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知识就是力量,但法国不是培根!

2016-12-08 河豚君 文青河豚君

Knowledge is power.

——Francis Bacon

法兰西共和国(以下简称法国),是欧洲面积第三,西欧面积最大的国家。



这是一个盛产艺术家,文学家还有军略家的地方。

拿破仑,雨果,大仲马,小仲马,巴枯宁,巴斯德,马赛纳 ,司汤达 ,巴尔扎克 ,伏尔泰 ,德彪西,拉威尔,卢梭,莫里哀,孟德斯鸠,笛卡尔,傅立叶(没错就是他!),其他你还能叫得出名字的人不胜枚举。



(还记得被他支配的噩梦么)


这里也是一个战争频发的地方。

英法百年战争,意大利侵略战争,法国大革命,第一次世界大战与第二次世界大战还有其他大大小小的战争数不胜数。




从前两天看见的一个段子中可见一斑:

“某一年带着几个法国小官员武汉一日游。

我们来到黄鹤楼上的时候听到了鞭炮声。黄鹤楼下离居民区不远,红白喜事什么的一点都不奇怪的嘛。

可是有个法国人一脸惊恐的抱头蹲下问了我一句话,事后跟中国人法国人说的时候大家都会笑喷。

他问我的是:革命了?“(转自知乎太2真人,侵删)


同时,这里也是一个美食遍地的地方。

吃货们一定知道,法国是欧洲第一农业大国,并且与土耳其、中国合称世界三大烹饪王国(当然咱们位列榜首)。法国美食在欧洲简直是出了名的精致美味(毕竟有英国美食这种泥石流般的存在)。

举个栗子,

前菜有蒜泥蛋黄酱,法国蜗牛,香煎鹅肝,生蚝,韃靼牛肉;汤有奶油蘑菇汤,法式南瓜汤,牡蛎浓汤;主菜有,黑松露牛排,银塔血鸭,法式干煎鳎目鱼,猪血香肠,鱼子酱,油封鸭腿;甜点有马卡龙,车轮泡芙,可丽饼,熔岩巧克力等等。

前方高能预警,请准备好纸巾,我要放毒了啊!

 


一想到现在的时间放这些就觉自己罪孽深重,但河豚君不得不擦擦口水继续讲解。



说起法国美食,第一个想到的必定是鹅肝foie gras这是一个一直被误解的词语。很多参加过《河豚君的法语课程》的小伙伴们就会知道,这个词里根本没有“鹅”这个意思,这个词语的直译为“肥肝”,但在最初foie gras的确是用鹅肝制作的,所以这个约定俗成的名字一直沿用至今。16世纪的时候,西移的犹太人将制作肥鹅肝的技术传到了法国的西南部,同期又恰好是玉米传入法国的时期,因为玉米与鹅肝的相性很好,所以作为玉米适宜区的法国西南部便成了鹅肝的知名产地。




当然就今天而言,90%以上的foie gras早已被鸭肝所替代,只有在非常高档的餐厅或者私人小馆你才能尝到真正的“鹅肝”。 foie gras的口感爽滑细腻,丰腴柔软,是真正的入口即化,我曾在北京的一家私房小馆(有需要可以私信我询问餐馆名字)与前女友一同品尝过,难过的是回味至今犹存,故人早已天涯。

而在食用foie gras的时候一定要配上甜白葡萄酒,尤其以Sauternes(贵腐酒)为最佳,此酒的产地波尔多也因此远近闻名。

但如此美味的背后故事,却远没有他味道般梦幻美好。




foie gras之所以是肥肝,是因为只有鹅得了脂肪肝才会有foie gras产出,而得脂肪肝的前提是这只鹅是一个大胖子。有的人就会说了,那多好啊,这只鹅肯定天天吃得好睡得好才会变成大胖子,这样就算被杀了也应该毫无怨言吧。


错!


我相信这张拍摄于1910年的照片应该比任何文字都有冲击力。




这些鹅被强制塞食,再被强制增肥最后再被强制杀掉,这就是foie gras的来历,更多的细节由于敏感因素就请各位自行百度了。即便如此,foie gras作为顶级美味在整个西式菜系中的地位依然不可撼动,也一定会有慕名而来的旅客继续品尝这绝世珍馐。

但河豚君只是想说,在品尝每一道料理的时候,我们都应该怀着一丝敬畏之心,因为对于整个大自然而言,我们只是碰巧生而为人而已。



说完鹅肝,接下来说说法国的甜点。法国人的饭后甜点情结非常严重,正餐之后必有甜点,属于不吃甜点就会死星人的那种。

而甜点的话介绍一下我比较熟悉的两种:Macaron(马卡龙)与Paris-Brest(车轮泡芙)。




花丛中星星点点的那些UFO形状的甜点大家都见过吧?没错他就是有着“少女的酥胸“称号的Macaron,这个甜点在4年前因为其可爱的外形,丰富的口味与缤纷的色彩而受到大肆追捧,在国内的售价那也是一等一的高。

不过现在已经属于价格稍高一点的普通甜点了,就连麦当劳都有(当然和名家制作的还颇有差距)。关于这个甜点的评价简直是两极分化。支持的人认为Macaron口感丰富,外壳酥脆内层细腻,是名副其实的甜点之王。而反对的人认为Macaron价格昂贵,又甜又腻,色素超标,简直无法忍受。




河豚君由于此前主持前公司(没错又是“前“)的晚会,有幸get了奖品马卡龙礼盒一份。礼盒里共有24枚Macaron,有玫瑰味,奶油味,开心果味,巧克力味,咖啡味,核桃味,每种口味4枚。之所以用”枚“来形容是因为个头的确不大,也就一个小橘子的大小。这24枚Macaron大部分都被我的同事瓜分了,我尝了两个,分别是咖啡味的和玫瑰味的,就我个人而言味道还是不错的,下口的时候层次丰富,甜而不腻,不过吃多了也许就受不了了。

Macaron的品牌现在记不清了,但价格在1000元左右,所以还是比较昂贵的。总体来说河豚君对Macaron持中立态度,毕竟也不算常吃的人,至于味道究竟如何,各位买来试试不就知道了吗。

PS:由于是饭后甜点,所以吃的时候切忌如包子般大口吞食,否则你只能感觉到花钱如流水的心痛。

 


而Paris-Brest(车轮泡芙)是昨天由ID为“二木“的小伙伴提名的法国甜点。

他长这样。




各位感觉如何?我感觉这个甜点很普通,并没有什么让人眼前一亮的地方,文盲如河豚君般还容易直接把他当成甜甜圈。

但是Paris-Brest的历史已有116年之久,其制作工艺甚至被列为了法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说句题外话,吹糖人的技艺也是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但与Paris-Brest一比其境遇可谓大相径庭,现在真的越来越难看见吹糖人的影子了)

同时Paris-Brest也有一个有趣的小故事。

Paris-Brest是一个合成词汇。这个甜点的名字直译过来就是巴黎-布雷斯特,这是法国两个城市的名字。1891年,由巴黎西郊梅森-拉斐特小镇的糕点师路易·杜朗创制,灵感来自巴黎-布雷斯特-巴黎自行车赛,这一车赛的创办人皮埃尔·吉法尔向糕点师提出做个像自行车轮形状的糕点。这项赛事一共只进行了5届,但却对法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正如你想的那样,这个“深远影响”就是诞生了好吃的Paris-Brest(法国人在资深吃货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可以说Paris-Brest从诞生的那天起就是法国人最喜欢的甜点之一,这种100% made in France的甜点是法国人的骄傲。以Paris-Brest为代表的一系列甜点在法国被称为“星期天的甜点(dessert du dimanche)” ,因为这些甜点通常的大小是6-8人份,极适合全家人在星期天的聚餐后分享(饭后甜点)。



说到这里河豚君的肚子都饿得咕咕叫了,看着屏幕上的美食,再看看手边的咸菜,不禁老泪纵横啊。

当然,法国美食还远远不止如此,比如法国版煎饼果子可丽饼,名菜油封鸭腿,“黑钻石“之称的黑松露等等,在此由衷感谢所有提名美食的小伙伴,你们的建议河豚君都收到了。在以后的文章中河豚君会一一地介绍这个与中国齐名的烹饪王国(不止很浪漫,还有好吃的)。




最后河豚君为仔细观看文章的粉丝们准备了一些小惊喜,将问题的答案输入支付宝红包口令即可领取,今天的问题是:


Paris-Brest的直译是什么?

(输入时不含“-“的符号)


最后的最后,知识虽然是力量,但是法国当然不是培根,因为Francis Bacon是英国人。



本文来自河豚君,转载请注明出处

如有什么需要请联系我

关注有红包拿哦

(欢迎转发到朋友圈~)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