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从食物入手,写成长的事 | 孩子们的创作

三明治 三明治儿童创意写作
2024-10-01

『食物』是一条成长线索,寄托着我们的喜好、习惯、情绪和回忆。食物也不只与滋味相关,对孩子来说,成长路上陪伴ta们的人、经历的事,也会藉由食物,在味蕾上烙印,让ta们念念不忘。


在三明治的工作坊,孩子们被鼓励,去打捞、去分享、去书写带有ta们独特感受的食物往事。以下三篇作品,均出自十多岁的孩子,ta们从日常食物入手,讲述成长的故事。(往期孩子们的创作中,还书写了那些叫人厌恶的食物滋味,点击阅读:写食物,孩子们可以写什么?


也欢迎孩子们寒假和我们一起在『人间滋味』工作坊借由食物书写自我。(文末可查看工作坊详情及报名方式。)



01

王馨云 12岁


小时候,我不爱吃『螃蟹』,总觉得它有怪味,长得也奇怪,就像童话里的大怪兽一样,长了一些可怕的刺,还有一对尖尖的、毛茸茸的大钳子,而且还长了一双奇怪的眼睛,像蜗牛的触角一样,可怕极了。吃起来也极其残忍,外婆剥的时候我都不敢去看,可还是听得到扒开它的壳、剪下它的腿时“咔吧咔吧”骨头碎裂的声音,一张开眼,就看到它被四分五裂了。它有一种淡淡的、几乎感觉不到的咸味,等于没有味道,我就是不爱吃。


但现在,我一个人就能吃两只。我还是喜欢吃清蒸的。那种酱烧的好吃,但吃完以后要洗手,有时还洗不干净,在纸上按下了几个手印。清蒸的还可以和生姜一起吃,我主要是爱吃生姜,那种带一点辣的酸味,再加上海鲜的味,就太完美了。


但是,螃蟹的壳还是喜欢长刺,以至于有一次把我的手给划了一道口子,虽然没有出血,可非常痛。后来我再也不剥了,全都交给外婆,虽然这只是我为自己懒得剥而找的借口,但外婆每次都信。外婆还有高级工具,小刀、剪刀等,她不让我动这些工具,她都会用上。而我要把指甲抠得快变成两半,才能把壳给弄出来,那些腿像被胶水粘住了一样。所以没人给我剥时,我就干脆不吃了。



02

高亦琳 13岁


很小很小的时候,我随姥姥姥爷在东北住过一段时间,那时『烀土豆茄子』可谓是顿顿都有的主角。每次我都会配着黄豆酱吃,姥姥会配一根葱,热气腾腾的一碗,土豆被掰开时还会有袅袅炊烟,吃一口到嘴里,又烫又香。看着大块头的土豆,在嘴里其实立刻就化成沙了。茄子倒没有土豆那么张扬,不冒什么热气,但是扒开后, 总归是要“显示”一下自己的,热气朝上飘,汁水朝下流。别以为它汁水流完了,放到嘴里时,软糯香甜的口感中还会掺杂着微微发甜的汁水。小时候一直认为这就是“满汉全席”,毕竟土豆茄子是姥姥姥爷种的,饭菜皆出自他们的劳动。


大一些后, 对这道菜的看法有些异样了。由于小时候一直吃,不知不觉腻了,不吃烀土豆了,茄子则更加极端,无论怎么做,我都会对着它摇头了。


小时候吃东西狼吞虎咽,还没把味道尝全就咽了,这个特点,在吃『豆角炒土豆』时就成为了优势,豆角的咸吃不出来,只吃得到调味的香。如果说我现在完全不吃『豆角炒土豆』的话,那属实有些偏激。作为姥姥的拿手菜之一,我到现在为止也还是喜欢吃这道菜中的土豆。炖的土豆外面被浓稠鲜香的酱汁包裹着,用筷子把土豆掐开,在灯光照射下的土豆细沙亮晶晶的,既不粘喉咙也不粘牙。(文章为节选)



03

黄博彬 14岁


上海封城之前,妈妈在网上买了三罐午餐肉,几天之后,午餐肉到了。我问妈妈:“怎么只买了三罐啊,而且这些罐子那么小。”她说:“午餐肉是垃圾食品,只要我们还能吃到新鲜的肉,绝对不会吃午餐肉!”


4月18日前后,我们实在买不到肉,只能吃掉一罐“垃圾食品”。我们的吃法很奇特,居然是『午餐肉火锅』。我们拿出了平时用来煮火锅的电磁炉和锅,用娃娃菜汤做汤底。这些娃娃菜都是封城之前囤的,它们的保质期很长,所以能保存到那时候。一段时间后,再把午餐肉切成片,放到锅里,煮一会儿就能吃了。煮完午餐肉,我们又煮了几只鸡蛋。在封城期间,一碗饭、一块午餐肉、一只鸡蛋、一些娃娃菜,也是一顿丰盛的晚餐。


相比第二种吃法,第一种吃法是很正常的。有一次中午,爸爸妈妈来不及做午饭,又没法点外卖,只能做一顿简单又快速的午餐。刚好那时候我们买到了丝瓜,于是爸爸就把丝瓜和午餐肉切成小块,放进锅里炒,做成了一道『午餐肉炒丝瓜』。这道菜听起来很奇怪,但实际上也没有那么难吃。


妈妈认为封城不会很快结束,所以又抢购了三大罐午餐肉。午餐肉送到的时候,我们已经能买到新鲜的肉了,不过只能买到一点,于是妈妈发明了『午餐肉夹鸡蛋』。把两片午餐肉和一只鸡蛋煎熟,用午餐肉夹着鸡蛋,在上面涂一些番茄酱,『午餐肉夹鸡蛋』就做好了。


封城结束了,为了消耗掉这些午餐肉,妈妈又想出了许多吃法,比如『午餐肉煮面』、『午餐肉番茄炒蛋』等……




🌶️🌽🍆


欢迎孩子们寒假和我们一起

『人间滋味』工作坊

借由食物书写自我


 一起来尝人间滋味!


适合年级

G5-G6


工作坊亮点

在这个工作坊,孩子们将重新发现日常的食物。在吃喝中,感知个人情绪,捕捉富有感情的日常故事;更有机会透过食物,观察身边的人物、趣事,体会不同时代“吃”的差异,借由饮食,记录特定的生活时期,感知家乡风土,走进城市生活烟火气。


工作坊内容

1、立足名家的吃喝之作,从汪曾祺、王安忆,到费雪、扶霞,在阅读中打通感官,理解书写食物的多个维度,学会在日常中捕捉有关“吃”的细节;

2、从食物出发,挖掘自身记忆,在讨论中,解读与“吃”相关的情感、场所、人物,体会“饮食”在味觉滋味以外的文化意涵;

3、写作任务将与亲身体验紧密相连,在实地观察和实践中拓展有关饮食的书写素材库。


工作坊时间

(共2周,10次,共20小时)


线下工作坊

1/22-2/02 9:30-11:30



报名方式


  • 如果您是我们的老会员可咨询自己的阅读导师。

  • 如果您是我们的新朋友,请扫描二维码,添加小中老师咨询。






📖🌲✍️

更多寒假专题工作坊正在招募

欢迎孩子们一起来

创造独一无二的作品

点击下方图片,了解详情


当我们谈论漫画时,我们该谈些什么|适合2-3年级的漫画创作工作坊

日常如此,不妨以故事收留|适合2-4年级的冬日写作工作坊

循着古人的脚步,走当代人的人生之旅|适合2-6年级的古文工作坊

寒假工作坊开始招募啦!近40个主题任你挑选!|适合6-14岁的孩子们




以下阅读更多

均是三明治工作坊中孩子们的创作

点击阅读TA们的故事


二年级的孩子如何书写“我”?

小狗用舌头舔了舔我的脸,仿佛在安慰我

牛魔王,你在积雷山与玉面狐狸过得可好?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三明治儿童创意写作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