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管理世界》|| 2022年第5期目录、摘要

目录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 以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保证和推进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
    / 张来明(1)
  • 党的百年生态文明建设基本历程及其人民观
    / 黄承梁  杨开忠  高世楫(6)

经济学

  • 外部冲击下系统性金融风险的生成机制
    / 方意  荆中博(19)
  • 中国间接税的效率损失——基于中国生产网络结构一般均衡模型方法
    / 倪红福(36)
  • 数字技术赋能实体经济转型发展——基于熊彼特内生增长理论的分析框架
    / 田秀娟  李睿(56)
  • 数字经济、非农就业与社会分工
    / 田鸽  张勋(72)
  • 转移成本视角下的大数据“杀熟”
    / 甄艺凯(84)
  • 促进消费金融健康发展  助力释放消费潜力
    / 张丽平  任师攀(107)

公共管理

  • 统合治理:党建引领社会治理及其对网络治理的再定义
    / 何艳玲  王铮(115)
  • 新时代我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发展与评价
    / 荆林波  逯万辉(131)

工商管理

  • 公有制印记与改制家族企业的内部社会责任
    / 叶文平  等(141)
  • 企业并购依赖的缘由和后果:基于知识基础理论和成长压力理论的研究
    / 陈仕华  王雅茹(156)
  • 从科层制组织到企业级生态系统——非预设性变革的过程研究
    / 王冰  毛基业  苏芳(173)
  • 关键核心技术突破与国产替代路径及机制——科大讯飞智能语音技术纵向案例研究
    / 胡登峰  等(188)

管理科学与工程

  • 能源系统低碳转型中的挑战与机遇:车网融合消纳可再生能源
    / 马少超  范英(209)
  • 大型国企发挥产业链链长职能的路径与机制——基于特高压输电工程的案例研究
    / 赵晶  等(221

摘要

01

以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保证和推进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

作者:

张来明(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员)

摘要: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客观要求,也是高质量发展和高品质生活的重要保障,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全局中具有重要地位。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是经过革命、建设、改革长期实践形成的,是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相统一的成果,具有多方面显著优势。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要从13个方面突出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把我国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保证。

关键词: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  现代化  显著优势  国家治理效能

02

党的百年生态文明建设基本历程及其人民观

作者:

黄承梁(中国社会科学院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研究中心)

杨开忠(中国社会科学院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研究中心)

高世楫(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

摘要: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生态文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社会主义“五个文明”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写入我国宪法、受根本法保护的人类新文明,核心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其根本价值取向是坚持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党的百年生态文明建设,从萌芽、探索、发展与完善及至成熟,尤其是在新时代在党的百年史上第一次形成了专门指导生态文明理论与实践的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既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与自然关系思想的传承和发扬光大,又从根本上彰显马克思主义人民至上价值追求。确立党领导生态文明建设人民至上价值追求,区别于西方人类中心主义或生态中心主义。深入挖掘、系统梳理百年党的生态文明建设基本历程中人民至上的重要文献,对于更加完整、准确、系统把握百年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明确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价值取向,在新时代更好学习和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具有十分重大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关键词:党的百年奋斗  生态文明建设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马克思主义  人民至上

03

外部冲击下系统性金融风险的生成机制

作者:

方意(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

荆中博(中央财经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

摘要:本文将降价抛售传染机制和破产传染机制同时纳入到银行网络模型中,以研究变动冲击下的风险生成机理。特别地,本文构造了适合分析多轮传染、不同冲击下的时间维度以及机构、资产空间维度系统性风险相关指标,并创新性构建度量机构之间、资产之间的间接关联性指标。研究发现,不同力度的冲击作用下,由于大量银行去杠杆或者存在银行破产现象而导致系统性风险呈现跳跃式上升趋势。在小冲击下,主要通过去杠杆降价抛售传染机制生成风险,大冲击下则主要通过银行破产传染机制生成风险。影响因素方面,银行体系间接关联性越强、银行杠杆偏度越低以及杠杆水平越高,银行业系统性风险越大。特别地,杠杆偏度指标对系统性风险的影响作用比杠杆水平指标更强。

关键词:系统性金融风险  外部冲击  银行监管  直接传染  间接传染

04

中国间接税的效率损失——基于中国生产网络结构一般均衡模型方法

作者:

倪红福(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经济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

摘要:本文构建了嵌入间接税的中国投入产出网络结构一般均衡模型,并创新性地提出间接税效率损失的事后测算方法。基于此,本文利用1992~2017年的中国投入产出表和税收等数据编制了与模型匹配的社会核算矩阵,并进一步进行了实证测算分析。研究表明:(1)总体上,考虑到生产网络结构、微观替代弹性系数和间接税处理方式的影响,中国间接税效率损失率约为0.5%~10%。(2)生产网络结构越复杂,微观替代弹性系数越大,间接税的效率损失率就越大。(3)生产网络二阶近似新方法测算的间接税效率损失率远大于经典哈伯格方法。(4)1992~2017年期间,中国间接税效率损失率呈阶段性特点。1992~2007年,伴随着分税制改革完成和加入WTO后深度融入全球价值链,中国间接税效率损失率总体上呈下降趋势。2007~2017年期间,中国间接税效率损失率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先上升,后受减税降费等政策影响而保持平稳或略有下降。

关键词:生产网络结构  投入产出  税制结构  效率损失

05

数字技术赋能实体经济转型发展——基于熊彼特内生增长理论的分析框架

作者:

田秀娟(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院)

李睿(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院)

摘要:数字技术是数字经济的基础,通过与实体企业和金融的融合共建赋能实体经济转型发展,孕育经济增长新动能。本文基于“创造性毁灭”机制,建立引入数字技术发展因素的多部门熊彼特内生增长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分析了数字技术在实体产业部门和金融部门的应用转化对产业结构转型及经济增长的异质性影响。研究表明,数字技术与生产部门的集成整合将长期助力产业结构优化调整,深化实体经济数字化转型,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数字技术与金融部门的深度融合在短期内因融资约束缓解而显著带动高技术产业发展,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加快经济增长动能转换。本文的研究为探索我国数字技术赋能实体经济转型发展的优化路径提供了政策参考。

关键词:数字技术  实体经济发展  产业结构转型  经济增长

06

数字经济、非农就业与社会分工

作者:

田鸽(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

张勋(北京师范大学统计学院、北京大学数字金融研究中心)

摘要:数字经济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动能。本文以“宽带中国”政策作为数字经济发展的代理变量,将其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相结合,借助于双重差分法,发现数字经济能够显著促进非农就业。本文接着从数字经济的两大核心内涵(消费互联网和工业互联网)出发探讨了数字经济推动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的内在机制:数字经济所带来的消费互联网(以数字金融为代表)的发展促进了农村低技能劳动力向低技能偏向的数字化非农行业流动,数字经济所带来的工业互联网(以自动化和智能化为代表)的发展促进了农村高技能劳动力向高技能偏向的数字化非农行业流动,这意味着数字经济能够依据劳动力技能实现有效的社会分工。这些发现均证实了数字经济的发展有助于推动经济结构转型。

关键词:数字经济  非农就业  社会分工  消费互联网  工业互联网

07

转移成本视角下的大数据“杀熟”

作者:

甄艺凯(浙江财经大学中国政府管制研究院、浙江省新型重点专业智库“中国政府监管与公共政策研究院”)

摘要:针对大数据“杀熟”这一互联网经济中出现的价格歧视新问题,本文在消费者存在转移成本且短视情形下,构建了一个三阶段动态博弈,分析了寡头竞争市场中企业的“杀熟”动机。研究发现,当转移成本相对较大时,至少会有一家企业存在 “杀熟”动机;反之,“杀熟”策略并不会出现在子博弈精炼纳什均衡路径上。这为大数据“杀熟”在理论上提供了更为合理的解释。引入转移成本理论模型的主要结论是,当转移成本相对较大时,允许企业采取“量身定价”策略可能提高社会总福利和企业利润;但当转移成本很大时,则可能会损害消费者福利。最后,分析了相关理论对监管政策的启示。

关键词:价格歧视   量身定价   转移成本  大数据“杀熟”

08

促进消费金融健康发展  助力释放消费潜力

作者:

张丽平(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

任师攀(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办公厅(人事局))

摘要:消费金融通常伴随着消费在国民经济中作用的提升而不断发展壮大,并与消费相辅相成、相互促进。近年来随着我国个人收入持续增长、家庭财富日益积累、经济向消费主导型转变,我国消费金融得以迅猛发展,规模快速扩大,业务创新更加活跃,服务对象更加广泛。这反过来又便利了居民的消费行为,激发了消费活力,促进了经济发展动能转换。然而在消费金融快速发展的过程中,由于部分消费金融提供者服务客群过度下沉、过分逐利、社会责任意识不强,市场上出现了裸贷、高利贷、暴力催收等诸多乱象。为进一步提高消费金融发展质量,使消费金融更好发挥对消费的支撑作用,需要通过规范消费金融供给,引导理性消费、抑制不当需求,明确利率及收费标准,加强消费者权益保护等措施,着力解决消费金融无序扩张、产品定价不合理、消费者权益保护较弱等问题,进一步防范化解消费金融已有和潜在风险,促进消费金融健康发展。

关键词:消费金融  消费升级  金融风险

09

统合治理:党建引领社会治理及其对网络治理的再定义

作者:

何艳玲(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王铮(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摘要:作为应对复杂问题的第三种机制,网络治理早已进入各国治理议程。既有网络治理的研究预设是存在一个组织多元、联结紧密和行动能力自主的制度环境,并在此基础上讨论网络相比于科层制和市场制的比较优势,对于网络本身所处的制度环境及其效度则缺乏足够关注。中国基层社会面临松散型制度环境,高效协同的治理网络难以自发生成,但中国具有较健全的党组织体系并在治理中发挥重要功能。在松散型制度环境中,基层党组织发展出统合治理模式,借助“党委统筹的项目制”“基层党组织体系扩展”和“党员骨干下沉”等机制重塑基层社会,并拓展复杂治理的能力。统合治理是网络治理在中国的实现形态,一方面,统合治理具有网络治理的基本要素,强调构建多元组织关系以及组织之间的协作;但另一方面,基层党组织在治理网络中发挥主导作用,其核心是作为政治生活主体的党组织融入治理过程,以党组织能力的强化来统合基层社会。在统合治理模式下,基层党组织支持和培育社会组织的生长,也依托社会组织巩固和推动了其组织发展,强化了国家权力对社会新生空间的覆盖。但这种体制力量的扩展并不在于建立对社会的政治支配关系,而是通过内生化的体制能力激活社会自身的自我调节和运转能力。就此而言,统合治理蕴含着简约治理的逻辑。

关键词:统合治理  基层党组织  网络治理  社会治理

10

新时代我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发展与评价

作者:

荆林波(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

逯万辉(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

摘要:伴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进行,学术期刊出版模式与传播规律正在发生着重大变革,学科交叉融合的加速演进也使得传统学科边界逐渐模糊,对学术期刊发展带来了新的挑战。在技术驱动与学科融合双重影响下,学术期刊的转型发展已成为当前学术界和期刊界共同关注的焦点问题。通过研究梳理,本文总结我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发展历程和趋势,包括数字化、免费化、平台化、规模化、特色化、国际化、内卷化等显著特征。由于我国人文社科期刊数量繁多,期刊建设所存在的问题也各不相同,期刊的转型发展需要期刊自身建设和外部环境两个方面的共同努力。在外部环境营造上,需要进一步规范评价活动,发挥期刊评价的正向引导,坚持评建结合,扎实推进我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营造良好学术生态、引领学术研究健康发展中实现自身高质量转型发展。

关键词:技术驱动  学科交叉  期刊发展趋势  期刊评价

11

公有制印记与改制家族企业的内部社会责任

作者:

叶文平(暨南大学管理学院)

朱沆(中山大学管理学院、中山大学中国家族企业研究中心)

史亚雅(山东财经大学会计学院)

李新春(中山大学管理学院、中山大学中国家族企业研究中心)

摘要:从国有或集体所有制企业改制而来的家族企业是具有特定制度印记的组织,尽管改制后由家族所控制、管理,但国有或集体性质的公有制印记将深刻影响私营组织的行为和战略,尤其在朝向组织社会目标的社会责任战略导向上,会形成有别于一般意义上的(非改制)家族企业的行为特征,并影响组织绩效。本研究融合相关的战略管理和制度逻辑理论,分析改制家族企业基于公有制印记的内部社会责任行为特征,以深化对于改制家族企业战略与行为的研究,同时,也为印记理论在家族企业战略研究中的拓展做出贡献。本研究采用2007~2017年8499个中国上市家族企业观测值数据进行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改制家族企业履行内部社会责任明显优于非改制家族企业,国有股份比例和地区失业率会强化这一效应,而家族跨代参与则会弱化这一效应,进一步的分析显示这种效应会随改制时间弱化,为印记理论的解释提供了实证证据。本研究的发现对于理解印记效应如何在转型的复杂环境中演变,以及为改制家族企业的战略行动提供了全新视角。

关键词:改制家族企业  公有制印记  内部社会责任

12

企业并购依赖的缘由和后果:基于知识基础理论和成长压力理论的研究

作者:

陈仕华(东北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王雅茹(东北财经大学会计学院)

摘要:虽然实践中很多企业都存在并购依赖问题,但鲜有文献对此问题进行考察。一方面,根据知识基础理论,企业战略决策依赖于前期积累的知识,如果关于某种战略积累的知识越多,那么其对这种战略的依赖性越强(即战略决策的“知识依赖”);另一方面,根据成长压力理论,如果企业过去通过并购战略获得较快的成长速度,那么为了继续保持快速的成长速度,企业只能继续采用并购战略(即并购战略的“成长压力”)。为此,本文基于知识基础理论和成长压力理论研究企业并购依赖对后续并购决策行为的影响。文章基于2007~2018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并购数据,实证研究发现:(1)企业过去对并购战略的依赖程度越强,企业当前继续选择并购战略的可能性越大;企业拥有的成功并购知识越多,企业面临的成长压力越大,企业并购战略依赖对并购战略选择的正向影响越强;(2)企业过去对并购战略的依赖程度对企业当前并购绩效没有显著影响;但是,如果企业拥有的成功并购知识越多,那么企业并购依赖对并购绩效可能会有正向影响;如果企业面临的成长压力越大,那么并购依赖对并购绩效可能会有负向影响。本文不仅在理论上为连续并购研究提供一个新的研究视角,而且也能为实践中企业制定并购战略决策提供有益的实践启示。

关键词:知识基础理论  成长压力理论  并购依赖  并购战略选择  并购绩效

13

从科层制组织到企业级生态系统

——非预设性变革的过程研究

作者:

王冰(重庆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

毛基业(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

苏芳(暨南大学管理学院)

摘要:移动互联网等新兴数字技术促进了产业的跨界融合,也启发了部分传统企业向更加适应动荡环境的企业级生态系统转型。以往研究中生态系统都是有计划的战略选择的结果,且通常以高科技企业为研究对象,对“摸着石头过河”的传统企业如何转型为企业级生态系统的动态过程缺少关注。本研究通过单案例分析,发现在缺少预设转型目标的情况下,传统科层制企业可以在应对环境变化的过程中,经过“试点、推广、整合”3个阶段,先调整组织结构和管理模式、再丰富业务类型,逐渐转型成企业级生态系统。区分和整合是促进生态系统形成的关键机制,前者通过鼓励内部单元的自组织行为激发创新和转型探索,而后者通过促进内部单元间的资源和信息交换、并降低彼此之间的冗余,促进生态系统中的协同效应。

关键词:生态系统  组织转型  区分机制  整合机制  单案例研究

14

关键核心技术突破与国产替代路径及机制——科大讯飞智能语音技术纵向案例研究

作者:

胡登峰(安徽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黄紫微(安徽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冯楠(安徽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梁中(安徽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沈鹤(安徽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摘要:在数字经济时代,新兴产业往往处于底层架构类基础科学不足和上层技术应用场景狭隘并存的复杂技术情境中,面临着无标杆、无方向、无引领与无主导范式的风险与机遇。通过自主创新、技术领域国产替代等,我国在新兴产业领域涌现出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在国际上处于技术前沿的新兴企业。基于传统领先战略的A—U创新模型与我国过去跟随战略的“二次创新”模型都无法解释这类新兴企业如何通过自主创新,在关键核心技术领域实现国产替代;同时现有研究对处于同一起跑线的新兴企业如何实现领先亦缺乏充分的理论解释。本文通过对科大讯飞2000~2021年从跟随到领跑的智能语音技术国产替代过程展开纵向案例研究发现:我国新兴企业实现核心技术国产替代的路径机制中,遵循着一条基于关键核心技术范式预判的“技术链垂直化—产业链平台化—创新链生态化”的创新发展演进过程,其中基础技术科学创新与基础科学知识创新构成两个关键创新要素。关键核心技术突破与国产替代是发展中国家新兴企业实现价值链领先的重要路径。由此提出的“基于科学研究与市场应用纵横交替”的关键核心技术国产替代模型”,不仅推进了企业领先战略与技术创新管理两个领域理论的发展,而且对我国人工智能领域企业的创新发展有所启示。

关键词:人工智能  A—U创新模型  “二次创新”模型  关键核心技术  国产替代

15

能源系统低碳转型中的挑战与机遇:车网融合消纳可再生能源

作者:

马少超(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经济管理学院)

范英(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摘要:随着我国能源系统低碳转型的不断推进,以电动汽车替代燃油汽车、以可再生能源发电替代火力发电为代表的低碳能源生产和利用技术应用规模迅速增加,导致承载能量传输任务的电力系统面临着大规模随机性充电需求和波动性发电消纳的双重挑战。借助电动汽车充电时间可调度、电池储能空间可用的特征,采用车网融合的模式解决上述能源转型过程中的供需结构性矛盾是极具潜力的研究领域。本文分析了车网融合的基础、评估了我国车网融合的技术和经济潜力,提出推进车网融合的关键是管理机制和引导政策。最后,结合电动汽车行业的政策演进历程,给出了逐步转向市场驱动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能源低碳转型  电动汽车  可再生能源  车网融合V2G  政策建议

16

大型国企发挥产业链链长职能的路径与机制——基于特高压输电工程的案例研究

作者:

赵晶(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

刘玉洁(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

付珂语(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

张勇(国网能源研究院)

李欣(国网能源研究院)

摘要:国有企业能否挑得起重担、打得好头阵、当得好“链长”是我国现代产业链能否成功的关键。大型国有企业发挥链长职能的机制和具体路径是什么?特高压输电工程链长主导实现创新突破的成功案例,很好地回答了这个问题。通过案例研究,本文发现:(1)“链长主导”、“科研—工程耦合”和“产学研用协同”3个机制精准解决了“谁来负责”、“如何推进”、“与谁合作”3个核心问题,是发挥产业链链长职能的关键。(2)链长主导机制内部,链长占据创新网络结构洞,通过项目牵头、构建创新联合体、制定标准体系、开展风险管控、为链上各方提供稳定的市场预期,是发挥链长职能的核心基石。(3)在科研—工程耦合机制内部,链长发挥网络中心作用,通过系统分解目标与要求、建立链长集约管控的工程组织体系、以工程带动科研、以科研支持工程,是链长发挥职能的组织保障。(4)在产学研用协同机制内部,链长培育核心企业强化产业自主可控、开展共性技术协同攻关、促进资源优化配置和全过程互动印证,形成了链长发挥职能的重要支撑。(5)3种机制互为循环、相互依存,链长主导在科研—工程耦合机制中发挥网络结构洞作用,在产学研用协同机制中明确各主体对于链长身份的合法性认知;科研—工程耦合为链长主导增强网络中心作用,优化了产学研用协同中过程逻辑;产学研用协同为链长主导创造了开放系统,强化了科研—工程耦合中各主体网络关系强度。

关键词:特高压输电工程  大型国有企业  链长  科研—工程耦合  产学研用协同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管理世界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