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乡音山水 | 甘于恩:岭南景观与岭南文化

甘于恩 语言资源快讯 2020-01-18



岭南景观与岭南文化*

甘于恩

(暨南大学文学院、汉语方言研究中心)

 

一、岭南的概念

所谓“岭南”,是指五岭之南的地区,主要是汉族地区,而五岭由越城岭、都庞岭、萌渚岭、骑田岭、大庾岭五座山组成,大体分布在广西东部至广东东部和湖南、江西五省区交界处。广东、广西是岭南文化发源地。这个是广义的岭南概念。

  

狭义的岭南则仅仅指“两广”(广东广西),在有些学者的论述中甚至只是广东的代名词。本文用狭义的概念。


二、岭南的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

广东省的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非常丰富,这里只能择其要来介绍。我们在介绍景观的同时,对岭南的民俗、方言等也有所涉及。


1 岭南古韵——珠江三角洲岭南古村落

在河网密布的珠江三角洲,古村遍布,至今还保留着大量明清年代的古村落。这些古村落曾经热闹繁华,村落建设也别出心裁,融合在岭南山水画卷中,独具一番风情。这些名不见经传的古村落民居,展现着广府乡土的韵味。村内或窄门高屋,或镬耳高墙,村里还常有水塘或清溪,村落巷道排列整齐,这些乡村民居建筑,原原本本地再现了岭南的传统文化。


岭南古村众多,例如从化钱岗、东莞南社、大旗头村等,在珠江三角洲,随处走走,只要深入乡村,都可以发现这些特色村落。岭南的古村别具地方特色,而且保留较为完好,与自然风光相互交融,成为岭南独有的风景。岭南人民对传统文化的重视,令这里的古村落得以完善地保存下来,其中广州从化钱岗村的广裕祠,获得“联合国亚太地区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奖第一名”。

(从化钱岗村广裕祠)

(三水大旗头村)

珠三角主要使用粤方言,但不少地区也使用客家话和闽方言。粤方言内部还有一些差异,珠三角粤语属于广府片(广府片的下位分片学术界还有分歧),其中较为奇特的是疍家话,其实就是水上居民的方言,可参考冯国强《珠三角水上族群的语言传承和文化变迁》(台湾万卷楼,2015)。古村落的建筑与粤方言用语都有关联,如“镬耳屋”“下间”“地堂”等。


2 中西合璧——开平碉楼

在开平市内,碉楼星罗棋布,城镇农村,举目皆是。从水口到百合,又从塘口到蚬冈、赤水,纵横数十公里连绵不断,蔚为大观。这一座座碉楼,是开平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的见证。历史上开平一带社会秩序曾较为混乱,清朝初年时已有乡民建筑碉楼,作为防涝防匪之用,碉楼在防范匪患中起了作用,于是海外华侨节衣缩食,集资汇回家乡建碉楼。由于华侨众多,这些碉楼也包含着世界各国建筑的不同风格,碉楼是中国乡村民众主动接受西方建筑艺术并与本土建筑艺术融合的产物,造就了开平碉楼的千姿百态。古希腊的柱廊,古罗马的柱式、欧洲中世纪的哥特式尖拱和欧洲城堡构件等在开平随处可见。现为世界文化遗产。


在中国,中西建筑文化融合的乡土建筑在乡村很少,主要在县镇有所表现,但开平举目皆是,随便走到一座碉楼和民居都可以看到中外文化交融的痕迹。这种文化的相异与相融,令人惊叹。

 

(开平碉楼)

 开平话属于粤语的四邑片,最典型的特征是有边擦音。内部可分以下4个小片:(1)赤坎片,包括赤坎、长沙街办、塘口、沙塘、百合、蚬冈、金鸡、赤水、东山(大部),以赤坎话为代表;(2)城内片,主要包括三埠街办及周边地区,语音特点接近台城话;(3)水月片,包括水口、水井、月山3镇;(4)龙马片,包括龙胜、马冈、大沙、苍城4镇。此外,开平一些镇(如水口、蚬冈、金鸡、赤水、东山)的局部地区则使用客家话。早期开平以及四邑一带有较多客家人,后来由于“土客械斗”事件,大批客家人向粤西甚至广西迁徙。


3 造化之功——丹霞山

丹霞山另一个名字是“红石公园”,这里的红色山群“色如渥丹,灿若明霞”,故称丹霞山。丹霞山由红色沙砾岩构成,以赤壁丹崖为特色。走进丹霞山景区,不仅可见到满山红色山石,更有锦江的一湾碧水环绕着红色的山群,山势雄伟,别有一番壮美,而水质碧绿清透,却显示几分柔情。丹霞山还以阳元石和阴元石著称,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令丹霞山增加几分神秘。丹霞山谓之“丹霞地貌”,是世界上同类特殊地貌的命名地,被评为“世界地质公园”。

 

(阳元石) 

(阴元石) 

客家话为韶关地区第一大方言,通行于韶关市区和东郊、北郊、乐昌(廊田、五山、九峰、两江、大源等镇)、仁化(董塘、仁化等镇)、翁源(纯客)、始兴(纯客)、南雄(澜河及全安等镇)、乳源的大部(附城、桂头等镇),使用人口约150万。


粤北土话(又称“韶州土话”)指韶关地区与湘、赣两省相邻的某些区域所通行的系属未明的汉语方言,总使用人口约80万。在韶关西郊及浈江、武江和北江沿河两岸的某些地区,使用一种称为“虱婆话”的方言,又称“老韶关话”或“本城话”,使用人口近10万(含曲江区的使用人口)。


粤方言主要通行于韶关市区、乐昌(县城及河南乡)、曲江(马坝等)、乳源(桂头、杨溪等),使用人口约38万。少数地区有闽语和西南官话使用。


4鼎湖山——北回归线上的绿宝石

鼎湖山原名“顶湖山”,是岭南四大名山之首,因为山顶有湖而得名。后来,因有黄帝曾在山上铸鼎的传说,明弘治七年,理学家陈献章改称为“鼎湖山”,一直沿用至今。

鼎湖山,位于广东省肇庆市北部,纬度位置为23°10′,靠近北回归线。其山间植被葱茂,苍翠欲滴,与全球同纬度地区普遍干旱的现象相比十分独特,有“北回归线上的绿宝石”之称。

(肇庆鼎湖山)

鼎湖山于1956年成为我国第一个自然保护区,有国家级保护动物15种。1979年又成为我国第一批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计划的保护区。鼎湖山因其特殊的研究价值,被誉为“活的自然博物馆”和“华南生物种类的基因储存库”。


鼎湖山雨量充沛,充沛的降水使得鼎湖山山脉的溪水四季不断,并造就了千姿百态的流泉飞瀑。稳定的森林生态系统和众多的深潭瀑布,使得鼎湖山成为了一个“天然大氧吧”。经中南林学院森林旅游研究中心测定,鼎湖山的空气负氧离子是目前国内测定的空气中负氧离子含量最高的地方。


(庆云寺)


庆云寺坐落在鼎湖山中部偏东的山谷中,始建于明崇祯六年。光绪十九年,慈禧太后敕赐“万寿庆云寺”匾和“龙藏经”。寺院规模宏大,占地面积1.7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2000平方米,有大小殿舍100余间,环境清幽,是岭南四大名刹之一。

 

(宝鼎园)


宝鼎园位于鼎湖山的天湖景区,这里有两个世界之最,一个是端溪龙皇巨砚,一个是九龙宝鼎。端溪龙皇砚高2.17米,重达2吨,是世界上最大的端砚,位于宝鼎园中轴线中央。九龙宝鼎,高6,58米,重16吨,是世界上最大的青铜圆鼎。

 

(七星岩)


鼎湖山和七星岩与1982年一起设立了星湖风景名胜区,并于同年被评为国家首批44个4A级旅游景区之一,于1998年7月又被评为国家文明风景名胜区示范点。


肇庆的语言和方言较为复杂,但粤语占据优势,使用人口约90%,客家话居次,约十余万人。在怀集的部分村落,有数千人使用壮语;在封开、怀集部分地区,则使用一种受粤语影响的标话(或称“标语”),人口约20万。


5 艺术殿堂——广州陈家祠

陈家祠位于广州市中山七路恩龙里34号。陈家祠又叫陈氏书院,建成于清光绪二十年,是由当时广东省七十二县的陈氏宗亲合资兴建的合族宗祠,是广东省著名的宗祠建筑。


陈家祠是岭南历代建筑艺术的典型代表。祠堂坐北朝南,深三进,广五间,占地15000多平方米。以大门、聚贤堂、后座为中轴线,采用中国传统“三进三路九堂两厢杪”的院落式布局。祠堂的建筑结构可分为三轴、三进,每进之间既有庭院相隔,又利用廊、庑巧妙连接,共有9座厅堂、10座厢房与6个院落。整个建筑结构布局严谨,前后、左右对称。

陈家祠正门的建筑外观具有显著的岭南清代祠堂建筑特色:青砖石墙裙;石檐柱;大门两侧各立一个大石鼓;大门建筑的两梢间各有一个高起的石台,这是古代闷塾的遗制。


和岭南其他祠堂的石鼓比起来,陈家祠大门两侧的石鼓特别巨大,连座高2.55米,直径达1.4米。石鼓精雕细琢,饰有日月神、八仙和多子多福等题材的高浮雕图案。当时,只有宗族中有人获得高官和功名,祠堂门前才可设置石鼓,石鼓越大象征其地位越高贵。1892年,在陈家祠动工两年后,族人陈伯陶被钦点为探花郎,清政府特许陈氏家族在宗祠前设立巨型石鼓,以示表彰。这对石鼓,是目前广东省保存规模最大的石鼓。


陈家祠的建筑以装饰精巧、富丽堂皇闻名于世,是集岭南历代建筑艺术之大成的典型代表,以三雕(木雕、石雕、砖雕)、二塑(陶塑、灰塑)、铁铸(铁画)和彩绘艺术(壁画)著称,俗称陈家祠“七绝”。


广州市区,包括越秀区、海珠区、荔湾区、天河区、白云区、黄埔区、萝岗区,而番禺区(原番禺市)、南沙区(原属番禺)、花都区(原花都市)、从化市、增城市则属广州的附属区市。广州市区主要使用粤方言,但在白云区的九佛、钟落潭、竹料、太和、新市、三元里和天河区的沙河,约有10-20万人使用客家话,另白云、天河等地个别区域有闽方言通行。


花都、从化、增城则有较多客家居民,以及少数闽南话居民。粤化趋势比较明显。

 

6 海上绿洲——汕头南澳岛

汕头南澳岛如同海上绿洲,坐落在闽、粤、台三省交界海面,地理位置十分优越,自古以来,南澳岛是东南沿海一带通商的必经泊点和中转站,早在明朝就已有“海上互市”的称号。美丽的海滨风光与深远的人文历史相结合,从而令海岛上拥有“海、山、史、庙”立体交叉的旅游资源。在众多海滨之间,南澳岛的景观更加丰富,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的完美结合是南澳岛的最大优势。

 

南澳岛使用闽南话,有两种腔调:后宅话和云澳话。南澳饮食以海鲜取胜,讲究食材新鲜、甜美、原汁原味。

 

7 人文奇葩——客家围屋

客家人千里迢迢来到广东,在广东留下独特的客家文化。从粤东的梅州到粤北韶关,散布在山间的客家围屋,从建筑上展示了这个族群独特的传统文化。特别是在被称为“客都”的梅州,山野中常可以发现规模或大或小的客家围屋,而其中最让人流连的也许是大埔的花萼楼。在客家人聚居的山间,那些圆形或椭圆形的围屋,那样雄壮地立在山野,却显得淡泊、与世无争,让人无比向往。广东的梅州被誉为“客都”,是公认客家人的家乡,沉淀了深远的客家文化。而其中,最能展示客家文化特色的当然是客家围屋。

 

(大埔圆形围龙屋)

 (泰安楼) 

(方形围龙屋)

梅州地区通行客家方言,内部可以再分片,在丰顺部分地区以及大埔个别地方,有闽语的使用。


客家美食繁多,但最能代表客家饮食风格的,大概是粄、梅菜扣肉和盐焗鸡(【语言资源快讯】陈苏方《黄粄飘香》、2018-2-2古承红《盐焗鸡》)

方言与美食(音频)丨黄粄飘香

方言与美食(音频)| 古承红:盐焗鸡(梅县城东镇客家话)

(点击上方链接可以查看美文)

 

8 山川壮景——乳源大峡谷

到乳源大峡谷才发现,原来广东的山水也可以如此壮观。沿着山路进入南岭山区,到乳源大峡谷时,地面仿佛裂开了,人们所站立的地方已是悬崖之巅。那道峡谷,深深地陷进去,如同地面上一道绿色的伤口。站在乳源大峡谷,所感受到的壮观,也不逊于其它名山大川。

乳源瑶族自治县是客家人居住地,境内汉族人口近17万,瑶族人口约2万,瑶族有“东边瑶”和“西边瑶”之分,使用的瑶语属于苗瑶语族的瑶(勉)语支,东边瑶分布于东坪、柳坑、游溪、必背等乡镇,人口约1.7万余,西边瑶散居于龙南、侯公渡两乡镇,人口仅400多人。在汉人中有70%多的居民使用客家方言,客家话通行县内绝大多数区域;另有部分居民使用粤方言(珠三角片),分布于桂头、杨溪以及天井山林场等,使用人口约5000多人,另外在古母水和大布一带,通行粤语性质的阳山话,人口不足1万;闽南话在当地被称为“涟滩话”,通行于桂头镇和杨溪镇,使用者约有5000余人。这两镇还有湘语通行,但具体范围和人数则不详;在西南部与阳山县接壤的地区,有部分居民使用阳山话;桂头镇还有三分之一的村落通行称为“虱乸声”的土语;在古母水乡有一种土话,俗称“猫子话”,使用人口约3000。船话通行于附城和桂头两地,使用人口近2000。

 

9 千年瑰宝——广州西汉南越王博物馆

西汉南越王博物馆是广州两千多年悠久历史的见证者。它是以南越王墓为中心建造的一座新型遗址博物馆,文物中以金缕玉衣最为宝贵。在哪里可以看到岭南两千多年的文明?显然是西汉南越王博物馆。博物馆里有保存完好的古墓原址,有内涵丰富的汉代文物,连博物馆本身的建筑也典雅气派。

 

10 人居极品——潮汕民居

富于传奇的潮汕人,营造了深具特色的潮汕文化和精湛的民间艺术,并且也是对传统文化传承最为完好的人群。潮汕的文化艺术集中展现于潮汕民居,方正合理的建筑布局,精美的木雕、石雕等,均可从民居建设中展现出来。

(潮汕民居“下山虎”)

 四点金(驷马拖车)

 潮汕涂角厝(土结厝)

粤东地区有四个闽语地级市:(一)汕头市:包括市属各区及朝阳、南澳、澄海,总人口为506.7万。(二)潮州市:包括湘桥区、潮安县及饶平县黄冈、钱东、海山、汫洲、柘林、大埕、所城、联饶、浮山、浮滨、新圩、樟溪、汤溪、高堂、坪溪、新塘等乡镇,使用人口约250 万。新丰、三饶、东山、渔村为客闽双方言区,客家话使用人口为20.4万。(三)揭阳市:揭阳下辖榕城区、普宁市、揭东县、揭西县,其中揭西县客家话较为通行,包括上砂、下砂、五云、河婆、龙潭、南山、交溪园、五经富、良田、西田、大洋等乡镇,揭西的钱坑、棉湖、凤江、东园、金河、大溪、灰寨、塔头、坪上等乡镇则使用闽语,普宁除石牌镇的部分村落使用客家话外,其余地区均通行闽语。(四)汕尾市。汕尾是广东省南部沿海的一个港口,历史上一直属海丰县管辖下的一个大镇,后升格为地级市。该市有5%左右的粤西籍渔民(当地称为“深水渔民”)使用粤方言,其余居民使用海丰福佬话。由于粤语影响的不断扩大,汕尾现已成为粤东地区通行粤语的城市,年轻人使用尤其流利。

 

三、岭南景观的特色

岭南景观的特色可以用四个字形容:精、巧、灵、水。精,指的是景点的精致、细腻,从古村落,到碉楼,到围龙屋,无不体现出岭南居民在资源和空间有限的情况下,对物质和空间的充分利用;巧则是技巧与自然巧妙的展示,巧夺天工,丹霞地貌、陈家祠、潮汕民居,都展示出这种巧。灵则指灵秀,像乳源大峡谷既有壮丽的一面,也有灵秀静谧的一面,这是跟北方景观的明显区别。水,则是岭南景观的一大特色,以水取胜,或者山水互动,充分体现岭南风景的优势。


“语言资源快讯”公众号有个栏目“乡音山水”,用当地方言推过几期岭南风景,值得关注。


过往热文:

方言探论 | 甘于恩: 多模态传承岭南方言文化

乡音山水(音频) | 游台山  赞台山(李剑昌)

乡音山水(音频)| 黎氏恒(LE THIHANG):越南南部-别有风味的迷人之乡


图文编辑:小肥

图文审读:林欣

责任总编:老甘

致富热线:jnufyzx@163.com

(欢迎亲们踊跃投稿)

【语言资源快讯】感谢您的关注!


喜欢这篇文章的话

就扫描上方二维码

给小编加鸡腿呗~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