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消失的工人,迷惑的言论

深涵 深涵说 2022-07-19



“你看这世上迷惑颠倒,颠倒迷惑,何时了哦!”——《济公》


1


6月5日,光明日报发布了一则推文。


大意是评论建筑行业,工人正在不断减少。


日前有媒体援引国家统计局内蒙古呼和浩特调查队的数据称,30岁以下群体中从事建筑、装修的占15%,而50岁以上人群的占比则近43%。可作为对照的是,据另一项统计,从2007年到2017年,建筑业一线工人平均年龄10年间增加了10岁。


一句话总结,建筑工地上的工人,不仅在变少,而且在变老。


同时,媒体发出了灵魂拷问:

未来谁为我们修路造楼?



2


历史总有牺牲,牺牲的背面,就叫做代价。


问题是,谁来做那个牺牲的代价,谁来做那个得利的坐享其成者,没人敢答话。


很显然,城镇化的口号喊了这么多年,土地拍卖造城运动如火如荼地搞了这么多年。


今天,各方都要为此付出“代价”了:


更改土地出让金规则、开发商炸楼保价、鬼城空城烂尾楼、失业潮连锁反应引发断供潮、“恶意讨薪”的神奇术语之下,开始出现“用工荒”了。


不仅是建筑行业工人减少、种地播种粮食的、血工厂里打螺丝的、底层谋生卖力气的,这类人群,都在减少。


光明日报发问,未来谁给我们修路造楼?


汉中日报感叹,30岁以下的建筑工人仅占比15%,月薪过万难觅90后;


齐鲁晚报、凤凰周刊,相继转发了这些感叹和发问。


主流媒体终于第一次默契一致地关注到了,工人在“消失”,修桥补路,将成为未来城市化进程的最大阻碍。


有人开始着急了。



3


三个月前,爆上热搜的话题,是#全国多地发布建筑业清退令#


多个地区如上海、天津、广东深圳发文进一步规范建筑施工企业用工年龄管理(男性60岁、女性50岁以上不得从事建筑施工行业),类似这样严加管理的措施正不断被落实到位。


三个月后,热搜上的话题,是#建筑工人变少,未来谁为我们修路造楼?#


世界变化得太快,以至于我时常觉得有些言论的迷惑,让我很难理解,他们到底想要干些什么。



4


清退令颁布的时候,“我们都是为了你们好,年纪大了,体力活你们干不了,回家养老吧”。


城市化和建筑行业停摆的时候,他们又开始灵魂拷问,“为什么年轻人不愿意来工地干活了呢?”


不给工人买五险一金的时候,没人说话;


“恶意讨薪”的横幅拉出来的时候,没人说话;


劳务派遣公司吸血坑蒙拐骗的时候,没人说话;


清退令出来的时候,“我们都是为了你们好”。


年纪大的清退了,年轻人不愿意搬砖扛水泥了,修桥造楼的活招不到工人了,他们开始哀叹感叹了。


各行各业,卑劣之处,都在于此:


又想马儿跑,又舍不得给马儿吃草;只问他们飞得高不高,从不关心他们飞得累不累;有事钟无艳,无事夏迎春;安平则尽其力,有难则用其死。


洒水割麦、不准下地的时候,没人说话,卖青储了,他们急得跳脚,没人种地了,他们开始忧国忧民。


还是那句话:


不要总是等到超市没有米卖的时候,我们才想起来去种地。


不要总是等到环卫工人都集体辞职没人扫马路了,我们才想起了给他们多发点工资。


居高位者,油头粉面一身罗绮,从不过问养蚕人的心酸委屈,等到养蚕人集体罢工了,他们又开始故作圣人一副理中客的嘴脸,来指责养蚕人的种种不是。


无外乎,是让遍身罗绮者,没有了衣服穿,失去了遮羞布罢了。



5


我们天天都在喊着要发展某某、要大力发展某某,每天强调的东西,都是更快更高更好更强更大的更高级的发展。


可是,总有劳苦大众掉了队啊。


咱不能罔顾事实,只谈发展,而不谈生存吧?


如果连讨要本该属于自己的工资,都变成了恶意的话,那么又有什么脸面,去责怪工人群体消失呢?

如果掏空两代人半辈子的积蓄,才能买到一套公摊面积去掉22%的房子,最终在预售制下,拿到手的还是一套烂尾楼,那么首套房利率下调20%,又如何能重新激发出刚需者的买房信心呢?

如果这一代人,连自己体面尊严地活着、安居乐业的养活自己都难,那么再多的“福利补贴”,又如何能够鼓动他们放心大胆的生三胎呢?


都知道躺平的韭菜不好割,可是韭菜们为什么躺平,专家们、代表们、媒体们、大V们,都不说话了。


生杀予夺、权利糟践、欺压羞辱、无尽心酸的时候,似乎一切都是天公地道的。


等到躺平摆烂罢工不干的时候,他们又急了:


“要奋斗,要能吃苦,不要抱怨,要懂得感恩。”


圣母的丑陋嘴脸实在是见得太多了,以至于我甘愿当一条诚实的野狗。


不卑不亢、不谗不媚、不屈不挠、不喜不悲。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