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见过把屎做成奖杯的奖项么?丨BB IN

2017-05-13 B哥 BB姬






今天有一个新的节目推出

是我们年纪最小的软妹子做的电台

就在下面第三条

希望大家会喜欢哦~~



考虑了很久,还是决定稍稍写一写游戏公司的一些小故事,一方面帮助大家了解一些游戏常识,另一方面也可以表明我们的态度。


居然会有人觉得我们洗白腾讯


有读者问我们是不是对腾讯有偏见,总是抓着黑。


我真的懒得再放这张图了


其实并不是偏见,在这个黑腾讯就是政治正确的年代,我们只是说了一些当年它在资本积累时所做过的一些事情。



同样昨天的文章也不是想要给腾讯洗白,也只是说了一些游戏史上的往事。


仅此而已。


无意于太高谁贬低谁,大家在直抒胸臆的时候,不妨先看看我们说的例证~


而今天我讲的这家公司,同样不是因为我想黑它,而是有些事情在游戏史上留下的痕迹永远无法抹去。

 

 




BGM:Zombies on Your Lawn

 


不知道你们有没有听过这样一个奖项——金大便奖(Golden Poo),这个在美国有相当影响力的奖项,用来颁给“全美最差公司”。


非常好的融入了LOGO


在2013年的全美最差公司评选中,EA以78%的得票率碾压了美国银行,成功的卫冕了这个很有“味道”的奖项。

 

是的,2012年也是它。


今年屎的更加出色了呢~


虽然EA是一个美国游戏巨头,不过我相信许多国内玩家对这些公司旗下的游戏并不是非常明确,所以做一个简单的科普。


大家或许曾经玩过,或者听说过的FIFA足球系列模拟人生系列,泰坦陨落系列,战地系列,极品飞车系列等等,都属于EA旗下的作品。




作为一个成立于1982年的老牌游戏巨头,旗下知名的游戏实在是数不胜数,同样对游戏业界的贡献也是不可抹杀。

 

但是今天我显然不是来吹EA的,而是来说说这个公司为什么能连续两年被授予金翔奖。



从几个角度来讲讲吧,或许不够全面,也欢迎大家在留言里帮忙补充~



唯利是图,资本为王


在2009年,彼时的我还是个只记得暴雪西木网易腾讯等寥寥几个游戏公司的小白,在进入大学以后,被室友安利了一款游戏——《植物大战僵尸》



本来我觉得这种画风的游戏我怎么可能会玩?

 

结果在一次宿舍停电时,我开始接触这个游戏,然后就一发不可收拾。也得知这个游戏曾经在圈内引起不小的轰动。


我当时相当沉迷


时隔四年,得知《植物大战僵尸2》推出了,我作为一个老粉丝还是如期购入。



游戏开玩之后发现质量还是不错的,但是创新并不多,而且多了许多内购环节。

 

说实话,对于内购我是可以接受的,而且作为一个老鸟,这种休闲类的游戏不内购我也可以通关,但是对于不同地区版本——好吧,其实就是中国版本,收费要高于其他地区的这种设定,让人非常的无语。


比国外都要贵一些


我记得当年敖厂长为此专门做过一期视频,吐槽这个事情。

 

后来我得知,制作《植物大战僵尸》的工作室宝开(popcap),在前两年被EA收购了,不由得苦笑了起来。



这应该就是EA让大家吐槽的第一点吧——纯资本化运作。

 

其实这个事情并不稀奇,在中国,所有的游戏公司都在做着这件事,其中的翘楚就是几个巨头,也正是因为如此,这些公司才能成为巨头,和EA一样。



但是玩家是非常感性的,大家喜欢充满创意的游戏,良心的收费模式和优质的售后服务。

 

所以矛盾就产生了。

 

对于EA来说,宝开做出了《植物大战僵尸2》,经测试,是个还算不错的游戏,那么可以开卖了,不过——付费点在哪里?



或许是市场部门提交建议,认为在哪里加入内购点最为合适,接着提出中国玩家的耐受力非常强,适合多收一些,反正人傻钱多,而且一般民众也不会翻墙去查这种事。


国人是越来越有钱了~


于是就有了上面一幕。

 

如果在中国,这样的盈利模式成功了,大家或许会称赞一声“聪明”?然后作为盈利模板口耳相传。

 

不过这次这么干的是EA和宝开,拥有那么多世界级游戏作品的大公司,这样的做法简直不可原谅!



确实让人恶心,但是千万级的销量还是说明了资本运作是成功的。



只是宝开好像这两年再也没有什么有灵气的作品了。


要知道曾经的《宝石迷阵》,《祖玛》都是出自其旗下,可以说是休闲游戏的霸主。



所有的公司营业的目的都是为了赚钱,而越是庞大和成熟的公司,或许这种资本化运营模式就越是不可避免——你要为员工的工资和股票负责。

 

但是这种不管做什么都全看数据的公司,确实会让“游戏”这个作为产品来销售,但是却是作为艺术品来创作的独特存在,在这样的环境中有些举步维艰。


游戏是商品,也是艺术品



工作室毁灭者


接下来再说说EA最被人厌恶的一个问题——工作室杀手。


杀子狂魔


其实这个梗已经不是是一个新闻,基本上从西木被EA解散之后开始,这个称号就一直被人反复提起,直到后来《模拟人生》系列的 Maxis Emeryville 工作室被关闭,工作室杀手的名号也是让EA坐了个结实。


上面说到的西木,原名Westwood,代表作品——《命令与征服》,而国内玩家更加熟知的则是《红色警戒》,虽然这个作品只是《命令与征服》其中的一个版本,但是对许多玩家来讲,可以说是一代回忆了。



当时的西木工作室凭借《命令与征服》的逆天销量——直到现在还是销量第一的RTS游戏,成为了在上世纪90年代首屈一指的工作室,后来因为某些原因,被EA收购。



再后来,就被解散了。

 

EA的声明则是由于西木没法做出足够优秀的游戏,所以就地解散。


遭遇相同命运的还有牛蛙工作室,或许大家对这个工作室不够熟悉,因为他们的作品年代相对比较久远,解散的时候或许我们许多读者还没有出生(笑)。



不过如果你是一个有一定游戏阅历的老玩家,或许对《主题医院》和《地下城守护者》会有一些概念。



作为“邪道”游戏制作商中的佼佼者,牛蛙工作室做出来的游戏涵盖面非常之广,从即时回合策略到模拟经营,从即时战略到RPG,他们的作品总是有一股“邪气”,我们扮演的往往也不是一般游戏中的“英雄”或者“好人”。

 


配合上非常独特的游戏设定与优质的美术设计,牛蛙曾经创造的辉煌很难被复制。


可以说是当年最有灵气的工作室之一。


《极道枭雄》的精神续作《暴力辛迪加》


说实话,如果把主题医院搬上手机端,很难有一款移动端模拟经营类可以与之比肩。真的不懂这十几年手机游戏开发商在干什么~

 

后来,牛蛙被EA收购。

 

再后来,也被解散了,理由也是一样——作品不够优秀,所以就地解散。

 

这就很有意思了,为什么总是在EA的手中,他们的作品就不够优秀了呢?



其实并不是这样的,在被EA收购以后,西木做出了《命令与征服2》,《红警》,《救世传说》等一系列优质的游戏;牛蛙也是在EA做出的《地下城守护者》,《主题医院》。



EA的强大渠道保证了销量的进一步提升,同时也为他们的后续开发提供了足够的资金。

 

但是相对的,作为给你买单的人,EA表示,我对你的工作进度进行干涉也是情理之中吧~

 

所以喜欢伸手干涉进度的EA,自然不会让这些工作室继续按照原来的节奏去想创意,做尝试,再开发——他们要的是制品式的产品和高速运作的盈利模式。

 

毕竟当年EA就是靠运动游戏起家,从FIFA和极品飞车就能看的出来,他们要的就是这种每年做一些调整就可以按时上线,买个几千万份的游戏。



但是抱歉,业界也只有运动类游戏——FIFA和2K系列的NBA可以做到这样,就连EA自家的《NBA LIVE》都不行。


自己砍掉NBA live还是看得出EA的勇气的


同样,这次关闭《模拟人生》的工作室也是一样的原因——不够挣钱。



对于一个公司来说,没有办法挣到足够钱的工作室是没有存在的必要的,所以这短短的十几年,EA收购了几十家大大小小的工作室,然后将他们一一关闭。

 

就连制作大名鼎鼎的《质量效应》的工作室BioWare也宣布暂时暂停《质量效应》续作的开发,相关的工作小组转去EA。


颇有些“大哥你不用亲自动手,我自己来的感觉”。


传奇工作室bioware


毕竟这次的《质量效应:仙女座》确实不尽如人意。




无尽的DLC


最后想说的还是一个比较著名的梗——DLC。

 

看过《史丹利快报》的朋友应该记得他们的开始时会有一个静态图,左侧的EA旁边,会有一个DLC的标志,这个细节我在之前的一篇关于DLC的文章中,也提及过。



其实关于DLC的问题,我一直是持相当中立的态度的。

 

这里解释一下DLC,简单的说,你可以看做是单机游戏的资料片,或者是有比较多内容的补丁,拥有DLC之后,游戏会更加完整,体验会增加,不过没有也不影响你游戏本体的运作。



所以在这个大家都想赚钱的年代,对于DLC,确实非常可以理解。



同样我也明白,向波兰蠢驴CDPR这样把《巫师4》当成DLC卖的游戏厂商可遇不可求,碰到那种游戏推出后,进行几个DLC的补充的游戏,我也表示欣然接受。


史上最良心DLC——《巫师》


但是EA的DLC和别家不同的地方在于——他不是因为游戏做完了,制作组想到了一个可以拓展游戏玩法,或者想要完善一下游戏。

 

EA的众多DLC是将原生剧情割裂之后,拆开来卖给你的。


非常形象!


换句话说,如果你不购入DLC,许多剧情是不完整的,而不是像其他DLC一样,只是作为补充的一个填充。

 

比如《质量效应3》中,非常重要的剧情就被放在了DLC中出售。



这样的做派让玩家们就十分愤怒了,好在《质量效应3》的品质足够好,大家也就忍了。

 

还有一个特点在于它的DLC不仅多,而且贵——许多游戏的DLC甚至远超本体的价格。



比如你花59.9欧元购入《模拟人生4》,然后可以再花350欧元把它的DLC买齐,加起来一共约合3100人民币。



讲真的,有点过分啊~



理念决定行为,资本决定取舍

 

说了这么多,其实归根结底,一切都是理念的问题。

 

国内几乎所有的厂商都在学EA,而腾讯更是成功的青出于蓝。



资本化的运作带来结果是资本的迅速积累,同时有钱可以买到所有你想要的东西,比如技术,比如工作室。



我从来不怀疑腾讯,EA这些厂商的技术能力——举个例子,大名鼎鼎的寒霜引擎就是EA旗下的DICE研发的,以此为开发引擎的游戏就有《FIFA》《极品飞车》《战地》等。



同样腾讯看到什么都能抄,而且可以在原基础上进行改进,从侧面不是也说明了腾讯的技术是没有问题的么?


不过成也萧何败萧何,也正是这种大公司不差钱的做派,可以让他们毫无愧疚的舍弃许多也许是众多玩家心心念念的作品和工作室。


玩过《割绳子》的玩家应该不少,其工作室麒麟狗也EA被拆散了


毕竟有钱就可以买到下一个。

 

这也同样导致了他们这种作风下,游戏逐渐平庸的一个事实。

 

是的,腾讯也好,EA也好,或者是以后我会提及的动视也好,甚至是众多国内厂商,排开抄袭的因素,或许他们的许多作品也许真的算不上烂,就是说未必是粪作,但是都是一样的趋于平庸。


或许他们要的就是平庸——能稳定推出挣钱就好了,如果有更好的作品那也简单。


把它买下来毁掉就好了。



区别在于,国外的大厂起码惊艳过,也有自己还算硬气的自研产品,国内的就真的是乏善可陈了。





 

游戏公司第一个就挑了EA来说,不光是因为它的槽点特别多,同样也是基于对国内许多游戏厂商的思考。



追逐利益没有错,只是打铁还需自身硬。

 

在这个V社都不做《半条命3》的年代,EA虽然毒瘤,虽然无耻,虽然贪财,但是他还在努力的去做游戏,去尝试开发更多的产品——虽然并不那么优秀。



而如果有一个中国版的“最差公司评选”,这个金翔都不知道应该送给谁——毕竟烂的厂家太多了。







回复“BB”,每天送你一个游戏大美妞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