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方言与美食(音频)| 黄淑芬:蚵仔兜(漳州角美镇南门村话)【更新版】

甘于恩 语言资源快讯 2020-10-27

由于微信公众号平台推出新功能,“语言资源快讯”左边显示的名称并非原作者,而是公众号管理者,原作者将于大标题和文末显示,感谢各位读者的谅解!

蚵兜

方言:闽方言—闽南方言—泉漳片—漳州小片


今天我向大家介绍一下家乡的味道。我的家乡南门村是角美镇的一个自然村,我们南门村有内港和外溪,正好是九龙江下游淡水和咸水交界的地方。“蚵”(即普通话的“牡蛎”)是南门村的特产,一说到“蚵”,我就想起以前一个很熟悉的场面,那个场面是在我家门口的陡门。南门村的陡门有一个水闸,把外溪的咸水挡住,村民在陡门脚的大榕树下等待退潮,才坐船去外溪讨捉,捉鱼捉虾,捉蛏子敲蚵壳。涨潮后大家就下海回来,刚下船的水产鲜活无比,陡门脚就像海产市场,蚵和螃蟹、蛏子、鱼、虾占满满,有人买有人卖,非常热闹。蚵有大的、小的,那种黑耳白肚的大蚵,直接沾些酱油生吃或者烫着吃,都非常鲜甜,还有一种在蚵石敲的、小小的、肉有点青色的叫“珠蚵”。大家用来蚵做主料,做成各种各样的菜,比如说“蚵煎、蚵兜、蚵粿、蚵仔辗”等等。那种海鲜的腥味和鲜甜味啊,是海边人最熟悉的味道,也是我最喜爱的味道。


 以前,每年的除夕和正月十五,南门村家家户户都会用蚵搅一碗兜吃。咱们民间有一句话“十五暝,无吃蚵会青瞑”,过年时煮一碗蚵起来吃是漳州人普遍的做法,海边人更不用说了。现在我来介绍一下“蚵兜”的做法。首先,蚵用盐或者番薯粉洗净沥干,然后再准备一缕线面,线面可以把它折断,差不多倒一碗番薯粉在盆子里,又倒入两碗清水浸泡,芹菜把它切得细细的,葱仔头把它炒煸好装起来。这些东西都准备好了,接下来把锅放好,舀几碗水下锅,把火开到最大,用大火把水烧开,等到水大开的时候才把蚵放入锅里,线面也放进去煮。等蚵、线面都熟了,水又烧开的时候,火才调成中火。



这个时候,番薯粉浸在水里都融化了,拿双筷子搅散,搅拌均匀,把它变成稀稀的粉浆,不要让它在盆底还有沉淀。这些搅拌好的番薯粉是用来勾芡的。蚵兜能否做好,接下来就是看勾芡这一步的功夫了。这时候手脚要麻利一些,左手慢慢地顺着锅边把搅拌好的番薯粉倒进去,右手要赶快用锅铲一直搅拌,一直搅拌,最好是同一个方向搅拌。一边倒番薯粉浆,一边搅拌,搅一搅,煮一煮,这样重复几遍,搅拌到番薯粉慢慢变色,慢慢变稠,慢慢变劲道。搅兜的时候,还要注意锅铲要贴锅底搅拌,锅底才不会烧焦。如果番薯粉放多了,太稠了,就在锅边倒一点水再搅拌一下;如果怕烧焦,再加一点油再搅一搅。蚵兜煮熟后,才把芹菜珠儿放进去搅一搅,炒煸好的油葱随后也放进去搅一搅,这时蚵兜闻起来很香。蚵兜用盘子装起来以后,在上面又撒点油葱,这样,一盘香喷喷又劲道又鲜甜的蚵兜就做好了。你如果看到,肯定也想尝一尝。人们说“蚵仔面线兜[tau⁴⁴],好人来相交[kau⁴⁴]”,这是家乡人过年时吃蚵兜的希望。



今年我回去过年,母亲又搅一碗蚵兜给我们吃。吃着蚵兜,我就想起当孩子的时候,和爷爷奶奶、和父亲母亲、和姐姐们在一起的日子。家乡的味道不仅仅是蚵的味道、海鲜的味道,这是一种亲情、一种乡情。现在我在外地工作,不能常常回来,只好把这种乡情藏在心里。



文章与录音: 黄淑芬

方言点:漳州角美镇南门村话

排版编辑:林诺舟

审读人员:龙祉均

责任编辑:甘于恩

投稿邮箱:jnufyzx@163.com

往期热文

方言与美食(音频)| 黄淑芬:蚵仔粿(讲述:黄渊义,漳州芗城区)

方言与美食(音频)| 黄淑芬:蚵仔兜(漳州角美镇南门村话)

饮食文化|九日:什么是真正的沙县小吃?(转发)



语言资源快讯


做语言资源保护公众号不容易,每天更新公众号更不容易,而每天提供新语料尤其不容易。很多读者还没养成打赏习惯,提倡每个月打赏一元钱,积少成多,我们的事业就有希望。谢谢各位!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