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李治中(菠萝):送你一朵向日葵

2021年4月24日

“科普中国-我是科学家”将举办第33期活动

向美而行




本期演讲嘉宾



李治中(菠萝)

北京大学药学院客座教授

拾玉儿童公益基金会秘书长

《送你一朵向日葵》



李治中(菠萝)预告视频: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width=500&height=375&auto=0&vid=z3241qmqyyp  


2017年,一次科普讲座,李治中遇见了拾玉儿童公益基金会的捐资人。


彼时他已经在世界三大药企之一的诺华制药,做了8年抗癌新药的研发。对许多生物专业的学生来说,这是一个理想的职业选择:充满挑战、收入不菲,体面又具有社会价值。


而回国、做公益、领导基金会,意味着推翻过去既定的,让人艳羡的坦途,走向一个虽然充满意义,但前途不明的道路。


不过,在李治中看来两个选择没有比较的意义。“这不像买菜,说这有一根黄瓜,那有一个萝卜,选哪个更好的问题,在我看来两个都是非常好的职业。但是做公益基金会,尤其是儿童癌症相关的,在中国是一片空白。对科学家来说,最受不了的就是有一个空白的机会摆在你面前,你可以从零做到一,这实在是对科学家最大的诱惑。”


不像买菜,两个选择没有比较的意义 | Pixabay


于是2018年底,他带着全家从美国搬回中国,开始了作为公益人的人生。


乍看上去,李治中的选择像是在人生道路上,做了一个很大的转弯。但是熟悉他的人,大多不会对此感到诧异。


早在2013年,李治中就开始写关于癌症的科普,笔名菠萝,其初心并不乏公益性质。“当时我印象很深刻,关于癌症网上很难找到靠谱的资料。所以我就希望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尽量帮助更多的人。最开始是写给自己的家人朋友看的,后来慢慢发现,还挺受欢迎。于是逐渐地接触了很多没想到的领域,比如出书、做很大型的讲座。”


正是因为这些经历,才促成了李治中和捐资人的缘分。“我们之间有共同的朋友。之前捐资人一直想做慈善,但是没有合适的人来运作,我们这个共同的朋友就说,哎,我认识一个叫菠萝的人,在美国做制药,有专业背景,也挺有情怀的,要不你们见见?”


于是2017年,在那场科普讲座上,捐资人专门从北京飞到上海见李治中。两方一拍即合,决定做儿童肿瘤的慈善公益,取名“向日葵儿童”。


向日葵儿童 | www.curekids.cn


真正开始做公益,李治中口中的“空白”开始有了现实意义。它不仅意味着对科学家的挑战和诱惑,也意味着无数患病儿童,因为缺乏专业知识和帮助,走向了疾病的深渊。“对疾病的科普非常缺乏,所以很多被误诊的例子。我就见过一个孩子被误诊了11次,一年时间去了11次医院,被诊断为11种不同的病。还看过很多家长,听说儿童白血病就是个死,直接就放弃了,但其实儿童白血病的存活率在85%以上。”


他解释自己做公益的选择时,说的是空白、是诱惑,但当他真正讲述自己的工作,你会发现某种“迫不得已”——一个人,面对这些生命的消失,听到这些悲剧,不可能无动于衷。于是内心有一种力量,让人不得不拿出行动。


“我看了太多信息不对称导致的悲剧,对我内心有非常大的触动,所以我就觉得首先要解决这个问题。”后来,随着工作全面展开,李治中更多地接触患者、医护人员,他逐渐意识到还有更多需要解决的问题,“比如东西部地区发展不平衡、医生太忙碌、医患矛盾,我们对医生和家长都缺乏人文关怀等等,这些促使我们做了更多新的项目。”


“所以我们‘向日葵儿童’除了做儿童肿瘤科普教育,还组织基层医生的进修、培训有心理学背景的医务社工、呼吁人文关怀、推动科研成果转化。”在李治中看来,做好的公益不只是需要钱和情怀,还需要一种比商业更执着的信念,“我们的目标就是让孩子、家长或者医护人员,在治疗的过程中都感觉到不孤单,有人在关心他们。”


4月24日,欢迎来“我是科学家”,听李治中聊聊儿童癌症和公益的故事。


监制:吴欧

策划:吴欧

编辑:小米

撰稿:范可鑫

排版:凝音


2021年4月24日

14:00-16:30

上海 · 上海自然博物馆 · B2中庭

与你相约,不见不散


扫描下方二维码立刻报名

(报名4月23日截止)

报名成功者将在4月23日前收到短信通知

名额紧俏,请珍惜到场机会哦~

建议成人及12岁以上青少年参与


入场方式


1、凭审核通过短信,从上海自然博物馆1号门-团队入口安检进馆。

2、进馆后到1楼“我是科学家”背景板:纸质票兑换处,凭审核通过短信+活动行二维码,兑换上海自然博物馆纸质票

3、取纸质票后上2楼检票,到地下二层中庭。

4、地下二层活动区域签到处,通过短信+活动行二维码,进场参与活动。


注意事项


1、4月24日12:30之后,才可兑换上海自然博物馆纸质票。

2、活动为审核制,报名成功需等待审核通过,审核通过后会收到短信通知,请自行查收并妥善保存。

3、一人一票,所有人必须凭票入场。

4、建议12周岁以上报名,报名时请如实填写年龄(内容较深,12岁以下接受理解有难度)。

5、座位有限,先到先得。

6、参观当日,观众须全程佩戴口罩,携带有效身份证原件,自觉出示随申码“绿码”,现场排队请保持一米间隔,请配合工作人员做好测量体温、查验随申码、安检后入馆。如体温异常(≥37.3℃),或有咳嗽、气促等异常现象的观众谢绝入馆。


精彩直播同步上线


欢迎关注“科普中国-我是科学家”演讲

在一直播、b站、腾讯的精彩直播


科普中国-我是科学家

一直播

上海自然博物馆-b站

b站

腾讯新闻


交通贴士


地址

  • 上海自然博物馆(上海市静安区北京西路510号静安雕塑公园内)

公交

  • 36路、19路、64路、136路、955路、41路、109路、301路、927路、324路、104路等

轨道交通

  • 轨道交通1号线新闸路站(1号口)、轨道交通2号线南京西路站(2号口)、地铁13号线自然博物馆站

*馆内无公众停车场,请尽量搭乘公共交通。


科普中国-我是科学家

我来做科普


“科普中国-我是科学家”是“科普中国”旗下子品牌,由中国科协科普部主办,果壳承办。本项目通过为科学家搭建演讲平台,并通过新媒体阵地广泛传播,向公众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在科学家群体中形成做科普、会科普的示范效应。同时展现多元和生动的科学家群像,塑造符合时代特色的科学家精神。项目至今已举办线下演讲活动30余期,超过100位科学家登上演讲舞台,其中包括叶叔华、王志珍、王贻芳、丘成桐、高福等知名院士,极大地促进了科学家群体参与科普的热情。活动迄今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到场观众迄今累计超过7000名,网络直播量超过5千万,项目所产生的科普内容在各平台传播量累计超过6.4亿,获得了多个平台颁发的奖项。


上海自然博物馆

绿螺讲堂


上海自然博物馆(上海科技馆分馆)成立于1956 年,拥有 29 万余件藏品,以“自然·人·和谐”为主题,融收藏与研究、展示与教育、文化与休闲、科学与艺术于一体,是上海市重要的科普教育基地和公众社会文化交流平台。


绿螺讲堂是面向普通观众的科普公益性讲座,邀请国内外各领域专家,结合社会热点,以“主题演讲 观众互动”的形式,一起探讨与自然有关的知识和经验,以开放性,互动性,科学性,融合性的特色,传播科学精神。在现场,主讲人还会带来模型,标本等素材让观众近距离观察互动,突破传统讲座形式,通过活泼的形式让观众亲近科学,爱上科学。自 2015 年 6 月首讲以来,绿螺讲堂已举办100 余场活动,内容涵盖生物多样性、生物基因工程、土壤学研究、全球气候变化、地质古生物、食品与健康等过个领域。绿螺讲堂先后邀请了国内外自然、科技领域有考察、有研究的专家学者 100 余人主讲,线下参与近 1.1 万人次,线上直播观看量共 300 余万次。



点击“阅读原文”立刻报名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