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从北方到南方(甘于恩)

甘于恩 语言资源快讯 2020-01-18

 

从北方到南方

 

甘于恩

 

 2010年11月在北京语言大学召开首届中国地理语言学国际学术研讨会(CGL1),转眼已近4年,之后在南京大学召开第二届中国地理语言学国际学术研讨会(CGL2,2012),将第三届中国地理语言学国际学术研讨会(CGL3)的接力棒交到我手里。如果从空间顺序来说,刚好是从北部到中部,再从中部到南方。这也是为何这本会前论文集取名《从北方到南方》的主要缘故。

北方,尤其是北京,可以说中国现代地理语言学的发源地之一。上世纪30-40年代,比利时神父贺登崧就在河北一带进行地理语言学的调查,他的一些成果后来由石汝杰等人介绍到中国大陆。上世纪80年代末,中国社科院又与澳大利亚人文科学院合作出版了《中国语言地图集》,这应该是中国有史以来第一部大型的综合性语言地图集,对于推动中国地理语言学的开展,意义重大。2008年,商务印书馆出版了由曹志耘主编的《汉语方言地图集》,这是中国出版的第一部汉语方言特征图集,许多方言工作者参与了这部地图集的调查和编纂工作,《汉语方言地图集》对于促进中国地理语言学的深入开展,作用不言而喻。一些学者因此而申请并主持了各地综合性的方言地图集项目,据我了解,近10年来较重要的地图集都与此有关,如《广东粤方言地图集》(甘于恩,2004-2009)、《广西平话方言地图集》(李连进, 2009-2012)、《浙江汉语方言地图集》(黄晓东)。此外,北京大学项梦冰《汉语方言地理学——入门与实践》(中国文史出版社)在普及地理语言学知识方面,亦可圈可点。

不过,其他区域自新世纪以来,在地理语言学方面也多有贡献。像上海师范大学潘悟云主持的“汉语方言地理信息系统”(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项目),美国学者史皓元、旅日学者石汝杰和南京大学顾黔共同主持的“江淮官话与吴语边界的方言地理学研究”,都在中国地理语言学的理论与实践上取得了杰出的成就。

汉语方言研究是暨南大学的优势学科,亦催生了广东地理语言学的研究。上世纪80年代中期,暨南大学与香港中文大学合作开展“珠江三角洲方言调查”项目,出版了詹伯慧、张日昇主编的《珠江三角洲方言字音对照》(广东人民出版社,1987)和《珠江三角洲方言词汇对照》(广东人民出版社,1988)。最早以地图形式揭示广东方言特征的,为《珠江三角洲方言综述》一书(广东人民出版社,1990)。该书共有42 幅地图,选取珠三角地区粤(25 点)、客家(5 点)、闽(1 点)三大方言较有典型性的语言特征予以绘制(其中语音图20 幅,2-21 图;词汇及语法图21 幅,22-42 图)。1992年起,省港两地学者合作开展“广东省北江流域、西江流域粤方言调查研究”。1994年,《粤北十县市粤方言调查报告》(暨南大学出版社)出版,该书第五章为“粤北地区十县市粤方言特征分布地图”,专就10个粤语点绘制了45幅特征图,其中语音图21 幅(1-21)、词汇及语法图24 幅(22-45)。1998年《粤西十县市粤方言调查报告》(暨南大学出版社)出版,第五章为“粤西地区十县市粤方言特征分布地图”,收录68 幅方言特征图(语音特征图22 幅,词汇及语法图46 幅)。2002詹伯慧主编的《广东粤方言概要》(暨南大学出版社)出版,该书附有66幅方言地图(其中语音图24、词汇和语法图41幅),反映广东粤语47个点在语音、词汇、语法方面的特征,简明扼要,对于从宏观上审视、了解粤方言的特点,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2008年5月,暨南大学汉语方言研究中心成为广东省普通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这为广东汉语方言的发展提供了极佳的平台。2009年12月,《南方语言学》创刊号出版,从创刊号始,该刊基本上每期都发表地理语言学方面的文章,先后发表了《方言特征分布图的符号应用研究》(秦绿叶、甘于恩,第一辑,2009)、《地理语言学和衡山南岳方言地图》(彭泽润,第二辑,2010)、《地理语言学的研究目标与方法浅论》(李仲民,第四辑,2012)、《福建移民与粤西闽语》(陈云龙,第四辑,2012)、《鄂东南赣语的地理分布类型》(张勇生,第五辑,2013)等与地理语言学关系密切的论文。2010年,汉语方言研究中心成立了地理语言学研究室,2014年地理语言学研究室升格为地理语言学研究所(文学院与方言研究中心共管),先后开展了“粤东闽方言地图集”(甘于恩,广东省人文社科项目,2010-)、“语言在时空中的变异”(甘于恩、李仲民,暨南大学引智项目,2012-)、“粤、闽、客诸方言地理信息系统建设与研究(甘于恩,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2013-)等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在方言中心的影响和带动下,广东的地理语言学呈现了规模发展的势头,如中山大学的庄初升发表论文《广东方言的地理格局与自然地理及历史地理的关系》(张双庆、庄初升合作,香港中文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学报》,2008,48期)韩山师范学院林伦伦主持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项目“粤东闽方言的分布及其语言类型学研究”,并与潘家懿合作发表《粤东惠河片闽南语的分布及其地理环境特征》(台湾语文研究6:2,2011)吴芳主持省级青年项目“粤东西部闽方言语音地理类型研究”,并发表论文《广东潮阳闽南方言的语音分区》(台湾语文研究6:2,2011),出版的博士学位论文《粤东闽语前后鼻音韵尾类型研究》(暨南大学出版社2013)亦运用了地理语言学的方法;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严修鸿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方言接触带上的语言地理——以连城方言为例(2012-2014)”;岭南师范学院陈云龙主持2014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岭南濒危方言语音数据库研究不一而足。为了因应发展的需要,方言研究中心从去年起,以“岭南汉语方言研究的理论与实践研讨会”为平台,创办了“首届地理语言学培训班”(2013.8,北师大珠海分校),今年7月11-16日在韩山师范学院举办“第五届岭南汉语方言研究的理论与实践研讨会暨第二届地理语言学培训班”,邀请境内外知名的语言学和地理学专家前来授课,从而吸引越来越多的方言工作者投身于地理语言学的研究团队中来。

南方汉语方言丰富复杂,客观上为地理语言学的开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但是,广东省地理语言学的研究还存在颇多欠缺,主要体现为理论深度不足,少有标志性的成果,年富力强的领军人物较少,全面的普查也还做得不够。这次第三届中国地理语言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暨南大学和佛山科学技术学院举行,既是一个很好的学习机会,可以通过会议,来检视存在的不足,迎头赶上;此次研讨会也是一次联谊的良机,希望通过研讨,增加与国内外同行的联系,促进彼此之间的友谊,提升地理语言学的理论水平。我们也希望更多国内外的同行光临暨南大学,为我们传经送宝,致力于拓展我们共同的地理语言学事业。

      本次研讨会适逢暑假,不少高校举办各种类型的培训班和语言学研讨会,多少影响了会议的规模,但仍然吸引了90余位国内外的专家学者前来参与盛事,实在令人欣慰。

      8月的广佛,气温炎热,但我们的心更热。虽然由于条件的限制,会议的筹办尚有一些不尽如人意之处,可是我们对于各位的诚意,我们对于地理语言学的执着之情,是毋庸置疑的。盼望来自东西南北的各地朋友,利用这段难得的时间,好生切磋学问,增进友情,为中国地理语言学的发展,提供新的动力,也盼望各位保重身体,度过人生中一段值得回味的日子。

祝会议取得圆满成功!祝代表们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2014年7月24日凌晨草于方言调查途中   





(《从北方到南方——第三届中国地理语言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甘于恩主编,北京:科学出版社,2016





图文编辑:张静静

责任总编辑:老甘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