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方言与景点(音频):围龙屋(客家话)

甘于恩 语言资源快讯 2020-01-18



围龙屋又称被称为客家围屋,是传统客家民居(客家围屋、客家排屋、客家土楼)三大样式之一。

在两晋至唐宋时期,因战乱饥荒等原因,黄河流域的中原汉人被迫南迁,历经五次大迁移,先后流落南方。由于平坦地区已有人居住,只好迁于山区或丘陵地带,故有“逢山必有客、无客不住山”之说。当地官员为这些移民登记户籍时,立为“客籍”,称为“客户”、“客家”,此为客家人称谓的由来。为防外敌及野兽侵扰,多数客家人聚族而居,形成了围龙屋、走马楼、五凤楼、士围楼、四角楼等,其中以围龙屋存世最多和最为著名,是客家建筑文化的集中体现。

客家人采用中原建筑工艺中最先进的抬梁式与穿斗式相结合的技艺,选择丘陵地带或斜坡地段建造围龙屋,主体结构为“一进三厅两厢一围”。

他们的居住地大多在偏远山区,为防止盗贼的进入和当地人的排挤,建造了城堡式住宅,普通的围龙屋占地8亩、10亩,大围龙屋的面积已在30亩以上。建好一座完整的围龙屋往往需要五年、十年,有的甚至更长时间。

一间围龙屋就是一座客家人的巨大城堡。屋内分别建有多间卧室、厨房、大小厅堂及水井、猪圈、鸡窝、厕所、仓库等生活设施,形成一个自给自足、自得其乐的社会小群体。

“天圆地方”的围龙屋整体上可分为方围(赣南)、圆围(福建)和半圆围(广东)三种类型。基于这三种类型又可以大致分为15种,它们分别是围龙式围屋、方形围楼、圆形围楼、半月形围楼、椭圆形围楼、八角形围楼、四角楼及其他角楼、堂横式围屋、杠式围楼、城堡式围楼、围村、碉楼、中西合璧式围楼、自由式围楼、香港客家围屋。

下面以方形围楼和圆形围楼举例说明各自的特点:

方形围楼

方形围楼有多种形式,如闽西式方形土楼和粤北的方形碉楼等等。方形围楼又有正方形和长方形之分。“闽西式方形土楼”,是指用数层高的夯土墙四周围合,围内各层多为木结构的通廊式住  房,中心成形一个矩形内院的夯土建筑,它对外封闭、对内敞开,庞大的外观,如同一座坚固的土堡。这种方形围楼在与闽西邻近的广东饶平、蕉岭、大埔、丰顺有零星分布。

半月形围楼

半月形围楼主要分布在与闽西交界的广东大埔、饶平等地。半月形围楼,有的以两个或三个半月形重叠,高二层,第一层为单元式住房,围与围之间有宽约数米至十余米不等的巷道。粤东半月形围楼多见单围,半月形内环广场中间建有二堂或三堂式的祖祠,前面照例有禾坪、池塘。亦有环内空旷的半月形围楼,空地作为晾晒东西和举行活动的空间。

这些客家围龙屋有以下共同点:

坚固性

相比较普通的房屋来说,客家的围龙屋在坚固性方面要更胜一筹,毕竟在建造过程中使用了特色的建筑材料。这算是客家房屋建造的一个鲜明特色,否则客家的围龙屋也不可能经历了这么长久的时间依然可以保存的这么完好。

安全性

最开始,客家人开始建造围龙屋的时候,就是为了防止动物和野兽的入侵,因此在建造过程中,各种疏漏都完善的进行防护,所以在安全性方面比起一般的房屋肯定要完善很多,而且还不用担心贼人的入侵。

封闭性

不管围龙屋的整体设计是如何规划的,三层四层亦或是带有阁楼,在封闭性方面做的都

非常完善,每一层房屋都是独立封闭的。因此从整体方面来看,围龙屋的封闭性非常完善,甚至可以媲美现在的高楼大厦。

合族聚居性

客家的围龙屋一般规模都比较大,这跟客家人的生活习惯有很大关系。客家的人都是整个族群一起居住,因此在建造房屋的时候,很有可能是三家五家甚至是十家八家一起居住的。

由上述所说的良好的坚固性可知,在一般的冲击下,土楼整体不会发生破坏性变形,而且就算暂时发生裂缝形变,整体结构也不会发生危险,这就在一定程度上保障客家人的人身安全。

围龙屋的墙体厚达1.5米左右,热天可以防止酷暑进入,冷天可以隔绝洌风侵袭,楼内形成一个夏凉冬暖的小气候。

厚实的土墙还有含蓄作用,可调节干湿度,这对居民健康十分有益。但是这些都是土墙附带的功能,厚实的土墙最重要的是防御功能——任何事物并不是凭空而造,围龙屋亦然。


作为整体的围龙屋与客家人生活的联系又有哪些联系呢?

1

围龙屋是一座坚硬的堡垒

据资料分析,以前客家人没有围龙屋,会引起其他种族或野兽的侵略。经过现代技术测量,围龙屋的土墙十分牢固且外面涂抹了一层防风雨剥蚀的石灰,它们历经风雨,强烈地震,至今安然无恙。

以前的客家人除了常常遭遇民风强悍的土著袭击外,先后迁移姓氏不同的家族之间也不断发生殊死的械斗,所以他们把自己的住处修建成了易守难攻的围龙屋。

2

围龙屋是一个自给自足的堡垒

一间围龙屋就是一座客家人的巨大堡垒,分别建有多间卧室、厨房、厅堂及水井、猪圈、鸡窝等生活设施,形成一个自给自足的小社会。客家人足不出屋就可以养活全家人。

3

围龙屋是一个沟通情感的堡垒

根据历史记载,客家人被迫南迁时,由于平坦地区已被人占据,只好迁到山区或丘陵。客家人为了方便族内交流同时也渴望与人交流,所以建造极具特色的围龙屋。这样既完整的保存客家人的风土习俗,又使客家人更加团结。

随着生活的进步,交通的便利,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人搬出围龙屋,住进了小洋楼。如今,仍旧居住在围龙屋的人已经寥寥无几,围龙屋因此年久失修,保护情况也令人堪忧。但在20世纪90年代后,中国地方政府开始重视起围龙屋作为文化遗产的价值,开始进行保护和维修。

 

围龙屋作为客家的特色民居,也渐渐被开发为旅游资源,以吸引游客,如蕉岭县的石寨土楼。这是值得欣喜的地方,尤其对我们客家人而言。

音频

何桂芳/钟悄如/包燕妮/郑莎珊/冯梓枫/李燕芳/欧阳捷

图文

源自网络,侵删

方言点

均属客家方言

往期热文:

方言与美食(音频)| 大良金榜牛乳(粤语广府片)

方言与民谣(音频) | 广府经典民谣(广州话)

方言与景点(音频)| 邓瑜琪:泰安楼的前世今生(大埔湖寮话)



图文编辑:珊珊

图文审读:梁希

责任总编:老甘

投稿邮箱:jnufyzx@163.com


做语言资源保护公众号不容易,每天更新公众号更不容易,而每天提供新语料尤其不容易。很多读者还没养成打赏习惯,提倡每个月打赏一元钱,积少成多,我们的事业就有希望。谢谢各位!

保护母语方言

你我共同努力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