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医院查不出问题,我该怎么办?|偶有科普:躯体化

酒吞童女 双相躁郁世界 2019-10-10

文章校对:M、青羽

(撒花欢迎新两位医学僧)

作者、编辑:酒吞童女


之前说过,主页菌曾经很爱运动,是一个身体状况很不错的孩子。直到发病之后,身体状况开始直线下降,缺乏运动,身体素质差。但是因为那时候没有想过要去看精神科,所以辗转在其他科室检查了很多次。


比如我曾经稍微运动后就开始头痛、头晕,在神经内科检查之后,没什么器质性问题,被神经内科医生判断为脑血管太细;比如我在抑郁发作后,运动能力开始下降,走几步就浑身酸痛,尤其是脚会特别疼,被医生判断为可能是跟腱不稳。


而这些症状在我确诊躁郁症、服用精神科药物起效之后,都逐渐消失了。我还记得在自己住院的时候,隔壁老奶奶向我讲述她的求医经历,起初是因行走困难,就诊过很多科室,比如骨科、妇科、神经科等等,什么问题都没有。最终被医生推荐去精神科检查,就诊后发现确实是精神科的问题,对症服药之后老奶奶居然真的可以走路了。似没有关联的事情,实际上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这就引出了我们这次探讨的主题,如何了解躯体化。


躯体化概念:一个人本来有情绪问题或者心理障碍,但却没有以心理症状表现出来,而转换为各种躯体症状表现出来。


其实很多小伙伴都饱受躯体化的折磨,而不自知。像主页菌一样,因为不了解精神健康知识,即便承受了躯体化症状,也不知道自己需要去精神科的大有人在,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努力地科普、传播相关知识。



那么我们如何辨别身上出现的症状是精神科疾病躯体化还是其他系统疾病?就医的时候应该如何选择?我们查阅了相关文献,在这里给大家讲述一下我们到底应该怎么做。首先,先把躯体症状总览给大家大致讲述一下。


如何理解躯体化:


对于躁郁症患者,最痛苦的阶段为抑郁期,抑郁发作是伴随着躁狂的退去必然出现的,所以我们讲究情绪稳定是疾病的良药。如何保持情绪稳定,首先是早发现,早确诊,尽早药物干预,同时结合心理咨询,家庭支持和社会支持,运动,自律等等。这些都是理论知识,实践起来还是蛮酷困难的。从症状上来说,大多数患者都是处于抑郁期时才有机会就诊于精神科,所以我们如下从抑郁症的角度探讨如何理解躯体化。


抑郁症作为一种情绪障碍,一般的理解其临床表现应该是情绪症状,比如心境低落、兴趣缺乏等。大量临床研究表明,抑郁症的患者至少一半一以上有各种各样的躯体症状。这些症状应用目前的实验室检测手段无法发现其相应器官病理基础的证据或者症状表现与检查结果不对称。


病理性情绪究竟如何导致躯体症状,或者说导致不同器官的躯体症状,其病理路径至今是不清楚的。治疗这些症状,是应该针对原发的情绪障碍,还是应该同时针对这些靶性躯体症状,科学上也没有达成共识。医生面对患者时,既难解释清楚为何这些躯体症状是抑郁导致的,也很难让患者接受用治疗情绪的药物来治疗躯体症状;何况许多有躯体症状的抑郁症患者,在抑郁症恢复后躯体症状依然残留。

李凌江 中华精神科杂志2013年12月第46卷第6期 《抑郁症的躯体症状总览》


然后是抑郁症临床常见躯体症状的启示:


躯体症状时与组织损伤和潜在损伤相关的不愉快的主观感觉,这是目前临床上对躯体症状较为公认的定义,从该定义理解,躯体症状的实质是一种“感受”,而这种“感受”的产生既与“损伤”或“潜在损伤”有关,又与个体的体验有关。


躯体症状可以分为四类:


(一)生物性躯体症状;

(二)情感性躯体症状;

(三)认知性躯体症状;

(四)想像性躯体症状;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即便对躯体症状进行了细化分类,也应该因人而异和贯彻多元化的思维模式。如同样的疼痛可能是激惹性躯体症状,可能是认知性躯体症状,也可能是想像性躯体症状,所以在对具体患者的躯体症状性质的判断中,应该注意患者症状的组合、病史、生活经历、人格特征、情绪等因素。

孙学礼 中华精神科杂志2013年12月第46卷第6期 《抑郁症临床常见躯体症状的启示》



讲完这些,小伙伴或许明白了,什么是躯体化,为什么医护人员没办法在第一时间就帮助我们判断是不是躯体化,而是需要一连串的检查。那小伙伴又问了:如果身体不适,到底应该怎么办?


针对没有精神疾病的患者,或潜在患者,当大家出现躯体症状,首先还是要在与症状相关的科室去检查,重要的是一定要排除器质性疾病。即使是就诊于精神科,倾向于是精神类疾病,也建议排除器质性疾病,因为有的器质性疾病也可能以精神症状为首发表现,比如曾经有脑部肿瘤的患者误以为是精神分裂症。但是一定要去正规医院检查,腰痛去骨科,头痛去神经内科等等。其实,到医院的哪个科室,如果我们实在没有办法决定,可以详细咨询导医台或分诊台,告知我们的症状,然后由护士姐姐选择科室。


然而,正如医生朋友所说一般首次诊断很难被分到精神科去,因此多数情况下,我们可能不得不选择先在其他科室做一遍检查。如果在身体不适的情况下,检查身体依然没有什么问题,那再选择精神科或许是此时最好的方式。


如果是针对已经确诊的精神科患者,那如果我们结合当前的精神状况,比如最近比较低落,我感到头疼,那可以直接选择前往精神科和医生进行沟通,在精神科也是可以开到检查单的。当然,正如前面所说,我们还是要尽可能排除器质性病变。如果没有伴随任何情绪症状,那选择去其他科室检查,也许是不错的选择。



即使是正规医院,漏诊、误诊都是不能完全避免的,要坚持自己的感受,当然有时候自己的感受可能被局限或被诱导,但是不要偏执,尽可能地和医生进行多维度的沟通。在如今的环境下,医生和患者的认知水平都是有限的,不走弯路很难。不要害怕,也不要着急,躯体化的诊断本就艰难,如果大家都能够有“我可能要考虑有没有精神心理问题”这样的意识,那就更好了。


请大家记住,我们的医生并不是万能的,不同科室的医生有自己擅长的领域,硬要他们去了解所有疾病那是不可能的。全科医生做不到专精,而专精的医生做不到什么都了解。我们选择了这个医生,就不要有错误的期待。如果遇到主页菌这种情况,不要责怪自己的医生,医生都在尽自己能尽到的职责,那就是帮助我们排查可能遇到的问题。


所以,不论是患者、还是非患者,最重要的是,我们都需要了解更多的精神健康知识,来判断自己是否需要前往精神科就诊。正如主页菌的经历那样,因为不了解精神疾病,即便有情绪问题,也不知道这可能是躁郁症,可能有躯体化,因此走了很多弯路。


科普精神健康知识,是对我们每个人都有益处的,我们希望大家能够支持我们的工作,有机会的话,能够向身边的人科普相关知识。谢谢大家。



*文章资料来源:中华精神科杂志2013年12月第46卷第6期


 

双相躁郁世界

已加入“维权骑士”

(rightknights.com)

版权保护计划。


首发的原创作品投稿、

合作、转载以及联系方式

bipolar_world@sina.com




点击阅读原文或扫码

探索西西弗斯之脑

协助我们前行~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