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心理专家陈默:我聊过8000多个孩子,他们心理问题激增的原因在于……

陈默 一土教育 2022-09-26
这是一土教育的第1033篇文章


一土教育 | 内心充盈 乐天行动

为中国的未来培养幸福的一代人

题图:陈默老师

文来自:公众号:致极学院( ID:erxiang6D )作者陈默



写在前面:


回看近二十年的教育,在大部分家长心目中,高考越来越被窄化为一考定终身,千军万马争渡的独木桥的印象。即便当今社会突飞猛进的多元化发展与“双减”的政策出台,大部分家长在谈及教育的时候,窒息感依旧挥之不去。


在大环境充满了“卷式”压力与焦虑的当下,家长自己的感受都尤为真实而强烈,那么孩子对他们所经历的人生,又是何印象?分数和学习状态是最容易看到的表象,在这层表象下,逐年攀升的青少年心理问题,犹如浮出水面的冰山,似在警示、似在哀鸣……

从 90 年代到现在,儿童青少年心理问题专家——陈默老师已经积累了近万人次个案咨询记录。她说:2000 年以后,来做儿童心理咨询的案例呈几何级数增长。


图片:来自https://pixabay.com/



“90 年代的儿童心理问题,主要是外部环境因素,外部条件改善就解决了。现在的儿童心理问题,主要是因为高竞争感和高孤独感。”


“孩子背负了太多的情感负担,背负了家人太多的期盼。因为人都有一种本能,谁对自己好,他就要报恩。但是孩子长大后会发现,他没有办法报家人的恩,因为家人要的是他去读名牌大学。”



2022 年全国高考报名人数 1193 万人。对比 2021 年高考报名人数 1078 万人,暴增了 115 万,是近年来增长幅度最大的一次。竞争激烈的高考背后,是众多焦虑的考生和家长,他们渴望能有资深的心理咨询专家,能为他们提供专业的心理辅导与建议。

01.

 2000年后孩子心理特征:高竞争感、高孤独感

2000 年以后来找陈默老师做咨询的孩子,多是高竞争感和高孤独感带来的问题。现在的孩子带着天生的孤独感来到这个世界。这种高孤独感会带来哪些麻烦呢?


人一孤独,就会无端伤感,莫名其妙流眼泪;人一孤独,思考力就变得非常强,所以麻烦就来了。既不思考吃,又不思考穿,他就过早地思考了一个终极问题:“我的存在有什么意义?

图片:来自https://pixabay.com/


人一旦有这种问题,痛苦就伴随着他了。所以我们教育面对的问题是我们得知道自己的子女是什么人,才知道教育的方向。

另一方面,现在的家长,普遍都接受了较好的教育,都十分重视孩子的学习,对孩子寄予厚望,孩子不得不从小参与高度的竞争,承受很大的压力,由此就引发各种考试焦虑、学业焦虑。

高竞争感和高孤独感两大因素集中在一起,使得出现心理问题的孩子越来越多。最普遍的是学业上的焦虑问题,到了高三不好好学习,整天看小说,看手机。还有抑郁、性别障碍更为复杂的问题也出现了,比如男孩子在家里穿着妈妈的丝袜、文胸躺在床上,女孩因为性别不认同而抑郁自杀等等。

02.

 对于高三毕业班的学生,是家长最焦虑不安的时候 

陈默老师曾做过一次著名的演讲——《不做焦虑的学生家长》,她反映对于初三、高三毕业班的学生来说,这个阶段是家长内心最焦虑不安的时候。

家长的焦虑会影响孩子,他越焦虑埋怨孩子,孩子可能就更不会投入学习,他就会更加焦虑,形成恶性循环。当今的考生,他是在一个全民关注下参加中考或高考,他的焦虑几乎是无法避免的,这个时候他们最需要的就是父母帮忙缓解焦虑。

图片:来自https://pixabay.com/

可是很多毕业生的家长,他们一看到孩子躺在床上不学习,他就发火,他的眼睛总是看到他孩子没在学习,所以他总是心里面急着,埋怨孩子怎么不去抓紧写作业。

毕业班的学生,尤其容易受负面暗示。如果孩子说他想考重点高中,父母却说你平时都不努力,以为现在就能考上吗?这个时候,父母的话就是对孩子负面的暗示。

那么父母应该怎么做呢?陈默老师如此建议道:


“ 如果你的孩子想要考什么学校,你应该告诉他:你这么优秀,这所学校如果能录取你,才是学校的福气。这个时候,孩子会从内心深处感受到莫大的自信和肯定。


在这个特别的事情,父母们可能因为工作的影响,也会很焦虑,但我们要顾虑孩子的情绪,毕竟他们还未成年,没有成年人强大的心理力量。这个时候,孩子需要父母给他们注入心理力量,让他们内心感到安定。


03.

 对于高考生家庭来说,填报志愿,学生和家长该各司其职 

高考后,选择国内大学还是出国留学,填报志愿,选择专业是众多高考家庭面对的头等大事。

今年来,媒体曾报道的辽宁文科状元从港大休学选择复读再考北大,以及北大学生休学选择技工学校的“故事”,起因都是由父母代替选择学校、专业,而本人对自己的选择不坚持,上学后才发现对学校、专业不感兴趣,极不适应。

图片:来自网络新闻

因此,与其等上了大学,再出现各种问题,不如在填报志愿时,就把相关的问题想明白。家长应乐见孩子积极参与志愿填报,在志愿填报时,有自己对未来学业和职业发展的明确想法。

每年高考后,不少高三学生填志愿的时候就会来找陈默,说自己真不知道自己要填什么专业,而且觉得父母很功利根本不想听他们的。

陈默发现很多孩子真的没有想法,不知道自己要去哪里、要做什么,究其原因,是因为孩子一路成长没有得到过任何选择权,判断力没有被培养出来,等到要做重大选择的时候,就没有能力了。

她给家长和学生的建议是:



“ 无论孩子的选择是什么,孩子如果能有明确选择,能听从内心的召唤,我觉得就是难能可贵的,搞不清自己是谁才是可怜的。一个人只有去对了地方才能走高走远,才能潜能开发。
我们家长的使命,就是发掘孩子的潜能和特长并提供环境和支持。而家长往往辛辛苦苦把一个孩子培养出来,出钱出力,送孩子去不该去的地方。这孩子这一生过得很平淡,而且没有什么高度的。

@华章:

读完这篇文章,我的心情挺沉重的,因为感觉问题越来越严重,并且仿佛是个无解的难题。也许越来越内卷的大环境,是人类社会的宿命吧。我们谈不上去和大环境对抗,但我想为了自己和我们的孩子,应该去寻找或者构建一个没有那么卷的积极正向的小环境。

-  END  -


推荐阅读


要做顶尖创新人才,一定得进清华北大吗?


一土校长硬核支招:如何让孩子成为学习高手


一所“小学校”,一众“孤勇者”,教孩子活成自己的光

↙点赞、转发、在看 | 欢迎分享给更多的朋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