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WeChat ID etuedu Intro 一土学校是奴隶社会创始人一诺和华章创办的,基于 IT 技术的个性化教育创新学校项目。我们的教育理念是“内心充盈,乐天行动”。一土的目标是构建教师职业发展体系,通过IT和互联网,实现可复制的全球学校网络,传递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推动教育公平。 本文及图片来自:中国教育智库网(ID:edu-think)。 这是一土教育的第 126 篇文章。 白丁会客厅是中国教育智库网倾心打造的高端的视频访谈栏目,是有高度、有广度、有深度、有温度的教育主题空间。一诺受邀做客本期栏目,分享了自己有关教育的理念与体会。 “一群非常土的人 创办了一所非常土的学校” 清华大学学霸、UCLA博士,前麦肯锡全球董事合伙人、世界经济论坛2016年青年领袖、盖茨基金中国代表、有马甲线的三个娃妈......李一诺身上的光环太多太亮眼。从2016年起,她有了另一个身份 — 一土学校创始人。 谈及一土学校名字的由来,她开玩笑说,寓意是一群非常土的人做了一所非常土的学校。2016年,带着三个孩子回到北京,开始考虑国内一些学校,发现很多学校都希望定位是高大上的,动辄“新精英”、“常青藤”等。她希望孩子能入读好的学校,但同时认为好的教育教给孩子的应该是本真的东西,比如,价值观,对自我的认知,自己是谁,自己想做什么,能做什么。 所以,“土”是希望回归教育本真。“土”另外一层的寓意是,孩子像种子一样,带着自己的DNA和潜力,好的教育就像好的土壤,能让孩子生根发芽,成长为茁壮的大树。 “希望我们的孩子都是内心充盈的人, 接受根植中国、拥抱世界的教育” 有人认为,之所以创办一土学校,是因为李一诺没有找到符合自己要求的学校。 李一诺坦言,北京有很多很好的学校,否定所有学校不是自己的初衷。有些家长没有让孩子入读这些学校,每个人都有一些具体原因,比如,由于位置或身份的原因受到限制。去年三月份她写了《你也为孩子上学发愁吗?》,4月1号正式发出,引发很多关注。之所以有文章中的感触,是因为过去的经历和思考。 作为职场人,过去十七年的时间,李一诺有一半的时间在美国,一半的时间在中国。在麦肯锡9年的工作经历中,她一直在做招聘相关的工作以及年轻人进入麦肯锡后职业发展方面的支持,也在清华大学职业发展中心做过志愿者,看到了教育的产出。 另外,从教育出口看教育,她发现基础教育与社会真实需求之间有很大鸿沟。很多年轻人到30岁时,对职业选择,对人生选择有很多迷茫,以前是一条直线按部就班地走,后来忽然要自己进行选择时,却发现教育并没有使其做好准备,虽然很多年轻人有很多光环。 所以,她说:“在中国不断崛起的时代,希望我们中国的孩子成为领导者,内心充盈,知道自己是谁,想要什么,能做什么。” 在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国际教育是很多人所推崇的。麦肯锡的很多同事也将孩子送入国际学校,按照惯性思维,她貌似也可以这样做。但退一步想,她认为这很可悲——作为五千年的文明古国,如果一线城市的精英父母都想将孩子送出国,肯定有什么事情是有问题的。在美国做麦肯锡全球合伙人时,整个麦肯锡北美的600位合伙人只有两位在大陆受了本科教育,而印度人的数量是100,占合伙人团队的15%,这使她震惊。后来到盖茨基金会,这种感觉更加强烈,甚至发现很多人对中国发展的认识非常浅薄。 这些见闻让李一诺思考:“我们经常在国内讲很多故事,这些故事也基于大量的事实,但这些故事在国际上是缺失的。中国已经有世界上最大的学英语的人口,但离在大的舞台上拥有一席之地还有很长距离。我们在崇尚国际教育,但国际舞台上,我们又是缺失的状态,国际教育到底是为了什么?我们的国际教育又在培养什么?三岁学英语虽然表面看起来比较洋气,让孩子会英语,能去国外读书,但他们一旦走向社会,能否真正在社会上有一席之地?真正的文化根基在哪里?“Truly Chinese, truly global”,希望教育能根植中国,拥抱世界。” 基于以上经历和思考,她说:“希望我们的孩子是内心充盈的人,希望我们的孩子能够接受根植中国,拥抱世界的教育。” “教育应是开放的体系, 应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 现在很多人有焦虑情绪,对一些领域有各种抱怨。李一诺发现,在经常被人诟病的领域,有大量真正在做事情的人,例如,很多人攻击公立教育,但在公立教育中有很多人在踏踏实实做创新相关的事情。 她认为,教育不是行业,教育是社会问题。因为教育是社会问题,所以如果真正想要有所进步,教育领域必须是开放的,必须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而不是几个人立一个山头,一起去攻击另一个山头。攻击别的山头可能会使几个人做好自己的小生意,但最终对教育的贡献微乎其微。 她将自己看作教育开放体系的一分子,希望可以贡献自己能够贡献的力量,但贡献力量并不是颠覆,而是带来不同视角和经验,与已经在教育领域里的人很好地结合。 “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   以教师为中心的学校     以学校为中心的社区” 学校不是孤岛,离不开社会大环境。李一诺认为社会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对学校提供帮助: 1. 课程方面 课程是学校的核心。科技的进步,如,机器学习、人工智能等方面,对于让孩子应该学习哪些内容提供了很大的想象和思考空间。如何才能让学生学的内容不过时?参照社会大的环境,灵活设计课程是很重要的。课程体系是有骨架的,不是随便可以攒出来的,但在骨架之外,可以根据社会发展灵活设计。 2. 教师的职业发展 在学校体系中,核心的战略资产是教师。教师是天底下最复杂的职业,教师不是在做产品,而是在培养人,但教师得到的职业发展方面的支持与职业对其要求往往是不匹配的。面对几十个学生,教师不仅要教知识,还要做很多复杂工作,比如,处理和家长的关系,很多内容在师范教育里是缺失的,但在企业里是司空见惯的。 一土学校创立时,邀请麦肯锡长期做员工发展的同事为教师做上课,培训教师如何沟通,如何解决问题,思维框架是怎样的,如何解决纠纷。一位有二十几年工作经验的教师说,原来很多时候解决问题是靠自己摸索,解决不了就暂时搁置,没想到解决纠纷是有方法论的。方法论是存在的,但很少有人想到对一线教师有何作用。在培训教师时,要将教师作为完整的人,思考他们需要哪些职业支持和指导。 3. 学校的运营 企业的运营经验往往对学校运营有所启发。例如,每次野外活动都要做大量的细节工作,教师至少要提前踩点两次,考虑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儿童的过敏问题等。在这些方面,企业的很多运营经验可以借鉴和参考。 4. 全社会共同培养孩子 因为教育是社会问题,所以学校不应该是围墙里的学校。将学校圈在围墙里最终的结果是家长和学校之间的关系是表面和谐,实际对立的关系。有些学校的家长有两个微信群,一个是教师在的群,一个是教师不在的群,前者是撒花群,后者是吐槽群。好的教育意味着所有人是同路人,老师、孩子、家长朝着同一个方向,都能成为更好的自己。教育不应是家长付费,将学生交给学校,让学校负责,学校如果不负责,家长就投诉学校,这种模式最终受害的是学生。如何让家长和学校真诚地在一起而不是表面上的融洽?如何利用互联网平台让学校的社区关系更真实,更和谐?一土学校开发了网上家长学校,现在已有近7000名家长。 学校不应成为堡垒和孤岛。要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以教师为中心的学校,以学校为中心的社区。让学校成为社会的中心,全社会共同抚养培养我们的孩子,因为他们是国家和社会的希望。应该有一种机制,让社会的资源有序地支持学校。 “个性化教育就是要 保护和激发孩子的内驱力” 一土学校主张对学生进行个性化教育。不同的人对个性化教育的理解不同。李一诺认为,个性化教育要保护和激发孩子的内驱力。她坦言,作为曾经的学霸,学习这件事没那么难,自己小时候没太多补习班,但最终学得还不错,主要是几个原因——“我想学”,“有正确方法”,“有资源”。 社会已经在解决资源的问题。“我想学”是最难解决的。很多人不是为了自己在学习,是为了家长的期望学习,为了考证学习,或者为了以为是就业的指导在学习。要回归最根本的东西,保护和激发孩子的内驱力。 在实践上,主要有两个方面: 1. 让孩子认知自我 内驱力是非常宏大的命题,是人之为人,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如何让孩子具备内驱力?很重要的一点是在适当的年龄阶段,用与孩子特征相符的方法,使他们认识自我。比如,使孩子认识自己的情绪,生气、沮丧、高兴这几个情绪没有高下之分,不一定每天都要很高兴。 一土学校每天早上有晨会,有四个颜色卡片,绿色代表高兴,红色代表生气,蓝色代表忧伤,黄色代表比较慢或困乱,孩子每天选择自己的情绪颜色,在这个过程中,使孩子认知和表达自己的情绪。 2. 使学习这件事更贴近学生 语文课有教纲,但如何教是有学问的。一土学校的教师问学生为什么要学语文,学生说“想认识地铁站”,“想看爸爸手机”,“读更多故事书”,“想写信”,学生说出来后就变成自己的目标。老师画了一棵树,上面结了很多果实,阅读果、写作果、沟通果等。学生如果想要某个果实,就将自己名字写在上面。这棵树挂在教室,学生每天都可以看到,这会培养学生的习惯,认识到学习是自己的事情。 孩子对学习的热爱是非常自然的,当把学习变成任务时,反而成了非常可怕的事情。“不用给孩子插上想象的翅膀,只需要不剪断学生的翅膀。”所有的孩子都是对世界好奇的,孩子对未知事物的好奇心是非常自然的。 如何引导孩子,而不是剪断他的翅膀或将其放到既定赛道上?一土学校的教师让学生每天制定目标,对于这些目标只有一个要求——是学生自己的目标,而不是父母的目标,比如,学生的目标可以是中午把饭吃完。只要目标达到,教师就会奖励学生豆子。集齐100个豆子,可以换成豆浆喝掉。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会感觉到自己的目标。这对教师的要求很高。通过一土时空APP,教师可以记录学生的表现,家长也可以看到学生的表现。一土学校希望能够积累大量的定性数据,在这些定性数据的基础上,可以有很多的可能性。 “项目制让学生爱上学习” 李一诺认为,教育很重要的产出是孩子要会做人,会做事,做事招人喜欢,这些品质从孩子小时候就可以培养。项目制学习很大程度上可以做到这一点。 一土学校的孩子年龄小,做不了大的项目,教师同时认为不能给孩子制造虚假的项目。有个项目曾持续了一学期,每天下午两个小时里,学生们种蔬菜种子,守护种子成长,蔬菜成熟后卖菜,用蔬菜做沙拉,开餐馆,算账目……在项目制的主线中,包含很多内容,比如,让不到六岁的孩子开餐馆,卖自己做的东西。老师提前让学生观察好的餐馆有什么特征。学生们说:“服务员很礼貌,面带微笑”,“服务员穿制服,服务态度好”,还有的孩子说,“好的餐馆有背景音乐”。在孩子们开的小餐馆里也设置了背景音乐,还有孩子在桌上摆了一个杯子,里面放了几根草,因为孩子曾注意到有些餐馆里摆放了花。在开餐馆的过程中,要写菜单,学生学习了语文知识;要算账,学习数学知识;设置音乐,学到音乐剪辑。还涉及团队协作等方面。 家长们写文章讲述孩子各方面的变化,这些成长并不完全来自项目,也来自教师和家长对孩子的关注。项目制的成果是学生非常乐意来学校,真正爱上学习这件事,认为学习是充满乐趣的事情,甚至有家长说:“孩子即使发烧了,也还是愿意来学校。” “对于孩子的未来, 家长关注三点足矣” 未来社会的需求可能与当下家长关注的教育有很大出入,所以很多家长非常焦虑。 李一诺坦言,成为家长后开始思考人作为人的意义以及成功教育的标准。作为70年代出生的人,小时候,自己父母并未考虑过孩子未来会面临什么样的生活,家长也并未因此焦虑,但她非常感恩自己受到的教育。 作为三个孩子的母亲和未来教育的探索者,她认为,越是在巨大变化的时代,好的教育越应该回归根本的东西。家长使孩子做到以下三点是非常重要的: 1. 让孩子有正确的价值观和价值取向 “人工智能没什么可怕的,人工智能是没有价值观的,人是有价值观的。”在这方面,家长可以发挥重大作用。是否真正对社会抱有美好的憧憬和愿望,又能脚踏实地做事情?家长要将这些所谓人生道理教给孩子。未来孩子面临的世界是当下父母想像不到的,但只要孩子有价值观和价值判断,就会作出对于当时来说最合适的决定。 2. 使孩子实现自我认知 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人与人擅长的东西也不一样。工业时代很快过去,自我的探究和自我的绽放是最重要的。中国过去四十年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应试教育,但现在更重要的是人作为人的创造力,人作为人的自主决断力。认知自己的情绪是认知自我的开始。孩子未必能够成为家长努力想让其成为的样子。家长真正能做的事情是让孩子在自己擅长的领域,发现自己的长处,为孩子提供机会,让他们能够不断学习。 3. 使孩子热爱生活 人们平时能够看到各种坏消息,有足够多的事情使人认为世界是很糟糕的,但认识到这一点是没用的。对生活的热爱是最重要的。对世界的热爱是很多事情的原动力。如果热爱,就会想办法去做些事情,哪怕这些事情未必能做成。 家长能够做的是以上三点。做到这几点,家庭教育就是成功的。让孩子有正确的价值观和价值取向,正确认知自我,知道自己短板是什么,长板是什么,能够最大程度上发挥自己的力量,是个热爱生活的人。 “我心目中的未来学校” 新样态学校不断涌现,未来学校成为热议的话题。作为创新教育的先行者,李一诺认为,未来教育应有几个特征: 1. 回归对人性的关注 在未来学校中,高科技产品是手段,手段可以因地制宜,可以有,也可以没有。如何才能让未来的一代在未来的世界里可以立足,成为有作为的一代,有价值观,有自我认知?教育对人性的关怀非常重要。高科技产品最先影响的是知识,改变知识的呈现方式固然有用,但对教育而言却并非充分条件。 人像冰山,冰山上的只是一小部分,绝大部分是在冰山下面。冰山浮出水面的部分是知识和技能,与水面接触的是现实社会的处事经验,再往下是性格力量,例如,好奇心、坚韧,最底层是自我认知。冰山上的东西最容易解决。未来的教育应该更加关注冰山下面的东西。上面的东西最容易被高科技化. 2. 学校形式的去围墙化和微小化 在学校形式方面,会有两个“化”: 去围墙化。有一种建校方式是在郊区山清水秀的地方划十几亩地。真正的教育不应该是这样的。杜威、陶行知的理念都提倡社会即学校,生活即教育。要让学生真正有社会经验,让学生接触真实的社会,让社会更多的资源进入学校。 微小化。现在有些学校动辄三四千人。有人说,现在学校需要的不是现代化,而是正常化、去工业化。将几千学生圈在学校里是工业时代的运作方式。有位校长说:“好的学校,校长应该知道每个学生的名字”。在高科技时代,当人们越来越沉迷在网上世界时,真实的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就越重要。对孩子而言,更是如此。教师的眼神、微笑、给予学生的轻拍……这些都非常重要。 微小化很难,因为微小化往往对应不专业,存在风险,创始人万一退出,学校运作就会出现问题。一土学校希望开发支持更多教育机构的操作系统。有了这种操作系统,即使创始人想退出,也还会找到另外的人接管学校,因为学校还有原来的操作系统和数据,这样就有可能支持学校微小化。 -  END  -  推荐阅读  一诺华章 | 让我们一起走夜路 一诺 | 你敢让孩子接受“不完美”的教育吗? 一诺:战战兢兢向未来 从高地到洼地:一土家长这一年 一土教育有什么不一样? 了解一土学校的建校历程、教学理念、招生介绍,请点击菜单。 如果您想分享自己对教育的见解和心得, 请给邮箱 tougao@etuschool.org 投稿。 欢迎转发分享,未经作者授权不欢迎其它公众号转载。 Reward 长按二维码向我转账 受苹果公司新规定影响,微信 iOS 版的赞赏功能被关闭,可通过二维码转账支持公众号。 Scan QR Code via WeChat to follow Official Account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