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中国火星车成功登陆,同时其他国家的探测器在干什么? | 科技袁人

袁岚峰 风云之声 2022-05-18

  


关注风云之声

提升思维层次


导读


中美阿这三国,他们的火星探测任务到底是啥呢?进展如何?


文章背景:

在天问一号2021年5月15日登陆火星之前,袁岚峰老师和中科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研究员周炳红、刘勇做了一场“火星探测”主题直播,本文是录播第一集的文字版本,共有三集。


视频链接:

西瓜视频:

https://www.ixigua.com/6963555545135448584

本视频发布于2021年5月18日,观看量已超95万


精彩呈现:


主持人

袁岚峰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副研究员、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科技传播系副主任、中国科学院科学传播研究中心副主任

袁岚峰: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我们的火星直播的现场。今天我们非常荣幸地邀请到我的两位老朋友,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的研究员周炳红老师和刘勇老师,周老师跟大家打个招呼。


嘉宾

周炳红

中国航天科普大使、空间科学传播专家工作室副主任、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研究员

红:大家好。

袁岚峰:周老师是我的科大师弟,他主要是研究火箭推进剂的。然后刘勇老师他主要是研究行星探测的。

嘉宾

刘勇

中国航天科普大使、空间科学传播专家工作室执行主任、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研究员

刘勇:大家好。


袁岚峰:周炳红老师和刘勇老师最近还刚得到一个很高的荣誉,叫做中国航天科普大使。

刘勇:是的。

袁岚峰:祝贺你们,也感谢你们为我们国家的科普事业做出了贡献。而且你们两位最近好像刚组织了一个工作室是吧?

刘勇:那个是一个中国科协的项目,就是我们叫空间科学传播专家工作室,就是跟大家一块,跟周老师一起传播空间科学,跟我们国家空间探测有关的项目,包括火星探测,我们也非常关注。


袁岚峰:对,这个是中国空间科学学会组织的工作室是吧?这也是你们工作室,实际上第一次正式亮相是吧?第一次就是来上这个节目,也希望你们工作室越做越好,更多地来跟我们合作,向观众来传播我们的空间科学。

刘勇:好的。

袁岚峰:我们这次直播的主题是火星探测,就是在我们今年春节的前一天,我们的火星探测器天问一号,是已经成功地环绕火星,完成我们绕落巡那三步走的第一步,环,环绕这一步,我们至少已经完成1/3了。


但是与此同时,很快地就是美国和阿联酋的探测器,他们也是接近火星了,甚至都已经下去了。所以他们各自的进展怎么样,来向大家介绍一下。

刘勇:其实阿联酋那个是最早最先到的,美国的事实上已经降下去了,它们这一次很奇怪,都说火星探测非常难,这三个任务,基本上另外两个都已经完成了第一个目标,而中国其实也完成一大半了。

袁岚峰:是,这次大家居然都取得了至少是一部分的成功。所以现在这个状况就是说,首先我们这是一个三国演义,有三家去探,很热闹,然后这三家都取得了一定的成功。中国是在环绕,然后将来是要往下降。然后阿联酋它的目标就是环绕,所以它已经做到了。

刘勇:我总觉得阿联酋,感觉上就是别人做一张卷子,然后他花了点钱,然后把名字改成他的了。是给我这种印象,当然就是说,其实阿联酋这个国家,它也有这样一个心思花钱来进行火星探测,也为人类太空探索事业做出贡献。


袁岚峰:是的。这无论如何我们应该是鼓励的,他愿意为太空探测事业做贡献,这总是好的,我们不应该去打击他是吧?当然我们也希望他在这个过程当中,更多地提高水平,将来能够做出更多的贡献。

那么中美阿这三国,他们的火星探测任务到底是啥呢?

刘勇:阿联酋就是一个环绕器,它是一个测火星的气象,好像火星的全球气象以前也没做过,这会是一个很有意思的任务。

美国的是毅力号,因为美国其实之前做过很多任务,它这次就只做一个,就是叫火星车落下去,这个毅力号火星车还带了一个无人机,这个事也是,我其实很多年以前我就想过这个,在火星上,因为它有大气,所以无人机可以飞起来,我当时想的就是用无人机去探洞,火星上有些洞穴可以去探索,当然美国这次的无人机它不是去探洞,它主要还是,就是说能够扩大它的搜索范围。


袁岚峰:它是验证飞行,它这个无人机其实并没有任何科学目标,它只是验证一件事,就是这个东西能飞起来,因为它要充电好长时间,然后才能飞那么几分钟。

红:美国这个探测器它还带了一个很有意思的载荷,一个很小的载荷,就是它要用火星上的二氧化碳来制备氧气。对氧气,甚至之后要测试它做成液氧,也就是为了将来,在火星上原位制备火箭推进剂,做技术验证。


袁岚峰:是,这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基础研究。火星上第一,它是有大气的,虽然大气很稀薄,大概是地球大气的1%,但是它有大气,这跟月球是一个质的区别,月球是没大气,然后它大气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碳,它是95%的二氧化碳,这二氧化碳里边有氧元素,所以就可以把它,经过化学反应就可以制出氧气来,这个如果真正能成功的话,对将来的火星探测是非常有用的。

红:对,而且将来还可以制甲烷。从水里面分解出氢气和氧气,然后再跟二氧化碳反应,可以制备甲烷,所以现在SpaceX发展可重复火箭,包括星舰火箭,它都用液氧和甲烷推进剂,所以这个推进剂最重要的两点原因,一个就是将来准备在火星上制作回来的推进剂,还有一个就是,这个甲烷推进剂可以重复使用,它是一个单链,就CH4


袁岚峰:它没有链。

红:不像煤油,对,没有链。那个煤油的话,它是很长,就容易结焦,就会有各种结焦的问题。

袁岚峰:它会变成焦炭是吧?

红:对焦炭就没法,不好重复使用,会把发动机管道给堵住了。

袁岚峰:是,可见美国是做了一个非常长远的计划,就是为了将来载人登火星,或者在火星上建立一个可以移居的地方,做长远的准备。我印象中美国还有一项任务,就是说它是要在火星上取样,但是不是立刻返回,它这次回来不了,它先取了样然后存起来,然后等到再下一次任务,再去把它取了,然后再发射上来,然后再被另外一个探测器把它接入,然后再拿回来。


红:是这样的,它这次去是把样品先存在那儿,那么下一个发射窗口,大概是,应该还过4年,就2026年的时候,美国会再发一个探测器,就是去接那些样品,把那些样品收集起来,然后再上来。但是回来它那个火箭的运载能力还不够,是用欧洲再发一个火箭去,同时也是在按计划的话也是2026年过去。回来的时候2028年,欧洲发这个火箭过去,它回来的时候就是用电推进才能回来。


就是说,为了把这个样品,从火星上返回,需要的运载能力要求是非常高的,需要三发火箭。但两发火箭不是说不可以,也可以,那你取的样品就很少,你不能到处去收集样品,就是你灵活性就很差,是这样的。

袁岚峰:那这真是成了一个非常浩大的一个国际工程了,不但是美国一家的事了,欧空局也来了。

红:对。

袁岚峰:但是这个环节越多,它失败的可能性就越大是吧?但凡有任何一个环节掉链子,都拿不回来。

红:我们中国也开始在论证火星采样返回的计划,也可能是2028年2030年,这个现在还没立项,那么相比来说这次的阿联酋,其实它的航天能力就很弱,这里面你看它有很多短板,就缺项,就打个比方,它没有火箭,所以它是用日本的火箭发射的。

袁岚峰:是,然后日本也刷了一把存在感。

周炳红:对,还有就是它没有测控,所以它的测控站,通信什么的,是美国人帮他完成的,是NASA。

袁岚峰:您是说去火星的路上是吧?是谁在那儿导航。

周炳红:对,导航和测控,包括数据回传都是靠NASA。然后它的科学载荷其实它也是合作的,好像是三个载荷,它其实是美国两个大学,一个是叫科罗拉多大学,还有一个是亚利桑那大学,这都是行星科学很有名的大学,我们做小天体我们也知道,亚利桑那大学是因为它那里就有个,亚利桑那边上有个很大的陨石坑,也发现那个巴林杰陨石坑(BarringerMeteor Crater),就在那,这是研究得最充分的一个陨石坑,所以亚利桑那大学。


对,他们那就有很有名的行星科学家。

袁岚峰:那要这么说的话,大家会问,到底有什么东西是阿联酋自己做的,那感觉是啥都没有。

周炳红:对,所以他主要是跟他合作,因为阿联酋特别有钱嘛,对吧?最有钱的那个叫什么?

袁岚峰:迪拜的大公。

周炳红:迪拜就是阿联酋的一部分,联合嘛,它是好多这个。

袁岚峰:阿联酋其实是7个城市的联合。

周炳红:对,他人很少。

袁岚峰:所以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状况。说完了美国和阿联酋,那我们自己的呢?天问一号有多少任务?我们前面还有多少关卡在等着我们。

周炳红:刘老师讲讲。

刘勇:我觉得最关键就是我们要能成功地落下去。说真的,我觉得航天任务都是,大家都知道挑战力非常大,去火星,我有一次在中央电视台,我说你看前苏联去火星就跟中国足球队冲击世界杯一样,去一次死一回。

袁岚峰:我怎么感觉这是中国足球队得到的评价最高的一次,跟一个这么高大上的联系起来了,好吧。

刘勇:但是事实上近些年来,成功的机会还是比较大的。基本上从近些年来,特别是2000年以后的这些年,基本上都是成功的比失败的要多很多,而且完全失败的好像就一次。

袁岚峰:对,就是我们那一次,我们搭乘俄罗斯的火箭去火星,但是给炸了。

周炳红:但是这个着陆还是非常困难,因为现在真成功着陆火星的,就美国一家。

袁岚峰:不是,欧洲不也落了个东西上去吗。

周炳红:欧洲尝试了,但是也是硬着陆了,砸坏了。苏联也尝试了很多次,都没有成功,所以着陆这一关,大概还是非常难的一件事情。

袁岚峰:是,欧洲是有一个环绕器,它还在工作。对,环绕器工作很多很多年了。

周炳红:对,这次还会帮我们传一些数据。

袁岚峰:那个叫火星快车是吧?


周炳红:它不叫火星快车,它叫什么?它叫痕迹成份探测仪

刘勇:很复杂的一个名字。

袁岚峰:但是我印象中那个是创造了一个奇迹是吧?因为工作时间远超预期,直到现在它还在不断地传回数据。

这是一个很大的成功,但是欧洲这是属于巧实力的成功了,那个硬碰硬的他还是没做到,他们其实是有一个欧洲的火星车的计划,但是那个计划推出了好多次了,错过了一次又一次的窗口。


周炳红:这次本来要发射的,后来又推迟了。

袁岚峰:它本来也应该在2020年发出来,然后它又没了,所以你看着火星很热闹,其实它本来应该是4家,而不是3家的。

周炳红:对。

刘勇:所以中国这次,我觉得如果能够成功地落下去的话,对于中国航天来说会是一个很大的成功。

袁岚峰:没错没错。

周炳红:非常大的里程碑。

袁岚峰:那样的话,你就很明确,你是在欧洲前面了。

周炳红:对。

袁岚峰:那么我们来介绍一下美国,它前面探测火星其实都已经有8次了,他们取得了一些什么成果呢?

刘勇:我觉得美国很好的就是,他每次是一开始就做了一个,就是Pathfinder,它的火星车越做越大,最开始是一个探路者,就是告诉大家,我们就花这么点钱,就能够去火星,那火星车多大,就一个微波炉那么大,就那么小一个车,然后它上去,它也做了一些工作,然后到现在的毅力号,其实毅力号超过一吨了,之前的比方说像Spirit,我们叫勇气号,还有机遇号,都取得很多很有意思的成果,比方说找到水,还有在火星上找到一些,似乎是水流冲刷的痕迹,这些都是它们在后期取得的,很好的很有意思的成果,还找到一些水合物,就是我们现在还面临的一些问题,都是在他们前面做的研究的基础上。


袁岚峰:是,这样的话美国那个研究,事实上对于我们确定我们的火星车要落在火星上什么地方,其实也是很有帮助的是吧?要不然我们也很难确定你到底该落到哪儿去,我们现在最后我们是要落在一个叫做乌托邦平原的地方,是吧?


周炳红:我补充一个就是,美国的火星探测,它其实经历了一个科学目标的转变的过程,就是我们对宇宙的探索,它其实主要分成两大块的知识,第一大块就是说是宇宙的起源和演化,对于火星任务来说,就是太阳系的起源和演化。那么第二大块就是说,生命的起源和演化,火星适不适合生命,所以现在大家都转向,主要的目标转向生命相关的。

袁岚峰:以前难道不是吗?

周炳红:以前开始的话是想研究太阳系的起源也好,太阳系的起源包括两部分,一个是太阳,一个是各个行星,因为火星是很特殊的。其实就是你看这个行星的排队,火星在地球和木星之间,按道理说,如果是我们太阳系刚开始形成,是一团气体云形成的,那么火星应该比地球大,比木星小。


袁岚峰:为什么?越往外的越大吗?

周炳红:因为在那,它那个地方应该,越往外半径越大的话,它当时形成的是积聚形成的,它的半径就应该更大。

袁岚峰:它可聚集的物质更多是吧?

周炳红:对,其实这就是一个非常大的谜团。对,当然后来是提出了一些猜测,就是在太阳系早期形成过程中,木星发生了很大的迁徙,它在各种那种星子,就是千公里级的星子的引力作用下,木星先往里走了,往里走的时候就把有些星子给甩出太阳系了,这样就是火星那个位置有些物质就被甩走了,还有就是火星和木星之间形成了一个小行星带,那里本来应该也有颗小行星的,有个大行星的,结果没有了。

袁岚峰:它给分散成了很多小行星,什么谷神星之类的是吧?

周炳红:对。所以早期其实很多关心这种太阳系形成演化的问题。

袁岚峰:OK,这确实也是一个更加基础的问题。

周炳红:对,就包括上一个的,它还在工作的那个探测器,它打洞,它打洞其实是为了干什么?

袁岚峰:洞察号。


周炳红:对,洞察号,它要洞察就是往深处去探测。它要打洞就是想转很深,其实是想埋一个热流计,测量它火星从里面往外散热的速率是多少。

袁岚峰:可惜打洞失败了。

周炳红:测的这个有什么用呢?就可以看我们这个火星要多长时间才能冷下来,也就是说火星的核,到底什么时候停止了转动,因为里面如果很热的话,它里面有流动的话,那么火星是有个发电机,就会有,火星就有磁场,所以它是这样来研究行星的变化过程的。


袁岚峰:我来向大家解释一下,就是火星现在的状态它是没有磁场,而且它也没有地质活动了,因为它里面没能量了,但我们知道它以前肯定是有的,比如说火星上有很多很高的山,什么叫做奥林匹斯山,那个山的高度是2万多米,比我们的珠穆朗玛峰要高出两三倍,它怎么会这么高呢,那就是火星当初的火山活动喷出来的,但它现在已经没有了,所以它肯定是在某个时间它这个磁场,它那个熔岩冷却下来了,磁场就没了,但到底是什么时候?

周炳红:很具体的就需要各种定量的测量。

袁岚峰:但是非常悲剧的是他那个打洞失败了是吧?他一直没有打下去,然我看到一篇很专业的文章来分析他打洞为什么失败(《“解救鼹鼠”历时一年半宣告失败,NASA洞察号遗憾放弃打洞 | 行星事务所》)[1] ,是因为他当初在地球上做模拟的时候,拿一些真实的岩石土壤模拟的时候,取的那个样本,其实你已经模拟出来了,就拿一个跟火星相近的样品你会发现打不下去,但是那个时间来不及改,然后他们就换一个样本,他把样品给改了,然后它就可以打下去,它就这样稀里糊涂上天了,然后真到那之后发现还是打不下去。所以你不能去胡乱改变你的模拟的条件,就得到这样一个教训,让人觉得很哭笑不得的一个结论。


而且他那个探测器是德国做的,德国人搭乘美国的火箭上天,结果到了火星之后,真到了它发挥用场的时候,发现最基本的打都打不下去,所以让德国的探测器也给白瞎了,这是非常可惜的事情。

但总之美国还是取得了非常重大的成果,就是说它发现火星上有水,而且它在火星地底下也有水,就现在发现火星上的水有两种,一种是固态的,就是冰,比方说两极的地方,它有很多这种水的冰,当然也有所谓干冰,那其实是固态二氧化碳,另外一类是在地下很深的地方,你比方说地下几十米,还有很多液态的水,你说火星上怎么会有液态的水,那么冷,答案是那是一个盐分很高的水,它是一个卤水,它可能在零下几十度它也没结冰,可见那个盐分肯定非常高,但是再怎么高它也是液态的水,它还有可能有生命存在的。


所以地球上其实都已经有这种东西了,地球上不管是火山旁边,还是一个冷泉旁边,还是一个热泉旁边,或者是一个没有氧气的地方,各种稀奇古怪的地方,居然都会有生命存在。它可以不用光合作用,它可以不用太阳光,但是它可以依靠当地的一些化学反应,比方说那儿有个硫酸盐有个硝酸盐,它就分解这些东西它都可以存活。

所以在这个意义上火星上是完全有可能有生命存在的。

所以我们现在火星探测的主要任务就是去那儿找生命了,如果你在火星上找到一个生命,那绝对是一个爆炸性的成就是吧?这是人类第一次在外星球找到生命。

下面我们再来谈资金的问题,美国这次火星车毅力号,它官方的耗资是27亿美元,那我们花了多少钱?

周炳红:我觉得花多少钱可能不是太好说,但是呢。

袁岚峰:可见你真的知道是吧?

周炳红:其实也不是很清楚,因为这个钱他怎么界定他花的钱,但是有一个我们可以用科学的方法,来估算一下他要投入多少人力和物力,就是投入多少人年。像美国它不是总共花费是27亿美元,那么其实NASA是有公开数据,就是他们平均一个人一年会使用多少研究经费,大概是50万美元,所以你这样算下来,美国投入到这个的,完整的人年数大概就是6000人年,但这6000人他不会说只做这一件事,像我们其实会同时有一般有3-4个项目来做,如果按4个项目,意味着美国毅力号这个任务,它是应该投入了6000人左右,持续了4年时间,每年平均投入每个人投入3-4个月,这种量级也就是6000人左右,所以可能估计中国大概这个人数会差不多就万把人左右,稍微再估计一下。那么4~5年时间,这种投入是有的。

袁岚峰:所以我们能够估计出人年,至于花的钱是多少,大家就可以自己去估算了。

周炳红:对,其实也可以估算。

袁岚峰:这已经是一个非常专业的估算了。

刘勇:从我的角度来讲的话,我们中国的航天相比美国的航天,我们花的钱,我们通常是花小钱办大事。

我们的嫦娥工程花的钱,相比阿波罗工程花的钱要少得多了。我们现在每年的航天的预算基本上跟美国是1:10这样一个关系。

袁岚峰:是,是比人家差一个量级的。

刘勇:对,但是我们中国航天还是做出了很多。

周炳红:但做的任务数量其实差不多了,你看火箭发射数是差不多,基本上是1:1的关系。

袁岚峰:你是说什么的任务数量是差不多了。

周炳红:就航天任务。

袁岚峰:你是说一年发射多少火箭是吧?

周炳红:对。

袁岚峰:但是这个还是指的官方的,你如果把SpaceX算上,它一家又超过了其他所有官方的。

周炳红:它数量多,它卫星数量特别多,但总的发射次数,美国跟中国是1:1,加起来,包括SpaceX。

袁岚峰:OK,好像一年只是发射30多次是吧?

周炳红:对,我们这两年看,有的时候还比他多一两次。

袁岚峰:是。

周炳红:反正基本上1:1,就任务的次数。

袁岚峰:所以我们花小钱办大事,这个模式不可能永远持续的,将来我们一定要过渡到花大钱办大事这个阶段,否则你就不可能办成。

周炳红:他除了这些我们能看到这些航天任务,他其实为长远也做了很多储备,这是一个,还有就是它里面会用一些更昂贵的技术,比如说他们为载人登火已经在预先研究这些核火箭发动机什么的。

袁岚峰:嗯。

刘勇:其实我在美国的时候也有这个体会,航天这个行业还是高风险,但是有的时候你会觉得它很保守,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一个东西要上过天了之后我才能用它。但是谁会敢第一次尝试让它上天呢?

袁岚峰:第一个吃螃蟹是特别困难的

周炳红:这是个矛盾。

刘勇:所以航天是需要去尝试新技术的,但是为了保证这个任务成功,我们又不得不用一些成熟的技术,包括我以前在美国参加一些卫星计划,他们上天那些载荷。

袁岚峰:你在美国的时候都已经参加过卫星计划了?您在NASA工作过吗?

刘勇:我是在美国大学里头,我给他们做。

袁岚峰:读书的时候就参与了。

刘勇:读书,然后后来工作,我是做仪器的数据定标,数据标定。所以我就要接受我要很清楚地知道仪器的数据,各种噪音、各种因素影响。

袁岚峰:那叫做calibration是吧?

刘勇:对,calibration。反正是一个很烧脑的工作。

袁岚峰:其实是要找出各种各样的噪音的源头是吧,然后再把它扣除掉。

刘勇:他们有一个词叫data mining。就像挖矿一样。

袁岚峰:数据挖掘。

刘勇:对,就是你把一大团的石块,可能里头只有这么小一点是金子的这种感觉。


扩展阅读

“解救鼹鼠”历时一年半宣告失败,NASA洞察号遗憾放弃打洞 | 行星事务所
普通中国人也能上太空的日子,离我们还有多远?| 科技袁人
在空间站上种青菜,到火星上种土豆,这是中国科学家的独特浪漫 | 科技袁人
空间站是怎么发展起来的?最初还带了机关炮上去?| 科技袁人
袁岚峰在央视新闻解读超导量子随机行走计算机“祖冲之号” | 科技袁人


背景简介:袁岚峰,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化学博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研究中心副研究员,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科技传播系副主任,中国科学院科学传播研究中心副主任,科技与战略风云学会会长,“科技袁人”节目主讲人,安徽省科学技术协会常务委员,中国青少年新媒体协会常务理事,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理事,入选“典赞·2018科普中国”十大科学传播人物,微博@中科大胡不归,知乎@袁岚峰(https://www.zhihu.com/people/yuan-lan-feng-8)。

责任编辑:祝阳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