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张双南:科学家的日常都在做些什么?| 科学人

2016-08-11 张双南 果壳科学人

张双南,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粒子天体物理重点实验室主任。1984获清华大学学士学位。1989年获英国南安普敦大学博士学位。1989-1992美国宾西法尼亚大学博士后。


他是分答上收入过万的科学家,他是会写诗的天文学家。


有人问,能否1分钟内和大家介绍下您的研究?他回答:“我的科学研究是通过天文观测和理论计算来理解黑洞、星系、星系团以及宇宙演化,另一方面是做空间天文仪器的研制。我对两件事很感兴趣,宇航员到黑洞旅行会发什么,还有就是宇宙中的物质最终是否都会归于黑洞。业余时,我还喜欢研究美学,也喜欢写写诗。”


科学人特推出张双南老师专栏,收集整理分答上张双南老师的提问及回答 , 好的答案应该共享。本文为张双南专栏第四则。


第四则 科学家的日常都在做些什么?


在普通人眼中,科学家们即伟大又神秘。他们作为人类知识和文明的先驱者,在探索自然和宇宙奥秘的道路上踽踽前行,同时他们的个人生活极为低调,让我们充满好奇。科学家究竟是如何“炼”成的?科学家在科研之外会做些什么呢?科研过程中有着怎样的人生感悟?这一期,就带你走进天文学家张双南的日常生活。



在大家眼里科学家既伟大又神秘。请问您是如何当上天文科学家?科学家的平日生活除了科研工作还做些什么呢?

张双南:有些科学家的确既伟大又神秘。但是大部分科学家是像我这样的普通人,走在大街上没人注意,也要挤公交车和地铁,也经常在路边小摊吃饭。天文学家是一种职业,和从事其它科学研究的没有明显的区别,需要有良好的专业基础知识和严格的科学研究训练,只是我们研究的对象比较特别,就是除了地球以外的整个宇宙。我的办公室和实验室和其它人的看起来也没有什么不同,只是图书的种类和仪器的性能不同而已。科学家平日生活除了科研工作主要就是吃饭睡觉,和其它从事任何工作的人都没有区别,当然不同的科学家有不同的业余爱好,包括文学、艺术、音乐、运动、诗歌、摄影、旅游等等,这些爱好和其他人也没有什么不同。

专注于钻研某一个科学领域,是否会让人的思维受到限制,眼界变得狭隘?

张双南:从爱因斯坦、杨振宁这样的大科学家到我周围的很多普通科学家,都专注于钻研某一个科学领域,但是眼界并不狭隘,很多人在自己的学科领域以外也是见多识广甚至多才多艺,对很多问题、甚至社会问题的看法也是入木三分,有些还经常跨界玩得风生水起。我认为,这是由于很多学问是相通的。在领会了科学精神、掌握了科学方法之后,只要自己愿意,做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并不难。但是的确也有些科学研究者除了自己的研究领域,在其它方面比较呆萌。我认为这有两个可能性,一是他不想去了解别的事情,第二可能是性格问题,如果他不做科学研究,也许眼界会更狭隘。总之我认为不会由于专注某一个科学领域,让人的思维受到限制,眼界变得狭隘,实际的情况恰好相反。

如果生命只剩下最后60秒,世人可以从你这一生借鉴点什么,你此生只能留下一句话会是什么?

张双南:说实话,每个人的人生都是不同的,我不相信会有人走和我走过的一样的路,因此我从来都不考虑世人可以从我这一生借鉴点什么。但是,我来了,我去了,我曾经很努力,我肯定会给这个世界留下点什么,当然希望留下的是值得的,而我认为这就是人生的意义。至于后人如何评价,是否能够借鉴点什么,那真的不是我所思考的,也真的由不得我,所以就不说了吧。如果我此生只能留下一句话,那这句比较长的话是:理解和试图理解这个世界、这个世界的组成以及在这个世界上生活的人类真的是很好玩,我曾经乐此不疲,希望留下的你们也是如此。

追问:那对你今生影响最大的(最受益的)一段话或者一个观点是什么?

张双南:一个人在人生的不同阶段受到的影响是不同的,在人生的不同方面受到的影响也是不同的,很难找出对一个人一生影响最大的一句话或者一个观点。科学与哲学的关系是我比较关注的一件事,在这个方面对我影响最大的一句话来自于著名物理学家、诺奖获得者费曼。他这句话的意思是说,科学和哲学一般没有什么关系,当发生关系的时候,一般情况下总是哲学损害科学。

如果有一天你突然掉到了四维空间里出不去了,请用一分钟的时间告诉我们你打算怎么活?怎么认识世界?

张双南:我得假设我不是一个人掉过去,否则我会孤独死的。如果有人陪同而且那里吃喝睡觉没有问题,我就可以活下去了。我首先要检验一下在四维空间里面是否能够时间旅行,如果能够做到,那就好玩了。我们现在学到的历史都是根据各种需要被高度扭曲了,所以我马上就会旅行到过去看看真实的历史到底是怎么回事。这当然是认识世界的重要一部分。然后我会寻找或者制造一个能够在三维空间穿越的虫洞,这样我就可以随时旅行到宇宙的各个地方,一方面检验我们现在的科学理论在宇宙的其它地方是否适用,第二我想看看我们天文学家对于天体和宇宙的认识和实际情况有多大的区别,第三我想寻找地外文明,请他们把我从四维空间里弄出去并且送回地球,毕竟这里是我的家。

您对易经是否有研究?如果有,易经对您研究的领域能产生哪些启发?

张双南:我没有研究过易经,因为我的工作是科学研究,我认为易经和科学没有关系,即使拿着放大镜去看,在易经里也找不到任何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当然更没有任何科学知识。把易经作为文化和哲学去研究我没有意见,但是把易经和科学建立任何关系都是牵强附会,完全没有必要。科学精神是质疑、独立性和唯一性,科学方法是逻辑、定量和验证。因此易经里面既没有科学精神也没有科学方法。易经对我的研究领域以前没有过任何作用和启发,以后也不会有。

可以分享一下您觉得最震撼,最有意思的一次观测天文现象的体验吗?

张双南:虽然我是天文学家,但是我很少使用地面的天文望远镜做观测,而我进入这个职业之前也几乎没有做过天文观测,偶尔看过流星雨,但是没有您幸运。我的研究主要就是分析天文观测的数据。1994年我刚刚回到天文研究不久,我偶然发明了一种新的天文成像方法,然后使用这个方法我每天都分析我们的伽玛射线天文卫星的数据,做出太空中伽玛射线源的天图。突然有一天我发现天图上出现了一个新的而且当时太空中最明亮的伽玛射线天体,我极为震撼,立刻意识到这是一个重大发现,这就是银河系内第二个微类星体,能够产生高速相对论性喷流的黑洞系统,这是我从事天文观测二十多年来最令我震撼的天文观测。

推荐一本最好的物理科普书吧,为什么推荐?

张双南:我向您推荐我自己最喜欢的一本物理科普书,书名是《黑洞和时间扭曲--爱因斯坦的传奇》,书的作者是《星际穿越》电影的科学顾问,最近引力波探测实验背后最主要的推动者——索恩教授,他很快应该也能获得诺贝尔奖。在这本书里面,他用很通俗而且幽默的语言介绍了广义相对论发展的历史,介绍了爱因斯坦等一批传奇科学家的精彩故事,而且也介绍了很多有趣的广义相对论效应,包括黑洞研究的最新进展,黑洞研究的观测证据等等,这本书里面谈论的很多物理效应也被用在了星际穿越这个电影里面。因此这本书是很值得读的一本物理科普书。

《黑洞与时间弯曲》是基普·S·索恩(KipS.Thorne)花费15年时间,写就的一部介绍宇宙物理研究历史和最新发展情况的科普著作。图片来源www.suning.com

能推荐一本你觉得拿起来就放不下的书吗?

张双南:贾雷德·戴蒙德的《第三种黑猩猩》。我特别欣赏作者用自然科学研究的方法研究历史,特别注重样本选择和对照试验,是交叉科学的典范。虽然我没有机会一口气读完这本书,但是的确是在那段时间一有机会就读,受益匪浅!

“人类是什么?不过是另一种大型哺乳类罢了”。图片来源:www.bookdao.com

请问您是否认为科学可以解决一切问题?您认为将来科学发展会走到尽头吗?

张双南:我认为科学对人类的文明、社会进步、生活品质都有很大的作用,但是不可能解决一切问题。道德问题、犯罪问题、还有政治文化的很多问题,科学都很难有作为。而且科学也不一定能够让人有更好的精神生活,尽管热爱科学可以让你有更好的生活体验。科学的发展是无止境的,永远不会到尽头,而且面会越来越宽。看看从几百年前科学产生到今天科学所发展的广度就知道了。上中学的时候我很担心技术让爱迪生他们发明完了,科学让爱因斯坦他们发现完了,后来做研究的时候发现不知道的越来越多。科学的每一个进步都开阔了我们的视野,未知变得更多,比如天文学研究获得诺贝尔奖的大部分成果都是意外发现,正是科学发展不可能到尽头的表现!

编辑整理:甘蔗西西、Sol_阳阳 排版:甘蔗西西


前期回顾:

第一则:张双南专栏:我知道宇宙有多迷人 | 科学人

第二则:张双南专栏:打通科研圈的“任督二脉” | 科学人

第三则:张双南专栏:如果掉进黑洞,我们能看到什么? | 科学人








关于黑洞,关于天文,还有很多未解之谜?

扫描二维码,向张双南老师提问






本文来自果壳网,谢绝转载

如有需要请联系sns@guokr.com
科学人
科研最新进展,学术最新动态,顶级学者的思考和见解。长按二维码关注科学人(微信号:scientific_guokr)。


点击“阅读原文”,了解张老师的分答实验报告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