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行走田野杂记 |《汉语南方方言探论》序

张振兴 语言资源快讯 2020-01-18

甘于恩教授寄来一本准备出版的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的前期成果《汉语南方方言探论》,嘱我先读一读。我首先对书名很感兴趣。 拙作《从“牯”字说汉语方言的词汇分布》文内提到,著名语言学家李荣先生曾经说过,汉语方言首先分别南北,就是一般人口语里说的“北方话”和“南方话”。他不经意间还很轻易地例举过南北方言的明显差别:

以上AG组北方方言与南方方言来历上有舒入之分别,北方方言多用来自舒声的读音,南方方言多用来自入声的读音。H、I是用法不同,也有舒入之别,北方方言“易经 | 交易 | 容易”今读都来自“以豉切”,南方多数方言“易经 | 交易”今读来自“羊易切”,“容易”今读来自“以豉切”。

这里提到的南北方言之别,只是笼统说说而已。《汉语南方方言探论》一书,也没有具体说到“南方方言”的界线。不过,略看书里的内容就知道,所收的文章几乎都是讨论广东省境内的汉语方言的,只有《海外汉语方言研究刍议》、《浙南洞头闽南话语音研究》、《吴语的拨字句和湘语的把字句》等少数几篇例外。一般来说,南方方言所指的范围要比广东境内的方言大得多,大致包括长江以南,京广线南段两侧以东的广大地区。可是,把广东省的汉语方言代称为南方方言并没有错。从地理上说,广东地处五岭之南,古称岭外,也称岭南。苏轼诗:“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这里的“岭南”也泛指今广东一带。从方言上说,广东省境内有粤语、闽语、客家话三个南方的最主要方言,土话分布于湘粤桂三省区交界地带,广东也是三分天下有其一。除了吴语、湘语、徽语而外,广东省的汉语方言在南方地区具有很大的代表性。

这就让我很自然想到,也是由甘于恩教授主编的一种语言学刊物,为什么叫《南方语言学》了。

《汉语南方方言探论》以南方方言为重点,展开研究,全书分为“综合考察”、“方法论”、“语音特点”、“词汇特点”、“语法特点”和“其他”共六篇。

“综合考察”篇部分主要讨论广东境内方言的分类和分布,以及相关研究的思考和评述,其中不乏精彩之理论创见。例如《粤语多源论》就很值得研究者一读。作者从粤语方言内在的差异性,粤语形成历史的多层次性,粤语广府话权威性形成的历史等几个方面,十分有力地论证粤语形成是多源的。就我的研究来说,对此颇为赞同。从广泛的语言形成和演变历史的事实来看,粤语是多源的,闽语等其他汉语方言其实也是多源的,“一元论”的观点恐怕需要讨论。“方法论”篇部分主要以粤语为背景讨论方言研究的方法和途径,其中《论方言词语的来源与粤语语源考订的原则》和《粤语语源考订之方法》两文,非常有启发性。《论方言词语的来源与粤语语源考订的原则》一文提出方言词语有古汉语的传承,异方言(语言)的影响,本方言的创新等三种来源,据此而提出粤语语源考订的四个原则:尊重事实,紧守逻辑,联系社会,借鉴成果;《粤语语源考订之方法》一文提出语源考订三个注意点:语音的关联性(语音形式的类比),意义的渐变性(语义内涵的比较),字形的理据性(书写形式的对比),这三点总起来说,就是“音、义、形的综合考察”,就是作者所说的“立体的考证方法”。我以为,这些原则和方法是作者长期方言调查研究的实践经验的总结,也是作者长期思考的理论的升华,完全适用于其他汉语方言语源的探求与考订。

以上说的两篇以说理论和方法为主,佐以许多实例加以论证。以下“语音特点”、“词汇特点”和“语法特点”三篇具体讨论广东境内粤语和闽语的具体方言的语音、词汇和语法,可以看做是前两篇理论与方法的应用。粤语的具体方言主要是四邑方言和两阳方言,闽语的具体方言是潮州等地的粤东闽语,有时也涉及粤西雷州一带的闽语。我来不及把这几部分的论文都读完,是挑着拜读的。就读过的来说,“语音特点”篇的《典型特点与变异特点》和《四邑方言的形态变调》,“词汇特点”篇的《论粤语词汇的深度研究》和《潮州方言亲属称谓研究》,“语法特点”篇的《广州方言形容词重叠式语法功能分析》等数篇,都给我留下很好的印象。其实,关于这些方言具体的语音、词汇和语法特点,读者可以详细阅读书中的论文,语言事实如此,用不着这里饶舌去讨论是非。我倒是希望读者还是要更多地去关注作者所应用的研究问题、讨论问题的方法。对于一个方言或一类方言来说,什么是它的特点?如何求出其特点?我曾经在很多场合说过,方言的特点是比较着来说的,有的是与周围的方言或其他的方言比较,有的是与本方言的历史或方言的文献历史比较,小范围的比较看小特点,大范围的比较看大特点,研究语音、词汇、语法的各种特点非此莫他。比如说,就广东境内的方言而言,粤语语音的主要特点之一是元音一般都有[a]与[ɐ]的对立,这是比较客家话和闽语都没有这个对立来说的;单数第三人称闽语的特点是都说“伊”,这是比较着粤语、客家话都是“渠”来说的;粤语、客家话的语法特点之一“是不是”的“是”都说“係”,这是比较着闽语来说的;粤语、客家话、闽语都说“有来、有去”,是这几种方言语法的重要特点之一,这是比较着所有其他方言,包括北京话来说的。如果离开了广东的地理范围,离开了与其他方言的比较,上面所说的特点有的就不一定是“特点”。从这个意义上说,比较的方法是方言研究最根本的方法之一。我在这个地方就这个问题多说了以上的话,是因为曾经多次看到过一些讲方言特点的论著,还是不太了解比较的方法,比较的意义,说到的特点其实不是“特点”。而《汉语南方方言探论》的作者甘于恩教授,对此却是娴熟于心,应用自如,我甚是钦佩!

上面两段话是我拜读《汉语南方方言探论》后的点滴想法,姑且算是向读者推荐吧。

甘于恩教授年纪比我小很多,他和他的夫人邵慧君教授都是我平时经常请教的年轻朋友之一。他年轻有为,精力充沛,勤奋努力,经常来往于广阔的语言田野之间;又兼善于交流,视野开阔,思绪活跃,甚有开拓进取的勇气和毅力。这些地方即使我年轻的时候也都是远远不及的,更不用说现在了。哦,甘于恩教授还是我的大同乡,原籍也是福建闽南,只是在广东多年了,学业上不但闽语研究得好,粤语的研究更好;而我愚钝,闽语只是略知而已,粤语则完全茫然。因为这些原因,我平时对他都是以“兄”或“学长”尊称的,这跟年龄大小无关。我也因此经常从他那里受益,得到他的爱护和照顾。例如,我偶尔提笔写点语言与文化的文字,有的就是受到他和慧君兄合著的《广东方言与文化探论》一书的启发的;近年来我主持编纂《中国分省区汉语方言研究文献目录(稿)》,他主编的《粤语与文化研究参考书目》一书,成为广东省部分查校的最主要依据之一;这几年有外省的朋友问起省区范围的方言地图如何编纂的问题,我一时词穷无以对,就赶紧转寄甘兄主编的《广东省汉语方言地图集》图稿,这位朋友说很有帮助,如此等等。现在他又让我先读《汉语南方方言探论》书稿,也是对我的一种特别关照,可是我读后的体会十分肤浅,惭惭然,总觉得对不住甘兄,更对不住读者!

是为之序。

                                           张振兴

                                  2014年6月27日于北京康城花园

图文编辑:小明

责任总编辑:老甘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