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学术探论 | 章策:浙江景宁畲话的声调

甘于恩 语言资源快讯 2021-12-03

由于微信公众号推出新功能,“语言资源快讯”左边显示的名称并非原作者,而是公众号管理者,原作者将于大标题和文末显示,感谢各位读者的谅解!



浙江景宁畲话的声调


章策

景宁畲族自治县位于浙江省西南部(27.6-28.1°N,119.2-119.9°E),县域面积为1949.98平方公里。其东与青田、文成两县接壤,南与泰顺和福建的寿宁相衔接,西部和龙泉、庆元两县市相依。北毗云和县,其东北部与丽水莲都区相连接。作为我国东南地区古老的少数民族之一的畲族,主要分布在福建、浙江、江西、广东、安徽等省八十多个县(市)的部分偏僻山区或半山区,呈现出“大分散、小聚居”的特色,其中闽东和浙南较为集中。浙江省景宁畲族自治县是我国唯一的畲族自治县,也是华东地区唯一的少数民族自治县,素有“中国畲乡”的美誉。截至2018年年底,浙江景宁畲族自治县共有170000人,其中畲族20084人,占总人口的11.8%。

图1 浙江景宁畲族自治县地理位置图


关于畲族人使用的语言,首先需要界定“畲语”和“畲话”的性质。“畲语”属于苗瑶语族苗语支(罗美珍2013),而“畲话”则是一种古老、特殊且复杂的混合型汉语方言(傅根清2003)。结合目前畲族人使用的语言情况,从当前的学术研究成果来看,除了广东惠东、博罗、海丰、增城等四县市使用本族语言外,其余的畲族基本上说的是汉语方言。基于畲族在不同区域的现实情况,畲族人和汉族人在长期杂居的过程中,语言不断地和汉语方言接触,在强势汉语方言的影响下,语言性质发生了实质性的变化。关于畲话的性质,自沈作乾(1925)最早提出畲话是一种类似于粤语的汉语方言之后,很多学者开始对畲话的性质开始界定。他们从畲话的语音、词汇以及语法等系统出发,有了“畲话近似于客家话”、“区别于客家话的特殊汉语方言”等汉语方言的说法。赵则玲(2004)综合毛宗武、罗美珍、郑张尚芳等学者的说法,认为“畲话”是“畲语”融合“客家话”等汉语成分后形成的一种汉语型的畲族人语言。景宁畲话亦是如此,她是多种汉语方言和畲语融合的产物。随着不同时代的移民深入,在入迁浙江景宁的畲族,其语言随着迁移地的改变受到多种当地的汉语方言的影响(如粤语、闽语、客家话),定居浙江景宁后,在周边吴语的包围中继续和当地语言融合,形成一种成分多样的混合语。


一、景宁畲话语音系统本文的材料均来自于 2019年1月、2019年5月以及2019年7月三次的实地调查。主要发音人雷松林,男,1950年9月生,景宁畲A族自治县鹤溪镇人,原县教育局干部,退休前后基本上在景宁生活,不曾长期离开家乡。除了会说景宁畲话之外,还会说当地景宁吴语。

(一)景宁畲话的声母


包括零声母在内,景宁畲话共有20个声母。

表1 景宁畲话声母表

p班玻倍风飞 

ph怕爬孵饭肺 

m麻买每尾物 

f付费房火红 


t赌徒坠桌鸟

tʰ 塔度拖大沉 

n脑拿年能 


l罗类浪蕊乐 

ʦ祖债罪知宙 

ʦʰ粗才寨吹席


s苏助诗杂墅


ʨ集知赚处杰 

ʨʰ锄丑秋字缺

 ȵ你二粘肉 

ɕ宿肾县全神愁 


k故可旗厚 

kʰ口桥柿川 

ŋ我饿瓦牛雁 

h河去灰合 


∅话雅爱雨武五





说明:

1.部分阳调字在听感上有浊声母化的倾向,如“野[jia325]、椅[ji325]”等字;

2.少数帮组字声母读为内爆音ɓ,如“闭[ɓi43]、编[ɓiɛn43]”等。


(二)景宁畲话的韵母


包含自成音节[m]和[ŋ]在内,景宁畲话共有72个韵母。

表2 景宁畲话韵母表

ɿ子诗寺治

i 姐滤制济卑痱徛

u火布驴斧富似槽

y猪取遇饥瑞褥

o歌果误喊

io续揉梳茄瘸




ie戏移稗肺




iɛ也



ɔ玻茶嘉瓜涯


uɔ桠话画


a 那吓楷额

ia畲蛇射车





ue坝坠龟飞尾辉


oi大呆爱筛衰要



yoi炊嘴税

ai帥才亥弟买

iai斜鸡快

uai外怪坏环


əu左邹瓯勾所助

iəu到捞表烧斗秋手舅



au保刀老曹高厚曝

iau猫爪小赵昭条




iu孵薸休邮




in仅枕肩沉姻

un吞奔尊准文运

yn赚根巾君



uon碗腕

yon官参川权元近

ɔn贪担三丹汗安盆半




an拿溪含天雁庚

ian间眼见迁现

uan暖关观丸



iɛn揢贬变扇言院贫



oŋ帮党浪桑光讲项

ioŋ娘良帐唱放胸用

uoŋ黄往凰


əŋ邓曾孟盟讽逢




aŋ生硬争省打冷

iaŋ酿凭平镜正声




iŋ灯僧冰景星经营


yŋ枪能孕风虫龙


ib入粒



ab狭插





iɛb页劫




id七急吉必

ud剁骨物末

yd缺出

od杂刷忽佛国



yod绝说月

ɔd答夺雪勃末




əd涩戌质




ad蜡甲八发罚突核

iad咬

uad挖阔滑惑



iɛd折劫立舌虱



ɿʔ织饰植

iʔ集泣日北直食席笛

uʔ猝博捉谷毒福

yʔ鸽粤督竹六菊

oʔ觉落凿桌读

ioʔ着浊局玉斫

uoʔ鑊


ɔʔ搭恰擦伐




əʔ秩丐则




aʔ怕夹执百择籴煞

iaʔ谍节穴若石

uaʔ划括刮



iuʔ宿缩祝育




ieʔ协客黑踢




iɛʔ页灭揭



m̍武雾戊

ŋ̍五午



说明:

1.[iəu]韵中的[ə]介于[e]与[ɛ]之间,实际音值为[ᴇ]。

2.[f]声母后的[u]实际读为唇齿性的[ʋ];

3.[ɔn]中带有过渡音[a],可记成[ɔan];

4.[an]中的[a]偏央偏后,实际音值可记为[ᴀn]和[ɑn];

5.入声尾“-p,-t”在听感上较浊,故本文将其处理为“-b,-d”,多数古入声塞音尾收喉塞[-ʔ]。


(三)景宁畲话的声调


景宁畲话一共有6个单字调。平入分阴阳,古浊上归阳去和阴平,古清去和阴平合并。以下调值采用五度标记法进行标注。

表3 景宁畲话声调表

阴平43 多菜近

阴上325火五伞


阴入4铁七博

阳平22徒旗牢


阳去31大雾赵

阳入2腊十局

说明:

1.阳平22尾部略降,实际音值为221;

2.阴上325起点略低,实际音值为215;

3.阴入调和阳入调的实际音值分别是短促的42和22,部分入声出现了舒化现象。


二、景宁畲话的单字调和两字组连调


(一)景宁畲话的单字调


通过对景宁畲话的单字调进行系统整理,我们可以得出景宁畲话的单字调调类,即阴平、阳平、上声、去声、阴入、阳入。景宁畲话的单字调有以下几点演变规律:

(1)全浊上声部分归阴平,剩余部分和全浊、次浊去声合并归去声;

(2)古次浊上声和古清上归上声;

(3)古清去字和古清平字声调合并读为阴平;

(4)古全浊和次浊入声字归阳入。


表 4 古、今(景宁畲话)声调对应表

古声调

清浊

景宁畲话声调

阴平

阳平

上声

去声

阴入

阳入

全清

波三飞






次清

开天粗






全浊


词淘寻





次浊


罗牙媒





全清



古走碗




次清



口楚草




全浊

祸被近



舵夏柱



次浊




履染猛



全清

蛀贝卦






次清

醋处替






全浊




谢害败



次浊




卖利冒



全清





接浙觉


次清





泣七确


全浊






籍突穴

次浊






叶辣药

为了进一步验证传统耳听记录的景宁畲话的单字调声调格局,借助实验语音学的手段对其单字调进行声学实验分析。目前已知景宁畲话有6个单字调,在实验中将其分为六组,每组各选用3个单字。

表5 单音节例字表

阴平:布都闭

上声:赌古补


阴入:毕角夹

阳平:徒卑题


去声:第币镀

阳入:笛毒弼

采用 Praat语音分析软件对语图进行分析,先后去掉弯头屈尾,截取有效的音高部分。之后提取音高数据的脚本,提取录音中各自的音高数据,将每个音节的基频曲线等间隔地分为10段,即提取11个测量点的基频数据,再使用公式T=(lgx-lgmin)/(lgmax-lgmin)×5,把基频数据转换成相对应的T值。T值对应的五度标记法为:0<T≤1,对应五度值中的1度;1<T≤2,对应五度值中的2度;2<T≤3,对应五度值中的3度;3<T≤4,对应五度值中的4度;4<T≤5,对应五度值中的 5度。这样进行归一化运算后,得出以下声调曲线图:





图2 景宁畲话单字音声调曲线图


(1)阴平:阴平的实验调值和听感上基本一致,是一条尾部稍降的曲线,从4度缓慢降至3度,可以记为43;

(2)阳平:阳平介于2度到3度的顶端,曲线基本持平,可记为33;

(3)阴上:阴上是一条上升幅度较大的曲线,尾部有稍降的趋势,从2度顶端直至5度顶端,所以可以将阴上的声调记为25;

(4)阳去:阳去是一个降调,其下降幅度较大,从4度中部开始一直降至1度底部。阳去可以记为 41;

(5)阴入:阴入是一个下降幅度较大的曲线,直接从4度直线下降至1度底部,可记为41;

(6)阳入:阳入调也是一个平中带降且非常短的曲线,是一个的从3度底部降至2度底部阳入和阴入一样都比较短促,可以记为 32。

表6 声学实验下的景宁畲话声调调值

调类

阴平

阳平

上声

去声

阴入

阳入

调值

43

33

25

41

41

32

根据以上的实验数据总结分析,我们可以知道景宁畲话的单音节声调五度值如下:

和传统调查的结果相比较,从声学实验得出的景宁畲话的声调的调型和调值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联。总体上来说,传统和实验所得出的调型基本是一致的,除了阴上调传统是曲折调,实验结果是升调外,其余的各个声调只是存在着调值上的差别。

结合单字调的传统记法和声学分析,景宁畲话的6个声调有升有降,有长有短。通过对照传统和实验两方面的内容,语音实验所得出的结果和传统的记录的调值基本上是一致。实验所得到的阳平略高于传统的阳平,阴上并非传统的曲折调,而是一个声调。阴去下降的起点高于传统的31,阴入和阴去的调型一致,只是阴入显得短促一些。此外,景宁畲话的入声有舒化的趋势,不管是从听感上还是实验结果来看,景宁畲话的入声正朝着舒化的方向发展。


(二)景宁畲话的两字组连调


单字调只能反映出景宁畲话的声调格局。关于景宁畲话的声调问题,还需要综合多个方面的因素,其中连读变调是验证景宁畲话声调数量的另外一种方式,从中可以检验声调分合的问题。为了描写景宁畲话两字组连调方便,结合古四声的关系,定义不同的单字调调类,让景宁畲话中相同调值的单字具有不同的调类。此外,为了尽量排除语义层面的干扰,本文对景宁畲话的两字组连调做出了一些限定条件,即不包含轻声字并排除某种语法结构,具体连读变调形式如下:


表7景宁畲话两字组连调表

前字   后字

阴平

阳平

阴上

阳上

阴去

阳去

阴入

阳入

阴平

43-43

43-22

43-325

43-43

43-325(次浊)

43-43

43-31

43-4

43-2

阳平

22-43

22-22

22-325

22-43

22-325(次浊)

22-31

22-43

22-31

22-4

22-2

阴上

55-43

325-22

55-325

55-325

55-31

325-43

55-43

55-31

55-4

55-2

55-4(次浊)

阳上

31-43

31-22

31-325

325(次浊)-31

31-31

31-43

31-31

43-31

43-4

31-4

31-4(次浊)

43-2

阴去

43-43

43-22

43-325

43-31(次浊)

43-325(次浊)

43-31

43-43

43-43(次浊)

43-31

43-4

43-4(次浊)

43-2

阳去

22-43

31(次浊)-43

22-22

22-325

31(次浊)-325

22-31

22-43

31-31

22-4

22-2

阴入

4-43

4-22

4-325

4-31

4-325(次浊)

4-43

4-31

4-4

4-2

4-4(次浊)

阳入

2-43

2-22

2-325

2-325(次浊)

2-31

2-43

2-31

2-4

2-2


从上表可知,按照古四声八调的格局,连读变调中的单字调值分布规律和单字调调值的分布规律基本一致。景宁畲话的两字组连调重心在后字,主要发生前字的变调,后字基本不变。景宁畲话的六个单字调中,只有阴上和阳去发生了变调,其他声调不变调。此外,景宁畲话在两字组连调中出现了一个全新的调值,具体如下:

(1)前字是清上或者是部分次浊上的,多数变为高平调55,如“体育tʰi55 ∅yʔ4、水库ɕy55 ku43、手巾ɕiəu55 kyn43”等;(2)前字为全浊去的,一般都变为低平调22,和阳平调调值一致,如“位置∅ue22 ʦɿ325、地球tʰi22 kiəu22、事实sɿ22 ɕid2”等。

在景宁畲话两字组连调中,出现了部分次浊字读为阴声调的现象。比如一些后字本该读阳入调的字变读成阴入调,如“育”、“肉”等字。其中不管在单字调还是在连读变调中,大部分次浊上声字基本上符合变化规律,与清上一起归入景宁畲话的阴平。其余的次浊字只有小部分归为阴调,其余基本上归阳调。从侧面说明全浊声母和次浊声母对声调的影响在景宁畲话的演变过程中并不是同时开展的。这很可能是声母清浊变化带来的结果,它给景宁畲话声调的分化和归并带来深刻的影响。


(三)景宁畲话声调的分合和两字组连调的内部关系


表七是按照古音来历将景宁畲话不同调值按照四声八调的方式呈现,从表中可知景宁畲话的单字调和两字组连调的演变规律是平行的,由此可以确定其六个声调的来源。从表八、表九可知,景宁畲话的单字调和两字组连调之间本该有着“一对一”或“一对多”的关系,但增加一些限制的条件之后,景宁畲话的单字调和两字组连调之间则变成了“一对一”的关系。

表8 景宁畲话单字调(调值)和两字组连调之间的对应关系表

单字调      连调

43

22

325

31

4

2

55

43







22







325






31






4







2








表9 景宁畲话单字调(调类)和两字组连调之间的对应关系表

单字调调类

作为两字组前字

作为两字组后字

阴平43调

不变

不变

阳平22调

不变

不变

上声325调

除后字为阳平保留原调外,其余的都变为高平调55。

不变

去声31调

除后字为阳去保留原调外,其余的都变为低平调22。

不变

阴入4调

不变

不变

阳入2调

不变

不变

单字调不同但是在两字组连调里变成相同的,一般有以下两种情况:一种是两个单字调在不同声调前头变成相同的,那就是仅有前一字同调;另外一种是两个调在同一声调前头变成同调的,那么整个两字组是同调。李荣(1979)认为不管是哪一种,阴调舒声和阳调舒声的变调都是平行的。基于此,我们知道景宁畲话的去声的单字调在两字组连调中,除后字为阳去保留原调外,其余的都变为低平调22。所以景宁畲话中阳平和去声除了在阳去前面之外,在其他声调之前都变成同调了。


三、语言接触对景宁畲话声调的影响


浙江景宁畲族发源于闽粤赣三省交界地带(广东潮汕地区的凤凰山),其祖先长期以来和南方诸少数民族聚居。后来随着来自北方的客家人迁入,畲民和客家人共同杂居,在强势语言的冲击下,畲语进入了“汉化”的初步阶段,逐渐形成了和客家话相似的“畲话”。后来部分畲族人民从祖源地迁出,在福建罗源、古田等地停留,和当地的闽人杂居,吸收了部分闽语特色。经过大大小小的几次迁移,经历了多个阶段的语言接触和影响,畲族在浙江景宁扎根,在当地处衢片吴语的影响下,形成了如今层次多样的景宁畲话。


畲语的演变与接触

景宁畲话的历史层次复杂,涵盖苗瑶语、中古汉语、粤语、客家话、闽方言、吴语六个层次,这些强势方言在不同时期如何对景宁畲话声调系统的影响是值得我们研究的重点。为了能够从系统上观察到景宁畲话声调受到外来方(语)言影响程度的大小,从景宁畲族的迁移路线和浙江畲话的形成过程出发,选择了惠东畲语、梅县客家话、福安闽东方言、景宁吴语四种方(语)言的声调系统作为比较,以寻求景宁畲话声调系统的演变规律。

表8 景宁畲话声调与其它方言比较

方(语)言

次浊

全浊

次浊

全浊

次浊

全浊

次浊

全浊

景宁畲话

43

22

325

归阳去、归阴平

归阴平

31

4

2

景宁吴语

323

42

44

35

213

5

23

福安闽东话

33

11

42

35

23

5

2

梅县客家话

44

11

41

归阳去、归阴平

53

1

5

惠东畲语

22

53

33

42

31

35

21

54















从上表可知,五种方(语)言的入声都按照古声母清浊分为两类。就入声来说,除梅县客家话和惠东畲语入声“阴低阳高”外,景宁畲话和景宁吴语、福安闽东话一样,都呈现“阴高阳低”的格局。福安闽东话和景宁吴语的上声和去声没有合并,但是去声分阴阳两类;从声调的数量上来看,景宁畲话的数量和梅县客家话相同,都为六个声调。


(一)古全次浊上字的归调


客家话的全浊和次浊上声字的分调存在文白两读。一是全浊上文读字归去,白读字归阴平,梅县客家话属于此类;二是全浊上文读字归阳去,白读归阴去,以广东河源客家话为代表(胡伶亿2016)。景宁畲话和梅县客家话的全浊上声字归调相似。景宁畲话属于汉语方言全次浊分调类型中的“一调分”类型,即“全-次浊上分调”。从统计的结果上来看,景宁畲话的全浊上声字主要归去声,次浊上声大部分归为上声,但是也有小部分次浊上声字中存在归阴平的现象。陈其光(1985)认为畲语中的浊上和浊去的合并是受到客家话的“浊上归去”的影响形成的。但是陈其光并没有交代这种演变机制的缘由。他也只是从多数客家话全浊上声字和古去声字合并一类的语言现象推断的。在汉语方言中,很多方言都发生了“浊上归去”的合流现象,普通话亦是如此。以此观之,我们无法说明是客家话影响了景宁畲话的浊上归调,但可以说的是景宁畲话的祖语在和不同时期的汉语接触过程中发生的一种声调演变现象。景宁畲话和客家话的关系主要还是体现在“浊上归阴平”上,而客家话和赣语之间的关系也在于此。张双庆、万波(1996)对赣语南城方言古全浊上声字今读进行考察,发现赣语中“浊上声归阴平”现象存在于白读层中。景宁畲话中的大量口语常用字基本上读为阴平调,这和客赣方言的演变方向一致。所以景宁畲话中部分全浊上声字归读阴平是其自身演变的一个方向,而读阳去则是景宁畲话受到权威语言影响的结果。

(二)次浊平声的归调


次浊平声字归阴调在汉语方言中比较常见,如客家话、吴语、胶辽官话等方言都有类似的现象存在。梅县客家话存在“次浊平归阴平”的现象(李荣、黄雪贞1995),景宁畲话亦是如此。“次浊平归阴平”在东南方言中具有普遍性(胡伶亿2016),而且这些读音具有较早的层次。从音系学的角度来看,中古“明、微、泥(娘)、来、日、疑、云、以”这八个次浊声母是属于鼻音、边音、半元音,他们在发音过程中是带音的,但是声带振动的频率和幅度小于全浊声母。这些鼻音、边音、半元音介于清音和浊音之间。所以在平声的演变过程中,这些次浊声母的稳定性较差,所以就容易出现部分次浊声母字归入阴平。但是景宁畲话中的“次浊平归阴平”的辖字只占少数,“次浊平归阳平”是整体趋势。


(三)清去字的归调


在景宁畲话中,古清去字今读阴平调,和其他地方的畲话的变化一致。但是在梅县客家话中,其古清去字和浊去字合并为去声,这与景宁畲话古清去字的演变不同。邵慧君,甘于恩(1999)在调查广东台城话时,发现其清音声母去声字今并入阴平。这种清去字的归调,和景宁畲话一致。辛世彪(2004)认为“清去归阴平的变化是四邑片粤语及邻近方言的典型特色”,实际上景宁畲话也具有这一特色。但是我们不能说景宁畲话的清去字归调是从粤语中继承的,因为台城话并非一种典型的粤语,而是一种粤化程度较高的混合方言(甘于恩2003)。它有闽语、客赣方言以及土著语言的特色,这是由于不同历史时期的移民造成的。如果能够获取更多的四邑的移民材料,或许可以解释“清去字归阴平”这一现象。从现实情况来看,位于粤西的四邑话和景宁畲话有一个共同的祖源地,他们的原始祖语可能来自于同一语族。但是目前缺少一定的材料对这两种汉语方言进行佐证。与此同时,在北部吴语的镇海话、安吉地铺话中也存在“清去归阴平”的现象(徐越2017)。虽然暂时不能确定景宁畲话“清去归阴平”的来源,但是可以确定的是这种现象源自汉语方言。


(四)次浊入声字的归调


在梅县客家话中,存在少数次浊入声有归阴入的现象。在景宁吴语和福安闽东话中同样如此。胡伶亿(2016)通过选用 24个字的调类分化验证了闽粤客赣四大方言都有“次浊入归阴入”的现象,但是客家话中的“次浊入归阴入”的现象并不是非常明显。在景宁畲话中,“次浊入归阴入”的现象也是比较常见的,尤其是在连读变调中表现得尤为突出。此外,阴阳调值的高低对次浊入声的归派有一定的联系。仅靠以上五种方言并不能有效验证具体的演变情况,需要更多的材料进行佐证。关于景宁畲话的次浊入声的归调的研究,目前也只能注重单点的描写,缺乏大范围的类型学上的比较研究。需要从大范围的视角去揭示景宁畲话次浊入声的归调类型和相关的表现形式,比如从祖源地到最终的定居地周边方言的分析中寻求整个南方汉语方言中次浊入声的归调规律,然后的得出景宁畲话的次浊入声归调的形式。关于畲话的归属上,学术界并没有形成一致的结论。单从畲话声调古调类分化的情况来看,我们发现景宁畲话的声调格局和分化路径具有东南各大方言的普遍特点,并没有绝对的和某种方言相同。从共时层面来看,调查发现景宁畲话单音字的小称变调的变调形式和南部吴语的相似,闽粤客等东南方言并没有存在这样的变调现象,只有吴语存在这样的变调形式,我们可以说这是景宁畲话长期受吴语影响产生的一种全新语言现象。目前,景宁畲语被吴语处衢片团团包围,其声调格局势必在将来和处衢片吴语越来越接近。


四、结语


综上所述,借助声学分析的方式证明了景宁畲话单字调系统和传统口耳记录的方式基本相同。尊重发音人和记音人的听感的前提下,从景宁畲话的两字组连调形式出发,从而确定了景宁畲话的 6个声调的基本格局,即阴平43、阳平22、上声325、去声31、阴入4、阳入2。在畲族不同时期的迁徙过程中,景宁畲族的祖语在和汉语客家话、闽语、吴语等方言接触过程中不断吸收和融合,其全浊上、次浊平、全清去、次浊入的归调呈现出东南不同方言的各自特点,可以说景宁畲话的声调格局是多个历时层面不同方言和其相互影响的结果。


参考文献

[1]毛宗武,蒙朝吉.畲语简志[M],北京:民族出版社,1986年.

[2]王莉宁.汉语方言声调分化研究[M],北京:语文出版社,2016年.

[3]徐越.浙江吴音研究[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7年.

[4]张诗凝.景宁畲语的语言生态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5年.

[5]李荣.温岭方言的连读变调[J],方言,1979年.

[6]罗美珍.畲族所说的客家话[J],中央民族学院学报,1980年.

[7]熊正辉.怎样求出两字组的连读变调规律[J],方言,1984年.

[8]黄雪贞.梅县客家话的语音特点[J],方言,1992年.

[9]陈忠敏.汉语方言连读变调研究综述[J],语文研究,1993年.

[10]陈忠敏.汉语方言连读变调研究综述(续)[J],语文研究,1993年.

[11]骆锤炼.温州畲语[J],温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年.

[12]谢留文.赣语古上声全浊声母字今读阴平调现象[J].方言,1998年.

[13]邵慧君,甘于恩.广东四邑方言语音特点[J].方言,1999年.

[14]赵则玲,郑张尚芳.浙江景宁畲话的语音特点[J],民族语文,2002年.

[15]钱曾怡.从汉语方言看汉语声调的发展[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0年.

[16]傅根清.从景宁畲话股全浊声母的今读看畲话的性质[J],中国语文,2001年.

[17]辛世彪.东南方言声调比较研究三题[J],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

[18]甘于恩.四邑话:一种粤化的混合方言[J],中国社会语言学,2003年.

[19]李小凡.汉语方言连读变调的层次和类型[J],方言,2004年.

[20]赵则玲.试论浙江畲话和浙江吴语的关系[J],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6年.

[21]赵则玲.畲族语言研究八十年[J],浙江学刊,2008年.

[22]亓海峰.莱阳方言次浊平声变化的社会语言学考察[J],语言研究集刊,2010年.

[23]中西裕树.畲语的调类演变与“浊上归去”[J],南开语言学刊,2015年.

[24]包国滔.广东惠东畲族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6年.

[25]李晰.近三十年来汉语方言声调合并研究的回顾和展望[J],中华文化论坛,2018年.


(原载《南方语言学》第16辑,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20.8第一版)





本期编辑|周   梅

审读人员|蔡艳丽

责任编辑|甘于恩

投稿邮箱|jnufyzx@163com



往期回顾

学术探讨 | 周炜:从方言剧本《抓壮丁》看四川方言疑问句

学术探讨 | 孟建安:关于语体修辞教学的思考

学术探讨 | 甘于恩:广东两阳方言语法特点概说

学术探讨 | 吴芳、伍巍:广东揭阳闽语的小称“一儿”缀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