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你的努力,正是别人的收割……

财主家没有余粮啦 财主家的余粮 2024-02-07
财富是什么?

是账户里的数字?就是美元欧元人民币?是真正的金银珠宝华宅貂裘香车宝马?

不不不,财富真正最准确的定义,是——

对他人劳动的索取权。

货币,不管什么形式的货币,都只不过是实现这种“索取权”的媒介。

既生于世间,任何一个人,都是社会人,都需要他人的劳动,方能在文明社会中生存,而对他人劳动的索取权多或者少,就是一个人社会地位的最好代表。

懂了这个,你才会真正的弄懂,这个世界很多隐藏在背后的逻辑。

过去50年,人类的信用货币为什么会越来越多?那是因为,掌握着货币发行权的那些人,想要通过数字的花招,让普通人感觉到自己“财富”越来越多,从而让更多的人,心甘情愿的为自己劳动。

当我们普通人相信了信用货币的数字,想着努力工作、辛勤劳动,从而在未来能拥有更多对别人的“劳动索取权”之时,其实,我们正在满足别人对我们的“劳动索取权”。

99.99%以上的人与人之间的财富差距,从来都不是在生产和创造的环节,而是在分配的环节、在“交易”的环节。

拜极少数天才所赐(如牛顿、高斯等人),过去200多年里人类的工业技术和生产组织方式获得了巨大进步(具体到我们中国,这一切进步主要发生于最近30年),所有人在物质财富享受上,都得到了极大提升,绝大多数普通人,不会再像先辈们那么辛苦,也不再衣不蔽体忍饥挨饿,物质差距再也不像以前那么巨大,富人开宾利,穷人至少能开吉利……

但,如果从“劳动索取权”角度来看,整个社会的贫富差距,从来就没有降低过,甚至,自从房地产大潮在中国开启之后,中国的贫富差距其实一直都在加深。

20年前的时候,北京北四环边的房价,大约是5000/平米,当时普通人的收入大约是3500/月,这意味着,你1年的工作收入,大约对应着8平米的房子。

如果你想买一套80平米的住宅,需要你不吃不喝挣上10年钱才行,如果没有谁愿意借给你钱,那你至少需要等到10年之后,才能买得起这所房子。

这个时候,银行对你说,他们愿意提供20年期的贷款,总价值40万的房子,你只用出12万元的首付,他们愿意借贷给你28万元钱,只要你答应未来20年按时支付给他们利息。

于是,你买下这所房子,背上了20年的债务,理论上说,这里面包含了对你未来20年劳动的索取权。

你是无比幸运的!

因为20年前,中国正处于大规模城镇化的开端,中国刚刚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来自海外的源源不断的需求,让整个中国蒸蒸日上,你的收入随之逐渐抬升,北京的房价更是芝麻开花节节高……

你的住宅的价值,也从40万、变成了80万、150万、300万、500万……

当初的那点儿贷款和利息,如今几乎不值得一提,你的财富实现了跃升,你对他人的“劳动索取权”翻倍的增加了,而那些和你一起做着同样工作的人,只要他们没有在大城市买房,哪怕他们的工作比你更勤奋、更出色,从收入的货币数字上看拿到的也变多了,但实际上,用“劳动索取权”来评估,他们财富已经大幅度下降,他们是被掠夺的一批人。

谁掠夺了别人,谁是被掠夺的人,从买卖交易完成那一刻起,就已经决定。

同样是一个25岁年轻人买房的故事,我们把它移植到1990年的日本。

那时的日本东京,房价已经是全球最贵,但在那时之前的20多年时间里,日本房价一直在持续上涨,作为当时世界人均GDP最高的国家之一,日本年轻人收入虽然也不低,但买房还是要倾其所有,外加30年贷款。

接下来的30年间,日本房价开始了一路下跌,年轻人的收入再也没有像过去20多年那样持续上涨,年轻人发现,自己被债务困住了——房价在降,但债务却丝毫没有减少,这一套房子,一把收割了年轻人接下来30年的劳动,让他再没有翻身的机会……

谁在收割1990年这个日本年轻人?

当然就是这个时候卖房子的人,给这个年轻人贷款的银行……

你看,同样的年轻人、同样的买房,不同的地点、不同的时间,时代不同,造就了一个收割别人,一个被别人收割。

这是年轻人自己的意愿么?

时代的车轮碾过,或送你上青云,或送你下地狱,你,只是刚好赶到了那个点上。

从劳动索取权的角度来看,货币和债务,其实是同一样东西,货币,能索取你现在的劳动,而债务,则能索取你未来的劳动——债务是财富的放大器,债务是财富的收割机,更是哄骗普通人主动贡献更多劳动索取权最有效的工具

更进一步,造成这一切的差别,我们可以说是时代的车轮,但,另一方面,很大程度上,也是顶层操盘者意志的体现。

看一个数据你就明白了。

数据来源:世界银行。
日本于1990年左右到达高点,美国于2007年左右到达高点,中国于2023年到达高点。

就在2016年年初的时候,中国按照居民可支配收入计算的居民部门债务杠杆率,其实已经不算低了,但还没到美国、日本爆发房地产债务危机的时刻,面对地方政府前两年卖地收入锐减、债务危机隐现的情况,为了救地方政府于水火之中,时任央行行长,在多个场合做出诸如“居民债务还可以上”之类的表示。

于是乎,短短几年时间,民众借债买买买,很快就把中国大城市的房价,干成了世界第一,也把居民部门真实债务杠杆(可支配收入口径),加到了世界主要国家第一名,甚至,超过日本和美国当年爆发房地产债务危机的水平。

某种程度上说,2021-2022年在中国大城市买房的年轻人,就是1991-1992年在日本东京买房的年轻人。

这种情况,居民债务是没法加了,但,收割还是要继续的,不然的话,那些普通家庭出来的年轻人,不就缺少了奋斗的动力么?

只不过,镰刀转换了收割方式,前两年主打的“买房抗通胀”,变成了“投资抗通胀”

你看美国股市,有100多年的大牛市呢!

中国的居民部门资产配置中,中国将来肯定会成为世界第一,股票占比这么低,中国未来也必然会有连续几十年的大牛市……

过去100多年的美国的历史也证明,只有股票能远远跑赢通胀……想想人家美国股神巴菲特怎么说的:

“一只股票,如果你不想持有一辈子,那么一天都不要持有。”

相信国运,买入A股,并长期持有。

虽然历史不长,但查看过去20年历史就知道,占我们大A股市值超过一半的沪深300指数成分股,过去20年里,基本围绕在3500点上下波动——最高6000点最低1000点,哪怕是到了今天,依然在3000点附近。

说什么价值投资,什么长期持有,无非是镰刀换了个方式收割你而已。
价值投资、长期持有、地抗通胀、正和市场,这一切看似正确的概念灌输,差不多和前几年的买房抗通胀一样,不过是想从普通人那里,拿走本属于他们的财富而已。

一个国家的总人口,在某种科技条件下、某种组织方式下、某种年龄构成上,能贡献出多少劳动供别人“索取”,其差不多是个定数,其计算也并不复杂——用所有参与劳动的人,乘以他们的劳动时间就是。

任何普通人,进入到股市,进行美其名曰的“投资交易”,本质上就是零和博弈,本质上都是想从别人的口袋里掏钱,本质上都是想着,通过“交易”,获取对他人的劳动索取权。就像房子的买卖一旦交易成功,就意味着财富悄无声息的转移,每一次你在股市里的交易,同样是财富悄无声息的转移。

当有人需要通过股市交易,获取中产阶级财富的时候,当然就需要“价值投资”、“长期持有”,要不然,那些上市公司大股东们的股票,都卖给谁呢?

数据来源:中国证监会,choice
过去的17年时间里,A股的总融资额达到了17.17万亿元,注意,IPO融资并不是最多的,增发融资才是抽血最厉害的——中国股市的坏,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上市公司的坏,没上市的无数公司,只是想坏而不得其门而入,所以才有IPO中证监会那么多的腐败。

抽血17万亿,但A股回馈投资者的分红和回购,却远低于这个数据——相比较之下,过去几年的美股,几乎每年的股份回购注销金额都高达上万亿美元,再加上大几千亿美元的分红,而包括IPO在内的融资额却只有1500亿美元左右的规模……

所以,这A股和美股,能使用一样的“价值投资”法则么?

哪怕是在股市连续失血下跌的2021年、2022年和2023年,A股的融资额也分别高达1.55万亿元、1.40万亿元和0.91万亿元,如果再算上大股东减持,韭菜的根都被刨了。

买不完,根本买不完……
重复强调:任何交易一旦发生,就意味着财富的转移,也就意味着劳动索取权的变化。

在任何国内投资者所参与的交易市场上,我们“大聪明”的人太多太多了,中国人民的房子,都养不下了,于是,我们A股的市场,就改变了镰刀的收割方式。

岂止是A股,全世界任何一个交易市场,几乎都是类似的规则——当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一些基础的规则,于是镰刀就转变了收割的方式。

镰刀,永远比韭菜更灵活,永远比韭菜更冷血,这不仅发生在A股,也同样发生在全世界的房地产上、股市上、债券上、黄金以及加密货币上……

韭菜说,我躺平不就可以了吗?

呵呵,你凭什么躺平,你爹是王健林么?

信用货币的增量,就是用来让你躺平不得的——1992年底的时候,中国广义货币仅有25400亿元,现在呢?292万亿元,22年涨了100倍不止,请问你怎么躺平?

数据来源:中国人民银行,choice
有人说了,我拿美元行不行?

还是不行,只要你拿着当今社会通用的信用货币,都没有躺平的资格——这是由信用货币的属性本身所决定的——过去100多年,这世界上所有的信用货币里,就没有一个会给你机会可以“躺平”的。

想起来,我准备了2年的真刀真枪的投资逻辑课程,分享给大家,就这,还有那么多的“大聪明”,说我靠讲课程割韭菜

他们所不明白的是,真正使劲儿割他们韭菜的人,就在前两年的房地产市场、就在这两年的股市、就在2022年的加密货币市场……

以前,是20%的富人,占有了80%的财富;

现在,是2%的富人,占有120%的财富,因为还有穷人还在负债中。

那些前两年在中国大城市买房子的普通年轻人,那些1990年在日本东京买房的年轻人,当他们未来几十年的劳动,他们未来几十年的命,被别人一个交易就拿走,这才是这个世界上最狠毒、最酷烈的割韭菜。

而我,只是希望,把我所认知到的大类资产价格背后隐藏的规则和逻辑,以及,他们可能的变化(取决于债务杠杆变化),在自己梳理了2年之后,顺便告诉你,仅此而已。如果连这个199元的基础课程,也觉得是割韭菜,那你确实是韭菜,没啥说的。

实际上,好几个听了这个基础课程的朋友,都给我反馈说,这是他们迄今为止,所见到的、在市场上做得最用心、最有价值的金融投资基础课(顺便说一下,你们也可以在小鹅通的系列课程下面留言评论,而不是仅仅私下里和我说哦 )

关于本人课程具体介绍的文章,请点击如下文章:
投资中赚钱,方法只有1个!
下面,是基础课程第一讲——“超级繁荣,即将落幕”的个别页面截图。


第二讲——“富足时代的钱”的个别页面截图。

第三讲——“正反馈、周期与国家资产负债表”的个别页面截图。

第四讲——“政府角色与资产逻辑”的个别页面截图。

老实说,199元的基础课程,所有了解我公众号调调的人,都应该来看一看,哪怕是看一下我所制作或收集而来的这200多张精美图表(每一讲大概50张PPT页面),以及,这些图表在交易基础逻辑上的意义,1元钱/张,也不算贵吧?

本次基础课程的小鹅通链接,直接扫描下面的二维码即可。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你的努力,正是别人的收割……

财主家没有余粮啦 财主家的余粮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