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方言与美食(音频)|汪雨梦&时亘:太和板面(安徽太和话)

甘于恩 语言资源快讯 2020-10-10

和皖北大多数县城一样,太和本该是个极普通,极不出众,知名度极低的小角色。平坦肥沃并不宽广的土地,丰产丰收卖不出钱的粮食,几十万农民工背起口袋,走出太和,走向全国。皖北人爱面食,蒸大馍,烙卷饼,一年四季餐桌上不断;便是喝碗面汤,也是硬邦邦筋韧韧的,祖辈传流的脾气性子都板进去。





太和人要“板”什么东西,必定是起手一个激烈过瘾,松手一个干脆利落,前不拖泥,后不带水,爽爽快快收势;面条做得稀乎烂绵,牙还没咬着,舌头早舔化了,根本不顶饱,只能做病号饭。从早清子到歇透了,板面馆子里哪有闲着的时候?小麦精粉加水和盐按比例调好,前揣后揉,先切再搓,一个个八寸长半寸粗的小面棍子跃然案上;涂上纯芝麻做的小磨香油,盖上滴水不漏的湿毛巾,好好睡一觉,醒过来便温润如玉,不粘不连,缠如丝,韧如绸。师傅穿戴整齐,提一口气,面棍子前后横排面前擀平,两手抻起举过头顶,又往面案子上狠狠板下,呯啪作响,铮然有声;面刚落下,不等缓过神来又是一轮子抻、拉、甩、撂,重重地板回案子上,铿锵琳琅,不像做面,倒是全堂锣鼓来了一阵急急风。三抻六拽十八板,短粗笨拙的面棍子在师傅手里上下翻飞,五丈有余灵与肉辅成结合的面条,彰显着皖北人刚柔并济的骄傲;一道瀑布板下锅去,翻腾几滚便清白润滑、晶莹透亮。面锅里焯好嫩绿的菜叶,海碗里抓上爽翠的芫荽葱花,再浇上一勺子热辣香肥羊肉臊子,稀里哗啦几筷子吞下肚去,心满意足打个饱嗝,汗头油口伸个懒腰,朝着柜台上吆喝一声“结账!”,大步流星走出面馆,精神百倍又去搬砖干活了。





外地人只知有“安徽牛肉板面”的招牌,可太和人钟情的却是羊肉板面;如果那硬邦邦筋斗斗的宽条子面是太和板面的根,这油腻腻辣齁齁的羊肉臊子就是太和板面的魂了。锅里羊油加水调稀烧开,茴香、桂皮、酱油、食盐、花椒、面酱按比例投放,定然少不了晒得红光锃亮的干大椒,没有它,一锅臊子全白做了。等辣椒下来颜色,上等羊肉早已切得方楞四正,羊肉下锅,火候不温不燥,烧上一会,不老不嫩,恰到好处。臊子做好了舀进盆里,不论天气多热多冷,不大会功夫凉透了,笃定凝结成块,随吃随取,常年存放也不变质。面白,菜绿,臊子红,不用动筷子,干看着,也是太和一道风景,一年四季,城里乡下,羊油辣子的香气,随处飘入鼻。





但凡板面馆子,单卖面条的极少数;就是臊子汤,也不能随手浪费了,鸡爪子,鸡蛋,豆腐干,火腿肠······想起什么就卤上什么。鸡蛋卤到酱色,连蛋黄都入味三分;豆腐干一咬开一包汤水,层次分明口感十足。多数店家都或腌或拌准备几样小菜,辣糊子,萝卜苗,黄瓜条······春夏秋冬随时调换,一招鲜,不重样。最带劲的还是那块大量足的羊龙骨:羊脊柱子剁块焯水,随手扔进臊子汤锅里,狠狠卤上一两个时辰;一出锅,骨软筋烂,热辣咸鲜,纵是金枝玉叶的大小姐,也要伸手抓着张嘴啃着大快朵颐了。一个大碗板面,一份羊龙骨,再酾一杯子种子酒,恁说管不管?

闻着羊肉香味下生,又在面窝子里长大,太和人的血脉里,汩汩流淌的想是一碗板面汤了。出门在外,一家家“太和板面”的招牌抬头就望见,偶尔动了思乡情,撩开帘子走进去,点上一碗面,拿上一碟菜,似生似熟的口音萦绕耳畔,似有似无的膻香若隐若现。面来了,抿一口汤,哎?羊肉臊子搁哪来?吃不过瘾,又想来两块龙骨啃啃,可店家又应一声“没有”,少不得有些泄气。

往期回顾

抗疫特备节目(音视频)| 宋依琳:战疫,我们来真的(山东日照话)

方言与美食(音频)|许婷婷:庐州烤鸭和赤豆糊(安徽合肥肥东话)

方言诵读经典(音频)┃陈怡君:一件小事(广东湛江雷州话)

方言与美食(音频)|牛宇艳:碗团——大街小巷随处可见的小吃 (山西省吕梁话)


音频 | 汪雨梦

文案 | 时亘

方言点 | 安徽省太和县

图片 | 网络(侵删)

编辑 | 时亘

审读 | 宋依琳

责编 | 甘于恩

投稿邮箱:jnufyzx@163.com







    保护母语方言
    你我共同努力




做语言资源保护公众号不容易,每天更新公众号更不容易,而每天提供新语料尤其不容易。很多读者还没养成打赏习惯,提倡每个月打赏一元钱,积少成多,我们的事业就有希望。谢谢各位!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