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方言与民俗(音频)| 姜迎春:永远的怀念--打糍粑(湖北武穴市)

甘于恩 语言资源快讯 2020-01-18

永远的怀念--打糍粑





    “自己亲手种的芝麻就是香,打糍粑最好吃”


“多吃点、多吃点,又不要钱,都是自家打的”,头发花白的奶奶咧着嘴,露出两颗镶嵌的门牙,一边唠叨一边往我们碗里夹糍粑。奶奶离开我们八年多了,一想起奶奶,总想到和她一起打糍粑的情景。



糍粑在咱们湖北黄冈,不是随随便便就可以吃到的。团风话中“糍粑”是指“年糕”,只有在过年的时候才能吃到,浠水话中“糍粑”叫“扯忒儿”和武穴话的“糍粑”是一样。在我的家乡武穴市,糍粑和所谓的“年糕”是截然不同的,糍粑也只有在中秋节才可以吃到。湖北黄冈有些县市,中秋节不是吃粽子,而是吃糍粑和月饼,一家人围在桌上,你夹一团,我夹一块,“吃在心里,粑在心中”也许是对中秋团圆最好的诠释。



家乡的糍粑是一种由糯米、芝麻和白糖混合而成的甜食。糍粑的制作工艺有三步骤:选材、磨芝麻和混合制作。糯米要选择颗粒饱满、晶莹透亮的糯米,将其放在蒸笼里蒸熟。磨芝麻时白芝麻或黑芝麻都可,但以黑芝麻为主,并且芝麻最好是庄稼人自己种的为最佳,天然醇香。将煮熟的糯米和磨成粉末状的芝麻再加上白砂糖混合在一起,揉成面团,再一个一个的捏成大小不等的块状,放在碗里就可以品尝了。


小时候,在中秋节到来之前,奶奶就唠叨着要打糍粑吃。奶奶农活忙完了后,就会抽空用簸箕播着芝麻,奶奶老是说“自己亲手种的芝麻就是香,打糍粑最好吃”。到了中秋节,我就美滋滋地跟着奶奶去打芝麻。奶奶端着盆子,我拿着木槌,来到距离很远但仅此一家的磨芝麻的地方。


在湖北武穴那叫“砥臼”,是一种圆锥形的石磨。每逢中秋佳节,常常排满了人。好不容易轮到我们了,我们先把芝麻倒进砥臼里,奶奶用木槌从上到下不停地打它,我觉得很好玩,通常会抢过木槌,大声喊着“奶奶(方言),让我来”,上蹿下跳地不停地在砥臼里打芝麻,恨不得把芝麻打个粉身碎骨。只是没想到黑黑的芝麻打出来竟然是灰白色的粉末状,我到现在还觉得不可思议呢。在武穴话里,打出来的芝麻就不再叫芝麻了,我们叫作糯米号儿。

  

有了糯米号儿,就可以回去打糍粑了。先把糯米号儿放在一个大盆子里铺开,再把煮熟的糯米倒在糯米号儿上。刚倒上去的时候颜色是截然不同、上下分层的,糯米号儿灰的,在下面,糯米是白的,在上面。糯米号儿是不甜的,我们把糯米号儿放到盆里之前,会根据喜欢甜食的程度加上不等量的白糖。最后将糯米号儿和糯米揉成灰白灰白的团儿,再把大的团儿捏成小的糍粑团儿,糍粑便成功了。通常还没等糍粑做好,我们就迫不及待地拿起筷子在糍粑盆里捣鼓,尽挑大块的往自己碗里夹。


现在中秋节吃糍粑的传统几乎在我的家乡消失了,都用全国通行的粽子和月饼代替了。小时候的味道再也回不来了,只有我们和奶奶打糍粑、吃糍粑的回忆永不能忘却。奶奶,我想你了,好想再吃一次您打的糍粑!

文案及朗读:姜迎春 南昌大学研究生

方言点:湖北黄冈武穴市方言点

图文编辑:李晓佩

图文审读:林诺舟

责任总编:老  甘

投稿邮箱:jnufyzx@163.com


往期精彩回顾:

方言与美食(音频)| 王春梦:海南人喜欢吃生芒果(海南白沙黎族自治县打安镇儋州话)

方言与美食(音频)|区婉莹:“花好月圆”——西樵大饼(南海西樵话)

方言与美食(音频)| 古承红:你“酿”了冇?(客家菜之“酿”系列,梅江客家话)

方言与美食(音频)| 作者:张恩豪:酿粄(五华话)


▼更多精彩推荐,请关注我们▼把时间交给阅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