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12月经济数据点评及债市分析】基本面企稳,政策面呈现微妙变化

明明 明晰笔谈 2023-01-18

丨明明债券研究团队

核心观点

2022年中国经济顶住了压力,全年GDP实现3%的同比增长,经济基本面在去年底到今年初呈现出企稳复苏的势头,从高频数据来看,1月份经济修复状况亦好于前期市场预期。与基本面回暖对应的是政策面的微妙变化。近期地方两会制定的经济预期目标偏保守,央行1月份的货币政策操作也比市场预期要保守一些,政策刺激的紧迫性有所下降。对于债券市场而言,调整过后经济修复的预期逐步被市场price in,政策刺激力度反而面临不及预期的风险,2.9%以上的利率点位已经具备了一定配置价值。

事项:2023年1月17日,国家统计局发布2022年主要经济指标。经初步核算,全年国内生产总值1210207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3.0%。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4.1%;第二产业增长3.8%;第三产业增长2.3%。分季度看,一到四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分别同比增长4.8%、0.4%、3.9%和2.9%。从环比看,四季度国内生产总值与三季度持平。

基本面企稳,政策面呈现微妙变化。2022年中国经济顶住了压力,全年GDP实现3%的同比增长,四季度经济好于市场预期,很大程度上提振了市场主体信心,也为2023年经济整体好转打下坚实的基础。与基本面回暖相对应的是近期政策面的微妙变化。根据近期各省两会制定的经济预期目标,多数省份2023年预期目标较2022年持平或有所下调。经济占比较大的省市中,上海GDP增速目标为5.5%,与2022年持平,而北京、广东、江苏、山东均比2022年低0.5个百分点。在四季度经济数据表现相对平稳,一季度高频数据快速改善的情况下,央行1月份的货币政策操作也比市场预期要保守一些。

工业:同比增速收窄,疫情影响已过峰,工业产需将逐步回暖。12月份工业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速为1.3%,自10月以来连续下行三个月,季调环比增速为0.06%。在疫情影响下,12月需求回落、人员到岗以及物流配送等因素均使得工业增长相对较为疲软,这一点从12月PMI数据中也可以得到体现。从高频数据来看,高炉开工率、PTA开工率等指标已越过低位,初现上升趋势,意味着疫情高峰带来的产需回落已经结束。预计随着复工复产的有序进行,工业生产将恢复常态,一揽子政策和接续措施将继续支撑工业生产和需求的回暖并逐步恢复走强。

消费和服务业:社零、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降幅有所收窄。12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降幅缩小4.1个百分点至1.8%,其中,商品零售同比降幅由上月5.6%缩小至0.1%;受疫情感染高峰影响,餐饮收入同比降幅扩大至14.1%。12月社零季调环比增速录得-0.14%。12月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下降0.8%,降幅比上月收窄1.1个百分点。随着政策优化措施落地后疫情感染高峰的结束、春节的临近以及后续各地消费刺激政策的出台,预期消费、服务需求将延续回暖。从重点城市的地铁客运量高频指标来看,其1月份的回升斜率与去年6月非常相似。以此推断,今年一季度的社零两年平均增速就有可能会回到3%以上。

投资:基建、制造业投资持续增长,地产投资下滑幅度收窄。12月基建投资同比增长10.4%,增幅小幅收窄。随着中央定调积极的财政政策,预计今年的专项债发行规模仍将处于高位,对基建投资继续形成支撑。12月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7.4%,在高基数的情况下仍然走强,并持续受益于设备更新改造政策以及制造业中长期贷款投放的扩大,预计年初仍将保持较高的增长水平。

地产:政策效果逐步显现,一季度末到二季度地产销售增速或显著反弹。12月地产投资下滑趋势放缓,同比降幅收窄7.7个百分点至12.2%,销售额同比下滑27.7%,降幅比11月缩小4.5个百分点。2022年末,政策的效果开始显现,从央行、银保监会发布十六条新政到证监会支持房企股权融资“第三支箭”正式发布,部分地产企业融资功能的修复将逐渐开始。随着疫情冲击的减弱以及利好政策的刺激,今年地产销售或将逐步复苏,一季度末到二季度可能是复苏斜率较高的时点。

就业:疫情冲击缓解,失业率有所回落12月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5%,比11月下降0.2pct,31个大城市城镇调查失业率为6.1%,比11月下降0.6pct,16—24岁青年人失业率为16.7%,比11月下降0.6pct。

债市策略:2022年中国经济顶住了压力,全年GDP实现3%的同比增长,经济基本面在去年底到今年初呈现出企稳复苏的势头,从高频数据来看,1月份经济修复状况亦好于前期市场预期。与基本面回暖对应的是政策面的微妙变化。近期地方两会制定的经济预期目标偏保守,央行1月份的货币政策操作也比市场预期要保守一些,政策刺激的紧迫性有所下降。对于债券市场而言,调整过后经济修复的预期逐步被市场price in,政策刺激力度反而面临不及预期的风险,2.9%以上的利率点位已经具备了一定配置价值。

正文

图表附录

中信证券明明研究团队

本文节选自中信证券研究部已于2023年1月17日发布的《2022年12月经济数据点评及债市分析——基本面企稳,政策面呈现微妙变化》报告,具体分析内容(包括相关风险提示、披露信息等)请详见报告。若因对报告的摘编而产生歧义,应以报告发布当日的完整内容为准。
本资料所载的证券市场研究信息是由中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信证券”)的研究部编写。中信证券研究部定位为面向专业机构投资者的卖方研究团队。通过微信形式制作的本资料仅面向中信证券客户中的金融机构专业投资者,请勿对本资料进行任何形式的转发行为。中信证券不因任何订阅本公众号的行为而将订阅人视为中信证券的客户。若您并非中信证券客户中的金融机构专业投资者,为保证服务质量、控制投资风险,应首先联系中信证券机构销售服务部门或经纪业务系统的客户经理,完成投资者适当性匹配,并充分了解该项服务的性质、特点、使用的注意事项以及若不当使用可能会带来的风险或损失,在此之前,请勿订阅、接收或使用本订阅号中的信息。本资料难以设置访问权限,若给您造成不便,还请见谅!感谢您给予的理解和配合。若有任何疑问,敬请发送邮件至信箱kehu@citics.com。


重要声明:
本资料定位为“投资信息参考服务”,而非具体的“投资决策服务”,并不涉及对具体证券或金融工具在具体价位、具体时点、具体市场表现的判断。需特别关注的是(1)本资料的接收者应当仔细阅读所附的各项声明、信息披露事项及风险提示,关注相关的分析、预测能够成立的关键假设条件,关注投资评级和证券目标价格的预测时间周期,并准确理解投资评级的含义。(2)本资料所载的信息来源被认为是可靠的,但是中信证券不保证其准确性或完整,同时其相关的分析意见及推测可能会根据中信证券研究部后续发布的证券研究报告在不发出通知的情形下做出更改,也可能会因为使用不同的假设和标准、采用不同观点和分析方法而与中信证券其它业务部门、单位或附属机构在制作类似的其他材料时所给出的意见不同或者相反。(3)投资者在进行具体投资决策前,还须结合自身风险偏好、资金特点等具体情况并配合包括“选股”、“择时”分析在内的各种其它辅助分析手段形成自主决策。为避免对本资料所涉及的研究方法、投资评级、目标价格等内容产生理解上的歧义,进而造成投资损失,在必要时应寻求专业投资顾问的指导。(4)上述列示的风险事项并未囊括不当使用本资料所涉及的全部风险。投资者不应单纯依靠所接收的相关信息而取代自身的独立判断,须充分了解各类投资风险,自主作出投资决策并自行承担投资风险。
本订阅号中的所有资料版权均属中信证券。不得以任何方式修改、发送或复制本订阅号中的内容。除经中信证券认可的情况外,其他一切转载行为均属违法。版权所有,违者必究。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