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外交视界 | 肯尼亚的动物、海滨和歌舞

夏堃堡 外交官说事儿 2023-12-06


作者简介

(滑动查看更多)


夏堃堡 1965年毕业于北京外国语学院英语系,曾先后在中国国家环境保护局和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担任高级职务,是一名资深环境外交官。


本文音频



本文内容



肯尼亚,这个非洲东部的美丽国家,每年吸引着几十万来自世界各地的旅游者。旅游业是肯尼亚国民收入的一项重要来源。

肯尼亚地处赤道,它的东南部濒临印度洋,西部有非洲最大的湖泊维多利亚湖,神奇的非洲大裂谷从中穿越而过。苍翠的群山,飞泻的瀑布,茂盛的咖啡园、茶园、菠萝园、腰果园等构成一幅幅绚丽多彩、风光旖旎的图画。

作者收藏的肯尼亚石刻艺术盘

肯尼亚最吸引游客的是那遍布全国的成千上万头的野生动物。肯尼亚号称“天然动物王国”,全国共有国家公园和野生动物保护区36个,在那里栖息着的五大类动物——大象、棕狮、野牛、非洲豹和犀牛,就有近200万头。此外还有不计其数的长颈鹿、非洲狐狼、狒狒、羚羊、斑马、野猪、蹄兔、鳄鱼,等等。

动物最多、最吸引人的一个自然保护区叫马赛马拉(Masai Mara)国家公园。马赛马拉离内罗毕270公里,乘车四五个小时可以到达,公园面积1510平方公里。这里隐藏着80多种野生动物,各种动物应有尽有,其中牛羚、瞪羚和长颈鹿3种动物最多时可达250万头,鸟类有记载的有450多种,是世界上罕见的。每年到此游览的外国游客络绎不绝。

作者在马赛马拉拍摄的野生动物照片

每年7月,50万头牛羚从肯尼亚南部的坦桑尼亚塞伦盖蒂平原(Serengeti)进入马赛马拉,另有10万头牛羚从东部的Loita山区迁徙到这里。

我在肯尼亚工作期间,曾不止一次在这个时期来这里观看动物“迁徙”。记得第一次是在1998年7月。当一幅万牛奔腾的雄伟景象展现在我的面前时,我连忙屏住了呼吸,实实在在地看到了我此生最动人心魄的一幕。牛羚身躯十分巨大,像牛。它们有时飞奔,有时停下漫步,飞奔时刮起阵阵风暴,停下时传出声声鼻息。在马赛马拉,我曾多次看到猎豹和狮子追逐捕食羚羊,也看到秃鹫围着狮子、豹子吃剩下的动物残骸而大吃特吃的情景。

在这块栖息着无数天然动物的原始土地上,矗立着一座座现代化的旅馆。它们的规模一般不大,其中有的是两三层的公寓式楼房,而更多的则是非洲游牧部落房舍的样式,有的似碉堡,有的似粮仓,有的似宝塔,五光十色,别有风味。这些房子的层顶上往往铺盖着茅草或树皮,而室内的陈设都是一样的齐全、舒适,有现代的卫生设备、空调、席梦思床、地毯、沙发。每家旅馆,各具特色,以吸引游客。

作者在“树顶旅馆”

有一家“树顶旅馆”,它的第一间客房修建在一棵巨大无比的古树上,后来扩建的客房,虽然不是真正建在树上,但看上去好像是建在树上,生意特别兴隆。站在这些旅馆的窗户前或者阳台上,你可以俯视眼前郁郁葱葱的苍茫大草原,那千变万化的动物世界就会展现在你的眼前,这里一个鹿群,那里一头野牛,眼快的还可以看到一头孤独而行的雄狮。如果你不愿意守株待兔的话,那么你可以坐着旅行车沿着天然动物园内迂回曲折的泥土公路作一番漫游。

在天然动物园游览,同在城市动物园观看动物的滋味全然不同。人坐在汽车里,是不准下车的,而各类动物却可以自由自在地或昂首阔步,或静卧歇息,或追逐嬉戏,或展翅飞翔。你可以看到蹒跚而行的大象、卧伏草丛的棕狮、静坐树杈的凶豹、戏水作乐的河马,以及那成群结队的斑马、大象、长颈鹿、野牛和羚羊。如果你运气好的话,说不定还能看到一头罕见的珍贵动物白犀牛。

中午炎热之时,动物都躲起来,你可以在旅馆游泳池中游泳,也可以去附近风景区一游。

察沃国家公园

(网络图)

位于肯尼亚东南部的察沃国家公园(Tsavo National Park),面积12000平方公里,是肯尼亚最大的野生动物园,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天然动物园之一。我也曾去那里参观。这里隐藏着60多种野生动物,其中大象就有10000多头、鸟类500多种。如果你是落脚在这个公园内的一个旅馆的话,不远的地方就有姆席马泉和加拉纳河上的卢加德斯瀑布。姆席马泉水晶莹清澈,泉中修建了一个水下观察涵洞。人们在那里可看到蹒跚而过的河马,毫不在意在他身旁穿梭往来的鱼虫蟹虾,卢加德斯瀑布飞泻而下,雾霭腾腾,雄伟壮丽。

傍晚,当你劳累一天感到疲乏的时候,你可以坐下来喝一杯招待员送来的清凉饮料,或者品尝一下别具风味的非洲菜肴。但是,倘若你兴致未尽的话,还可以在阳台上或旅馆特设的观察厅里继续观看动物。旅馆前方,在泛光灯照耀下的水塘边上,说不定有一群大象或者几头野牛正在饮水呢。

肯尼亚的天然动物园还有组织直升机观看动物的游览项目,那又别有一番风味。

野生动物在肯尼亚得到了很好的保护。在天然动物园或野生动物保护区内,捕猎或伤害动物是严格禁止的,违者要被罚款,甚至受到刑事处罚。

“坏人国”在肯尼亚山脚下的一个旅馆内,右起:张磊,作者、女儿和夫人,江爱民,张振山,刘润山。

内罗毕有三个中国机构,即常驻环境署代表处、常驻人居署代表处和国际广播电台驻内罗毕办事处。每个单位名称中第一个字放在一起,就是“环人国”。“坏”是“环”的谐音,因此人们戏称这三个单位为“坏人国”。“坏人国”几个人除经常一起聚会外,还曾多次结伴一起去“safari”旅游,观看动物)。1998年11月,我们就曾一起去肯尼亚山游览。

饱览了天然动物的千姿百态以后,可以来到肯尼亚的东部海岸城市蒙巴萨,一享印度洋海浪带来的无限舒畅。海岸边上,一派热带风光,海风轻拂,碧波荡漾,花木葱茏,生机勃勃。一座座海滨旅馆,映掩在苍翠的热带林木之中。木棉树花红似火,棕榈树高耸入云,仙人掌婀娜多姿,香蕉树果实累累。这里的树木,由于温暖的热带气候,大多数都能开花。打开窗户,展眼四望,到处是奇花异葩,馨香沁人。微风吹拂着棕榈树的巨大树叶,呼呼作响,伴着浪花拍打海岸的撞击声,组成了一曲美妙的交响乐,欢迎着来自五湖四海的客人。

印度洋海水,色彩变幻无穷,时而靛蓝,时而青绿,烟波浩渺。来这里游览的人,都会禁不住跳入大海的怀抱,洗一个痛快的海水澡。当你感到有些疲劳的时候,可以躺在细软的海滩上,享受一下日光浴和海风带来的快乐。海滩上是无穷无尽的闪闪发光的白沙。印度洋海水长期冲刷,把这里的沙子冲得像一颗颗珍珠一样晶莹剔透。

(网络图)

如果感到海滩上的阳光过于强烈的话,你可以去海岸边上一排排的椰子树下休憩,坐在特设的小桌旁,让服务员在旁边的树上摘下一个椰子,当场打开一个洞,插上一根麦管,送到你的眼前。喝着这清凉鲜甜的椰汁,就像过着神仙的日子。

你也可以在树荫下漫步。树下碧绿如茵的草地,由于精心的管理和修剪,显得平整厚实,踩在上面,犹如踩在地毯上一样。肯尼亚人非常喜爱这些草地,经常可以看到他们躺在上面休息。

2000年12月,作者和儿子夏雷在马赛马拉的一家旅馆前合影。

我曾多次与妻儿、朋友和从国内来的客人一起到蒙巴萨游览。每次来这里,总要登上那小小的游船,到印度洋的海洋公园神游一番。

对于那些精力更为充沛的人来说,旅游公司为他们准备了各种各样的海上运动。他们可以进行滑水和冲浪,还可以进行潜水。这些运动给那些勇敢无畏的人带来了难以言喻的乐趣。

除了野生动物和印度洋海滨以外,民族歌舞是到肯尼亚游览的人绝不可错过的另一个项目。

在肯尼亚首都内罗毕,有一个专门表演民族歌舞的场所跑墨斯剧场。每天都有许多外国游客来这里观看演出。剧场呈圆形,如同体育馆,四周是阶梯状的看台,中间空旷处就是舞台。布景十分简陋,仅是一两座游牧部落的小茅房,房前放着几个盛水的坛子,另外竖着一根旗杆,旗杆上挂着几条彩带。

内罗毕还有一个萨发里公园旅馆(Safari Park Hotel)。这是个五星级旅馆,是中国四川建筑公司建造的。旅馆的老板是韩国人。这个旅馆很有特色,外表看起来像肯尼亚原始部落的房舍,屋顶上铺的都是棕榈树叶。旅馆的花园很大,有假山,有河流,各种热带花草树木,竞相争艳。每天晚上,在旅馆露天剧场的舞台上,有肯尼亚民族歌舞的表演。人们一边吃着烤肉,一边观看表演。我不知多少次在这里招待我内罗毕的朋友或从国内来的客人。

两个地方的表演大同小异。演员的化装千姿百态,有的浓妆艳抹,脸上、胳膊上涂了各色油彩,头上插了一根羽毛,身上披着兽皮。有的腿上还绑了一个装着石子的铁皮匣,跳起舞来,铿锵作响;有的妆造则是十分简单,男的穿着短裤,光脚赤膊;女的也穿短裤,戴着胸衣。一个个乌里透亮,健美强壮的身躯呈现在你的眼前,使你感到肯尼亚人身上无穷无尽的力量。

1998年7月,作者在马赛马拉拍摄的马赛人歌舞演员。

肯尼亚的民族舞蹈表现了肯尼亚人民的生活、劳动和爱情。从他们的歌舞中,你可以看到人们在打猎、播种、庆贺丰收、举行婚宴……他们边歌边舞,热情奔放,时而悲伤,时而欢乐。有一个节目是表演婚宴的情景的。只见男男女女披戴着各种兽皮,插着各色羽毛,围着新郎新娘翩翩起舞。他们手上有的举着棍棒,有的握着钢叉,左右转动,前俯后仰。几名老翁围坐一旁,每人用一根长管从同一个坛子中吸出喜酒……

旅游者不但可在内罗毕的剧场中看到这种民间歌舞的精彩表演,舞蹈家们还经常把歌舞送到天然动物园或海滨的旅馆之中。我曾参加过肯尼亚独立节的庆典活动,看到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各族舞蹈家们的大会演,那真是五彩缤纷,耀眼夺目。甚至在国家宫的花园中举行的最隆重的国宴上,也总是少不了这种民族歌舞的表演。在联合国环境署和人居署举办的各种大型国际会议上,也经常请这些民间艺人前来助兴。

作者和夫人与马赛人在一起。

2002年6月中旬,联合国在肯尼亚巴林哥(Baringo)组织了一个群众大会,庆祝世界荒漠化日,我和夫人一起参加。我代表联合国环境署出席并讲话。当地的马赛人载歌载舞,欢迎我们。歌舞粗犷豪放,感情真挚,具有强烈的民族气息,生动地表现出马赛民族的特征和性格。

-end-

图文 |《环境外交官手记》

作者 | 夏堃堡

编辑 | 外交官说事儿 青岩

阅读延伸

敬请关注“外交官说事儿”

联系我们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