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政府不可能包办一切,该放手了

镇长本人 大树乡谈
2024-09-05
刘慈欣小说《三体》有一句著名的论断:人类不感谢罗辑。其实还有第二句话,那就是人类还要审判罗辑。只不过在罗辑把威慑控制权交给人类共同选出来的程心之后,区区5分钟,三体人就将全人类变成了奴隶,于是本要被审判的罗辑一下子成了人类抵抗运动的精神领袖。

是人类的敌人,救了人类的英雄。

当然,小说只是小说,小说要讲逻辑,更要考虑读者的感受。就像《流浪地球》中,坚持地球一定要飞出太阳系的那群人被叛军放逐在冰冷的星球表面,在全人类的欢呼声中被活活冻死,然而下一秒太阳真的炸了。如果是现实,怎么可能如此巧合,这帮拯救人类的最后坚持者,或许永远不会被平反,因为愚蠢的人类选择返程,最后被爆炸的太阳毁灭一切。

据说后者才是刘慈欣本来想写的结局,只不过这就太黑暗了,于是最终修改为惨痛牺牲之后的期待。

小说其实映照的就是现实。现实中,在改革上,有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改革的受益者往往是激烈的反对者,因为根本搞不清楚到底怎样对自己是有利的,被人卖了还帮人数钱。亦或者极为朴素的认知,不足以理解现实的复杂。

比如昨天《中国发钱比美国多得多》谈发钱,其实道理已经说的很清楚了。中国不是不发钱,只是发钱的方式和对象不同,中国是给真正的贫困人口发钱,而不是发给城市里的中产,可以这么说有一份月入3000的工作,就已经不在政府直接发钱补助的范围内了,许善达之前说“五口之家月入4000就脱贫了”,结果被全网网爆,但是他说的有问题吗?

他的意思是,贫困地区的农村家庭,只要有一个人在城镇工商业就业,月收入4000元以上,整个家庭就脱贫了。

这有错吗?

颇有些人,一边把“中国6亿人月收入不足1000元”挂在嘴边,攻击中国发展不顾贫困人口,另一边却又对“五口之家月入4000就脱贫了”冷嘲热讽。

这些人跟某些富人一样是“何不食肉糜”的典型代表。(参见《延迟退休不重要,重点是缩小养老差距》)
说白了,能够在网上冷嘲热讽,拿着6亿人收入不足1000元说事,还不断指责国家不发钱的,根本就不在国家直接发钱补助的范围内。

但是这些人也同样享受了国家补贴。体现在廉价、优质而又稳定的公共服务供给,也就是很容易被忽视的水电气网,还有治安、教育乃至医疗。中国以不足美国25%的总体医疗支出,令中国人在包括人均预期寿命等在内的多项关键指标上领先美国,这还是在中国人口是美国4倍的情况下。

靠的是什么?

两个答案:美国太无能,中国制度优势

二选一吧。

昨天《中国发钱比美国多得多》一文发出后,直到今天中午前,留言还总体正常。也有人认为完全可以发钱试试,哪怕从每月发100元、选定特定人群亦或者找几个城市开始试点,终归是理性讨论,然而今天下午开始,已经没法看了,短时间内一百多条留言,违法、骂人、低素质的就不多说了,只要展示出来就可能因为违法违规被关了评论区。刚刚半个小时,又增加了30多条留言。

有些言论就令小镇想起开头的“人类不感谢罗辑”,用词很多样,但核心就是骂天骂地,言必称美国,很奇怪这么痛恨,为什么不移民?去美国20万足够了,反正走线有很成熟的攻略,如果更吃苦点,几万块也可以。

还有的言辞令小镇大开眼界。

有人说:不给穷人发钱,就是因为有钱人反对,怕自己的财富被稀释了。

有人说:穷人不会穷到连1000多块的手机都买不起吧?

有人说:凭什么拿我的钱去扶贫?(实际用词非常恶毒)
还有人说:担心发钱物价上涨,那国家禁止涨价不就行了。

说实在的,小镇有意识控制10万+文章数量,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不想看到如此多低质量的评论,回复还是不回复都很膈应,中国虽然在义务教育阶段就普及政治教育,这在西方教育中属于大学阶段才会开展的高阶课程,但是逻辑和常识普及程度仍然远远不够。

比如前面几个大开眼界的观点。

如果是有钱人反对发钱,那为什么现在高喊发钱的,全都是社会地位高还有钱的人?有兴趣的人可以汇总下,把自媒体去掉,就看能够以个人身份发表观点的,董事长、首席经济学家、金融机构、大教授等等,是不是大多是这些人?

美国过去60年已经一再证明了,发钱只会导致富者越富、穷者越穷,而发钱最典型的就是量化宽松,水的流动是从高到低,离钱越近的越有优势,还能有谁比金融、比有钱人离钱更近?

至于认为穷人不至于买不起1000多元手机的,小镇这么多年了,用的手机也就是1000-2000元左右,最近因为手机存储文件多,才升级了512G内存,手机价格上涨到2500元左右,就挺好。而在全国,别说1000元手机了,没有手机亦或者只有几百元甚至更便宜手机的大有人在。

至于要求发钱,但是要求国家禁止涨价的。只能说明,喊发钱的人里面,利己主义者占比要高于社会平均,这就像一边指责996、加班、工资低,一边要求其他人必须24小时在岗给他们服务,还不能涨价。

发钱也是一样的,只有发钱给他们,不给别人发钱,不允许工商业从业者涨价,但是凭什么啊,人家农民、工厂、服务业就不能赚钱?

事实上,不能普遍发钱,除了确实发不起以外,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是,发钱只可能是短期的绝不可能永远发,物价一旦上涨,再想降下来那可就难了。
对于全国大多数地区而言,商品和服务的供给总量是有限的。哪怕中国作为制造业大国,假设商品供应是无限的,但是服务呢?运输商品的货车司机、提供生活服务的劳动者,这都是有限的,那么发钱就会导致对服务的需求大于供给,那结果肯定是涨价。

至于说发钱试点,其实中国各种试点都有,就像医疗,既有神木的“免费医疗”模式,也有宿迁的医疗私有化;而在发钱上,有一段时间财政供养人员(主要是教师)涨工资,立刻带动全国很多城市物价上涨,因为这些城市的物价,本就是把财政供养人员的工资收入作为重要参照。

其实挺有意思的,提到学习美国,一说发钱就同意,一说公共服务涨价就反对。相信这些人并非搞不清楚基本的逻辑,只是发表这些言论的,很有可能是故意的,来引动并不愿意多思考的人去冲击某些事情。

重复一遍“人类不感谢罗辑”。

这么多年,投入巨大把公共服务价格压得很低,全国很多地方政府财政压力极大,国家一再要求建立覆盖成本并合理盈利的公共事业收费价格标准,但是大多数地方政府不敢收。甚至可以这么说,那些敢于并且能够提高公共服务价格的,往往是积极有为、更加尊重市场基本规律的,多数是经济发达地区,而很多靠转移支付支撑的,反而公共服务价格严重过低。

这何尝不是对转移支付的依赖,反正钱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何必涨价。
就拿污水和垃圾收费机制来说,早在2002年就提出“加快推进价格改革,逐步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污水、垃圾处理收费制度”,之后文件出了一个又一个,部委层面不一一列举了,仅中央国务院层面的,就有2015年的《关于推进价格机制改革的若干意见》《关于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意见》,而且还写进了《循环经济促进法》《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等法律。

2018年发改委又一次尝试,发布了《关于创新和完善促进绿色发展价格机制的意见》,设置了一个2020年的改革目标,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在中国,提高公共服务价格,向老百姓收钱,是一件非常难的事情,很多地方政府不收,不是因为不想,而是因为治理能力不足,怕事不敢做。向亿万老百姓收钱,非常考验一个政府的综合治理能力,就像前不久重庆燃气价格的事,就提到当地需要抄表用户14.1万户,而抄表员只有18人。

但凡送过快递或者收过快递的应该清楚,别说一个人负责几千户了,一天能敲开100户的门就很了不起了。

很多城市的燃气基础设施过于老旧,偷气、拒绝缴费的多了去了,反正燃气公司也做不到精准切断某一户的供气,更不可能把这么多欠费的告上法庭。

要解决这个问题,只能通过提高治理能力。最基础的就是进行燃气系统的智能化升级,给每家每户升级安装单独的智能气表,欠费直接停气,当然届时可能又会有人带节奏说为了钱不顾民生。而且这需要非常庞大的资金投入,以目前的燃气价格,民间资本是不愿意投资的,还是只能依靠财政,但投入巨大之后,如果不涨价,更无法覆盖支出。

燃气和电费已经属于很好收的了,当然价格是否能够覆盖成本是另一回事,中国的居民电价根本无法覆盖成本,一直靠国家管控电价和工商业补贴,这种在全世界都是罕见的。

相比而言,水费、生活垃圾处理费想要收难度太大了。这是生态环境部最为头疼的,生态环境部从处理城乡水土、面源污染的角度出发,特别希望推动污水和垃圾收费价格机制改革,比如今年6月,孙金龙、黄润秋两位就在《求是》发表署名文章,提出“构建覆盖成本并合理盈利的污水和垃圾收费机制”。

但是这很难,还是前面说的老问题,想要对老百姓多收公共服务费,哪怕是完全合理且必须要做,也需要很强的治理能力,一般城市没有这个能力。比如早在2015年国家就规定居民最低污水处理费征收标准,城市居民每吨不能低于0.95元,但是直到现在全国仍然有一百多座城市低于这个标准,具体城市名单小镇不多说了,但这些城市发展水平相对是偏低的;另外超过60%的城市也不过刚刚达到最低标准。

即使较为发达的大中城市,平均污水处理收费标准也不过是1.03元每立方米,而污水处理的平均成本是1.6元每立方米,如果考虑管网建设、维护、更换,起码要提高到2.5元。

想想看全国的自来水管网维护和更换,这是多高的成本。但是又不能不做,不可能指望一套管网能一直使用,美国现在就面临管网污染的严重威胁,当前美国有毒铅水管已经成为全美关注的严重问题,已经影响到美国下一代的基本健康。

毕竟,据说古罗马的灭亡,就跟铅水管有很大关系。

但这个问题美国很难解决,目前的解决方法是美国特色的贫富分化,有钱人的社区优先更换,至于普通人和穷人的社区,10年、20年乃至更长时间都很难解决,铅水管潜移默化间,实现了美国精英阶层和平民阶层智商、健康的进一步割裂。
所以如果去美国以及欧洲国家,可千万别犯蠢直接喝自来水。尤其是英国的自来水系统,百年铅水管、老水锈,正宗的英伦风味,所以当地人都是去超市买水喝,甚至有钱人还要全屋净化,因为这种自来水,洗澡都很容易导致秃头。

我们怎么解决呢?

目前的方法是,国家财政补贴为主,这就是为什么小镇之前说中央本级支出就是靠赤字撑着,中央从地方上收上来的所有资金还加上部分中央举债,全给了地方上,尤其是发展相对差一点的地方,很大程度就是为了保障这些基础公共服务持续运行。

当然,按照部分读者留言,他们认为那些贫困地区干嘛还要投入这么多钱,把那些人直接迁出来不就行了,有的甚至质疑国家之所以不计代价的搞扶贫,就是为了贪腐。

有时候真的不知道有些人是怎么想的,幸亏这些人对现实没有半点影响力。

现在刺激消费成为普遍关注的点,其实相比商品消费,服务消费才是最大的短板。对此有很多质疑,最典型的就是认为中国经济增长分配给国民收入的太少,钱都拿去投资了,甚至认为都被有钱人和官员贪污了。

但话说回来了,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不投资、不积累怎么追赶?中国人的好日子才过了十来年而已,怎么就觉得中国有钱到可以把耕牛宰了吃肉了?

当然,小镇绝不是反对分配改革,分配改革也一直是改革的重点,但是绝不可能一夜之间就实现。而且很多人也不要以为自己就是穷人,一定要明白,在中国能够交个税的,无论如何都不算穷人。

不扯远了。影响消费尤其服务消费,一个很关键的原因,恰恰是国家包办一切,对于市场化改革存在极大忧虑,希望能够降低全民生活成本。

但这就导致,服务领域尤其是公共服务领域,主要依靠国家力量,除了少数项目,民间资本是不愿意进入的,而且近些年,各地也在进行项目捆绑,一个赔钱的捆绑一个赚钱的,最终将民间承接公共服务的毛利率控制在一个比较低的水平,而且逐年提高经营标准。

类似的还有教育、医疗、养老、公共交通等各个公共服务领域,当然这绝不是说盲目市场化,盲目市场化已经被证明是错误的,但也不能因噎废食,走上政府包办一切的老路。

政府包办,控制价格,必然导致投资回报很低甚至亏钱,服务消费也不可能提高,进而导致民间资本不愿意进入这些领域,最终影响到服务水平的提升。

注意,不能一边指责消费低,一边否定必要的市场化改革。这是矛盾的,国家限定服务供给价格,就以现在的水电价格,居民支付的钱远远无法覆盖成本,除非肆意浪费,否则这方面的支出一定是有限的。

最关键的问题是,政府想要包办一切、照顾民生,初心当然是好的,但问题是政府没有这么大的能力,而且随着居民收入水平和生活水平的提升,对于公共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但政府已经没有多余财力大幅提高投入了,这就导致政府主导的公共服务只能保持在低水平上。

民众对公共服务越来越高的要求跟政府日益捉襟见肘的财力产生了更加尖锐的矛盾。

如果不进行市场化改革,不适度放开价格,让公共服务的价格达到起码覆盖成本还能有社会平均回报的水平,吸引民间资本进入,那最终财政会被拖垮。

政府当然要继续增加投入,但是也必须真正放下包办一切的想法,促进市场化改革,让价格回到应有的水平。政府要做的是监管和兜底,确保价格维持在人均支出比较合理的范围内,对于真正贫困的,再进行定向补贴。

只有这样,才能够提高中国服务业的水平,缩小服务贸易巨额逆差,对各方都是好事。


其他文章推荐

■  发展思路的博弈结束,未来五年改革主线已定

■  楼市刺激政策加码,普通人又该如何买房?

■  全球金融危机已经不远了

■  一个很不成熟的药方,不可能被接受

如果喜欢,还请点赞、“在看”和关注吧

欢迎分享,让更多人发现“大树乡谈”

除本号外,小镇仅在以下两号发文

请注意辨别,欢迎关注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修改于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大树乡谈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