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方言与民俗(音频)丨“籺”与粤西风俗

张丹颖 语言资源快讯 2020-01-18

   


“籺”与粤西风俗





【茂名高州话】


籺”是我们粤西地区最具地方特色的食物。因此,粤西的“籺”便体现了当地的民俗文化,同时具备了浓厚的地方文化色彩。


1

艾籺是平时最常见的一种籺。逢年过节,我们家都会做用田艾制作而成的艾籺吃。田艾是经过漫长冬天后田野里生长出来的一种野草,具有暖胃,清肠,祛湿等功效。每至春和景明之时,我们家都会采摘一篮田艾做籺。外婆做的田艾籺是用田艾叶洗干净晒干,再捣碎成泥状,挑出小枝丫后煮熟,这便是艾蓉。然后将艾蓉和糯米粉加入到融化了一定量的红片糖水里,煮熟后仔细搅匀后搓圆做籺,所以籺皮一般乌灰色。田艾籺馅一般是甜瓜丝和花生,瓜丝用糖腌制过,清甜之中又满嘴生香。当然也可以不加籺馅,只是将籺皮拿去按模。假如红糖的量刚刚好的话,口感是甜而不腻的,而加了艾蓉使得糯米粉黏黏的口感中多了宛如小磨砂般细中带粗的感觉,吃起来口感更好。


2

寿桃籺是广东比较常见的粤西小吃。顾名思义,寿桃籺就是做成寿桃形状,以表达人们祈求年年福禄的愿望。寿桃籺有一个固定的籺模。据村中老人说,籺模也是有讲究的。籺模越老,做出的籺越好看。籺模里雕刻出寿桃的轮廓及精致的花纹,做籺时把包好的籺往籺模里按,再倒出来时就成了背面平滑,正面饱满,就像一个饱满的大桃子从中一分为二的样子。传统的寿桃籺还会用红纸染色,在籺面上点上小红点,以示喜庆。做寿、结婚、进宅等都有做籺分发给亲朋好友吃的风俗。



3

簸箕籺,又名破箕炊。因为其采用竹篾编制而成的簸箕而著称。簸箕籺呈白色状,用大米细细舂成粉末制作而成,刚做出来的时候盛在银色的圆盘内,像一个白色的大车轮,吃的时候就会斜斜切成一小块一小块的菱形状,最后在表面放上香油、芝麻与蒜鸡油蘸着吃,入口细腻舒滑富有弹性,上面涂满花生油所煮成的香油,只觉鲜嫩爽滑,配上特色的酱汁更好吃。


4

栗米磨粉加枧水做成的栗米灰水籺是金黄透明的,用糖浆蘸着吃,别有风味。而用番薯磨粉做成的灰水籺,晶莹剔透,泡入热醋,爽滑诱人,淋以香油,软滑如丝般可口。


5

水籺又叫盖籺,一般会将米磨成浆后蒸熟。蒸熟后共有五层,最上层的用猪肉、虾米、花生、芹菜、竹笋等佐料铺好,放上酱、醋和拍碎的蒜米配成调料,糯中带着花生碎的脆和香酥,酸甜咸辣,五味俱全。


“籺”不但是一种风味小吃 更是逢年过节、特殊节日必备的食物。临至年关,茂名地区也会有做籺的风俗,一来表示送旧迎新,二来可准备一些用以“摆年”(即将籺放在家中定住跨越新旧两年),以祈求来年五谷丰登、生活美好。除此之外,结婚、进宅、祝寿等都有做籺分发给亲朋好友吃的风俗。此外,每逢家中添了新成员,等到满月的那一天,亲朋好友都会带上油稞籺来游神,摆盅台拜神。如果生有儿子的,必须摆上一方桌祭品点上蜡烛,即为所谓的点灯。点灯的时候就把油稞籺用竹枝串成一个金字塔形状,最上边那个煎堆是带个突起,即村民们崇拜的男性生殖器官。然后年例时摆在公庙里敬神,表示人们是向要向祖宗报告家族添了新成员,所以比平常多出一件供品。

因此,籺是在茂名地区做年例的重头戏。年例是粤西茂名盛大的地方节日,当地素有“年例大过年”的说法。年例主要集中在农历正月,总体上从正月初二到农历十二月三十日都有做年例的,形成一道粤西独有的民俗景观。因此,作为年例的必备食品,籺不仅是一种特色小吃,更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符号。

尽管籺的种类有很多,但正是这些丰富多彩“籺”呈现了粤西地区独有的民俗文化。籺从原来敬神娱神的供品,从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的意象,发展演变成人与人之间联络感情、构建和谐的文化意义。许多背景离乡在外工作学习的游子对籺的情感朴实而甜蜜,成为一种家乡特有的标志性的回忆。



张丹颖,广东技术师范学院民族学学生

方言点:茂名高州市沙田镇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图文编辑:廖小曼

责任总编辑:老甘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