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今天我们讨论“同人”和“同仁”这两个词。

        “同人”和“同仁”都可以用来指在同一个单位工作的同事或者在同一个领域工作的同行。那么问题来了,我们该用哪一个呢?为了回答这个问题,不妨先来梳理一下“同人”和“同仁”的来龙去脉。

        “同人”见于先秦时代的《周易》。它本来是六十四卦的一个卦名——天火同人。

        历代的注家都把这个“同”字注为“和同、协同”,比如唐代的经学家孔颖达就说过:“同人,谓和同于人。”宋代的大儒朱熹也说过:“同人,与人同也。”所谓“同人”就是要与人和谐相处、融洽无间。按照我们今天的话来说就是要有团队精神,要有合作意识。所以“同人”可以指志同道合的人。那么由此进一步引申,这个词理所当然可以指同事、同行

        “同仁”据说和汉代的黄石公有关。黄石公是一个充满传说色彩的人物。大家一定知道张良的故事:张良刺杀秦始皇失败后,逃到江苏的下邳。有一天在桥上他看到一个老人,这个老人有点怪异,他故意把自己的鞋子丢到桥下让张良帮忙去捡。这个老人不是别人正是黄石公。后来黄石公给了张良一部兵书《太公兵法》。

        据说“同仁”这个词就出自于黄石公的《素书》。“同仁”就是有共同仁德追求的人,这样的人当然也是志同道合的。所以“同仁”同样可以引申指同事、同行。

        经过这样的梳理大家可以看出,“同人”和“同仁”本来是两股道上跑的车,互不相干。但是因为它们都可以指同事、同行,殊途同归,就成了一组异形词。然而在《第一批异形词整理表》中并没有收入这组词,这就给我们留下了纠结。我们该选用“同人”还是“同仁”呢?据我所知,现在的工具书,无论是小学生用的学习词典还是大专家用的研究词典,几乎是清一色地站在“同人”一边。这个不难理解,因为从这两个词语出现的时间来看,一个是先秦,一个是汉代,“同人”早于“同仁”。

        但是从实际使用和词频统计的情况来看,“同仁”的使用频率是“同人”的五倍,占有绝对的优势。为什么会出现这个局面?我觉得和“同仁”的“仁”字有关。 “仁”是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一种崇高的道德境界。因为“同仁”里有这个“仁”字,所以它不仅在词形上显得典雅,在内涵上也显得深厚。正因为这个“仁”字,“同仁”可谓是后来居上。

        那么现在矛盾出现了——我们的辞书选择的是“同人”,群众的语用实践中使用的是“同仁”,怎么办呢?有人提出了一个新的思路,主张把这两个词区分开,一个用于泛称,一个用于尊称;一个用于一般场合,一个用于社交场合。也就是说这两个词它们的理性色彩是相同的,但是感情色彩是不同的,可谓用心良苦啊。不过我觉得这只是一厢情愿。如果两个词语是异形词,写法不同,词汇意义相同,现在要把它们分化成不同的词语,那一定是根据语言实践来决定的。没有语言实践的基础,却人为地强行划分,只会制造混乱。从现在的语言实践来看,“同人”和“同仁”历来都是一组异形词,任何语境下它们都可以互相替换,所以不存在分化的前提。

        我们该选用“同人”还是“同仁”呢?其实语言实践也已经做出了选择。在长期的使用实践中,使用者更倾向于“同仁”。这两个词就它们的造词理据来说没有高下之分,就它们的表义功能来说也没有优劣之分,是一组全等异形词。既然如此,就应该按照异形词整理的规则,以通用性作为选择的依据。在实际使用中大部分人都选择了“同仁”,为什么我们的词典还要坚持用“同人”呢?何必与大多数人对着干呢!这就是我的想法。

    知识点

    词义丨“同人”和“同仁”是全等异形词

    通用性丨“同仁”的使用频率更高

    点击阅读原文可直接前往“喜马拉雅FM”收听音频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