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反共总统要访华 骂人博士成谋臣——尼克松与基辛格的故事(二)

张宏喜 外交官说事儿 2022-07-19


点击阅读前文

  CLICK

尼克松与基辛格的故事(一)


 

作者简介    


张宏喜 曾任中国驻澳大利亚大使馆参赞,外交部领事司司长,全国人大常委会香港特别行政区筹备委员会委员,中国驻坦桑尼亚联合共和国特命全权大使,中国驻纽约大使衔总领事,第十届全国政协委员,世界知识出版社社长、总编辑。

二、识时务者

从以上可以看出尼克松对共产党是一个怎样的人。这么一个顽固的反共分子怎么竟爱上了共产党领导的中国,那么信誓旦旦地表示如果他生前无法实现访华愿望,希望他的孩子能到中国访问?

中国有句成语“识时务者为俊杰”,头脑灵活的尼克松正是这样的人。上文说过当时的世界大气候和美国内部情况给美国带来的困境,恐怕他比一般人体会更深更真切。

早在1958年他作为副总统到拉美国家访问,就遇到了强大的反美游行示威。在秘鲁石块纷纷向他飞来,保镖的门牙被打坏一颗。他的汽车被游行队伍包围,愤怒的人群晃动车身,有人拿铁管把车窗砸破,刹那间尼克松曾一度相信这一下大概真的要被干掉了。在委内瑞拉他与夫人被口水吐得满头满脸都是,回到饭店只能把衣服扔掉。这些是尼克松回忆录里自己说的,毫无半点别人的夸大。



尼克松的车遭拉美人民袭击


拉美一向被视为美国的后院,竟发生了这样的事情,难道天要塌下来不成?尼克松在回忆录里说他当时表现得十分冷静,如同英雄,无所畏惧,天晓得他内心在想什么,难道他不会去想一想为什么能发生这样的事情?如果这样的事情竟不会对他的心灵大大触动,他还玩什么政治?

所以,等他担任了总统,这一切都摆在他面前,要他来看着办的时候,他提出了尼克松主义,主张调整美国外交政策,收缩美国的全球义务,“不再承担保卫世界自由国家的全部责任”,与苏联谈判限制战略武器,从越战脱身,打开与中国的关系等等。

其中,成效最快、影响最深的就是打开与中国的关系。尼克松对中国共产党的看法有个发展过程。自从他仇恨共产党以后,他对中国共产党的看法与对其他国家的共产党的看法没有什么不同。

不过,他在回忆录里说:当他与艾森豪威尔竞选正副总统时,面临的任务是艰巨的,最迫切的问题是在对外政策方面。“我们在朝鲜进行着一场不得人心的战争,而艾森豪威尔在竞选中曾保证要体面地结束这场战争。”他对朝鲜战争似乎有自己的看法,美国在朝鲜战争中的失败不能不引起他的思考,对经济严重落后的新中国在战争中表现出来的顽强不能不留下深刻印象。



艾森豪威尔指导年轻的尼克松


1953年艾森豪威尔要他到亚洲作一次重要访问,目的之一是要他估量一下亚洲人对共产党中国这个新崛起的巨人抱什么样的态度。他说他在这次旅行中发现,“人们对共产党中国的担心日益增加了。某些过去激烈反对美国对华政策作任何改变的人,现在也掉过头来认为,中美之间建立某种新的、直接的关系,是至关重要的,如果越南战争结束后还打算在亚洲建立持久和平并使亚洲的自由国家有机会生存下去的话。”他明确告诉蒋介石企图反攻大陆重新统一中国是不可能的。

到了1967年尼克松在《外交》季刊上发表《越南之后的亚洲》一文,说:“从长远来看,我们简直经不起永远让中国留在国际大家庭之外,来助长它的狂热,增进它的仇恨,威胁它的邻国。在这个小小的地球上,容不得使10亿最有才能的人民生活在愤怒的孤立状态之中。”

对我们中国人来说这话不好听,可这话里话外也透着那时的尼克松已经明白,不能无视10亿中国人民的存在,这种想法要比很多反共人士显得高明。尼克松说,他不同于那些反对承认共产党人的反共分子,他主张要承认并与之打交道,“它们是强大的,不能置之不理。”



1969年,法国总统戴高乐(右)接见美国总统尼克松。


当选总统后,尼克松到欧洲访问,与戴高乐很谈得来,他们谈了中国问题。他对戴说:“考虑到将来,在我和苏联进行对话的同时,我也可能需要在中国问题上为自己找个可以依靠的有利地位。不到10年,只要中国有了巨大的核进展,我们就毫无选择的余地了。极为重要的是,我们和他们的来往必须比目前增多。”

戴对他说:“你选择承认中国,总比将来中国强大后被迫这样做来得好。”这话给尼留下极深印象,使他更加感到不能无视中国,特别是要看到中国今后发展的极大潜力。

尼克松说,第一个认真的对华主动行动的公开步骤,是在1970年2月他向国会提出的外交报告。该报告称:“中国人民是伟大的、富有生命力的人民,他们不应该继续孤立于国际大家庭……我们采取力所能及的步骤来改善同北京的实际上的关系,这肯定是对我们有益的,同时也有利于亚洲和世界的和平与稳定。”

这等于尼克松公开向议会报告,他要采取步骤改善同中国的实际关系了。只是因为此报告涉及中国的内容也就是这么几句,并未说明尼克松要采取什么步骤,所以给议员们的印象不过是仅仅一般表态而已。再说,当时的气氛使除了尼克松、基辛格等极少数人外,没有谁会想到尼克松、基辛格在幕后悄悄地干起来。之后采取的一个一个“小步舞”使事情处于半公开状态,但仍没有人发现尼、基背后的秘密。

总而言之,尼克松在政治立场和意识形态上是坚定地反对共产党的,在国内他不能容忍共产党的存在;但在国际关系上,他要从现实出发,要考虑到战略策略的需要,确定一个对美国有利的与包括中国在内的共产党国家交往和相处的政策。他本人的思想是在发展变化的。这就是为什么尼克松虽反共,却仍然要排除障碍打开与中国关系的原因所在。



张宏喜大使离任欢送会


根据我在美国四年与美国各界人士的接触,我认定美国人中绝大多数是好人,但他们是多面的、复杂的、有时是多变的。只是在美国铺天盖地的具有偏见的舆论导向下,在许多政客的喧嚣下,很多老百姓对中国不了解,所以存在不少误会。

我在纽约遇到很多到过中国的美国各界人士,只要到过中国亲眼看一看,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人对中国的看法会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政界人士的意识形态是顽强的,他们一般很难改变,老百姓跟他们不一样,只要看到事实,就会有啥说啥。

终我一生的感受,我相信,无论走到哪里,包括美国,好人总是有的,按道理应该是多数,他们是与那些顽固不化、要一坏到底、至死不变的人不同的。有的人是好坏兼备,有个别的坏人也可做点或做些好事、甚至发生某些变化,往好的方向变。好人也有办糊涂事、错事甚至变坏的。

总之,世界上什么人都有,所以我们得学会与各种各样的人打交道,设法使原来反对我们的人不再那么反对、直到不反对、甚至成为朋友,那才是外交的成功呢!我以为这是可以做到、或部分做到的。最成功的就是周恩来,他赢得了方方面面的人的赞扬,包括原来的敌人和对手。

当然了,由于各种原因,特别是文化背景、宗教信仰、所受教育、人生经历、个人观念等等的复杂原因,不同国家的人总有很多差异,有相互不了解的地方,甚至有矛盾之处,这是符合世界是多样性多元化的实际情况的,这是客观存在。

所以要多沟通、多交流、多相互了解和理解,要和平共处和求同存异,要想方设法共同维护我们这个地球村的和平与稳定,以便全世界各国人民能集中力量和智慧,去解决全人类共同面对的难题,改善全人类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这肯定是世界上绝大多数人的愿望和追求,至于少数与此相悖而行的人,他们非要去碰得头破血流,别人也没有办法。


Vol.

01.

基辛格——美国的常青藤外交老人

作者:张宏喜

推荐指数 : ★★★★★



未完待续……

文字 | 张宏喜

图片 | 源自网络

编辑 | 外交官说事儿 小哈


更多精彩

敬请关注“外交官说事儿”



外交书屋

滑动查看更多  点击了解详情


倾听外交

滑动查看更多  点击查看大图

联系我们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