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商业保险投保记 | 我想从金融的角度给躁郁症人群一些帮助

瑞雪 双相躁郁世界 2021-09-05

 

前言:商业保险到底该如何合理配置?这对公众而言是个烧脑的问题,我们确诊双相之后就更是难上加难了,希望瑞雪的投保经验分享可以对大家有所帮助。


就像我们前几天都在分享双相患者的专业就读体验一样,药物和症状不是我们唯一可以讨论与互助的话题。有位小伙伴说,“虚无的人生里,我们需要被人需要。如果你有投保或者医保办理门慢等等相关经历,欢迎投稿和小伙伴们分享呀!


我们的收稿邮箱:

bipolar_world@sina.com



本文原标题《躁郁女投保记|渡过》,经授权转载自抑郁症领域公众号“渡过”,创办人张进是资深媒体人、抑郁症康复者。

  

本文献给自己以及有着类似精神疾患经历的朋友。 

 

多年来,我一直从事与金融相关的工作。我对自己来说,也许可以从金融方面切入,给躁郁症人群一些帮助。虽然目前对躁郁症等精神疾患的金融服务非常不乐观,但我想,有人去关注并开始研究,就是一个好的开端。同时,这可能也是自我疗愈病耻感与隔绝感的一剂良药。


接下来,我会先叙述一下我的疾病经历,再把我以躁郁症患者的身份购买保险的亲身经历,呈现给大家。



躁郁十二年

 

我是一个有着12年躁郁症(又称双相情感障碍)病史的女性。12年经历,我感受到的病耻感,总是心头难解的痛。

 

很长时间以来,我一直对自己的躁郁症难以启齿。从心底,我希望大家把我当做常人,也努力做得不比常人差。然而女性的敏感,总会不自觉地把自己包裹起来,也不太敢和别人建立亲密关系。

 

这种心理负担在读研的第一年特别沉重。为此,我找我的医生做心理疏导。他告诉我,从医疗方面讲,我已经基本康复;但是从病耻感消除方面,我的认识还远远不够。

 

那时我常常担忧未来。我告诉老师,我觉得自己可能会老无所依,所以想做养老方面的工作。他指导我说,现阶段做养老,不如关注和自己有同样经历的躁郁症人群。这个建议让我豁然开朗了许多。也许有些人来到世界上,就是要经历特别的困难,并做一些与众不同的事吧。



从23岁到35岁,人生最宝贵的12年,我的生活要比大多数同龄更加跌宕起伏。这种异常波动既来自于躁郁症本身,也来自我所处的大环境。

 

2005年春夏之交,刚大学毕业工作不到一年的我,感觉脑子不够使,效率低下;晚上睡不着,白天睡不醒;情绪低落又容易激动;饮食无味,体重锐减,疯狂消费也不见心情好转。

 

再后来人变得焦躁易发脾气,多疑,觉得周围的人似乎都对自己都不友好。趁午休躲在没人的地方偷偷哭泣,觉得自己一无是处。终于有一天,看到部门来了新同事,就觉得自己的工作岗位被顶替了,于是鬼使神差电话家里,告诉父母自己被辞退,要求家人帮我收拾行李离开。

 

妈妈觉得很奇怪,询问领导,得知并没有辞退我,只因我最近工作实在不在状态,至多批评过一两句。家里人开始觉得我有点不对劲,带我去专科医院看医生,诊断为双相情感障碍,开了一些药,要求服用一个月。

 

服药一周后,除了比平时爱犯困,状态好转了许多。两周后,我私自停药,没到一个月又开始不对劲,不得不请病假两个月,继续服药。



2006年,持续服用药物一年左右,觉得自己完全好了,又私自停止服药,病情出现反复;年底又请病假。公司不是福利院,因为病假时间太长,最终我还是被辞退了。

 

在生病、失业、负债的情形下,我的情绪更加低落。关键时刻,还是亲人给予了无私的支持,给我治病,帮我还贷。

 

那时候谈了个男朋友,开始时很照顾我,后来看我半年了都没法重新走入社会,还是分手了。有一段时间我挺记恨他,现在看开了,自己状态不好就不要强求别人对自己好;后来再遇到对我有好感的异性,我都会坦诚告知自己的躁郁症经历。几乎所有人都会因此而逃走,不过经历多了我倒也觉得没有什么,如果换做我,也不一定愿意背负那么大的责任和压力吧。



2007年底,我终于恢复过来,买的期房也交付使用了。感谢爸爸在当时经济十分拮据的情况下精打细算装修房子,给了我一个继续打拼的落脚点。

 

2008年3月,我找到新工作,进入赚钱还房贷的循环中。当时医生看我状态很好,让我减一些药物,没想到又是几番反复。


从2014年到现在,是我最稳定的时期。我勤恳工作,取得了一点小成绩;书籍和锻炼成了我最好的伙伴,每天保证充分的睡眠和均衡的饮食。所服用的一点点药物刚好能让我整个人的机能更加和谐。

 

我真的想说,如果服药利远远大于弊,那就努力坚持下去吧。就好像饭菜里需要加盐一样,像盐一样的药物会让我更好地融入社会。



 精神疾病患者买不到合适的保险

 

买保险的想法是从2016年9月提上日程的。其实我早知道自己的躁郁症情况,可能买不到合适的保险,但想起当年因为生病、失业再加上一大笔债要还的窘境,觉得如果能提前配置一些防风险资金,也许是个好事。

 

于是,我咨询了互联网保险平台、内地保险机构和香港的两家保险公司的代理。实际情况是什么样的呢?

 

1.  内地各险种对精神类疾患

基本直接拒保


最早两个做保代的同学向我推荐其公司的保险产品。起初他们并不了解我的实际情况,所以推荐了意外险和重疾险等几个产品。但是当我告知他我的躁郁症经历之后,他们都很遗憾地告知我没法承保。

 

接下来又转战网上,在一家网路平台挑选保险产品。看了几个意外险和消费型重疾险,发现有的保单条款里并没有写精神类疾病不许投保。于是我拨通了该网络平台保险代理人的电话,和她说明了我的情况。该保代给出的答复是,如果保险条款没有规定不保精神类疾患,那么就可以选择。我觉得很开心,让这个女代理帮我寻找几种产品。

 

第二天,她还真的帮我选择了几款产品,基本上都是早期癌症单项类保险,以及意外险和航空险等。正当我在研究要不要购买时,第二天她来电话说,“非常抱歉,经过研究,根据您的情况,所有网络平台的商业保险您都没有资格购买的。” 



2.  香港保险保费加成高,

免赔条款苛刻 


既然内地保险拒保,那我就去香港试试吧。于是分别联系了P和A两家香港保险公司,并说明了自己的情况。

 

香港P公司的保代开始不知道我的经历,为了吸引我的兴趣,给我推荐了一个35岁女性的保险保障计划。可是当我告知她我有躁郁症经历后,她向我推荐理财型保险。我说对理财型保险没有兴趣,她答应努力替我争取一下重疾险保单。给出的结果是保费调高、保额降低,同时加上一些关键免赔条款。

 

看了P公司的核保思路,我发现真若出险,根据特别条件就很可能会衍生出扯不清的法律官司。于是果断放弃了。


A公司的核保人员显得更专业一些,态度也非常好。我直接说明了我的情况。他们的答复是,如果情况不严重,应该是有希望按照一般情况投保的。并给我出了如下的参考条款。

 

这是一款分红型重疾险保单,所以对相关保费、保额和分红数据进行图形拟合后,基本情况如下图:

 


蓝色线的是以3%的年化收益率计算的复利存款增值曲线,灰色是不含红利情况下的保单终值曲线,橘色是含有理想红利情况下的保单终值曲线。

 

从图中可以看出,在如此保守的情况下,该保单是值得购买的,除了在25年的缴费期间内可以提供一些出险杠杆(蓝下灰上夹角部分),后期的分红虽然不保证,但是也有希望实现。是一款既具备保险功能又很稳健的金融产品。

 

然而,在核保期间,A公司要求我补充了一些医疗信息,包括6年前的住院记录。我的保代说,这是他从业一年以来最高客户风险评级;而我旁敲侧击,估计这个F等级比甲状腺癌症切除术后8年再投保的评定等级可能还要高。也就是说,对保险公司来说,躁郁症的风险定价是极高的,可能甚于某些癌症。

 

那么原来的三条收益曲线现阶段变成什么样子了?如下图,可以看出,保险的赔付杠杆作用其实在缴费的第15年就已经结束了。如果继续25年的缴费,在最乐观情况下,也是在投保后的第52年左右,我才可以有一个持平3%定期存款复利的收益。而那个时候我已经87岁。

                               

理性地想一想,真的不划算。唯一可能划算的是,除非我在投保之后前几年立刻生重大疾病,并且完全符合理赔要求,但真的概率太小了。如果到15年缴费后还没出险,立刻停止缴费放弃保单,那么之前的保费也就打水漂了。由此看来,通过商业保险转移风险的方式对于我来说确实不可行。


3.  中国基本医疗保险制度

尚可保底


总是听有一些人诟病中国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可是经过理性分析,我认为,这种基本医疗保障制度比起所谓的商业保险真实具有济困作用。虽然前提是享受这个待遇必须工作,必须由公司缴纳医保,而很多躁郁症患者可能不容易找到这样机会。但这是另一个社会接纳和自我努力问题。

 

我这里想说的是,不管你是不是得了抑郁症,如果你能正常工作并获得缴纳保险的机会,在服药看病方面,医保是可以给到一些有益帮助的,对构建和谐的环境起的作用比商业保险大多了。

 

这同时给精神类疾病患者提出了新的要求,那就是尽量回归社会去工作。这样至少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让生活进入一个良性循环,而不是因病致贫、贫病交加的绝境。

 


精神疾患人群

需要合理的金融安排

 

可是,精神疾患者回归社会工作也不容易,有时候不得不对用人单位做一些适度隐瞒。

 

其实,有些精神疾患者在康复期是很有工作能力的。可不可以在就业过程中,不要对他们太过歧视,让我们即使说出实情也不会立刻失去工作,并且不必背负谎言与欺骗的罪恶感。否则,常态社会歧视与冷漠躲避真的会把我们这些边缘人逼到因病致贫、贫病交加的绝境,最后成为社会的重负。

 

同时,除了有限的医保和高不可攀的商业保险,我们也可以考虑建立合理的金融安排,比如最近几年出现的特殊病种互助基金,尝试设计比较合理的机制,为躁郁症等精神疾患人提供一些资金支持,改善贫病或病贫的局面,让我们的社会更加和谐。

 

写到这里,我个人似乎逐渐看到了努力的方向——希望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集合理解的力量,为精神疾患人群的境遇的改善,特别是资金困境的改善做一点事情。

 

衷心希望病友们都不要轻易放弃自己的未来。虽然压力很大,壁垒很多,但总要往前走,总要去努力。这就是生活的本质吧。



喜欢文章请扫码赞赏作者~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