理解,所以谅解

假设一个南方的孩子在北方一个学校就读,某天他以非常激烈的态度对一位当地的老师表示强烈不满,但用的是南方方言。这位老师可能也生气,但会被气得半死吗?
肯定不会,因为老师听不懂学生在说什么。
甚至还有一种可能,在场的老师都觉得这个学生的样子好逗,乐呵呵地看着他愤怒地说着一通周围人谁也不听明白的话语。
同理,不是学生的某些言行真的具有多少杀伤力,主要还是教师自己感觉被伤害了。
这种感觉有时候会如此强烈,强到足以使人产生各种生理反应。
但是,如果老师理解了学生粗鲁不敬背后的原因,或许就不会那么生气了。
比如,现在不只是学生,就是家长也普遍不喜欢老师家访。
不久前,一所小学开展“家校联系方式”调查,近八成家长选择“校访”,也就是自己去学校找老师,不希望老师找上门来。
我想,这不会是一所学校才有的情况吧。身为教师,理当关注这些变化,理解这些变化,何苦有学生不喜欢家访自己马上就失落了呢。
再比如,学生在课堂上问老师:“缺心眼,该吃什么补?”
一般情况下,可以想像得出这个学生多么调皮捣蛋。帮助学生知道“进退分寸”,懂得“应对得体”,这本是老师工作范围之中的事。
如果是我,或许就直接对学生说:“你这人真调皮,很有搞怪潜质嘛!”然后继续正常的教学。
课后,可以考虑一下:这个学生是不是经常这样?他在其他老师那里是不是也这样。
有时候学生在课堂上搞怪,只是为了获得老师和同学的关注。
这样的学生可能生活中缺少关爱,那在学校里,老师最好主动和他说说话,让他做点事,这样他就没必要通过课堂捣乱来引人注目了。
理解学生,包括理解学生的担心、失望甚至愤怒等负面情绪;
掌控局面,特别在师生冲突已经发生的时候努力不让事态进一步爆发不使之失控;
安慰引导,对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理解和善意,在不伤学生尊严的前提下,引导学生作出明智的选择。
这些,是教师必须具备的职业技能。
建议经常感到被学生伤害的老师,不妨多了解一下学生的成长经历,如果对他们的问题多一份同情之理解,或许就不会再有这样的感觉了。
二、因为强大,所以无恙
三四岁孩子的一巴掌足以拍死一只蚊子,可是如果一个成年人被这样拍一下,大概只会觉得这个熊孩子蛮可爱的,根本恨不起来。
对成年人来说,孩子这一巴掌太没有杀伤力了。
语言的伤害有时就像蚊叮虫咬,偶尔也会有要命的情况,但绝大多数时候不足以影响一个正常人的正常生活。
可惜,不少教师虽然是成年人了,但精神并没有完全长大成人,稍遇挫折就容易情绪失控,或悲伤难捺,或激愤不已,而有时,孩子就成了老师发泄情绪的对象。
这一点,电影《人间师格》(也译作《超脱》)的开头就有一个非常棒的诠释。
主人公亨利·巴赫特在第一堂课上就遭到一个黑人学生的辱骂,他放在讲台旁边的包也被狠狠地扔到了门口。亨利·巴赫特冷静地对黑人学生说:“那个包,它没有任何感觉,它是空的。我也一样,你伤害不了我!我理解你的愤怒,我以前也很愤怒,我理解,但你没有理由冲我发火,因为我是极少数愿意给你们机会的人之一。”随后,亨利·巴赫特以商量的方式让这个愤怒的黑人学生拿了纸和笔,回到座位上去写作文了。
“你伤害不了我!”面对学生时,我们应该有这份自信和勇气。
实在不行,如果你还需要这份工作,那就得像亨利那样,去习惯。
在中职学校当过年级“最后一个班”的班主任,也看过《超脱》等电影,我知道当老师有多不容易
曾读到过一则小故事:

一个老师在办公室逗孩子:“融融是个小花猫。”孩子顾自玩着没搭理老师。

老师不甘心,再次逗孩子:“融融是个小花猫。”孩子一边玩一边嘟哝了一句什么。老师没听清,问孩子说的是什么。

孩子终于抬起了头,一字一顿地说:“反——弹——”老师大汗,笨拙地说:“那我再反弹!”“粉碎!”孩子不加思考地回应。
老师完败。
你看,在内心强大的孩子的面前,教师的“挑衅”根本不足以影响孩子——无视、反弹,最后直接粉碎。
而有的老师因为孩子粗鲁地一骂,或者冷漠的一瞥就整晚整晚地睡不着觉,长吁短叹。
相比之下,情何以堪啊。
三、因有支持,所以坚持
再强大的人,也有疲倦的时候,永动机是没有的;
再强大的人,也有弱点,比如希腊神话中的安泰需要从大地汲取力量;
教师内心再强大,再是善解人意,也顶不住超负荷的工作,也不可能把诅咒听成音乐,把口水视为护肤霜。
所以,教师需要得到支持,需要建立自己的支持系统
我说的支持,除了领导的赞许、同行的钦佩和学生的感谢之外,更是指一些人对自己无条件的接纳。
这些人可以是父母、爱人、孩子、同行以及在身边或不在身边的朋友。
一个人的支持系统越完善,他的信心就越充分,遇到挫折和困惑时也越容易突围。
很多时候,我们其实只是需要倾诉,需要有个能够理解自己的人,静静倾听自己发牢骚,能够任你哭由你闹。
当然,这个支持系统一定程度上也可以由美食、美景、美剧……来替代。
困惑迷茫、鞍马劳顿时,听听自己喜欢的音乐,看看喜欢的书,一个人看个动画片,和家人一起泡泡温泉,陪孩子玩会儿,和朋友一起唱歌喝酒痛批一下教育,在爱人面前痛哭一场,听听父母的职场心得……
所有这些都可以有效地缓解自己的焦虑,让自己平静下来,不再生气。
第二天,继续神清气爽地出现在校园里。
推荐阅读——给青年教师的10个忠告

有困扰?找东哥咨询就对了!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了解详情

 

教育自由谈

在这里追问教育

在这里发现自己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