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躺平”,必将在中国社会转型史中留下一笔

锅鱼滑 于华看社会 2021-05-31


近日各类媒体满屏皆“躺平”,有人附和,有人称赞,也有人指责,也有人愤怒。对于“躺平”,我并无惊奇,更无批评。也许,多年来因职业关系与年轻人保持互动,也有许多年轻的朋友,比较能感同身受,因而我现在的感觉就是有些心疼和惋惜。为什么?因为他们的花季还未绽放就“丧”了,他们的人生还未奋进就“佛”了,他们还未及舒展挥洒就“卷”了,他们还没挺身站立就“躺”了;而从“丧文化”、“佛系青年”,到“内卷”(超出学术概念的使用)和“躺平”,不过区区几年时间。试问一句,不躺行吗?
今日九九六,明天零零七,累啊,怎能不躺?
人为刀俎,我为韭菜,不躺又如何?(让它没法割)
你扶我起来,还是为了割,我为什么要起来?
在没有自由选择姿势的情境下,我们宁愿躺着,不是吗?
北京人有句话说:好吃不过饺子,舒坦不过倒着(躺平)。

 
曾有人痛斥“躺平态度极不负责,不仅对不起父母,还对不起努力工作的纳税人!”也有人举出日本的躺平一族(他们的宅男宅女早就闻名于世了),韩国的三抛世代(Sampo Generation,二、三十岁的年纪,却抛弃了约会、结婚、生子这些人生大事),台湾的“小确幸”,欧洲的流浪艺术家等等,都可视为某种程度的“躺平”。殊不知,这些选择躺着的“少数族群”与当今中国的“躺平”一族处在完全不同的社会背景和制度环境中,岂可同日而语?

(以上图片均来自网络)
曾几何时,我们整个社会有过全民奋发向上、快步奔走的时候,压抑了三十年的温饱之欲、对富裕和有尊严生活的向往,自由、多元、丰富、有趣的各种喜好……,激励人们努力追求自己的选择目标。农民要发家致富,工人要增加收入,企业家、商家要创业要利润,科学家要发明,文学艺术家要创作,学者学生要把在浩劫中失去的时间抢回来,运动员要为冠军而拼搏,即便是“两劳”释放人员也要争当万元户,……。
四十年之后,我们的下一代却要坚决“躺平”了,其中缘由,不言自明。
“躺平”是无奈之举,也是“弱者的武器”。有没有更积极更“建设性”的方式呢?我们拭目以待。
   无论如何,“躺平”,必将在中国社会转型的历史中留下浓重的一笔。
                2021年5月30日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