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美联储理事:银行业的未来

亚太未来研究 亚太未来研究
2024-09-16

编者按:本文发布于美联储网站,为美联储理事Michelle W. Bowman在西南银行研究生院第157届银行董事大会上的发言。亚太未来金融研究院摘取了部分发言进行了编译。





如下为演讲节选:

回顾银行业的未来,今天我们发现自己正处于银行体系演变的一个有趣的时刻。一些传统风险(如利率风险和流动性风险)已成为银行和监管机构更关注的问题,而网络安全和欺诈等其他风险则在不断发展并带来挑战。当然,银行监管和拟议的改革对银行体系的重要要素施加了压力,影响了银行的规模和活动。与此同时,我看到了银行继续支持其社区并寻找新的创新方式来提供金融产品和服务的重要机会和迫切需求。


银行家和监管机构都必须考虑这些动态以及它们将如何影响银行体系的未来,包括安全性和稳健性、美国金融稳定、银行在美国金融体系中的未来角色,以及我们今天的行动如何产生长期后果。


自满风险


银行有义务管理所有重大风险,但我们看到,即使存在传统风险(例如利率和流动性风险),但长期的市场平静也会使银行家和监管机构陷入自满状态,例如2008年金融危机后长期低利率之后的平静期。


通常,这种自满情绪源于错误的假设,这些假设随着时间的推移被证明是不准确的。例如,在2008年金融危机之前,人们不切实际地期望住房价值将继续升值。那些依赖这种期望的人做出了从长远来看被证明是不明智的选择,导致了严重的经济后果。同样,2008年后金融危机时期遗留下来的持续低利率导致一些人追逐其证券投资组合的收益率,过度投资于固定利率的长期证券,认为长期利率将永久保持在低位。监管机构虽然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意识到并开始关注这些风险,但在采取强有力、积极主动的行动方面却迟迟没有动作,无论是在2008年金融危机之前,还是在2023年春季银行业压力之前。


在每一种情况下,错误的假设都会导致自满,导致无法适当地识别风险的早期迹象,这些迹象最终给银行体系和更广泛的经济带来了压力。但是,我们如何保护银行体系免受自满带来的风险呢?对于银行家来说,我认为这需要不断关注传统和新兴风险。需要明确的是,许多银行家每天都有这种心态;他们了解借款人和社区,并持续监控传统和新兴风险,并管理这些风险。


在许多方面,自满可能导致忽视风险,即使是在所有银行管理中普遍存在的事项,如更迭计划和信息技术管理。我们知道,许多银行,尤其是农村市场的银行,在规划有效的领导层更迭时面临着重大挑战。如果没有适当的更迭计划,银行通常唯一的选择是出售给竞争对手或停止运营,这两者都可能损害银行的当地社区。如果银行未能投入足够的资源来维护和更新系统,或者如果银行未能适当地集成和更新遗留系统,例如在银行收购或合并之后,即使是信息技术的管理也可能带来重大风险。


对于监管机构来说,解决自满情绪的办法是始终如一地关注潜伏的风险,并在发现问题时采取适当的有力应对措施。自满并不总是疏忽的产物,也可能是由于优先级错误而产生的,例如当监管机构只关注与法定任务和关键责任领域相关的风险时。这种错定的优先级可能会增加监管机构忽视需要更直接关注的领域的风险。


有时,熟悉的风险会以新的方式出现。拥有集中的单线业务模式和经历快速增长都是持续生存能力的众所周知的风险,尽管具体情况可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在2023年的银行业压力期间,几家经历特别严重压力的银行存在集中敞口或单线业务模式,例如,对加密资产行业的客户敞口很大。


监管问题的周期性本身就给监管机构带来了挑战。随着时间的流逝,随着劳动力老龄化而来的审查员流失和退休侵蚀了机构的知识、专业知识和经验,使得对长期风险的适当关注变得更加困难。


当我们展望银行业的未来时,我们应该考虑银行体系的动态性质,知道我们必须果断地识别已知和新出现的风险,并灵活地应对它们,同时牢记看似已经消失的风险可能只是在冬眠。


当然,即使我们坚持不懈地关注影响银行体系的已知风险——信用风险、利率风险、流动性风险、网络风险等——我们也知道,随着银行体系的发展,风险也在不断发展。尽管银行系统的变化是持续的,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许多银行服务仍然保持相对相似。纸质支票的使用虽然在许多方面对消费者有帮助,但已重新成为欺诈风险增加的根源。自动柜员机(ATM)和电子银行的出现为银行开辟了新的途径,为客户带来便利,但也为犯罪分子提供了攻击银行基础设施的新机会。允许州际银行业蓬勃发展的法律和监管变化,也从根本上改变了银行业的构成,在银行利用整合机会时带来了更高的规模效率,但也给一些银行模式带来了压力——也许反常地导致一些地理和社会经济地区当地银行选择的减少。


当然,最近的变化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多的服务选择,包括对美国支付系统的改进。最近对实时支付服务的增强使它们更广泛地可用。但随着这种增长而来的是额外的风险,包括检测和预防欺诈的能力受到限制。银行也越来越依赖与第三方的重要关系,包括通过“银行即服务”安排向客户提供服务的服务提供商和合作伙伴。随着第三方关系继续在银行体系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它们为必须管理的风险提供了另一种新的途径。


新出现的风险往往出现在我们在一些银行董事和管理层中看到的新思维方式的背景下。这种心态通常与科技公司的文化有关——一种“快速行动,打破常规”的理念,可能与审慎的银行业务不相容。与初创企业文化相比,审慎的银行业务需要对新的商业模式采取谨慎的态度,承认和尊重在受监管的行业中运营,以及适当程度的专业知识和监管。融合这些理念——在竞争日益激烈的银行业中创新的需要,以及在高度监管的银行体系中适当地进行管理和董事会监督的需要——可能很困难,但对长期成功至关重要。拥有适当的专业知识来从事银行内部的新活动可能特别具有挑战性,因为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似乎不断出现,这些新技术有可能改变银行业。虽然银行业的创新很重要,但银行可能难以吸引相关专家。但是,随着新技术的潜力而来的是,我们肩负着重大责任,要确保它们在银行环境中被引入时得到充分的理解、良好的管理和适当的使用。银行系统不是一个不受监管的培养皿。


鉴于这些不断变化的风险,监管机构在确保银行体系安全无虞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临界点问题上,监管机构必须考虑如何支持银行灵活地提供新服务和应对新的和不断变化的风险,以及如何适当地识别、监督和监管这些风险所涉及的许多权衡。在我看来,面对银行体系的变化,监管机构最重要的角色之一是支持负责任的创新,因为银行向社区和客户提供信贷。在此过程中,他们必须为受监管机构提供明确的指导,以帮助促进有效的风险管理,并支持安全和稳健。对监管机构来说,“初创”心态可能是一个特殊的挑战,因为传统的监管信息在传达给不习惯与审查员互动或不熟悉在受监管行业经营业务的董事和银行管理层时可能不会产生共鸣。在这些情况下,监管机构必须进行清晰的沟通,以确保银行领导层理解并认识到安全和稳健必须始终是关键优先事项。请求宽恕而不是许可的方法与银行系统不相容。


监管机构和银行都没有能力预测未来,但当我们回顾银行体系的重大结构性转变时,其中许多长期趋势是可以预见的。当我们从风险和机遇的角度考虑这些持续的演变时,我们必须记住银行在向消费者和企业(包括中小企业)提供信贷方面的基本作用。


监管动态和监管边界


今年早些时候,我分享了三项决议,这些决议将指导我来年及以后的监管方法:


  1. 在制定法规和进行监督检查时,在履行监管职责时优先考虑安全性和稳健性;


  2. 重申我们对定制的承诺;


  3. 提高监管期望的透明度。


我仍然相信,遵守这些原则将有助于加强银行的安全性和稳健性。


在某种程度上,这些优先事项侧重于监管和监督的“方式”——我们如何参与监管的优先次序,我们如何做出政策决策,以及我们如何与受监管的机构和公众接触。当然,另一个同样重要的考虑因素——与监管机构和银行经营者有关——是“为什么”,即在履行这些职责时应牢记目标和目的。对监管和规制影响(银行监管框架变化的预期和意外后果)的认识必须成为监管过程的基础。


政策制定者经常承认,银行的多样性——规模、地点和活动各不相同——有助于银行体系的实力。正如我过去所指出的,研究结果支持这一观点。银行业改革导致过度监管,或与风险不匹配的过度合规负担,可能会威胁到银行体系,进而威胁到美国经济。风险的周期性,以及认为监管框架的根本性转变是唯一的解决办法,往往会导致监管方法和金融体系的不稳定。有针对性的变革——确保持续关注长期公认的风险和灵活应对新出现的风险的变革——通常可以更有效地永久解决这些问题。我不羡慕那些不得不应对监管鞭挞的银行家。建立一个一致的框架来应对监管风险,一个通过共识和分析得到广泛支持的框架,通常比监管摇摆更明显能提高安全性和稳健性。


随着银行角色的不断演变,我们必须继续提出有关监管框架运作的难题,以及它是否需要调整:我们如何定义“社区银行”,以便根据风险调整监管;监管悬崖效应会带来什么影响,例如巴塞尔协议III残局下的监管资本门槛和长期债务提案,其中资产规模为1000亿美元,这是一条新的、鲜明的线?监管提案是否会有效影响某些机构的生存能力,特别是那些在监管门槛附近的机构?这些规模较小的机构的流失对信贷可用性和定价意味着什么?在所有这些政策决定中,银行绝不能成为被动的观察者。他们必须确保监管机构和政策制定者认识到并理解其重要作用以及经过深思熟虑的变革的影响,以确保其在未来的可行性。


当然,虽然我们通常认为银行体系是由“监管边界”定义的——一条区分受直接监管的机构和不受直接监管的机构的界限——但这条线在某种程度上使我们看不到我们在塑造监管框架时必须考虑的一些重要和意想不到的后果。银行是更大的金融体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金融风险,包括金融稳定风险,并非银行所独有。例如,我们知道,资本成本不仅影响银行提供的金融服务的定价,还影响活动发生的地方,无论是在监管范围内,还是在非银行实体和影子银行系统中。我担心风险会越过这条线,以及它对美国金融体系的稳定意味着什么。但我特别担心的是,有意的监管行动实际上将活动推向了非银行金融体系。在我看来,这种结构性动态——活动发生在哪里以及这些选择如何受到监管的影响——是银行自己必须关注的问题,因为从长远来看,它将影响他们对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做出的每一个决定。


虽然监管选择可能会影响监管边界的范围,但这些选择也有助于减轻区分受监管银行和其他公司之间的风险流动。监管机构通常通过关注受监管的银行、促进银行对合作伙伴的前期尽职调查、监控这些关系的风险,以及对银行本身出现的问题负责来应对金融体系中的风险。一个可能未被充分利用的工具可用于解决这些风险,即根据《银行服务公司法》授予银行监管机构权力,对第三方服务提供商进行监管。 以这种方式更好地将监管注意力与风险源保持一致,可能是解决监管边界风险的更有效的机制。


结束语


最后,再次感谢西南银行研究生院邀请我讨论对银行业未来的看法。银行管理层和董事在为不可预测的未来做准备方面面临重大挑战,未来将受到新出现的风险、新的商业机会、监管行动以及银行无法直接控制的许多其他因素的影响。虽然我所强调的这些因素没有——也不可能——提供未来的路线图,但它们确实提供了一种思考银行业长期挑战和机遇的不同方式,这种观点可能对银行董事、银行家甚至监管机构都有帮助。

END



往期推荐 

// 1

美国CFTC:建立金融领域AI应用监管框架

// 2

欧洲监管当局:加强对BigTech金融活动的监控

// 3

韩国金服委建议修订电子金融服务监管条例

// 4

美联储官员:银行资本改革前进的方向



【反侵权声明】

亚太未来金融研究院原创作品屡遭侵权,为维护合法权益,特发表以下声明:

1、一些客户端,未经授权转载我院原创作品,是严重的著作权侵权行为,我院予以谴责及警告,并保留依法追诉的权利;

2、我院严正声明:不得在未注明出处,未取得本公众号授权的情况下对我院翻译、研究的内容进行全部或部分内容截取转载。


温馨提示:现“订阅号”已开通公众号置顶功能,广大读者可点开“亚太未来金融研究院”公众号,点击“星标或置顶公众号”,即可将“亚太未来金融研究院”置顶,以便方便您随时浏览本公众号的最新动态并查阅相关信息。


关于我们

亚太未来金融研究院(Asia-Pacific Future Financial Research Institute,简称AFF)由多家领先的金融机构、FinTech公司、学院等共同发起,并与17名联合学术发起人共同组建。

机构发展

2018年,亚太未来金融研究院携手深圳市金融局、中国支付清算协会共同推动,在深圳市金融局和福田区的大力支持下,成立深圳未来金融研究院、深圳未来金融监管科技研究院。

国际合作

2019年5月11日,亚太未来金融研究院与新加坡金融管理局签署《FinTech合作协议》。这是新加坡金管局继2018年与中国人民银行、中国证监会签署合作函后,与中国主体签署的第三份合作协议。


微信号:apffri

电话:010-66214100

邮箱:apffri@126.com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亚太未来研究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