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除了戴好口罩,我们还要面对更热更长的夏天

任超 我是科学家iScientist 2022-10-01

2020年6月3日,北京迎来了首个高温日,最高气温达到了35.1℃,比去年的6月10日又提前了一周。相比上世纪70年代,则早了近一个月。


在室内还可以靠空调续命,室外却只能晒着太阳,今年还得戴上口罩,别提多闷热了。


依稀记得小时候夏天没有这么难熬啊。爸妈也常说,想当年夏天开风扇熬一下就过去了,现在没空调日子就没法过了。


难道真的全球变暖,夏天越来越热了吗?


答案是:是的。我们正经历着更热也更长的夏天。


01

夏天越来越热,越热越早


世界气象组织(WMO)在《2019年全球气候状况声明》中指出,自有仪器记录以来,过去的22年里有20年是历史上最热的年份, 而过去的5 年(2015-2019)则是这其中最最热的 TOP 5 [1]


《2019年全球气候状况声明》 | WMO


除了越来越热,夏天持续的时间也越来越长了。比如澳大利亚,最近5 年,夏季的时间已经达到冬季的两倍之多[2]。香港的学者也发现,近年来香港从5月就开始进入夏季,一直可以持续到10月初[3]


现在你们知道,为什么空调开的时间越来越长,电费越来越高,钱包越来越扁了吧。


02

热浪一波波来袭,越演越烈


随着夏季温度不断攀升,热浪现象也愈发频繁、愈加严重[4]


热浪一般是指持续2-3天以上、对人体和自然环境造成负面影响的异常高温气象事件。世界气象组织建议热浪的标准为:日最高气温高于32℃,且持续3天以上。中国气象局规定:连续3天以上日最高温度超过35℃的天气过程称为热浪[5]


在我国,从热浪的次数和日最高温度来看,从西北内陆到东南沿海地区,是逐渐增加的(新疆是个特例,由于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气候特点,新疆是我国高温热浪的最高值中心)[6]


左图:1960-2013年间全国高温热浪天数,蓝色框代表新疆地区,绿色框代表川渝地区,紫色框代表黄淮地区,红色框代表东南地区;

右图:1960-1989年中国日最高温度的90%百分率分布 | 参考文献[6]


仅仅广东省,从1979年到2010年,5-9月间高温热浪的各项指数——年发生数、发生频次、持续日数、平均温度等——均屡创新高。同时高温热浪也出现得越来越早,结束得越来越晚[7]


1979-2010年间广东省高温热浪各项指数年际变化 | 参考文献 [7]


未来百年,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预计高温热浪极大可能会持续时间更长、频率和强度更高[2]。换言之,地球升温已经势不可挡,我们注定要生活在一个越来越热的环境中了。


03

天热,真的可以热死人


也许很多人会有些疑惑:夏天天热不是正常的吗?只是温度稍微再高些,时间稍微再长些,能有多大问题呢?


问题其实非常严重。因为,天热真的是可以热死人的。据世界气象组织统计,2001-2010年,有近 14 万人因高温热浪导致伤亡;而这个数字在1991-2000年还只是6千,换句话说,高温热浪造成的伤亡人数在十年间增幅超过了2000%,远高于其他所有极端天气(包括冷冻、干旱、洪涝和风暴)伤亡增长率的总和(20%)


夏天天热,问题真的很严重 | 图虫创意


举例来说,去年,澳大利亚、印度、日本和欧洲均出现了创纪录的高温,其中日本的严重热浪导致100多人死亡,1.8万人住院;而法国6-9月间的热浪致使约1500人死亡,2万多人因与高温相关的疾病寻求治疗[1]


高温为什么会对人的健康甚至生命造成这么大威胁呢?原因在于,人是一种恒温动物,必须保持体温稳定,因此当环境温度升高时,人体会通过排汗来蒸发散热,给身体降温。


可一旦外界温度过高,这套排汗降温的系统就不灵了。如果高温持续时间太长,就会影响人体内的水盐代谢、循环系统、神经系统及泌尿系统,严重时会出现中暑、热痉挛、热衰竭等一系列疾病,甚至会导致大脑、肝、肾等器官发生损伤,乃至衰竭,最终引起死亡 [3-4]


高温会对人的健康造成危害 | 图虫创意


高温对普通人尚且如此凶险,对于有慢性基础病的患者(如呼吸道和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和肾病等)来说,持续的酷热更是会加重其身体负担,恶化病症。此外,孕妇、老人和幼儿,因其自身体温调节系统比较弱,也属于高风险人群,在高温热浪下存在流产或死亡的风险。


譬如2003年6-8月席卷欧洲的高温热浪,短短 3 个月便造成约7万人死亡,这当中以老年人为多,呼吸道和心血管疾病患者占了30%。


04

高温还会影响心理健康

甚至加剧心理疾病的复发


除了危害生理健康,高温热浪还会影响人的心理健康。


高温还会影响心理健康 | Pixabay


近年的研究表明,在高温热浪下,精神疾病容易复发,心理病患的自杀率也高于平时。来自澳洲的研究甚至发现,酷热之下的犯罪率和犯罪冲动也都高于往日[5] 。似乎高温让人们的血液都沸腾起来了,因此更容易爆发“热血冲动”。


05

新冠疫情与高温叠加,健康风险加剧


与往年相比,今年夏天人们面临着更严峻的考验:除了高温热浪,还有新冠肺炎疫情,这二者交叠在一起,可能造成许多更严重的问题。


烈日下,抗疫医务人员的衣服已经湿透 | 北京青年报


对此,世界卫生组织与世界气象组织的“气候与健康”联合办公室最近发布了简报,提醒人们注意下列风险:“今年夏季由于高温和新冠肺炎疫情共存,可能会存在两者互相影响和叠加的情形,包括:


  • 加重新冠肺炎患者的病情,特别是老年人和长期病患;

  • 高温下户外活动又有增加新冠肺炎传染率的风险

  • 医护人员穿戴厚重防护服可能存在中暑风险

  • 高温热浪引起的疾病症状,例如头痛、体温上升、大量出汗、身体痉挛与早期新冠肺炎症状相似,公众自我判断是高温疾病还是新冠肺炎存在困难

  • 公众还可能担心因为中暑就医而感染新冠肺炎,从而不积极就医,引发病情加重甚至存在死亡风险

  • 另一方面入院的中暑病患又会给已经处在高负荷状态的医疗系统带来额外负担。”[8]


06

应对高温热浪,重点预防中暑


不过,说了这么多风险,面对现在日渐炎热的夏季,我们也不是无能为力。毕竟,跟其他气候灾害相比,高温热浪引起的疾病甚至死亡,是可以通过提前干预而改善和避免的[8]


我们制作了2 个应对高温热浪的知识小贴士,你可以截屏收藏,并转发给自己的亲人朋友。


在高温热浪天气下,如何预防中暑:

1

避免在上午 10 点至下午 4 点间外出活动,尤其不做剧烈运动。

2

及时饮水,少量多次。

3

饮食清淡,少吃多餐。

4

减少摄入酒精,咖啡因和糖,避免脱水。

5

穿着宽松、透气、浅色的衣服。

6

停车后,不要把儿童或宠物留在车里。

7

使用阳伞、帽子、防晒霜。

8

一旦感到头晕、胸闷、心悸、虚弱,口干,立即到阴凉处休息。


在高温热浪天气下,中暑之后如何急救:

1

休息:停止一切活动,在凉爽通风的地方休息。

2

补水补盐:饮用凉爽的运动饮料或果汁。

3

降温:淋浴冲凉,或凉水擦拭身体,或冷敷额头、腋下及腹股沟。

3

如果患者昏迷:

1

立即拨打急救电话。

2

全力帮其身体降温。

3

不给其喂水、喂食。

4

如果患者呕吐,让其身体侧躺,保证呼吸道畅通。


气温正在一天天升高,新冠疫情尚未平息,要注意保护好自己啊。


作者名片

作者:任超

编辑:袁玥 凝音

排版:凝音

题图来源:图虫创意

参考文献:

[1] WMO. (2019) WMO statement on the State of Global Climate in 2019, World Meteorological Organization (WMO), Geneva, Switzerland;

[2] BBC, (2020) Climate change: Australian summers 'twice as long as winters', published on 1/03/2020, https://www.bbc.com/news/world-australia-51697803;

[3] Chan, H.S., Kok, M.H., & Lee, T.C. (2012). Temperature trends in Hong Kong from a seasonal perspective. Climate Research, 55(1), 53-63.

[4] IPCC (2013). 第五次评估报告, 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

[5] 黄卓, 陈辉,田华 (2011) 高温热浪指标研究, 气象, Vol.37(3), pp.345-351;

[6] Hu, L., Huang, G., & Qu, X. (2017). Spatial and temporal features of summer extreme temperature over China during 1960–2013. Theoretical and Applied Climatology, 128(3), 821-833. doi: 10.1007/s00704-016-1741-x

[7] Luo, M., & Lau, N.-C. (2017). Heat Waves in Southern China: Synoptic Behavior, Long-Term Change, and Urbanization Effects. Journal of Climate, 30(2), 703-720. doi: 10.1175/jcli-d-16-0269.1

[8] GHHIN, (2020), Technical Brief: Protecting health from hot weather during the Covid-19 pandemic, WHO-WMO Joint office on Climate and Health.


欢迎个人转发到朋友圈

本文版权属于“我是科学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如需转载请联系iscientist@guokr.com


【扩展阅读】过量降雨引发千亿蝗虫肆虐,干旱就能减少虫灾吗?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