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何谓学术自由的能力

高晓清 学术之路 2021-09-16

关于学术自由的能力很多人将其理解为掌握某一项知识或者技能的能力,这是一种基本的自由的自由能力;但是学术自由的能力还应该是一种抵御外在功利诱惑和去除内心障碍的能力。具体来说应该具有以下能力:

学术自由的能力,是坚守寂寞的能力。在任何时候,学术自由的能力,都是一种能抵抗内外干扰、心存定念、潜心学术、坚守寂寞的能力。

学术自由的能力,是勇于牺牲的能力。在政治形势动荡不安、政治高压 十分严酷、主流文化具有强烈排他性的时代,学术自由的能力,是一种敢于冒险的、勇敢的、甚至是物质形态的自我牺牲的能力。

学术自由的能力,是抵制权威的能力。介于政治高压与和平时期之间,学术自由的能力是自觉抗拒权威与权势、不轻易服从任何霸权、坚守真理的能力。

学术自由的能力,是抵御功利的能力。在经济繁荣、没有政治压迫的和平年代,学术自由的能力是一种自觉抵御功利诱惑、专心于学术职业、并在学术上“有所为”的能力。

学术自由的能力,至少是一种“有所不为”的能力。在无法抗拒现实压力、或个人精力不济、或没有真正研究志趣之时,学术自由的能力,便表现“不为”的能力,它体现的是学者的学术诚实风骨。

知名观点摘录:

1.雅斯贝尔斯:“大学作为追求真理的机构,只忠诚于真理,而不论其所产生的智力或社会的后果如何;只服从真理的标准,而拒绝服从任何权威”。“本真的科学研究工作是一种贵族(指精神贵族)事业,只有极少数人甘愿寂寞地选择了它”。

2.学术活动的理想状态是“学者寻求、也需要寂寞,没有寂寞,就没有学术 ”寂寞“是学术必要的制度性条件,是认知易爆物的绝缘层。寂寞是必要的,作为象牙的象牙塔,作为思考的防爆层。

3.美国著名学者胡克认为,学术自由的真谛是“为了获得真理,或者取得在最可靠的证据基础上建立的结论,教授和研究人员应该忠实地探索。他或她必须是一个摆脱了任何束缚的工作者,不接受外界企图灌输的或炮制的证据的指挥,不被收买。”

4.罗素甚至主张,大学的学术研究应该与“眼前用途无关”,不应以功利主义为指导,它的目的应该“仅在于更好地认识世界”。这是因为,一方面,“一切伟大的进步起初都是纯理论的,只是后来才发现能够实际应用”;另一方面,“即使有些辉煌的理论永无实用的可能,它们本身就是有价值的;因为认识世界是最大的用处之一。”

学术榜样:

马寅初早年留学美国,精通英文、德文、粗通法文,可以说学贯中西。作为一名以学问为业的职业学者,应该说他的能力已经足够。然而,为了研究苏联的社会主义经济,在69岁那年,他又开始钻研俄文,在三内利用业余时间,就能够自如地出入俄文书报。并且,他还“皓首穷经,老而弥坚;人在校园,心系苍生;思考的是理论,关注的是实际;着眼的是中国,辐射的是世界;检索的是历史,透视的是未来”。使马寅初向一位具有世纪影响力知名知识分子转向的,是20世纪50年代他的那部著名的《新人口论》的问世。随之而来的命运已为大家所熟知:面对“右派分子”的政治高帽随时可能扣落的生存险境,和挚爱亲朋力劝姑且检讨、蒙混过关的苦口婆心,马寅初却选择了在《新建设》上刊登《重申我的请求》,以“虽千万人,吾往矣”的决心,公开宣布:“我接受《光明日报》开辟一个战场的挑战书。这个挑战是很合理的,我当敬谨拜受。我虽年近80,明知寡不敌众,自当单身匹马,出来应战,直至战死为止,决不向专以力压服、不以真理说服的那种批判者们投降”。他甚至放言“不怕冷水浇,不怕油锅炸,不怕撤职,不怕坐牢,更不怕——死”!真所谓“真理在胸笔在手,无私无畏即自由”。正因为真理在胸,所以才能胸怀坦荡,自由应对。饱经政治风霜的马寅初,活到101岁才离开人世,我们不能佩服他的自由能力的强大。

本文整编自高晓清教授的一篇演讲。

第四届鹭岛刑事法论坛征文

北京大学法学院2019年招聘启事
如何避开科研问题与假设的近视眼

《北大法律信息网文粹》征稿启事

法律文书中7大常见标点符号错误(最新版)

东南大学2019年硕士研究生初试成绩查询公告

2019年香港大学“医学伦理与法“硕士项目申请通知

关于2019年中国法学会后期资助项目的申报公告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