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侠非侠:那些虽为一时之选却心悦诚服叫一辈子老师的业师们

空间作者 二湘的六维空间 2021-01-29


题图摄影:吉它木影

汤一介先生让我知道什么叫深不可测,什么叫做天高地厚。

一个清寒学子的北大成长史(14)

业师们均为一时之选
文/侠非侠

上一章我介绍了北大蜚声中外的老先生们,这一章,我将介绍给我授过课的业师们。这些老师们可能没有老先生们名气那么大,其实也是一时之选。


第一个要介绍的是朱德熙先生。按说,朱先生是应该列入老先生系列,在上一章介绍。之所以,把朱先生列入这一章,主要是朱先生虽然是老西南联大,无论是学问还是名望均可比肩老先生们,但年龄比老先生们都年轻得多。朱先生是1920年生人,在整个八十年代,依然是他学术和教学生涯的旺盛期。在北大中文系,朱先生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北大中文的学术传统在经历了几十年断层,能一下子接续上了民国,朱先生居功至伟。

朱德熙先生  图片来自网络


朱先生是汉语专业的教授,因为我和汉语班同学住一个宿舍,朱先生是他们常常提起的。他们讲起朱先生,口吻中的那份敬意,那份仰慕,令朱先生在我心中,就有种神话般的存在感。


事实上,朱先生也的确很神。他1939年考入西南联大时,录取的是物理系,比杨振宁低一班。他不仅数学物理很好,中文英文也都很好。据说,在联大时,因受到一些教授和同学的影响,大二时转入了中文系,师从唐兰、闻一多学习研究古文字学和古音韵学,并得到罗常培和陈梦家等教授的教导。这几位名家学者,可以说是当时各领域最高水平。西南联大融合了北大、清华、南开三校的精英和学术传统,朱先生可以说入得其时,躬逢其盛,得到了最好的学术训练。再加上他本人天赋异禀,由物理系转入,对自然科学一直保持着兴趣和关注,他的英文很好,还懂俄文、保加利亚文和法文等,真可谓文理兼通,学贯中西。这使得他在汉语语法和战国文字的研究上做出开拓性杰出贡献,成为享誉国内外的语言学家和古文字学家。


朱先生不仅自身学问好,还特别热爱教学,喜欢提携后辈,即使曾一度身为北大副校长,也从未放下教鞭。北大中文之所以在经历几十年学术断层,依然可以薪火不绝,人才辈出,是跟有像朱先生这样前辈大有关系的。


很幸运的是,在北大时,我还有机会聆听朱先生讲课。那是一次专业讲座,朱先生讲座的题目是“文字与文学”。朱先生从他最熟悉的文字学入手,讲到文献学,并进而讲到文字如何在阻碍或促进了文学的发生发展。短短两个小时,他将中文系三个专业都打通了,讲透了,让我有种醍醐灌顶的通透感,原来枯燥的学术,也可以如此有趣有味!我感觉他的功底太深厚了,并深感佩服。当时曾一度对学术生活产生了向往,惭愧自己决定不搞本专业是不是太可惜!


朱先生不仅学问好,人品佳,还兴趣广泛。在北大中文,大家谈起朱先生,更津津乐道是他唱京剧和昆曲的趣事。朱先生家中,常开私伙局,邀请一些票友共乐,丝竹弦乐不绝。为了唱戏,他教会了妻子唱。他们俩常常一个吹一个唱,真正的琴瑟和鸣,令人既享受又羡慕,这才是美好生活。而朱先生采摘校园紫罗兰,给夫人献花的浪漫故事,更是传遍了校园内外。


朱先生身上,有着中国传统文人的温润如玉,又有西方式的浪漫优雅,其学识、人品、风度,都臻于极致,这种融合中西古今所形成的民国学人特有的风范,真正令人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朱先生为代表的那些民国学人,对于北大中文人的影响,那是深重广远的。


教我们文字学的裘锡圭先生,是比朱德熙先生晚一辈的著名古文字学家。


裘先生出身于复旦大学,也是天赋异禀。在六十年代初,他二十多岁时即发表极有分量的有关古文字学方面的论文,震动学界,从而跻身于古文字学一流学者行列。裘先生功力深厚,治学严谨,深受前辈学者赏识。郭沫若、王力、胡厚宣、张政烺、朱德熙等著名学者,或对其考释文字的方法,或对其研究先秦、秦汉史,都有重大的影响。裘先生曾和朱德熙先生一起参加过望山楚墓竹简、曾侯乙墓文字资料、郭店楚墓竹简、银雀山汉墓竹简、马王堆汉墓帛书和尹湾汉墓简牍的整理考释工作,并随朱先生进入北大执教。

裘锡圭先生  图片来自网络


裘锡圭在古文字学和古史研究方面都很有建树。在八十年代,就已成为继老一辈学者之后,蜚声国内外学术界的知名学者。


裘先生教了我们一年的古文字学。裘先生跟朱先生的授课风格非常不同。他本人是个非常严肃严谨的学者,讲究无一字无来历,无半句空话废话。所以,上课上得也非常严肃,认真,细致,一丝不苟,有点照本宣科。喜欢者会非常享受他的专业和专注,不喜欢者,则会觉得沉闷无趣。而我当时则是属于后者,每每上裘先生的课,都有些痛苦,那些内容对我来说太专业太深奥了。不过,后来,听说他因故调离北大,重返复旦,又有些为北大可惜。尽管裘先生的授课方式,并不是大家都接受,但裘先生的学识水平,那真是没得说的。而他也为北大培养了一大批专业俊才,这其中就包括我的班主任老师,知名古文字学家李家浩先生。


汤一介先生的大名,恐怕很多非学界人士也都知晓。他是中国当代著名哲学家、国学大师、哲学史家、哲学教育家。汤先生子承父业,和父亲汤用彤先生共同筑建了魏晋玄学的理论构想。汤先生提出"内在超越",“三个一”,“和而不同”概念等,都具有世界性影响。汤先生主持了《儒藏》编纂工作,中国文化书院等,影响深远。 

汤一介先生  图片来自网络


我在校时,汤先生是哲学系的教授,当时开了一门佛学课,讲解《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我当时正对佛学感兴趣,就选修了。因此得以聆听汤先生教诲,并受益终身。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是大乘佛法教义的总纲,是佛学核心经典之一。此经文字虽短,总共只有260个字,但是言简义丰,词寡旨深,每一字每一句,都有特别的含义。因为中印之间的文化差异巨大,《心经》中很多概念,并没有对应的汉语,翻译者玄奘大师为了不失原意,大量采用音译法,所以,极为晦涩难懂。要真正读懂弄清,不仅要有上乘的汉语功力,还要懂得梵文巴利文,古印度文,希腊文,英文等多种语言。这没有相当广博深厚的学识,是无法做到的。


汤先生在讲解《心经》时,充分发挥他广博深厚的学问,对《心经》原文逐字逐句予以解读,一个字,一个词,都要结合当时的语境和背景,旁征博引各种版本,语言,注释,讲一整堂课,乃至几节课。260个字,讲了整整一个学期,可见汤先生用力之深,学问之博。


虽然最终,我对佛学依然是未进堂奥,但是,汤先生讲解的《心经》,还是给我产生了深刻印象,并终身难忘。让我由此对佛学的博大精深,对佛学对中国文化产生的广泛深邃的影响,也都有了深切的了解。我在深深敬佩汤先生学问之深厚的同时,也深深认识到了自己的贫乏和无知。汤先生让我知道了什么叫深不可测,什么叫做天高地厚。因为见识过像汤先生这样的学问大家,让我一生都保持着对学问的敬仰,一生都不敢癫狂自大。


汤一介先生在北大除了以学识广博深邃闻名,他和夫人伉俪情深比翼齐飞的故事,也是广为人道的。


“未名湖畔的两只小鸟,是普普通通、飞不高、也飞不远的一对。他们喜欢自由,却常常身陷牢笼;他们向往逍遥,但总有俗事缠身!现在,小鸟已变成老鸟,但他们依旧在绕湖同行。他们不过是两只小鸟,始终同行在未名湖畔。”


这是汤先生为两人共撰的《同行在未名湖畔的两只小鸟》一书序言中的一首小诗,是他们俩燕园浪漫的最好写照。


汤先生的夫人乐黛云先生也是北大知名教授,是中国比较文学开拓性人物,在中西文化交流方面举足轻重。汤乐两先生性格一个内敛,一个外向,一个国学底蕴深厚,一个国际视野开阔,两人性格互补,珠联璧合,携手共进,双峰并峙,世所罕见。而他们两人在几十年风风雨雨中,一生恩爱,不离不弃,也令世人敬仰。北大一直传说着当年汤先生因受迫害被关押在哲学楼,乐先生天天守在哲学楼前,坚持汤先生一日不下楼,她一日不撤离,直到他最终自由的故事。

汤一介、乐黛云先生  图片来自网络


而他们又都是古典音乐发烧友,一直在北大致力于传播古典音乐,亦是燕园佳话。


十分幸运的是,我也曾选修过乐先生的比较文学课,并多次听其讲座。乐先生是个激情澎湃的人,讲课非常富有激情,令人十分受感染。在我的日记中,至今还留下这样一句话:“下午听乐黛云的比较文学课,才仿佛进入文艺理论的门槛,那种充足的信息量是让人观止的”。


在我本专业授课老师中,给我留下最深最好印象的是金开诚先生。


金先生当年给我们上的课是《历史要籍介绍》。第一次见到金先生,我就被他的风采给迷住了。金先生一副标准的国字脸,戴着一副黑边眼镜。身穿深色对襟中式服,脚穿一双黑色布鞋。看起来极为儒雅高贵、气度非凡。而待他开始授课,我更是惊喜发现,他的非凡气度,不仅在外貌外表上,更是全方位的。


金先生上的这门课,原本是极为专业枯燥的,但他却将这门课上得极为生动激动人心,令我非常欢喜。金先生的思维和视野非常开阔。他在第一堂课时,并没有从专业本身开始,而主要是讲学习方法。他用当年最新的信息论、控制论等新颖理论,诠释如何开启这门古老的学科。然后,从文学到新闻再到古典文献到文艺心理学,多侧面多角度予以解读。汪洋恣肆,天马行空,令人脑洞大开。

金开诚先生  图片来自网络


金先生儒雅的外表下,又有一颗激情澎湃的心。有一次,他在给我们讲如何学习时,突然站起来在黑板写道:“艰难困苦,玉汝于成”。那八个字,写的真是龙飞凤舞,潇洒之极。金先生不仅学问好,是著名楚辞研究、文艺心理学专家,中国美学心理学方面的开拓者。他还是有名的书法家,是北大书法学会的会长。每次他上课时,看他在黑板上的板书,都是一种美的享受。那时,我们同学都是轮流上台帮老师擦黑板。每每轮到我上台时,看到金先生那些精妙的板书,非常不忍心擦去。


金先生在上课时,不仅仅是讲课,也常常教我们如何做人。我至今仍记得他对我们的忠告:劝你不要急于求成的人你不要听他的,他们所以这样说,一是因为他们确实取得了成绩,但不会总结;二是有的人没成绩而怕别人笑话。他告诉我们要成才需三个老师:热爱是最好的老师,成果是热爱的老师,不得不干也是学习的老师。他还讲了开放和封闭的辩证关系,指出只有在封闭系统完整的条件下,开放的信息才有益,才有生根的根基。他提出,成果是一个圆环套一个圆环,不可能是走几条平行路,而没经综合到最后得到成果。在研究中,学习不足则运用不足,只有成果显著,所学劲头也较大。


金先生的话,虽然当时我有些似懂非懂,但我一直印象深刻。唐代文豪韩愈在他的《师说》中说:“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作为一名老师,能做到其中一样,已经算是很了不起了,而金先生,可以说是三样都做到了,而且做得非常好。金先生,是我愿意心悦诚服真心实意叫他一辈子老师的人。


因身体需要休养调整,中场休息,连载暂停,下半场应该不会太久,谢谢关注。

“二湘空间”视频号开播了

欢迎扫码关注

作者简介:

侠非侠:六零后,现居广州,媒体人。1984--1988就读于北京大学中文系古典文献专业。爱读书,爱思考。奉行真知真见真实真人“四真”主义,虽常遭头破血流犹未悔。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本平台无关

点击阅读更多文章在疯姥爷的眼里见证那个时代
妙笔生花记:嘿,糖醋里脊,你怎么活了
那些我和方方共事的日子,众口铄金还是实话实说
侠非侠:北大的老先生们(13)
大家:黄永玉  刘瑜  苏童  野夫  严峰 杨振宁 樊锦诗   艾芬  林青霞  刀尔登
专辑:方方记录  方方读者日记  武汉故事  大家  时评  大学  疫情之后  人间事  万花筒  菊子  侠非侠  小草专辑 二湘专辑

文学的光亮·生活的实录

情感·家庭·职场·教育

关注“二湘的六维空间”

点击链接收看更多11维、九维好文


传道、授业、解惑
Modified on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