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美食故事(音频)| 王宇坤:饼界永远的神——耐咬咬(山西祁县话)

甘于恩 语言资源快讯 2021-12-03







由于微信公众号推出新功能,“语言资源快讯”左边显示的名称并非原作者,而是公众号的管理者,原作者将于大标题和文末显示,感谢各位读者的谅解!











    俗话说“皇家看故宫,民宅数乔家”,但作为一座历史文化名城,祁县拥有的不止是大院文化,在我心中更值得称赞的莫属于面食了。山西面食数一数二,什么刀削面,河捞面,拖叶儿等等,但祁县最特殊的也最津津乐道的,便是耐咬咬了。作为祁县特产,它确实走进了每家每户的饭桌上,但不一定走到了每家每户的妈妈手中。

    祁县人最常吃的便是高氏烧饼家的,“饼四儿耐咬咬”招牌在南街边上不知蹲了多少年。








       位于南街的百年老店









耐咬咬这个名字叫着就俏皮亲切,它同古街一起见证了整座祁县城的沧桑变化。清朝末年,慈溪太后经过祁县吃完高氏烧饼之后她感到很好吃、又香又脆,所以连声赞到:“好吃、好吃、耐咬咬!”耐咬咬由此得名。










祁县话多用儿字与叠音






古街上的高氏烧饼店,从我记忆起便一直存在了,小学就在附近,祁县中学旧校址也在那儿。小时候一直把啃着耐咬咬当成一件幸福的事,到了现在,我对它的热爱也从未停止过。在一个海滨城市上学,早饭变成了各种馅儿的包子、油条、馅儿饼,说实在的,没有了耐咬咬的存在,嘴巴也是怪想念的。家乡的人,一向把它当做早晚餐不可或缺的东西。一碗热气腾腾的小米汤,再来一个刚刚出炉的耐咬咬,就点儿咸菜,早饭便准备好了,晚上的话会再炒两个小菜就着吃。祁县人的生活就是这样的简单朴实。











我最喜欢刚刚出炉的耐咬咬,这时的耐咬咬刚经过炉内热浪的烘烤,面与面里的佐料发生了巧妙的变化,外壳色泽金黄,火候大了会微微出现一片片焦黄,千万不要认为焦黄了的饼不好吃,恰恰相反,带有焦黄的饼是最赞的,那个地方脆生生的,嚼起来才叫好。中间是空心的,有点类似于新疆的馕,但是饼皮是实的,有一定的厚度,并且咬一口望下去,可以看到饼两侧的面仍旧藕断丝连,就像拔丝红薯上的糖浆一样,夹起一块红薯连带着数不尽的糖丝儿。饼内侧是咸咸的,恰到好处的茴香让饼嚼起来有点独特的味道,热的时候,香气是溢出来的,透过热乎的酥脆的外壳,凉的时候呢,香气便全隐藏在了饼内,饼皮包围出来的空间似乎塞满了全部的香气。
















我觉得馅儿饼的好吃之处在于,油酥酥还有带点韧性的皮包裹着各色各味的内馅儿,光里面的馅儿就撑起了整个饼的口味,酥皮算是点睛之笔了。而与之相比,我认为耐咬咬最独特的地方就是,在没有内馅儿等做支撑的情况下,它将180克的面团发挥到了极致!














我喜欢干吃,一点一点塞到口中,再慢慢咀嚼,享受舌尖的快感。唇齿间留有的不仅是耐咬咬的香气,更有百年来历史文化的积淀。可以往里面加土豆丝儿、沾过蒜醋的熏肉或者黄瓜丝儿,自己想往里面加什么就加什么,可以当夹肉馍,甚至可以裹着当灌饼吃。只要你想着创造,耐咬咬都能提供给你。也有人喜欢将其撕开泡着吃,就泡在一碗热乎乎黄澄澄的小米汤里,小米汤熬到一定火候会有一丝醇厚的口感,饼皮被泡软了,那就是耐咬咬与小米汤高度融合的结果,夹起来咬一口,还是耐咬咬的独特口感,但是增加了小米汤的醇香反倒别显得独具一味了。





不管怎么说,耐咬咬,我愿称之为饼界永远的神!








(方言点:山西祁县)


文字/音频:王宇坤
排版:王宇坤责任编辑:武蔚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投稿邮箱:jnufyzx@163.com


往期回顾:方言与民俗(音频) | 林佳慧:今年你家做粿了吗(陆丰东海话)
方言与歌谣(音频)| 吴恒锐:家乡童谣文化(广西桂平白话)
方言与民俗(音频)| 毛妩敏:楠溪竹筏(温州永嘉话)
说说咱的家乡话 | 杨艳恒:阳西海话
方言与景点(音频)|陈明华:三影塔(南雄邓坊话)

    做语言资源保护公众号不容易,每天更新公众号更不容易,而每天提供新语料尤其不容易。很多读者还没养成打赏习惯,提倡每个月打赏一元钱,积少成多,我们的事业就有希望。谢谢各位!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