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科技新闻

水一篇:Apple 的 93,03,13,23

王新宇beta11 王新宇beta11 2023-08-19


  • 昨天刷微博的时候看到「Apple 入华三十年」的消息了,然后就是新闻稿啥的。

  • 这么好的事情可定是要「水一篇」文章完成 KPI 的啊。想来想去,以我对 Apple 浮于表面的喜爱和了解,就写写刚入华的时候、10 年 、20 年 、30 年的时候的 Apple 产品和对那时候的一些回忆吧。

  • 内容很水,谨慎阅读。要是你看到最后了,麻烦点个「在看」吧

1993 年

  • 那一年,Apple 入华,那一年我刚刚六岁。那一年我还不知道什么是电脑,见都没见过。

  • 那一年家里面的「电子产品」应该是一台黑白电视、一台彩色电视、一个能放双磁带能听 AM、FM 的收音机。

  • 那一年的 Apple 已经没有了乔布斯那一年 Apple 甚至还有打印机和扫描仪的产品线。

  • 最值得一说的是,那一年 Apple 发售了我直到现在都非常喜欢产品 Newton。要是你对于这个产品也有些兴趣的话,推荐看下《LOVE NOTES TO NEWTON》这个影片。

  • 用现在的上帝视角和对于回忆的美化来回顾那个年代的感觉就是:一切事情都是快速发展、欣欣向荣、对未来充满了美好的想象,坚信着科技昌明生活幸福。当然,这种感觉不只说的是科技。


2003 年

  • 那一年我读高中了。有了一台笔记本电脑、一个 32MB 的 U 盘、还有一个商务通。电脑可以上网,只是是那种拨号上网,56Kbps 的速率非常缓慢。至今我都非常感谢那台配置不高的笔记本电脑,它让我在刚接触电脑的时候科技树点到了「优化系统」而不是「游戏」,这对我以后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要不是这样,Mac 也不会成为我选择电脑的首选,毕竟,「正经人谁会用 Mac 玩游戏呢」。

  • 那时候有很多的电脑杂志,我最喜欢的是《电脑爱好者》《电脑报》《数字通讯》。一些杂志会附带光盘,里面有上个月的流行歌曲、好看的 Flash 视频、病毒库更新、程序更新、好看的电脑壁纸。据说这种存满了「资料」的光盘和硬盘在很多网络不好的国家依然很流行。

  • 距离1998 年我知道 Apple 已经过去了五年的时间,我甚至连一个 Apple 产品的实物都没有见过,在我出生的那个三线城市最好的 iMac 应该只有在电视台才有那么一两台,iPod 在那一年刚刚支持 Windows 系统。电脑类的杂志上几乎看不到 Apple 的影子,但是一些时尚杂志上会出现 Apple 的身影,这也许就是现在很多依然怀念的那种「小众感」吧。

  • 那一年 Apple 发布了 12 英寸和 17 英寸的 PowerBooK G4,姚明出演了产品的广告。在 2007 年以前,PowerBook 12 英寸就是我的梦想机器,直到现在也未曾得到。

  • 那一年,Apple 终于有了自己的网络浏览器 Safari,在这之前,Mac 上的默认浏览器是 IE,对的,就是你知道的那个 IE。

  • 那一年,乔布斯发布了一款「为他设计」的程序,就是 Keynote。只是那时候我的也没有想到,这个程序直到现在也是我「生产力程序」的一部分。

2013 年

  • 随着 iPhone 4 的火爆,那时候 Apple 的知名度提高了非常非常多。那时候我在一个授权经销商工作了五年。

  • 那一年我用着一台改装过的 MacBook Pro 2009 款,心心念念的是 13 英寸 Retina 屏幕的 MacBook Pro。想着什么时候 MacPro 会成为我桌面的一部分,这个愿望在五年以后实现了。一台 iPhone 5S。一台 iPad mini 2。这些设备构成了当时吃饭的家伙。

  • 那一年,智能穿戴设备冒出了苗头 Nike、Jawbone、Fitbit 是那时候流行的手环。甚至卡西欧都发布了可以蓝牙连接手机接收通知消息的手表。



  • 那一年的手机市场依然有些意思,远没有现在大家都卷影像、折叠这么无聊。那时 BlackBerry 借助 BB10 系统还在「苟延残喘」、Palm 被 HP 收购用 webOS 半死不活的吊着,就看和 Windows Phone 的份谁高谁低。


2023 年

  • 特别久远的事情不好回忆,而现在的事情依然不好说

  • 随着年纪的增长,电子阳痿的情况也越发严重了。这些东西么,够用就好。我才不说是因为预算不足而不更换新品呢。我就说是要回归生活、要断舍离、如无必要勿增实体。

  • MacBook Air M1 版本,庆幸当年定制了 16GB+1TB 的配置,现在依然足够我使用,只是外观看起来过时了而已。iPhone 13 Pro Max,目前正在「戒断手机」,拍照也走向了另外的方向,所以,可以再等等。Apple Watch Ultra 很吸引我,但是现在的 6 代依然足够我用。AirPods Pro 初代,更换了几次耳机还有电池盒,等着换 C 口再说吧。

  • 要说现在 Apple 以后会怎么样,产品怎么样,如何发展,你觉得这是一个月薪五千的人该操心的事情么。洗洗睡吧。

小总结:少为厂商「脑补故事」

  • 你问我喜欢乔布斯时代的 Apple 还是库克时代的 Apple,就像是很多人问「你喜欢 XXX 时代的中国,还是 XXX 时代的中国」一样。

  • 乔布斯时代的 Apple 是属于小众的,库克时代的 Apple 是相对大众的。一些人去怀念所谓乔布斯时代的 Apple 只是不喜欢现在这么多人和他一样用一样的设备,觉得无法体现出那种小众的优越感,但是自己的经济能力还没有达到去玩更小众的领域的程度。我以前能经常去吃海底捞,但是你不能,突然有一天,商家做了很多活动,价格打下来了,你的收入也上升了,现在你也能经常吃海底捞了,但是我没有进化成去吃更高端料理的地步,看着你和我一样,我沦落到大众,当然不开心了。我想很多人怀念乔布斯时代的 Apple 多少也是有这种心理吧。

  • 而且要少为厂商「脑补故事」。2010 年左右在一次培训的时候有个员工问我「为什么 iWork 没有 iPhone 版呢」,我说「Apple 这么注重体验的公司,在 3.5 英寸的屏幕上怎么可能让你用法 iWork 编辑文档呢,这样的体验不好啊」。结果,当天晚上,对,就是当天晚上,iWork 套件更新成了「通用程序」,在 iPhone 和 iPad 上都可以使用了。打脸速度之快是我没有想到的。从那之后,再有人问我为什么 Apple 不做 XXX 功能的时候,我总是回答「可能是时候未到吧,或者这个功能的优先级没有那么高,说不定哪天就出了也没准」。后面就避免了很多次打脸:九宫格、第三方输入法、双卡双待、更大的屏幕。我想,以后这种事情可能还会发生吧。

好了,又水了一篇文章。麻烦点个「在看」吧。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