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卞赟:追风、逐雨、赶沙……逆行,是为了让更多人免受灾害之苦

我是科学家 我是科学家iScientist 2022-10-01

6月13日,“我是科学家”将举办第21期活动

“到野外去




本期演讲嘉宾


中国气象局高级工程师

卞赟


《追风、逐雨、赶沙……逆行,是为了让更多人免受灾害之苦》



卞赟预告视频:


“我一般都是迎风站,这样就可以看清楚风那边会吹来什么。”中国气象局高级工程师卞赟这样回忆报道气象灾害的经历风力大的时候,人站不稳,树都会吹倒在地。为了安全,播报时,卞赟会将自己绑在坚固的建筑物上,并小心被风刮来的铁片、玻璃等危险杂物。


2006年超强台风“桑美”登陆福建时,记者梵荣播报天气的画面 | CCTV


比起报道气象灾害,卞赟刚加入气象局的时候更想做天气预报员,分析捕获的天气数据,预测未来天气。后来,他偶然走到台前,成为了一名气象记者,报道各种气象灾害。


“哪里出灾我就去哪里,除了台风,还有像暴雨、冬天的冻雨、雪灾、泥石流、山体滑坡等等,我参与过很多这种灾害性的报道,也体验到了这种大自然的震撼。”


为什么一定要去亲历这些灾害?


卞赟的解释是:近距离拍摄危险的灾害现场,也是为了让公众更直观地感受到自然灾害的力量。“比如,有些非沿海地区的朋友,可能会说,我这辈子都没遇到台风,很难想象台风有多大——而我们的拍摄,就是希望告诉公众,气象灾害能达到多么恶劣的程度,让大家尽量去规避可能的风险。”


如果植被遭到长期破坏,大风暴雨后,可能会出现山体滑坡、泥石流等灾害。如果现场太危险,卞赟会在事件后去报道,并把当地林业、水利、农业等部门的相关信息普及给公众。“这个我觉得还是挺有意义的,因为这10年我们国家在植树造林上花了大力气,取得了不错的成就,但之前我们也经历了这么多痛,才会去改善。”


被泥石流冲毁的房屋 | 华西都市报


在现场,卞赟还会实地捕获一些气象数据,这些数据可以用来辅助科研,比如,提升天气预报的准确率等等。


“追台风的时候,我们的台风预报,已经可以很准确地判断台风的强度和变化路径。所以这个台风要去哪,我们心里大概是有数的,会提前开车到对应的点,在地上打桩,把车固定在那个地方。”除了测量各种气象数据,卞赟还体验过身处台风眼的感觉:“风雨非常强,人都站不住——突然,风平浪静,甚至能看到阳光。”


台风眼 | SeaWiFS Project, NASA / Public domain


见过这么多气象灾害,卞赟愈发觉得科普重要:“气象学知识建立在数学和物理之上,非常复杂以及晦涩。为了让公众融入,我会分享一些有趣的案例,甚至是惊险的故事。这样,以后再遇到类似情况时,通过这些科普信息的传递,能够在每一次大灾中哪怕多挽救一条生命,我觉得就是很有意义的一件事情。”


6月13日,欢迎来“我是科学家”,听卞赟老师聊聊追风的故事。


监制:吴欧
策划/编辑:麦芽杨

撰稿:范可鑫

排版:凝音


2020年6月13日


“我是科学家”第21期:到野外去     下午13:30-16:00
“我是科学家”第22期:特别专场     下午16:30-18:00




一些特别的说明



“我是科学家”2020年演讲开始了,可惜目前还不能招募现场观众。


不过,我们提供了更多直播的渠道,你可以在以下几个地方看到“我是科学家”2020年第一场演讲和特别专场的直播。


欢迎扫码预约~


我是科学家

一直播

网易

网易·特别专场

腾讯

腾讯·特别专场

b站


如果你有问题想问6位演讲嘉宾,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我们会挑选出最有趣的问题在演讲现场邀请科学家回答。如果你的问题入选,我们会为你寄送一份小礼品哦~

欢迎个人转发到朋友圈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