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陈笃庆 | 让中国的声音响起来(下)

王玉君 外交官说事儿 2022-07-19

人物简介

陈笃庆,1947年3月出生在江苏,1964年由高等教育部选送到澳门学习葡萄牙语。1972年进入外交部工作后,在美大司及拉美司历任科员、副处长、处长、参赞;曾任中国驻巴西大使馆随员、三秘、二秘、政务参赞,驻圣保罗总领馆总领事。2000年至2004年任驻莫桑比克大使,2004年至2006年任驻东帝汶大使,2006年至2009年任驻巴西大使。2009年5月退休。


陈笃庆 | 让中国的声音响起来(上)

陈笃庆大使

对于开展公共外交,做好宣传工作,其实,早在他当驻巴西大使的前几年,担任中国驻莫桑比克大使时就已经开展得有声有色了。

陈笃庆在莫桑比克当大使时,每到该国某个省(市)去访问,都主动提出要与当地省(市)委领导及政府机关干部会谈交流。他在宣讲中国改革开放取得的巨大成就及我国的外交政策的同时,有时也会给他们在发展经济方面“支招”。

在一次对话会上,陈笃庆对莫桑比克某省的官员们说:“虽然你们国家独立了,但你们这些解放阵线老战士的任务还没有完成,应该带头致富。现在还没有到拱手把权力交给反对党的时候。”他的这番话使与会者很受触动。

还有一次是在他们的中央党校,对方组织了一个专场报告会,到场的有一百七八十人,参加者包括部分政治局委员和部长。陈笃庆回忆,“有意思的是,我讲完话后让他们提些问题,但他们却就我的讲话进行了激烈的讨论。有的人说:中国的兄弟能做到,为什么我们做不到?主持人赶紧说,今天先不讨论我们自己的问题。可以说,我们的讲话在他们中引起了共鸣。”

陈笃庆说,作为执政党,中国共产党现在注意与世界各国政党,无论左的还是右的都发展外交关系。一些国家的政局总会发生变化,执政党和在野党的地位也是有变化的。所以,作为大使也要去做各方面的工作。

陈笃庆于2004年3月底从莫桑比克离任。但为了做好莫桑比克的反对党的工作,同年7月底,根据外交部指示,陈笃庆又奉命重访了一趟莫桑比克。他离开中国前并没有通知莫政府此行的时间,等抵达该国后,才给总统的秘书打去电话。对方在电话另一头说:“嗯?这个声音很熟悉。”陈笃庆说:“你还别说,我又来了,我要见你们头。”对方马上表示:“我给你安排。”

很快陈笃庆便拜会了希萨诺总统,以及当时的执政党总书记,既现在的总统,他是刚从外地回来,此外还有外长等人。“希萨诺总统对我的工作很理解,他提醒我说,你要告诉反对党领导人,他要去访问的是共产党的国家。因为此人以前老是骂共产党。事实上,当反对党的这个头头到中国访问后,他不但不再骂共产党,还到处说中国好。这就说明我们的工作有了成效。”

为了做好媒体采访和对外演讲活动的准备工作,陈笃庆每天除处理日常的外交业务工作外还要抽空阅读很多资料,包括上网查,翻阅各种报刊,并把一些认为重要的信息资料从电脑上随时下载并保存,他电脑里的文件夹按不同内容分很多个专题,包括贸易问题、环境问题等等。“所以,我接受媒体采访,不怕对方提问题。我知道他们大致上对哪些问题感兴趣,而且我还准备了许多翔实的数据。”

陈笃庆接受媒体采访从不念稿子,而是凭借自己良好的记忆和平时的积累从容不迫、有理有据地回答记者提出的各种提问。驻在国的记者也不喜欢念讲稿的采访对象,陈大使善于即兴回答问题,并能讲一口地道流利的葡语,偶尔还会整点幽默,所以,他们都特别喜欢采访他。

陈笃庆喜欢与媒体广交朋友,总是有媒体记者要求采访他。面对接踵而来的记者,他都尽量安排时间接受采访。在陈笃庆看来,对这种免费宣传中国声音的强大传媒工具拒而远之,是对资源的最大浪费。媒体的巨大传播作用和影响力,有时胜过在与个别驻在国官员或企业谈话效果的千万倍。

除了在驻在国进行演讲或接受媒体采访外,陈笃庆平时与驻在国老百姓打交道也不时表现出他的好口才。陈笃庆在莫桑比克当大使时,中国为莫桑比克以无息贷款方式援建了一个国际会议中心——“希萨诺会议中心”,它为非盟第二届首脑会议的顺利举行发挥了重要作用。因为从莫方提出项目,到中方孙振宇副部长访问时达成协议,到回来进行立项、设计、清理场地、建造,直到最后竣工,总共用了不到两年时间。

在莫桑比克,起初很多人不相信这个项目能这么快就完成。由于陈笃庆在推动这个项目中的独特作用,莫桑比克的朋友称他为“会议中心之父”。陈笃庆听到后说:“可不能叫我‘之父’啊,我只是一‘监工’。”陈笃庆还就此表示,“中国人是说一不二的,中国有句老话是‘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我们承诺的就一定会做到。”

他说,在莫桑比克当大使时,那里的工作环境十分艰苦,即使随同总统到基层考察,也要自备蚊帐、手电筒和药品,吃饭没有钟点,住宿的地方四周漏风,参加群众大会要在太阳底下经受暴晒。在东帝汶担任大使时,他同样经历过艰苦环境的考验。因为东帝汶地处热带,既有登革热还有疟疾,他所在使馆的一名武官就因疟疾牺牲在异国他乡。

陈笃庆在东帝汶还遭遇过一次历险。“2005年的6月初,我同夏纳纳总统一起坐飞机从巴厘岛飞回来,还在飞机上与总统谈联合国改变的问题。飞机好不容易降下来了,但飞机出了故障,引擎怎么也收不回来了,差一点飞机就下海了,最后还是用汽车把飞机拉回来的。”

吴瑛代表同乡会向陈大使(左二)赠送书法作品

(巴西侨网图)

回顾几十年从事外交工作的人生经历,陈笃庆不无感慨。他曾经对外交部里的年轻人说:“你到外交部来工作,把这个工作当成一个饭碗可以,但如果仅仅把它当成一个饭碗,那就不要来了,因为做外交工作是一份事业。外交官的一言一行是代表着国家的。作为外交官要有荣誉感、使命感,这不是讲大道理,确实是这么一回事。再大的老板进出境都得过海关检验,而作为外交官,则可以享受免验礼遇。所以,我做了一辈子外交官,感到很荣耀,觉得自己是幸运的。”   

《国家形象》

识别图中二维码可进入“外交官说事儿”微店自行选购

- end -

文章摘自《国家形象》

文字 | 王玉君  图片 | 网络


阅读延伸











敬请关注“外交官说事儿”




联系我们

听外交故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