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社会时事

“常熟模式”,佑护全球小微湿地!

i常熟 i常熟 2022-11-15


11月13日

《湿地公约》第十四届缔约方大会

正式落下帷幕



大会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在主会场中国武汉和分会场瑞士日内瓦同时举行。会议期间共通过21项决议,其中以常熟经验为蓝本的《加强小微湿地保护和管理》等3项决议获得通过,展现出中国在湿地保护方面的强大引领力。



常熟经验

全球推广

《加强小微湿地保护和管理》

以常熟湿地建设为蓝本

由南京大学常熟生态研究院起草

展现出的中国智慧和常熟经验

将为全球推进小微湿地保护

提供强大助力



01

中国,领先世界!


11月8日,在日内瓦分会场的大会全会上,南京大学常熟生态研究院院长安树青作为决议起草人,代表中国就关于“加强小微湿地保护和管理”的决议草案进行了发言说明,并将常熟小微湿地保护工作作为参考案例进行了介绍。



作为全球范围内率先

开展小微湿地建设工作的城市

常熟与这份决议有着密切联系

01 

自2014年起,南京大学常熟生态研究院就开始在常熟全市范围内开展小微湿地建设工作,通过基于泥仓溇等乡村湿地的保护管理和合理利用实践,创立了农业生产、农村生活与生态保护“三生融合”的可持续发展模式。多年实践,常熟为该领域的技术集成和经验积累做出了大量贡献。


02 

2016年,在常熟举办的第十届国际湿地大会上,南京大学常熟生态研究院提出了基于小微湿地的湿地乡村“三生融合”模式。

在此基础上,中国于2018年向《湿地公约》第十三届缔约方大会提交了《小微湿地保护与管理》决议草案,这是自1992年我国加入《湿地公约》后首次提交并顺利通过决议草案,常熟也受邀分享了全市小微湿地实践经验。


03 

2019年,国家林草局《关于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规划的实施意见》提出,大力推进乡村小微湿地保护建设,出台乡村小微湿地保护和修复标准,并在常熟举办全国首届小微湿地研讨班。



《加强小微湿地保护和管理》意在呼吁缔约方加强对小微湿地的认识与了解,为保护小微湿地凝聚起全球共识,进一步推进小微湿地保护全球行动。



南京大学常熟生态研究院院长 安树青

此次决议的通过,不仅是对我国履约30年来湿地保护成效的认可,更是对未来我国发展湿地事业的激励。今后,南京大学常熟生态研究院将继续致力于“总结常熟模式、强化全国服务、步入国际舞台”的理念,积极开展小微湿地保护工作,谱写小微湿地事业新篇章。



此外,在武汉主会场

南京大学常熟生态研究院

还参与举办了多场边会论坛

多形式介绍常熟小微湿地保护工作


小微湿地保护管理与合理利用研讨会
11月10日 · 武汉

《乡村小微湿地保护修复与合理利用模式研究》揭幕发布,以常熟市董浜镇泥仓溇湿地公园为案例,分享了中国乡村小微湿地保护修复模式区域。

《湿地保护的东方智慧》分论坛


11月12日 · 武汉

《理水善业——湿地保护中国智慧》揭幕发布,详细阐述了常熟作为国际湿地城市的全域建设模式,向全球展示常熟湿地保护的东方智慧。



02

世界,点赞常熟!



线上线下

多国人士点赞中国湿地保护成就

小微湿地保护的“常熟方案”

也被多次提及



//

国家林草局湿地管理司
一级巡视员 程良


程良肯定了南京大学常熟生态研究院为全球小微湿地保护与管理贡献的中国方案。同时,他表示湿地司将继续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湿地保护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统筹抓好湿地各项重点工作,谱写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的湿地新篇章。


//

美国塔夫茨大学全球发展与环境研究所
访问学者吉利安·戴维斯


吉利安·戴维斯曾于2016年在常熟参观了当地的一些湿地。在那里,她看到湿地保护改善了水质和卫生条件,造福于当地人民,也有助于气候保护,这位湿地研究专家表示这一局面“非常令人欣慰”。



春日的公园青荇,夏日的田田荷塘

秋日的江畔芦苇,冬日的洲滩水鸟


“江南水乡”和“七溪流水

在常熟的浪漫叠加

造就了万鸟翔集的“湿地之城”


这片亲水、乐水的土地

也一直深谙和湿地的和谐相处之道

01常熟,是首个独立举办湿地大会的亚洲国家城市

02常熟,是全球第一批国际湿地城市


03常熟湿地,堪称候鸟界的“马尔代夫”,大大提升了城市的生物多样性。

▲震旦鸦雀,素有“鸟中熊猫”之称

▲池鹭

▲伯劳

▲卷羽鹈鹕


04常熟,曾先后获得“国际花园城市”“国家生态城市”“国家园林城市”等称号


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实施尚湖退塘还湿、退田还湖工程以来,常熟持之以恒地推进湿地生态保护恢复与合理利用,相继实施沙家浜、昆承湖、南湖等重大湿地生态修复工程,广泛推进乡村小微湿地建设。



近年来,常熟紧紧围绕“一岛一湾一江滩”工作部署,优化铁黄沙半岛、螺蛳湾生态湿地、田园江滩等沿江区域生态环境,重点在沿江一公里范围内持续开展了长江环境大整治环保大提升行动、“净化、绿化、美化”三化行动和沿江环境整治五大专项行动,逐步建立了全岸线常态化监管机制。



在长期的湿地保护和修复过程中

常熟坚持通过大自然本身的力量

探寻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最优解”

从抢救性保护迈向全面保护

常熟已然走在了全国前列



目前,全市湿地总面积为29921公顷,自然湿地保护率65.3%,形成以长江为主的200平方公里沿江生态经济圈,以虞山、尚湖湿地为主的100平方公里生态核心圈,以沙家浜、南湖、昆承湖湿地为主的100平方公里生态涵养圈的生态布局。




驰而不息、久久为功

珍爱湿地、守护未来

常熟将继续深化认识、加强合作

不断推进全市域、多层次、多维度

的湿地保护

为谱写全球湿地保护新篇章

贡献常熟力量!




常熟市融媒体中心出品

融媒记者 | 徐雪婷 蒋唯一

融媒编辑 | 蒋唯一

特别感谢 | 南京大学常熟生态研究院

责任编辑 | 王潇彬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