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方言与民俗(音视频) 戴玉敏:南雄“香火龙”(韶关南雄话)

甘于恩 语言资源快讯 2020-01-18

由于微信公众平台推出新功能,“语言资源快讯”左边显示的名称并非原作者,而是公众号管理者,原作者将于大标题和文末显示,感谢各位读者的谅解!

 

香火龙


    南雄市是广东省历史文化名城,留存着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极具代表性的有香火龙、姓氏节、双龙舞双狮等,历史悠久,古老相传。其中,香火龙发源于粤北南雄市百顺镇白竹片村,至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



    相传在清代初期,白竹片村的祖先由江西大余县迁至南雄百顺。关于该民俗的起源,据资料记载是发生在康熙年间。那年,百顺一带大旱,又逢瘟疫流行,蝗虫肆虐。某日,村里一老者梦到村边响水塘有两条金龙飞起,四处游走,而金龙所到之处,灾害尽除。次日,老人带村里人去响水塘察看,只见那地方堆放着两堆干稻草。老人心想,可能这干稻草正是梦中那两条金龙幻变而成的。于是,老人让村民们齐力用稻草扎了两条龙,还在草龙的身上插满燃香,还叫来了村里身姿矫健的年轻人打着香火龙四处游转,以此来驱除灾害,向天祈福。没过多久,果然,天就降雨了,旱情也解决了,疫害也消除了。为此,人们就在每年的初二到元宵节这段期间都要组织舞龙活动,经历史的发展和演变,形成了一套独特的民间舞龙艺术特征沿袭至今。





    香火龙的骨架是用竹篾和树丫扎成,龙身以稻草扎制。精选的稻草去尾后放在水中浸泡一天一夜晒干扎成龙身。火龙有“公龙”“母龙”之分,公龙体长9.9米,母龙稍短约9米,每条龙重约29千克,有“地久天长”之寓意。舞龙时,须引球一人,舞公龙7人,舞母龙7人,乐队7至8人,全队约25人。香火龙在夜间表演,表演前分别插入点燃的香火一万多根,插香完毕,龙身似星光闪耀,灵气生动。在蔚静的夜幕中,只见香火不见人,甚是壮观。


    从1986年开始,白竹村成立了民间艺术表演队,不但每年春节期间在村里穿村道串田间游走祈福,还多次参加省、市各类艺术节。2009年,中国文化部组织有关专家对全国申报的3136个项目进行评议,认为南雄香火龙其独特造型,是民间艺术文化精髓的充分体现,更是岭南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2010年,香火龙成功申报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但随着社会生产力和城镇化的快速提升,由于生存环境的变化,这些传统的文化形式面临着传承的危机。在这种形势下,了解香火龙这一项民俗的生存状况,并结合当代民俗的演进规律,提出相应的民俗传承机制则显得尤为重要。


参考文献:

[1] 尹少丰.非物质文化遗产视角下民俗体育的传承——以粤北南雄舞香火龙为例[J].当代体育科技,2015,5(16):184-185.

[2] 何烨敏.民间艺术丨香火汇龙,彩练腾空——韶关南雄香火龙.微信公众号“文木”,2017.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width=500&height=375&auto=0&vid=c05530wfjtw

视频来自网络


文章版权归【语言资源快讯】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

  ———————



投稿邮箱:jnufyzx@163.com


往期回顾(精彩)

1.方言与民俗(音频)l 邓前霞:幺不倒台嘞三幺台(遵义道真县三桥镇)

2.方言与民俗(音视频)|张倩:恭城瑶族“还盘王愿”之吹笙挞鼓舞(恭城方言)

3.方言与民俗(音频)l 邓前霞:幺不倒台嘞三幺台(遵义道真县三桥镇)

4.方言与民俗(音频)| 区淑妍:地动王(江门礼乐话)


文字来源丨戴玉敏

音频来源丨金三日

方言点丨广东南雄雄州话

图片来源丨网络

本期编辑丨戴玉敏

审读人员丨陈敏华

责任编辑丨老甘




与你分享民俗

语言资源快讯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