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方言与美食(音频)| 李东恒:不好吃的猪肠粉千千万万,好吃的只在我老家吴川(吴川梅菉话)

李东恒 语言资源快讯 2020-01-18

     近年来,我晚上睡觉总是流口水,医生说我湿气重了,其实,我不过是梦见家乡的“粉皮@”了。

      我今天说的家乡美食,和肠粉、猪肠粉、卷粉是亲戚,我把它叫做“@@”。和亲戚在一起,“@@”压力挺大的,它长得不是很漂亮也不是很有钱,你看,广州肠粉,可以说是家族中的大众情人,肌肤吹弹即破,内馅若隐若现。

      而潮汕肠粉呢,是家族中的土豪,别人加鸡蛋加虾吧它加的是鱿鱼生蚝,估计要是鲍鱼花胶蒸得熟,也会加进去的。

      我的“@@”,是家族中的“小清新”,没馅,低调,不重口。可你把它放入口中,细细品尝,独特的香气会充满口腔,沁入心肺、冲上脑勺,让你欲罢不能、百吃不腻,一辈子都忘不掉。每次回到家乡,我总是第一时间去找“@@”。好啦,先放一张它的裸照给你们欣赏一下。

      “@@”,真名叫做“粉皮@”。这个“@”,真正的字是“米+乙”,可实在是打不出来,只好用谐音代替。在说“@@”的诞生过程之前,我要先投诉百度百科。有一天,我问度娘关于吴川“粉皮@”的事,她居然回答我说“吴川粉皮是粤西地区特有的一种小吃,制作极其简单”。

      我怒了,我妈不会做,我奶奶不会做,我四个姑妈不会做、大姨妈到六姨妈都不会做的食物,她居然说“极其简单”。会做“粉皮@”的人(我们称为“粉皮@佬”)都怒了,祖传秘方他们可是代代相传从不对外,现在怎么就“制作极其简单”了呢?

      下面,我以3个故事证明,我家“@@”的诞生还真没那么简单。

故事1

做“@”师傅:你见过凌晨4点的吴川吗?

     在老家吴川,有一条坡尾村,以前呢,代代以粉皮为生,出了很多大师傅。听说,坡尾粉具有数百年历史,相传明清年间已有制作。工艺看起来简单,但却是同类产品中制作最复杂的。(划重点啦划重点啦!度娘你出来!)

      听街头卖“粉皮@”的陈师傅说,粉皮@传统上是用竹盘子装着稀米浆蒸成薄粉皮,再将粉皮卷起成长条形,但现在都基本是用机器制作了,现在整个梅菉只有3个师傅在坚持手工制作粉皮@。

Ng Tshin

吴 川

 ps:这个不是陈师傅哦,是另一个师傅

陈师傅说,手工制作的粉比机器制作的粉“滑口”(吴川话:柔软嫩滑),好卖一些,不过制作起来比较辛苦。他和母亲每天四点钟起来,四点啊四点啊,鸡还没起床他们就起来啦,然后开始每天的工作,洗米、搅米浆、炊粉张,炊好一张刷一层油再炊,一张张地叠起来,运出去卖的时候再一张张地卷起来,切开,加入芝麻和秘制的油和酱油。

      因为米制品的保存时间短且工序比较多,为了卖个新鲜,制“@”的人就得早起,单凭这个就不简单了吧!

      说到现在,你会觉得“@@”也只是一件普通的米制品而已,那是因为我还没说到它的灵魂伴侣“韭菜油”。对于韭菜油的制作,这一直是“坡尾村”不能说的秘密啊,给你知道还得了,于是坊间有很多传闻,大家都知道的材料有“花生油+韭菜+蒜子”,但也有一两种未知的材料,有人说是咸鱼头,有人说是腐乳汁,也有人说是八角桂皮,据陈师傅分享,每家每户的方法都不同,反正没那么简单!对了,“@@”还有一个可以和韭菜油和谐共处的伴侣——吴川特色红薯蒜蓉辣椒酱,三者之间的配合简直是人神合一啦!


故事二

我奶奶:你这么喜欢吃“@”,就嫁给“@佬”

      在我奶奶那个年代,物资极其缺乏,她曾经吃过树皮和金鱼,没错,就是现在供欣赏的金鱼,对于吃这些我一直难以置信。直至有一次,家里因为停电,养的七八条金色鲤鱼和红色鲤鱼死掉了,奶奶觉得好可惜,把它们都煎了,我才深深感受到她的饥饿。至于最后吃还是没吃?我不敢告诉你们。


     我从小到大就喜欢吃粉皮,那时候的早餐,一份粉皮3毛钱一份瘦肉粥2毛钱,加起来5毛钱,相当于现在10多块钱了,我每天就磨着奶奶买给我吃。如果粉皮的制作简单,奶奶是绝不会给我花这个钱的,她肯定亲自操刀。长大了些,奶奶有一次跟我说:“你这么喜欢吃粉皮,那就去嫁给粉皮@佬(制作粉皮的人)。”在她看来,要想天天吃粉皮,最好的选择就是嫁给做这行的人。这是一句逗趣话,我最后也没有嫁给粉皮佬,因为在那个年纪就已经懂得,有钱便能买到。可惜啊,现在有了钱,我却远离家乡,找遍整个广州城,从来没找到过这种亲切熟悉的味道。


故事三

我爸爸:偷了一个月的米去换半条“@”

     我爸的那个年代,物质条件已经好很多了,但也是经常吃粥,能够煮一顿米饭吃是很奢侈的,别说零食之王粉皮了。在馋嘴的年代,总会为了食物做出各种疯狂的事情。我爸“贼头贼脑”地跟我描述,那时候米缸只有些许米,他就偶尔去偷一撮,存了一个月,终于有2、3两米了,约摸着可以换一条粉皮,结果师傅说有些米不行,做不了,只给了半条。一个人偷米,不知道等到猴年马月,为了能尽快吃上粉皮,老爸号召小伙伴们团体作战,一人偷家里的一撮米,就能很快地换到一条粉皮,尽管一人一口,也解了馋。

粉皮@@

吴川味道 NG-TSHIN

       我爸还跟我分享了一个故事,他有个小伙伴,年少的时候就离开吴川去了香港发展,现在每次回家乡总之要去找粉皮@吃,因为在香港没得吃,有时候念得心慌,就自己买材料做,可惜啊,总是做不出家乡的味道。

      用韭菜和咸鱼头去榨油,用番薯做辣椒酱,你没听过吧?在海边长大的吴川人民,就是勇于在大自然的馈赠中加点创意。在我眼里,粉皮@就是最有创意最有爱的食物,每次吃到了它,就终于把思念吞进肚子里,踏踏实实、不愁不怅。不过,可是你要是给我天天吃,我还真说不出这种话。

     以此文思念故乡的“粉皮@”,怀念曾经那样饥饿而舍得为我挥霍的奶奶。


                                              

撰文:李东恒

音频:梅菉姑姐

图片:李东恒、三牙

方言点:吴川市梅菉镇

         (李东恒,广东广播电视台方言节目

《谁语争锋》执行导演)

往期精彩回顾

方言与美食(音频)|甘于恩:鱼羹胜(晋江话版)

方言与美食(音频)|李倩:儿时的记忆—福羹(南昌话)

方言与美食(音频)|康琦:碗托(山西五台话)

方言与美食 |赵悦:外婆的黄豆酱

苹果手机用户欢迎扫码赞赏我们哦

图文编辑:林诺舟

审核:董一博

责任编辑:老甘

投稿邮箱:jnufyzx@163.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